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稅史和罪人的朋友。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和若翰洗者,分別是天主揀選的救世主與前驅,但那時的人卻對他們惡意批評及厭棄。若翰因為宣講悔改的洗禮,在曠野中過著刻苦的生活,「不吃餅,也不喝酒」,人們就說:「他附了魔」;耶穌擁抱群眾,與眾人一起吃喝,卻被批評為酒肉之徒,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耶穌講的是他那個世代之人的本性,以及他們在接受天主的信息和對待他的先知,是如何挑剔和猶豫。耶穌用吹笛和舉哀兩種作例子,吹笛是猶太人舉行婚禮會用來招呼賓客,吹著輕快又歡樂的笛聲,告訴大家盛宴就要開始,賓客則歡喜跳舞,或者跟隨吹笛的人邊走邊跳;舉哀是指喪家穿著喪服,對著路人哀哭;而路人看到這樣的景象就知道這一家有喪事;於禮,親戚朋友或路人就當與喪家一起哀傷,這就是舉哀與哭泣。耶穌引用這兩個例子說明缺乏熱情的冷漠世代,對人、對天主、對救恩都無動於衷,暗指以色列人就是以這樣冷漠的態度來對待他和若翰洗者。他們困在有限的框架裡,舉凡不是自己喜歡、認識或認可的方式,總是直接拒絕而不願多花時間思索默想。

如果宗教領袖對宗教腐敗的現象沒有反應,又如何去引導當時的百姓和社會?耶穌沉痛地指出「人心的冷漠」才是信仰最大的危機。心死的人對外界已失去感受的能力,如同行屍走肉,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冷漠亦如此,當對周遭事物缺乏熱情,生命也會漸漸枯竭。

人最大的軟弱,就是不認識自己的軟弱,在黑暗中看不見自己的需要,也不明白天主的恩典。驕傲和自以為義的態度,覺得不需要救恩和耶穌基督,可以靠自己自力更生。這種依靠自己、不依靠天主的態度,正是罪惡的根源。為此,耶穌得出結論:「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意思是只有敬畏天主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天主的智慧,了解天主的心意,他們是一群願意把生命的主權交給天主的人。

實踐

我們要戒避法利塞人和經師們那種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以為自己比任何人更了解天主的話,因此拒絕若翰洗者和耶穌的教導。他們被自高自大、自以為義的驕傲心態所支配,因而錯失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包括:天主的救恩。有云:眼光決了視野和方向,眼光也決定了未來和選擇,願我們打開眼光和心懷,接受耶穌的教導,讓他的話影響我們的生命。

是日金句

「尊上主為自己天主的民族,真是有福!上主選為自己產業的百姓,真是有福!」(詠33:12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二(雙數年)

7:11-17 

那時,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他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他同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他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於是,稱述耶穌的這番話,傳遍了猶太和附近各地。——上主的話。

反省

在猶太人的社會,婦女喪夫已經生活困苦,現在唯一的兒子也死了,她除了心靈憂傷之外,也失去了一切可以倚賴的,意味著她的後半生將非常悲慘。她不能繼承丈夫的遺產,也不能繼續留在丈夫的家族,除非有近親願意娶她,並願意為她的丈夫續後,她才能繼承亡夫的產業。城裡的人可能同情她的遭遇,都來送殯。這些送殯的人,包括寡婦,並沒有請求耶穌的醫治,他們甚至不認識耶穌。然而,耶穌看見寡婦的悲痛,心生憐憫,上前按住棺材,將他復生,並交給他的母親。

按住棺材這一舉動,為身邊人是相當震撼的,因為猶太人認為遺體是不潔的,棺材也是不潔的,禁止觸摸。耶穌很清楚自己應該避開這個送殯的行列,但他卻主動向前,因為體會到這寡婦已經失去了唯一的依靠。耶穌不顧忌禮儀上的不潔淨,因為他不會因摸了死人而被玷污;相反,死人卻因他的觸摸而復生。「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原本一個哀慟悲傷的場合,因著耶穌讓寡婦的兒子復生,一切都轉為喜樂。

在場的群眾無不感到驚奇,歸光榮於天主:「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猶太人歷史上的大先知包括厄里亞、厄里叟,而且納因城距離厄里叟當年為一個婦人死去的兒子祈禱讓他復生的地方很接近,因此認為耶穌如同厄里叟是天主所興起的大先知。群眾雖然不知道耶穌就是天主子,但確實相信是天主派遣他來拯救他的百姓。

實踐

納因城的寡婦徹底地陷入絕望,因著耶穌的介入,使她的孩子死而復生,她由悲傷、絕望的眼淚,轉化成喜樂和希望的眼淚。也許我們正經歷絕望的事,生命受到捆綁,耶穌今天仍然「眷顧他的百姓」,伸手讓痛苦、絕望停止,並救我們脫離眼淚、悲傷、無助。耶穌過去怎樣讓絕望的人成為有盼望,今日仍然要讓我們的絕望轉變為盼望,並親身見證他的臨在與拯救。

是日金句

「因為上主良善寬仁,他的慈愛直到永恆,他的忠信世世常存。」(詠100:5

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教宗聖高爾乃略及聖西彼廉主教 (殉道)(紀念)

7:1-10 

那時,耶穌進了葛法翁。有一個百夫長,他所喜愛的僕人病重垂危。百夫長聽說過耶穌的事,就打發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往他那裏去,求他來治好自己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裏,懇切求他說:「這個人值得你為他做這事,因為他愛護我們的民族,又給我們建造了會堂。」耶穌就同他們去了。當他離那家已不遠時,百夫長打發朋友向他說:「主啊!不必勞駕了!因為我當不起你到舍下來。為此,我也認為我不堪當親自到你跟前來,只請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雖是受派在人權下的,但是,在我下也有士兵;我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你來!他就來;對我的奴僕說:你作這個!他就作。」耶穌一聽這些話,就佩服他,遂轉身向跟隨自己的群眾說:「我告訴你們:連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這樣大的信德。」被派去的人回到家中,見那僕人已痊癒了。——上主的話。

反省

百夫長雖然是羅馬的軍官,但他很照顧護猶太人,為他們建造會堂。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會關心奴隸和僕人的死活,但這百夫長委託猶太人的長老去找耶穌,為的是拯救他所喜愛,病重垂危的僕人,可見是個十分難得的主人。

當耶穌還在路上時,百夫長打發朋友告訴耶穌,不敢勞駕主光臨他的寒舍。一來是由於他的謙卑,雖然貴為權勢,仍自覺不配見到耶穌;二來是熟悉猶太人的傳統,知道自己是個外邦人,了解猶太人進入外邦人的家有諸多顧忌,不願令耶穌犯禁;三來是對耶穌的權柄和醫治能力充滿信德,認為耶穌只須說一句話,他的僕人就會痊癒。難怪,連耶穌也說:「連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這樣大的信德。」耶穌對百夫長的謙卑和信德讚口不絕,就成全百夫長的願望,治好他的僕人。

百夫長的信德十分值得我們借鏡,其實他不認識耶穌,只聽說過耶穌的事,就打發猶太人的長老去求耶穌來救救他垂危的僕人。而且,他認定耶穌有權威和能力,靠著聽聞耶穌的事蹟,就對耶穌深信不疑,認為不必親臨他的寒舍,只需說一句話就可以治好他的僕人。我們不只聽說過耶穌,而且更有很多機會在生活上經歷過天主的祝福、憐憫。然而我們大多數時間只是把和天主的關係停留在聽說的階段,沒有更多的去經歷天主,領受天主聖言的大能,豈不可惜?

