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四旬期第四週星期一

4:43-54 

那時候,耶穌離開撒瑪黎雅,往加里肋亞去了。耶穌曾親自作證說:「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決受不到尊榮。」他一來到加里肋亞,加里肋亞人便接待了他,因為他們也曾上了耶路撒冷去過節,並親眼看見了他在慶節中所行的一切。

耶穌又來到加里肋亞加納,即他變水為酒的地方。那裏有一位王臣,他的兒子在葛法翁患病。這人一聽說耶穌從猶太到加里肋亞來了,就到他那裏去,懇求他下來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快要死了。耶穌對他說:「除非你們看到神蹟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那王臣向他說:「主,在我的小孩未死以前,請你下來吧!」耶穌回答說:「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了耶穌向他所說的話,便走了,他正下去的時候,僕人們迎上他來,說他的孩子活了。他問他們孩子病勢好轉的時刻,他們給他說:「昨天第七時辰,熱就退了。」父親就知道正是耶穌向他說:「你的兒子活了」的那個時辰;他和他的全家便都信了。這是耶穌從猶太回到加里肋亞後,所行的第二個神蹟。——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離開撒瑪黎雅後北上加里肋亞,受到當地人歡迎,因為他們曾經目睹耶穌在耶路撒冷所行的神蹟。隨後耶穌來到曾經變水為酒的加納,遇到一位王臣,他為自己病重的兒子,由葛法翁遠渡來到加納求耶穌的醫治。其實以他的身份,大可派人把耶穌接到自己家中,但他卻親自跑去找耶穌,顯示他願意謙卑放下身段。之前耶穌曾在家鄉宣講,他的同鄉卻不接受他,因為他們看著耶穌長大,很難相信他就是天主所揀選的;不過當他的同鄉看見耶穌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他們的態度有點改變。面對從葛法翁來的王臣,與期待看神蹟的同鄉,耶穌感慨地說:「除非你們看到神蹟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那王臣不在乎耶穌的說話是拒絕或嘲諷,只將焦點全放在他所懇求的耶穌身上,「主,在我的小孩未死以前,請你下來吧!」王臣可能曾經見過耶穌行奇蹟,但他的信德僅限於目睹奇蹟;他希望耶穌能夠親臨他的家,使他的兒子痊癒,耶穌沒有依從他,反而說:「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這是要刺激及提升他的信德,王臣信了耶穌所說的話就走了;在路上迎上他的僕人,僕人向他報告孩子病勢好轉的消息。這位王臣心存感恩,更重要的是,經歷神蹟的王臣最終全家得到屬靈的生命,相信了耶穌,使其未見之信德,跟加里肋亞鄉親目睹神蹟的信德,呈現出強烈的對比。

這是耶穌在加納所行的第二個神蹟,這神蹟超越時間和空間,耶穌的話帶有能力,叫相信的人獲得生命。王臣在得到耶穌的恩典之後積極回應,他和他的全家都信了耶穌。求主讓我們在遇到信心的考驗時,能具備王臣那樣堅定的信德。

實踐

「除非你們看到神蹟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這句話值得我們反思。神蹟在《若望福音》裡面只是一個記號,指向行神蹟的天主,假如人的信心只停留在神蹟奇事,那麼當神蹟奇事過去了,信心也就消失了。王臣沒有看見而相信,對耶穌的話沒有半點懷疑,當他在回家路上,真的看見醫治的發生。相對來說,群眾只是湊熱鬧,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跟王臣那種信心,形成強烈的對比。由此可見,相信天主的話勝過單單追求神蹟;相對的,相信天主的話才能看見神蹟。《若望福音》也指出,我們的信德,是可以不斷成長和提升的。就像這位王臣,起初以信心請求耶穌治好他的兒子,接著他相信耶穌的保證,他的兒子會活過來,最後連他的家人也相信了。可見,信德是天主恩賜的禮物,我們越運用信德,信德就越增長。

是日金句

「我要因耶路撒冷而喜悅,因我的百姓而歡欣,其中再聽不到哭泣和哀號的聲音。」(65: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