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丙年)

15:1-2, 22-29 

那時候,有從猶太下來的幾個人,教訓眾弟兄說:「如果你們不按梅瑟的慣例,接受割損,不能得救。」保祿和巴爾納伯,於是同他們發生不少爭執和辯論。大家就指定保祿和巴爾納伯,與他們中的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見宗徒和長老,討論這問題。

當時,宗徒和長老同全教會決定,從他們當中選幾個人,派他們同保祿和巴爾納伯,去安提約基雅。所派的,有號稱巴爾撒巴的猶達和息拉,是弟兄中的領導人物。

他們帶去的信如下:「宗徒和眾長老弟兄,問候在安提約基雅、敘利亞和基里基雅,由外邦歸化的眾弟兄。我們聽說,有幾個從我們這裡去的,而並非我們所派去的人,講話擾亂你們,混亂了你們的心。我們取得同意後,決定揀選幾個人,派他們同我們可愛的巴爾納伯和保祿,到你們那裡去。他們兩人,為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已付出了自己的性命。我們派猶達和息拉去,他們要親口報告同樣的事。因為聖神和我們決定,不再加給你們什麼重擔,除了這幾項重要的事:即不要吃祭過邪神的食物、血和窒死的牲畜,並戒避姦淫。如果你們戒絕了這一切,那就好了。祝你們安好!」

——上主的話。

反省

外邦人加入教會,是否需要遵守梅瑟法律及相關猶太傳統才能得救?當時有一班猶太基督徒堅持他們要遵守法律和行割損禮才能得救。為猶太人來說,割損禮是必要的,是選民的標記。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爭議,不妥善解決會造成教會分裂,因為外邦信徒會懷疑保祿和巴爾納伯所傳得救的福音,懷疑自己是否得救;更嚴重的是,信徒們不再依靠耶穌基督的救恩,而是依靠自己的行為,和靠遵守法律而得救。因此,宗徒們召開耶路撒冷會議的目的,正是為了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福音,以及作出最符合天主心意的決定,透過對話、聆聽和發表意見,尋求共識,以彰顯天主的旨意。

會議上,伯多祿清楚表明他的信念:人靈的得救是藉著主耶穌的恩寵;巴爾納伯和保祿也起來分享天主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證實是天主派遣他們到外邦人當中傳揚福音。雅各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也起來發言,他認同伯多祿的論述,認為天主的百姓不再只是猶太人,也包括普天下所有的人,因為天主也接納外邦人為自己的百姓。任何人只要願意悔改,憑著信德,便可以白白地、永遠地接受罪的赦免、得著聖神的恩賜,被接納成為天主家中的一員。

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大家一致決議:外邦人在皈依基督信仰時,毋須按照猶太習俗接受割損禮。從此,不再區分猶太人和外邦人,只有信與不信的分別。耶路撒冷的會議,充份體現「共議同行」的精神,也感覺到天主聖神在他們中間運行,親自領導他們。雖然割損禮的爭議曾經令教會團體發生分歧,但宗徒們願意尋求天主聖言的引導,沒有因意見不合而分裂,反而正視危機。通過聆聽和真誠的對話尋求共識,保持教會的合一。他們在信中更強調:「聖神和我們決定」,會議的決議雖然是宗徒和長老們的共同決定,但也是在聖神的帶領之下,跟聖神合作而達成的,這是《宗徒大事錄》常常強調的一個主題,聖神藉著宗徒們在工作。這是提醒參加會議的人必須保持謹慎和虔誠,決不隨個人的私意,卻要順從聖神的感動。

實踐

今天的讀經挑戰我們,是否願意進行對話和理解,尋求團結而非分裂?初期教會親自作出示範,提醒我們都是基督奧體的一員,應該彼此相愛、互相扶持。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正視教會的問題,不能為了保持和諧而視而不見,要明確的反對,要為真理發聲,更要用恰當的方式消除這些錯誤教導對教會的影響。

是日金句

「那城也不需要太陽和月亮的光照,因為有天主的光榮照耀她;羔羊就是她的明燈。」(21: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