實踐

這件神蹟不單單是耶穌或百夫長就能夠成就,還是要加上兩群人:猶太的長老們和百夫長的朋友,才能夠一起成就神蹟。人的信與不信,都與群體分不開,我們若不是藉著別人認識天主,就是將別人帶到天主面前;當然,另一種可能性是:我們若不是阻礙別人到天主面前,就是我們因為別人而不屑跟隨主。因此,一個人能夠相信天主、認識天主,團體的支持固然重要,更重要是天主子女們的見證。我們是影響他們願意來親近耶穌的人,抑或是使他們遠離耶穌呢?

是日金句

「直到主再來,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你們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11:26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乙年)

8:27-35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前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的村莊。在路上,耶穌問自己的門徒說:「人們說我是誰?」

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

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他。

耶穌於是開始教訓門徒: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

耶穌坦白地說了這番話。伯多祿便拉耶穌到一邊,開始諫責他。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撒旦,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耶穌於是召集群眾和門徒,對他們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會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會救得性命。」——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詢問門徒:「人們說我是誰?」這是耶穌對門徒信仰的考驗,也是對我們每人的挑戰。要跟隨天主,必須先認識——耶穌是誰。耶穌深深意識到他在耶路撒冷最後的死亡,一天比一天更為接近。跟隨他的門徒必須對他的身分和使命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繼續他的天國事業。當時群眾雖然時常跟在耶穌身邊,聽他講道,又目睹他的奇蹟,但他們並不認識耶穌,以致對耶穌有許多錯誤的猜測──說他是若翰洗者、厄里亞、或先知中的一位。

然後,耶穌引導門徒進入一個個人的問題:「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的答覆,既是個人的,也是有代表性的,他常是門徒中的發言人。「你是默西亞」,然而,並非表示伯多祿對這個絕對重要的名號,有真正的認識。當時人們普遍期待默西亞解救猶太人擺脫羅馬的管治,復興以色列國。為了糾正門徒對默西亞的錯誤期望,耶穌告訴門徒,默西亞的使命不是世人所期待的光榮,而是受苦、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換言之,耶穌基督不只是王者,更是那位願意為我們的救恩而受苦的僕人。

伯多祿聽罷將耶穌拉到一邊,責備他剛才所說有關受苦和被殺的事。耶穌轉身注視門徒,責斥伯多祿:「撒旦,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耶穌並非指伯多祿是撒旦,而是說他的想法來自撒旦,淪為撒旦的代言人。事實上,魔鬼的工作,由耶穌受試探開始,一直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嘗試破壞耶穌的工作。最有效和最徹底的破壞工作,莫過於阻止耶穌受苦和死亡。因為耶穌身為「受苦的僕人」只有通過受難的十字架,才能完成救世的使命。從這個觀點來看,伯多祿對耶穌的責備,在本質上跟撒旦的試探是一致的。沒有復活,耶穌必須受苦和死亡就沒有意義了。

實踐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這番話直指信仰的核心,讓我們明白跟隨耶穌是一條需要勇氣和犧牲的道路。棄絕自己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經常面對自我中心的誘惑,追求個人的舒服與成功。然而,耶穌卻召喚我們放下自我,選擇愛、服務和犧牲。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時,是否願意承擔自己的十字架,並在困境中尋求天主的引導?

是日金句

「請看!有我主上主扶助我,誰還能定我的罪呢?」(依50:9

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

光榮十字聖架(慶日)

3:13-17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

「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獲得永生。」

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上主的話。

反省

當年以色列人發怨言得罪天主,天主遂打發火蛇懲罰他們,很多人給火蛇咬死。僥倖生還的以色列人哀求梅瑟為他們向天主求情,天主令梅瑟造一條銅蛇,懸在木杆上,凡瞻仰銅蛇必得生存。這是天主所訂救恩的方法和原則,人若要得救,必須遵照天主的話生活。無論在舊約、新約,相信天主的話最為重要。誰願按照天主的話生活,就可以存活。

尼苛德摩夜訪耶穌求問重生之道,耶穌便以舊約梅瑟高舉銅蛇的啟示,指出他就是那要成就救恩的主。就像舊約裡以色列人必須「仰望」銅蛇,必能保存生命,同樣,那些仰望耶穌這份天主賜予世人之愛的禮物的人,也將得到永生。因此,「銅蛇」只是一個路標,指向拯救的主。

銅蛇讓以色列人看到天主的正義,也體驗他的慈愛。天主藉此顯示他的正義與憐憫,透過懸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完成永恆的救贖。仰望銅蛇象徵人順從天主的話,信賴天主的救援。同樣,當人瞻仰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也代表人願意服從天主的命令、接受天主的恩典。而且,耶穌懸在十字架上所帶來的效果,不只以色列人受惠,也臨到萬民身上,得到的生命不只是今生,而是永恆的生命。

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明白他的救贖之恩嗎?只要我們全心仰望,憑信德接受就可以獲得永生。信德就是聽從天主的話而生活,以及和天主建立親密的關係。恩寵是天主白白的賞賜,除非我們願意謙卑地懇求聖神進入我們的生命,否則仍在舊我中生活,無法活出天主所賞賜的新生命。

實踐

「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這是福音的核心,簡單道出福音的真義。這段經文最令人驚訝的是——天主愛這個不值得愛的世界,這世界卻恨惡他、拒絕他。但他仍然深愛這個世界,甚至願意將他最好的賜給我們。福與禍,生與死都清楚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如何抉擇?讓我們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吧!這十字架原是刑具,象徵死亡;藉由耶穌基督的自我犧牲,代人受死,十字架轉化成生命、愛情的標記,成為我們得救的依靠,顯示天主深愛世人的證據。

