若21:1-19
那時候,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邊,又顯現給門徒。
耶穌是這樣顯現的:當西滿伯多祿、號稱狄狄摩的多默、加里肋亞加納的納塔乃耳、載伯德的兩個兒子,同其他兩個門徒在一起的時候,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去打魚。」他們回答說:「我們也同你一起去。」他們便出去,上了船;但那一夜什麼也沒有捕獲。
已經到了早晨,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沒有認出他是耶穌。於是,耶穌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魚吃嗎?」
他們回答說:「沒有。」
耶穌向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他們便撒下網,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把網拉上來。
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就對伯多祿說:「是主。」西滿伯多祿一聽見是主;他當時赤著身;就束上外衣,縱身跳入海裡。其他門徒因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就坐著小船,拖著一網魚回來。
當他們上了岸,看見放著一堆炭火,上面放著魚和餅。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才所打得的魚,拿一些來!」西滿伯多祿便上船,把網拉到岸上,網裡都是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雖然這麼多,網卻沒有破。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吧!」門徒中沒有人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於是上前,拿起餅來,遞給他們;也同樣拿起魚來,遞給他們。
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向門徒顯現,這已是第三次。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
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
耶穌第二次又問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
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
耶穌第三次問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
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於是向耶穌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
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到你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伯多祿將以怎樣的死,去光榮天主。
說完這話,又對他說:「跟隨我吧!」
——上主的話。
反省
加里肋亞是耶穌和宗徒初次相遇的地方,也是他們新生命的起點。今日的福音,講述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邊,顯現給門徒。心靈仍在黑暗深淵中的伯多祿,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他的信德跌進谷底。罪疚感、挫敗感,伯多祿不但對天主、也對自己失去信心,他決定重操故業,其他宗徒都齊聲附和。「但那一夜什麼也沒有捕獲」,他們再次經驗整夜勞苦、空手而回的無奈。
就在門徒最失望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耶穌明白及體恤他們的心境,於是用「回憶」幫助門徒面對自己的軟弱。第一個「回憶」是撒網捕魚:整夜毫無收穫的門徒,聽從岸上的人的吩咐,向船的右邊撒網,竟然捕獲153條魚。這經歷使伯多祿想起昔日的片段,加上耶穌所愛的門徒認出是主,從而肯定在岸上說話的人正是耶穌。第二個「回憶」是分派食物:在岸上的人已為門徒預備好早餐,就是魚和餅。看來普通的早餐,必令門徒想到主曾經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奇蹟。第三個「回憶」是炭火:「炭火」在《若望福音》出現過兩次,一次在這裡,另一次是伯多祿在總督府門口烤火取暖時,三次否認主。所以,這個炭火的場景,令伯多祿想到過去他如何否認耶穌,撇清跟他的關係。有時候,天主藉著這些遭遇,喚醒我們生命中某些刻骨銘心的經歷,並且透過這些經歷,讓人再一次與天主相遇。
吃過早飯後,耶穌三次問伯多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肯定跟他三次否認主有關。耶穌的提問,雖然揭開伯多祿的瘡疤,使他想起自己如何否認門徒的身份,亦同時處理及醫治他的內疚自責、怯弱,挽回及肯定他的事奉心志。伯多祿的失敗,曾經令別人搖頭失望、令他自己灰心失意,但耶穌給予他第二次機會,讓伯多祿再一次自我肯定來到耶穌面前,不只給他機會,而是再次肯定他跟隨天主的決心。耶穌一再向伯多祿表明,牧養他的羊群才是真正愛天主的表現。在預告伯多祿的結局,耶穌清楚地向他表明這條路不易走,甚至要為主捨棄性命。
實踐
天主的恩典沒有離開伯多祿,他容讓伯多祿落在困苦的光景中,是要提升他的屬靈生命。一連串的事情,天主都在將伯多祿那舊我的性情,重新塑造成一個充滿力量的新我。雖然過程會痛苦難當,卻造就了一個脫胎換骨的伯多祿。跟隨天主,是在愛天主的程度上不斷更新,而天主對一個人的召叫也不斷更新,在雙方不斷增強和更新的過程中,我們跟天主的關係就越來越緊密。信仰之路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編織而成,在面對艱難歲月、落淚失望時,讓我們重溫天主在我們身上所撰寫的生命故事,信靠那位常賜盼望、喜樂與平安的天主。
是日金句
「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詠3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