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5:1-16
那時,正是猶太人的慶節,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希伯來語叫作貝特匝達,周圍有五個走廊。在這些走廊內,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痲痺的,都在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池中,攪動池水;水動後,第一個下去的,無論他患什麼病,必會痊愈。在那裏有一個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穌看見這人躺在那裏,知道他已病了多時,就向他說:「你願意痊愈嗎?」那病人回答說:「主,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耶穌向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吧!」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來;那一天正是安息日。於是猶太人對那痊愈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他回答他們說:「叫我痊愈了的那一位給我說:拿起你的床,行走吧!」他們就問他:「給你說拿起床來,而行走的那人是誰?」那痊愈的人卻不知道他是誰,因為那地方人多,耶穌已躲開了。事後耶穌在聖殿裏遇見了,他便向他說:「看,你已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愈的就是耶穌。為此猶太人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作這樣的事。——上主的話。
反省
貝特匝達,有「慈悲、恩寵之家」的意思,這裡好像一間醫院,有「瞎眼、瘸腿、痲痺」的病人。耶穌問一個躺在那裡,已患病卅八年的人:「你願意痊愈嗎?」卅八年幾乎是人的青春歲月,並不短暫;對一個久病的人,能否對生命存有一絲希望?因此,「沒有人幫我」是對冷漠的社會極大的控訴,也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事。他內心暗淡、灰心和絕望,毫無溫暖和希望,若不是耶穌恩典的介入,恐怕一生就如此度過。他躺在貝特匝達水池旁,每天依賴路人的施捨和救濟,不愁吃喝,漸漸就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也不想有什麼改變。
耶穌看到他內心的孤苦無助,主動詢問他的意願。一旦痊癒了,他就要自立;康復了,就得工作。今天,耶穌也詢問我們:「你願意痊愈嗎?」如果想要痊愈,我們就得原諒那些曾傷害過我們的人,停止繼續將自己的不幸歸咎別人。
即使病人沒正面答覆,耶穌仍然醫治他,「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吧!」這張床代表他的軟弱,他已經與它相依為命卅八年,既是他唯一的財產,也是他的包袱與束縛。就是這一句賦予新生命的話,耶穌使這個躺了卅八年的病人,從「沒有人」幫忙的情況下,自己起來,拿起床行走。他沒有任何猶豫,卅八年的病終於因聽從耶穌基督的話而得到醫治。他拿起床起來行走的行動,代表他跟過去決裂,從軟弱無助中站起來。那天剛好是安息日,為這個人來說,這天是他重獲新生的日子。
實踐
我們在肉體、心靈、婚姻、家庭、事業、或人生方向都飽受創傷、孤獨無助,耶穌看見我們的境況,主動關心我們:「你願意痊愈嗎?」我們是否願意讓他改變我們?耶穌基督是一位偉大的醫生,縱使我們信德不足,他仍能憐憫和幫助我們,在我們的軟弱中彰顯出天主的恩典,並讓我們在恩典中越來越成全,用信德的步伐行走人生的旅程。耶穌給予了我們力量站起來,也給予我們日復一日繼續前行的力量。因此,我們不要再把目光轉向朋友或自己,要持續仰望耶穌,將自己完全交託給他,他必能在我們身上彰顯奇妙的作為。
是日金句
「這河所流過的地方,凡蠕動的生物都得生活,魚也繁多,因為凡這水所到的地方,百物必能生存。」(則4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