是日金句

「上主擊殺他們,他們即來尋覓上主。他們回心轉意,熱切尋求天主」(詠78:34

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金口聖若望主教 (聖師)(紀念)

6:39-42 

那時,耶穌向門徒講比喻說:「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要跌在坑裏嗎?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傅而已。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上主的話。

反省

「瞎子給瞎子領路」的比喻,是說人在論斷他人的時候,自己反成了瞎子,看不見自己的錯失。在耶穌的教導中,他常指責當時的宗教領袖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總是要求別人多於要求自己。耶穌把這種欠缺自省的人說是「假冒為善」,甚至清楚地指出法利塞人就是這樣的偽善之徒。

瞎子不能帶領瞎子,這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決不應指望其他瞎子能夠帶領我們,而我們也不應該盲目地帶領別人。耶穌口中的「瞎子」是指法利塞人和經師,被領路的「瞎子」是指無知的百姓,也包括被今世的神蒙蔽心眼,以致看不見福音之光的人。耶穌要我們提防那些瞎子(經師和法利塞人),雖然他們在會堂內講解聖經,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真正明白聖經的意思。相反,我們應該讓耶穌成為我們的帶領者,他是我們的師傅,能看見並知道一切事情。換言之,跟隨錯誤的師傅,徒弟屬靈上也會一樣盲目。

如何避免落入瞎子領瞎子的陷阱?第一,承認耶穌是唯一的道路,唯有跟隨他才能進入永生;第二,祈禱和聆聽天主的話,聖經如同指南針,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不讀聖經如同心靈的「瞎子」,前路既看不清楚,又怎能指導別人走正確的路?難怪耶穌說:「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盲點,又怎能指正別人呢? 

耶穌幽默地使用了木屑和大樑這兩種實物,表明我們對自己的罪,往往比對別人的罪寬容得多。一個人的眼睛插著一根大樑,卻試圖幫助朋友除去眼中的木屑,不是很諷刺嗎?耶穌奉勸我們,若看不見自己身上的缺點,就不要指正別人;明明是個瞎子,就不要裝作眼睛健全去引領其他瞎子走路;明明是徒弟,就不要以師傅自居去教導連自己都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明明眼中有大樑,就不要妄想幫助取走別人眼中的木屑。在耶穌看來,這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實踐 

「人貴有自知之明」,驕傲令人看不到自己,唯有謙卑,自我省察,才能看清事實和真相。因此,醒覺的能力必須由自身開始,正人先正己,唯有真正悔改的人才能幫助別人。耶穌並非說我們不能指出別人的過失,而是要先自我省察和悔改,然後,才能「看得清楚,以便取出兄弟眼中的木屑」,以恰當的方式、出於愛的動機去提醒別人。只有當我們知道怎樣才能克服自己的缺點和過犯的時候,才能用我們的親身經歷來幫助他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怎樣到耶穌面前認罪悔改的人,又怎麼可能帶領他人認罪悔改呢?

是日金句

「我痛擊我身,使它為奴,免得我給別人報捷,自己反而落選。」(格前9:27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聖母瑪利亞聖名(紀念)

1:39-47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她進入匝加利亞的家,就向依撒伯爾請安。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腹中歡躍。依撒伯爾於是充滿了聖神,高聲說:

「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我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瑪利亞於是說: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上主的話。

反省

當天使告訴瑪利亞她將成為救世主的母親時,也告訴她依撒伯爾也懷孕了。瑪利亞的信德並沒有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立即行動。她單純的信德產生純潔的愛心,她為天主在依撒伯爾身上所成就的,以及天主在她自己身上將要成就的感恩,她去探望依撒伯爾,關懷她、鼓勵她、也照顧她。當她向依撒伯爾請安時,依撒伯爾的胎兒(若翰)也在腹中歡躍,連胎兒也知道瑪利亞的胎兒是獨特而向他致敬,一同見證天主在瑪利亞身上的奇妙作為。

路加告訴我們依撒伯爾充滿了聖神,高聲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然後她又為「我主的母親」的親臨而感到莫大的恩惠。依撒伯爾讚賞瑪利亞的信德,充滿聖神的她有著常人所無法參透的洞見與信心。靠着這些話,瑪利亞對懷孕及其未知後果的恐懼,都消失在更大的信德中。要知道匝加利亞先前由於不信天使的話而成為啞巴,依撒伯爾有充足的理由對瑪利亞的信德表示驚訝。而且,當依撒伯爾宣稱瑪利亞為「我主的母親」,顯示聖神曾啟示她,讓她知道瑪利亞腹中的孩子就是默西亞,承認耶穌也是「她的主」,連她腹中的胎兒也歡喜跳躍,加入讚美的行列。

依撒伯爾更宣告:「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這是依撒伯爾為瑪利亞的信德所作的見證,相信天主必要實現自己的許諾。她對瑪利亞的祝福也是對天主的讚美;這也是她為了天主的降臨而歌唱,因為他是長久以來人們所盼望、歎息、等待的那一位。瑪利亞接著讚美天主,因他賜下這等待已久的救恩,他的來臨表示過去的許諾終於得到應驗,他的子民要歡喜踴躍。

實踐

「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特別強調相信天主的話的重要性。服從讓我們可以更多、更深的經歷天主,瑪利亞是我們信德的模範,因著她對天主的信德,因著信德而服從天主,以致她可以經歷天主的話實現的恩寵。沒有服從的心,就無法經歷天主,這樣跟天主的關係也將停滯不前。當天主的話臨到我們時,讓我們單純地相信吧!

是日金句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路1:46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廿三週星期三(雙數年)

6:20-26 

那時,耶穌舉目望著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你們現今饑餓的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得飽飫。你們現今哭泣的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要歡笑。幾時為了人子的緣故,人惱恨你們,並棄絕你們,並且以你們的名字為可惡的,而加以辱罵詛咒,你們才是有福的。在那一天,你們歡喜踴躍吧!看,你們的賞報在天上是豐厚的,因為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先知。但是,你們富有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已經獲得了你們的安慰。你們現今飽飫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饑餓。你們現今歡笑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幾時眾人都誇讚你們,你們是有禍的,因為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假先知。」——上主的話。

反省

在揀選宗徒後,耶穌教導他們如何活出門徒的精神。他並非列出清單,規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提醒他們身為門徒的身分,以及最終的境遇。在教導中,耶穌論述了四福和四禍,這些天國的真理跟世界上平常所認為的完全相反,對門徒來說,是相當大的衝擊和挑戰。

「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貧窮並非指物質上的窮人,而是指虔誠仰賴天主的人。我們要明白,耶穌講話的對象是門徒,並非群眾,因此,那些為了與人分享救主而刻意選擇成為貧窮,願意為天主捨棄一切來跟隨耶穌的人是有福的,他們將要承受天主的國。「你們現今饑餓的是有福的」,門徒為了紓緩人類屬靈上和物質上的需要,刻意捨棄個人生活上的享受,願意度簡樸的生活,這樣棄絕自己的行為在將來必會得到賞報。「你們現今哭泣的是有福的」,這是指凡為天主的緣故而哭泣的,包括:為教會的分裂、荒涼,為世界的邪惡敗壞,為世人的心硬而悲傷哀痛的,他們將要因天主的安慰而充滿喜樂。

「幾時為了人子的緣故,人惱恨你們,並棄絕你們,並且以你們的名字為可惡的,而加以辱罵詛咒,你們才是有福的。在那一天,你們歡喜踴躍吧!」第四個福不是給那些因自己的罪過或愚昧而受苦的人,而是給那些忠於基督而被藐視、被辱駡、被詆毀的人。因此,我們若不是「為了人子的緣故」,一切的犧牲與受苦都沒有價值。天主從來沒有許諾我們,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平坦的路,相反,越認真跟隨耶穌,魔鬼的攻擊、人的棄絕和迫害,甚至生命的危險,必定不計其數。耶穌提醒門徒,跟隨他的人,有可能遭遇貧窮、飢餓、哀哭,甚至會因天主的名受辱,但不要灰心,因為將來的賞報是大的,所以要時刻懷抱希望。

實踐

人人都渴望幸福,但大部分人卻不知道怎樣尋找幸福;他們追求世俗的享樂,結果非但得不到幸福,連屬靈生命也變得「營養不良」。真正有福之人,是不會被世界的價值觀所左右,因為最根本的「福」,在於「天主」。人若選擇依靠天主,就是一個「有福之人」。至於滿足於物質的豐饒、快樂和名聲,卻對天主沒有渴慕和追求的人,耶穌說他們有禍了,將變得一無所有。因此,是福是禍,全在乎我們用什麼態度去對待天主和他的心意,人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是日金句

「因為這世界的局面正在逝去」(格前7:31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廿三週星期二(雙數年)

6:12-19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天一亮,他把門徒叫來,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並稱他們為宗徒:即西滿,耶穌又給他起名叫伯多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號稱「熱誠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兄弟猶達和猶達斯依斯加略,他成了負賣者。

耶穌同他們下山,站在一塊平地上。有他的一大群門徒和很多從猶太、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海邊來的群眾,他們來是為聽他講道,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那些被邪魔纏擾的人都被治好了。群眾都設法觸摸他,因為有一種能力從他身上出來,治好眾人。——上主的話。

反省

「門徒」(Disciples)和「宗徒」(Apostles)的分別,在於前者是學徒,後者則有「被派遣出去」的意思。經過徹底祈禱,耶穌由門徒中揀選了十二人,「稱他們為宗徒」,負起見證主耶穌復活和建立教會的使命,宣告天國的福音。「十二」這個數字,不難令人聯想到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表示他們是新約天主子民的領袖。

這群來自不同背景的宗徒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伯多祿的名字在宗徒名單中總是排行首位,他是宗徒團體的領袖和代表人物;第二,四部福音所記載的宗徒名單中,最後一個總是負賣耶穌的猶達斯依斯加略。而且,耶穌並沒有揀選那些地位顯赫的人物去延續他的使命,而是一班普通的小人物,因為天主國度的擴展不在於人的能力,而在於天主的德能,他看中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人的內心。

揀選宗徒後,耶穌和他們下山,開始真正的福傳工作。從各地蜂擁而來的群眾,要聆聽耶穌講道,並設法使自己的病能夠得到醫治。耶穌和宗徒以各種方式回應他們的訴求,正如經文所言「有一種能力從耶穌身上出來」,不但是帶來疾病的治癒力量,同時也帶來真正的生命,為枯槁的心靈注入新生。

實踐

我們本是一堆一文不值的泥土,天主卻定意將我們做成貴重的器皿,並經過時間細心陶造而成。這十二人跟耶穌在三年多的朝夕相處中,由門徒漸漸變成有強烈使命感的宗徒。今天,天主繼續藉著我們這些信靠他——普通的弟兄姊妹,繼續他那偉大的福音事工,使更多人通過我們認識耶穌基督拯救罪人的喜訊。

是日金句

「願以色列因自己的創造者而踴躍,願熙雍子民因自己的君王而歡樂!」(詠149:2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廿三週星期一(雙數年)

6:6-11 

在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施教。在那裏有一個人,他的右手乾枯了。經師和法利塞人窺察他是否在安息日治病,好尋找藉口控告他。他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對那枯了手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他遂站了起來。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他環視眾人一週,就對那人說:「伸出你的手來!」那人照樣一做,他的手便復了原。他們狂怒填胸,彼此商議,要怎樣來對付耶穌。——上主的話。

反省

會堂中有一個人的右手乾枯了,經師和法利塞人暗中觀察,想看看耶穌會否醫治這個人。當然不是關心這個病人,而是想抓住耶穌的把柄,用安息日的法律來控告耶穌。

治病原是行善的表現,關乎病人的性命安危。耶穌看透經師和法利塞人的心思,故意問他們:「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這個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經師和法利塞人的虛偽,他們只是外表遵守法律,心裡並沒有對天主和對人的愛。在他們看來,遵守安息日的法律,比起醫治和拯救生命的道德責任更重要。耶穌治好右手乾枯的人,是出於憐憫;反對耶穌的人卻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拒絕回答。耶穌曉得他們正籌劃惡事,但仍願意向群眾及反對他的人傳達天主的心意:無論法律怎樣說,在安息日行善總是對的。

顯然,耶穌沒有做經師和法利塞人所說的「工作」,也沒有觸摸那人,只說了一句話:「伸出你的手來!」那人也沒有做任何被禁止的「工作」,他只是伸出自己的手。如此,耶穌就使反對他的人不但啞口無言,還狂怒填胸。這人的手一復原,更證實耶穌就是安息日的主。即使大能的奇蹟也不能改變經師和法利塞人的心硬,他們商討除滅耶穌的陰謀。曾幾何時,安息日是一個欽崇天主的日子,現在卻成了他們想辦法對付耶穌的日子。當天主成功地拯救了一個人,魔鬼反而變本加厲要殺害一個人。這件事令我們明白,屬靈奮戰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天主徹底取得勝利為止。

實踐

當經師和法利塞人試圖把安息日的法律作為一種束縛,來阻止人行善時,耶穌卻用實際行動打破這種束縛。同樣,面對人類的悲慘命運,我們無法保持中立。因此,應該行善而不作時,就是行惡。耶穌對真理的執著,學習和遵從天主的教導,教導我們做正確的事。祈求天主轉化我們那顆已經乾枯,如同鐵石的心腸,醫治我們,使我們能夠心存憐憫,愛主愛人。

是日金句

「但願投奔你的人,興高采烈,永遠歡愉;願愛慕你名的人,蒙你護佑,因你而歡樂。」(詠5:12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乙年)

35:4-7 

你們要告訴心怯的人說:「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看,你們的天主!報復已到!天主的報酬已到!他要親自來拯救你們!」

那時,盲人將會看見,聾人將要聽到;那時,瘸子必要跳躍如鹿,啞吧的舌頭,必要歡呼。因為,曠野裡,將流出大水;沙漠中,將湧出江河;火熱的沙地,將變為池沼;乾旱的地帶,將變為水源。

——上主的話。

反省

依撒意亞先知宣告一個美好的將來。耶路撒冷被毀後,猶太人充軍巴比倫,他們盼望七十年後可以重歸故土。天主許諾要帶領他們重返熙雍:「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看,你們的天主!報復已到!天主的報酬已到!他要親自來拯救你們!」這預言不僅是對以色列的安慰,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信心和希望。以色列人曾經在軟弱中失去信心,先知確信天主必兌現承諾,呼籲他們不要投靠人,要投靠天主。天主要向敵人伸手,拯救百姓脫離黑暗的勢力,他們必看見天主的光榮。

先知用四種普遍認為無法逆轉的疾病:瞎眼、耳聾、瘸腿和啞巴,表達靈性的知覺與行動力的完全喪失,在天主豐盛恩典的介入,轉為「看見」、「聽到」、「跳躍如鹿」、「歡呼」的豐盛生命;以色列乾旱的土地重新有河水湧流,這圖像如同出埃及,代表拯救和生命的復甦。按照聖經的觀點,軟弱患病之人和曠野都是受到死亡、貧瘠和無價值的奴役;這些象徵的轉變,充分表達天主能將豐盛的生命,賜予那了無生機之處,這預言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得到完全實現。這正是天主將百姓由荒蕪的深淵中拯救出來的情景。

我們的生命不正是這樣嗎?曠野,不只是荒蕪空洞,充滿試探、惡意的地方,也是天主與他的百姓相會之地。當我們有勇氣進入曠野,生命將被更新,因著天主的臨在,由乾枯死亡的生命轉為綻放的新生,高唱凱旋之歌。因此,無論環境怎樣惡劣,心思有多少困擾、絕望,只要轉向天主,相信天主,必定看見希望、喜樂和出路,因為天主要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乾旱之地變為泉源。

實踐

耶穌行了許多治病的奇蹟:瞎子看見,瘸子行走,大痲瘋的得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等等,這些都應驗了舊約先知對默西亞的預言。耶穌就是默西亞,他不僅帶來身體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屬靈的改變,這是比任何奇蹟更奇妙的改變。我們在靈性上原是死亡的,但耶穌卻使我們靈性上重生,耶穌基督就像是沙漠裡活水的泉源,只有藉著他,我們的屬靈生命才得以維持。

是日金句

「你們既信仰我們已受光榮的主耶穌基督,就不該以貌取人。」(雅2:1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廿二週星期六(雙數年)

6:1-5 

一個安息日,耶穌經過麥田時,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有幾個法利塞人說:「為什麼你們做安息日不准做的呢?」耶穌回答說:「你們沒有讀過:達味和同他在一起的人,在饑餓時所做的嗎?他怎樣進了天主的殿:拿起供餅來吃了;又給了同他在一起的人吃。這供餅原不准他人吃,而只准司祭吃。」耶穌又向他們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上主的話。

反省

守安息日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禮儀之一,法利塞人因此制訂了許多人為附加的規則,以確保百姓在這個聖日不會做任何被視為工作的事。法利塞人是一班願意清心遵守天主誡命的人,但卻常常自以為義,以自己的標準判斷他人。他們看到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掐麥穗,用手搓著吃」時,指摘他們做安息日不准做的事。因為按猶太人傳統,安息日做一點點跟收割有關的事都算觸犯法律。掐食麥穗原是法律所容許的,但由於用手搓麥穗時,手中會產生溫熱,讓他們容易吞食,就像烹飪一樣,所以被法利塞人認為是一個工作。

耶穌並沒有直接回答到底可不可以做這件事,而是引用達味和他的隨從逃避追殺,在飢餓之時進了聖殿,吃了只准司祭吃的供餅,但並沒有受到責備。原因很簡單,設立安息日的原意,原是為了人的益處而設立,讓人跟天主可以親近,從來都不是要禁止飢餓的人吃東西,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原則:人的需要比宗教禮儀更重要。耶穌揭露了法利塞人靈性上的破產,他們原本應該是以色列人的師傅,卻忽略了天主法律的真諦。這群以守法自傲的法利塞人,自然無法辯駁他們尊敬的達味王,確實在逃亡時吃了只准司祭吃的供餅的事實。

耶穌帶著挑戰的語氣,宣稱他是安息日的主,暗示自己比達味還要大,有權決定天主旨意的內容及表達方式,說明在緊急和不得已的情況下,人可以不必拘泥於法律。既然安息日的主(耶穌自己)都沒有因門徒的行為受到冒犯,那麼,這些宗教領袖也不應該感到被冒犯。他更要揭示法律真正的核心與意義:愛天主及愛近人如自己。

實踐

法利塞人願意堅守安息日,固然值得效法,但他們將法律變成一堆繁文縟節的規矩時,就已經遺忘了天主設立安息日的原意,是要使人紀念天主的作為。反之,耶穌掌握安息日的精神,處處以言語和行動顯示天主的慈悲,所以人不應墨守成規來阻止人親近天主。參加彌撒,為我們會否變成一個行禮如儀的習慣,而忘記了彌撒應是與天主親近和相遇的重要時刻嗎?讓我們每天,帶著期待和天主相遇的心,重視與天主相偕的時刻。

是日金句

「不可超過聖經所記載的,免得有人自大,高看這個,鄙視那個。」(格前4:6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廿二週星期五(雙數年)

5:33-39 

那時候,法利塞人和經師對耶穌說:「若翰的門徒屢次禁食,行祈禱;法利塞人的門徒也是這樣;而你的門徒卻又吃又喝!」耶穌回答說:「伴郎與新郎在一起的時候,你們豈能叫他們禁食?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在那些日子,他們就要禁食了。」他又對他們講比喻說:「沒有人從新衣服上撕下一塊作補釘,補在舊衣上的;不然,新的撕破了,而且從新衣上撕下的補釘,與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入舊皮囊的;不然,新酒要漲破皮囊。酒要流出來,皮囊也破了,所以新酒應裝入新皮囊。也沒有人喝著陳酒,願意喝新酒的,因為他說:還是陳酒好。」——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一句「跟隨我罷」,肋未不但捨棄一切跟隨主,還在家中擺設筵席,款待耶穌和門徒,同席的還包括稅吏和罪人。以慶典和宴會來表達悔改的喜悅,令人想起浪子回頭中那位父親為失而復得的小兒子而吃喝歡宴。

本來是喜悅的場合,法利塞人卻問起耶穌關於「禁食祈禱」的事,又質疑耶穌與門徒為何又吃又喝。猶太人以禁食祈禱來表達悔改,但在法利塞人身上卻成為炫耀信仰的舉動。耶穌就以婚宴來說明天主的美意,在猶太文化中,婚宴是歡喜快樂的最生動寫照,在為期一星期的婚宴上,大家都明白歡樂比遵守宗教禮儀更重要,新人與陪伴的人那一週都不用禁食。耶穌以新郎自居,既是比喻,也是直接陳明。肋未舉行的盛宴,真正的主角和重點,其實是耶穌。因為耶穌的到來,才讓肋未有舉行盛宴的喜悅──他邀請眾人,一同分享生命的喜悅,也讓其他人有機會認識這位使他喜悅的耶穌。

法利塞人寧願「禁食祈禱」,也不願意在歡欣的場合,分享肋未的喜悅。他們以有色眼鏡看待肋未,透露出他們對稅吏這身份根深蒂固的印象,他們看見的不是肋未這個「人」,而是他的身份、工作。他們不僅沒有看見耶穌帶來的生命力,也看不見肋未的轉變。

耶穌以舊衣和補釘、新酒舊皮囊兩個比喻,回應法利塞人和經師,暗示他的精神跟他們不同,強調他的教訓和所展示的信仰生命,與他們所代表的傳統有別。兩者格格不入、互不相容,猶如將新衣服撕下一塊作補釘,補在舊衣服上,新與舊的布料自然不相稱;又如將新酒倒入舊皮囊,新酒的發酵過程還未完成,舊皮囊亦因為缺乏彈性,無法承受因新酒繼續發酵而增加的氣壓,最終使皮囊受壓而脹破。

實踐

耶穌深知經師和法利塞人擁有豐富的信仰知識,信守誡命規矩,卻失去天主所賜的心靈洞察力,他們也需要更新與學習。因此,耶穌帶來的新生命,充滿活力,把我們領進新的領域。從屬靈的角度,我們也要學習接受新挑戰,踏入新的屬靈境界,從而擴闊我們的視野,相信總會有意外的收穫,而獲益良多。我們要時刻保持向聖神開放,使我們能接受耶穌那改變生命的信息。無論誰,只要願意改變,耶穌都樂意呼喚,正如他召喚了肋未,也召喚經師與法利塞人──只要他們願意!

是日金句

「所以,時候未到,你們什麼也不要判斷,只等主來,他要揭發暗中的隱情,且要顯露人心的計謀」(格前4:5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廿二週星期四(雙數年)

5:1-11 

那時候,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擁到他前要聽天主的道理。他看見兩隻船在湖邊停著,漁夫下了船正在洗網。他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請他把船稍微划開,離開陸地;耶穌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群眾。一講完了,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他。——上主的話。

反省

漁夫知道夜裡打魚會有收穫,白天是不會有的,耶穌竟然建議他們在白天划到深處去。儘管伯多祿是有經驗的漁夫,他還是聽從耶穌的吩咐,結果出乎意料,打到了超乎想像的魚,裝滿了兩隻船,船幾乎要下沉。

經驗與知識都告訴伯多祿白天和水淺的地方是不可能有魚獲的,「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在伯多祿願意放棄自己固有的經驗和知識,聽從耶穌的話,因而經歷了天主的大能。屬靈生命的歷程始於順從天主的話,繼而令人經歷天主的大能,並認識耶穌是誰。

這次經歷使伯多祿眼界全開,耶穌不僅僅是一位先知,更加是天主,這從他對耶穌的稱呼從「老師」轉變為「主」,可見一班。他看到耶穌的真實能力,同時更認清了自己的真貌。他深深意識到自己的不堪當,在天主面前,自覺是個罪人的意識也覺醒了,就俯伏在耶穌腳前,請求耶穌離開他。耶穌告訴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在接下來的人生,他們從今以後不再是普通的漁夫,而是要成為捕人的漁夫。當時捕捉的大量漁獲,象徵未來藉著他們的傳道事業帶領歸向耶穌的成千上萬靈魂。奇蹟的發生贏得了伯多祿對耶穌的崇敬和認信,他和雅各伯、若望即時義無反顧地跟隨耶穌。他們的人生目標不再是賺錢和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而是成為捕人的漁夫,和耶穌一起傳揚天國的福音。

實踐

天主賜給我們理智,可以做正確的判斷。然而,有時候天主的旨意,未必完全照我們的理智來運作時,我們還願意順從天主嗎?這時候不要忘記,要靜下來用心聽聽天主怎麼說。讓我們效法伯多祿,來到主的跟前,俯伏朝拜他,承認他的主權;也讓我們在習以為常的領域中,更加依靠主耶穌,相信大能的天主,這樣,必能幫助我們經歷他的信實,也幫助我們更加認識自己。

是日金句

「誰也不要自欺:你們中若有人在今世自以為是有智慧的人,該變為一個愚妄的人,好使自己真正地成為有智慧的人」(格前3:18

2024年9月4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廿二週星期三(雙數年)

4:38-44 

那時候,耶穌從會堂裏出來,進了西滿的家。西滿的岳母正發高熱,他們為她祈求耶穌。耶穌就走到她身邊,叱退熱症,熱症就離開了她;她立刻起來服侍他們。日落後,眾人把所有患各種病症的,都領到他跟前,他就把手覆在每一個人身上,治好了他們。又有些從許多人身上出來的魔鬼吶喊說:「你是天主子!」他便叱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默西亞。天一亮,耶穌就出去到了荒野地方;群眾就尋找他,一直來到他那裏,挽留他不要離開他們,他卻向他們說:「我也必須向別的城傳報天主國的喜訊,因為我被派遣,正是為了這事。」他就常在猶太的各會堂中宣講。——上主的話。

反省

古時的人認為,人患病並非感染細菌,而是被邪惡的勢力操縱。福音描述西滿的岳母發高熱,耶穌叱退她身上的熱症,她就康復了。「叱退」這個字,表明了這熱症是魔鬼的工作。對當時的人來說,治病與驅魔(耶穌也是以「叱責」的方式驅逐邪魔)是大同小異的,暗示了這病背後有魔鬼的勢力作祟。

在一般情況下,退燒以後,身體理應仍很虛弱,但西滿的岳母痊癒後,立刻起來服侍他們,顯示耶穌的醫治是立刻而完全的。為了避免違反安息日不得工作的法律,他們在日落後,即在安息日結束後,才把患病的和附魔的帶到耶穌跟前。「他就把手覆在每一個人身上,治好了他們。」耶穌選擇個別地給他們覆手,表達對每個病者的關心。

在西滿家裡的人,雖然目睹了耶穌醫治的神蹟,還不知道耶穌真正的身份。他們熟悉舊約,知道天主會藉先知治病,可能覺得耶穌只是個先知而已。然而,被耶穌逐出來的魔鬼,卻知道耶穌真正的身份,他們吶喊說:「你是天主子!」耶穌拒絕讓這些魔鬼給他作證,雖然它們喊出耶穌天主子的身份,但卻是出於邪惡的目的,無非想破壞耶穌拯救罪人的使命,誤解他來到這世界的目的。所以耶穌叱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

忙碌完一整天,耶穌到荒野去獨處和祈禱。靜默和獨處,是讓我們與天主面對面,重新得力的秘訣。許多時候,我們會在使命中迷失方向,所以更需回到天主面前親近他,才不會偏離天主的旨意與計畫。群眾到處尋找耶穌,挽留他不要離開他們,耶穌說:「我也必須向別的城傳報天主國的喜訊,因為我被派遣,正是為了這事。」在耶穌的事工中,治病、驅魔並不是他的目的,而是傳揚天國的喜訊。耶穌不願人只把他當作一個只會行奇蹟的術士,而是認識他是來拯救所有罪人脫離永恆死亡和咒詛的救世主。

實踐

天主的國要藉著耶穌基督降臨在人的內心,使耶穌基督在人心裡作主,更要藉著耶穌基督使我們成為天國中的一員。我們既然領受了罪過得赦免和永生這樣豐盛的祝福,難道只想把耶穌埋藏自己心裡,只想自己獨享這美好的祝福嗎?不,天主更願意我們慷慨的把天國的福音與別人分享,就像耶穌被派遣向別的地方傳報天主國的喜訊一樣。讓我們依靠天主,好為天主作見證,耶穌不斷用權柄釋放人得以自由,而這權柄也賜給了我們。

是日金句

「我們原是天主的助手,你們是天主的莊田,是天主的建築物。」(格前3:9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教宗聖額我略一世 (聖師)(紀念)

4:31-37 

那時候,耶穌下到加里肋亞的葛法翁城,就在安息日教訓人。人都十分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具有一種權威。在會堂裏有一個附著邪魔惡鬼的人,他大聲喊叫說:「啊!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便從他身上出去了,絲毫沒有傷害他。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他們彼此談論說:「這是什麼事,他用權柄和能力命令邪魔,而他們竟出去了!」他的名聲便傳遍了附近各地。——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宣告他是從天主而來的受傅者(默西亞),諷刺的是,邪魔知道耶穌是誰,但天主的選民卻不知道。

在會堂這個神聖的空間,竟藏著一個附魔的人。牠不像我們一般的認知,張牙舞爪,而是藏身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甚至跟我們一起讀經、祈禱、參加禮儀。耶穌的出現,以及他帶有權威的教導,令邪魔無法保持沉默。耶穌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除去罪對我們屬靈生命的影響;他不僅治癒了很多人身體的疾病,更重要的是他還治癒了很多人靈性死亡的疾病,所有的罪、所有疾病,甚至是附魔的疾病,都是耶穌的敵人。這邪魔認出了耶穌天主聖者的身份,面對耶穌超乎一切的能力,他大聲喊叫:「啊!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毀滅我們嗎?」

「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邪魔認出耶穌是天主子、默西亞。耶穌吩咐邪魔不要作聲,因他知道群眾對默西亞有錯誤的認知,他們期待的是一位政治上的解放者;耶穌不願意邪魔過早洩露他的身份,他必須先教導群眾正確理解默西亞的使命,是拯救人靈擺脫靈性上的捆綁。事實上,唯有藉著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才能真正彰顯默西亞的工作。

耶穌治好了這個附魔的人,命令從這個身上出去,顯示出耶穌的能力和權柄。那個人隨即獲得釋放、重享平安。「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魔鬼知道耶穌的真實身份,但葛法翁會堂裡的人卻不知道耶穌是誰,所以他們驚訝耶穌竟有驅逐邪魔的能力。

實踐

耶穌所對抗的是邪惡的勢力,我們需要保持醒寤,依靠天主聖神才能安然度過每一天。耶穌的話有極大的能力和權柄,能把惡神從人身上趕出來;他的話在今天仍然具有權柄和能力,能把罪的污穢從我們身上趕出去,使我們成聖。嫉妒、自我中心、不肯寬恕等等,都可能給那惡者有機可乘。祈求天主的光照和聖化,使我們靠著聖神的德能,拒絕那惡者在我們生命中任何時刻掌權,使我們的生命完全被天主充滿。

是日金句

「我們所領受的,不是這世界的精神,而是出於天主的聖神,為使我們能明瞭天主所賜與我們的一切。」(格前2:12

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廿二週星期一(雙數年)

4:16-30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語:醫生,醫治你自己吧!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裏行吧!」他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饑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裏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裏。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上主的話。

反省

藉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第61章),耶穌宣告他自己的身份,以及來到世界的目的。第一,他是眾人期待已久的默西亞,是要將救恩帶給以色列的那一位;第二,他的事工要將福音帶給貧窮人,正如經文所描述的,「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及「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每一個猶太人都明白,這段經文所描述的與天主那決定性的末世救恩有關,正如先知所預言,這位天主的僕人、默西亞要來宣告天主赦免和醫治的喜訊,以及拯救罪人擺脫罪惡和死亡的枷鎖。「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當耶穌宣告默西亞的時代已經來臨,大家都感受到天主的仁慈和恩典。

可是這樣的興奮沒有維持多久,群眾就轉而對耶穌起了反感,他們無法接受這個如此熟悉的人,竟然就是默西亞。耶穌看出他們心中所想,就用一句俗語說出了他們心裡的不信和懷疑,「醫生,醫治你自己吧!」意思是醫生要獲得別人的信服,除非他先治好自己的病。因為他們不相信耶穌是默西亞,不相信他有能力,除非耶穌把他之前在葛法翁所行的神蹟,在他們眼前再行一遍,他們才肯相信。耶穌沒有在他們面前再行任何神蹟,因為他知道再多的神蹟也無法令他們信服。因此,他感歎,「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

耶穌引述舊約時代,厄里亞和厄里叟兩位先知因為得不到以色列人的賞識而被派遣到外邦的例子,說明他的事工,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同鄉,不僅是為了以色列人,也是為了所有外邦人。這兩個例子,具有多重意義:第一,如同厄里亞和厄里叟的遭遇,猶太人的領袖同樣拒絕耶穌所傳的福音,但福音卻被外邦人所接納;第二,耶穌強調厄里亞「被派到」外邦人那裡,指出外邦人的救贖也屬於救恩史的一部份。會堂中的人立即明白耶穌的意思,都非常氣憤,因為他們不能容忍不潔的外邦人,竟然也得到默西亞的拯救。他們想要親手制裁耶穌,將他推下山崖處死,這是猶太人慣常對付假先知的方式。「耶穌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表示他有權控制自己的生命,也表示他的死期尚未來到。

實踐

耶穌在自己的家鄉納匝肋傳福音被拒絕,預示了他未來三年的事工過程中,經常遇到人們的拒絕。相對那些自以為義,不斷抗拒天國喜訊的人,唯有聖神的大能藉著天主的話才能破碎人的心硬,使人相信耶穌基督是他們的救主。就如耶穌的天國事業,有受人歡迎、受人稱讚的時候,也有被自己的同鄉拒絕和威脅的時候;同樣,在我們在生命裡有成功、受人歡迎的時候,也有失敗、被人拒絕的時候。讓我們效法耶穌,甘冒被討厭、被拒絕,也要把福音傳給他們,因為耶穌愛他們。人若沒有意識到罪惡的嚴重性,就不會感受到福音對他們的重要。求天主幫助我們勇於喚醒人,從罪惡中歸向天主,得到生命真正的自由。

是日金句

「因為我曾決定,在你們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格前2:2

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乙年)

4:1-2, 6-8 

梅瑟勸勉人民說:「以色列!現在,你要聽從我教訓你們的法令和規律,並盡力遵行。這樣,你們才能生活,才能進入和佔領,上主你們祖先的天主,所賜給你們的地方。

「我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增刪,但要按照我所訓示你們的:上主你們天主的誡命,完全遵行。

「你們務要謹守,並遵行我的誡命,因為這樣,在萬民眼中,才能顯出你們的智慧和見識。

「萬民一聽到這一切法令,必會說:『這實在是一個有智慧,有見識的大民族!』有那一個大民族的神,這樣接近他們,如同上主我們的天主,在我們每次呼求他時,這樣親近我們呢?又有那一個大民族,有這樣公正的法令和規律,如同我今天在你們面前,所頒布的這一切法律呢?」——上主的話。

反省

《申命紀》是一卷法律書,要求以色列人謹守遵行天主的誡命。梅瑟向百姓提到天主過去四十年如何帶領他們出埃,並在曠野中生活。回顧歷史,無非是要以色列新世代看見天主由昔日到現在的奇妙引領與大能作為,激起他們對天主的信心,聽從天主的話。以色列人如果要住在客納罕地,就要敬畏天主,遵從他的話。因為天主的誡命,是通往智慧和生命的道路。梅瑟特別吩咐他們不可擅自增加或減少天主的誡命,但我們常常按照自己的喜好,或依照自己能接受的尺度來看待天主的話,以致用太多人的意思去解讀。每一條誡命及規律都不容忽視,天主的子民是否重視他的話,反映他們是否尊崇他。

當時,客納罕地有很多偶像,以色列人要謹守天主的話,抓住與天主的關係,才能存活。服從天主是梅瑟對以色列百姓的要求,當他們在曠野漂泊時,服從天主的帶領使他們蒙受恩典,以致最終得到客納罕地的應許;服從天主也是向其他民族顯示以色列人的智慧和見識,見證天主的智慧與公義。歷史證實了這點,例如:撒羅滿的智慧使舍巴女王慕名而來,所以,不要忽視基督徒的影響力,當其他人看見我們正直的生活方式,會感到好奇。多數人都承認我們需要誠實、公義等價值觀,同時坦言很難做到。如果他們看見基督徒是真正過著正直生活的人,也會記在心裡,這就是有力的見證,吸引人認識天主。

答唱詠所提到的「行為正直,做事公平,從自己心裡,說誠實話的人」,正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榜樣。提醒我們,真正的信仰生活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來,無論在家庭、工作、抑或世界,我們都應當成為正直和誠實的見證人。

實踐

今天的三篇讀經邀請我們反思自己的信仰生活。是否只在外表上循規蹈矩,卻忽略了內心的潔淨和真誠?讓我們不只重視外在的表現,更要由我們的心裡做起,讓天主通過他的話、教會的聖事更新我們,使我們充滿溫柔、良善。讓我們努力實踐信仰,讓愛和真理充滿我們活,並且在每一天不斷追求內心的轉化。願我們在這信仰旅程中,時刻尋求天主的引導,讓我們的生命成為天主愛的見證。

是日金句

「在天主父前,純正無瑕的虔誠,就是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和寡婦,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雅1:27

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廿一週星期六(雙數年)

25:14-30 

那時,耶穌對門徒講了這個比喻:「天國有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託付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去用來營業,另外賺了五個。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那領了兩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小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隨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主人回答說:可惡懶惰的僕人!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裏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的連本帶利取回。所以,你們把這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裏必有哀號和切齒。」——上主的話。

反省

比喻中,三位僕人按照才幹能力,分別獲得不同數目的塔冷通,他們在主人遠行期間,肩負著管理產業的使命。前兩位僕人按照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用塔冷通來營業,結果分別賺得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第三個僕人什麼也不做,把主人交託給他的埋在地下。主人回來,便跟他們逐一算帳。

主人對前兩個僕人十分嘉許,表明主人欣賞的是僕人的良善和忠誠。天主已賜予我們才能與機會,只要全力以赴,必有賞報。相反,第三個僕人不但埋沒主人給他的塔冷通,更試圖以主人的苛刻、殘忍為自己開脫。主人決不原諒僕人,譴責他為「可惡懶惰的僕人」。

顯而易見,耶穌基督就是那主人,出門遠行是指他再來之前的時期。比喻反映人面對耶穌基督再來的兩種態度:前者運用自己的時間和才幹,忠信地服侍,等候主人回來,將獲得忠僕的賞報;後者無心為天國工作,偷懶,遊手好閒,將承受懲罰。才幹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有句話說:「生命是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如何使用卻是我們獻給天主的禮物。」

因忠信而有所表現的,將獲得加倍的報酬,賞報就是得到更多侍奉的機會;因懶惰而一事無成的,原有權利也會被剝奪。當我們願意使用天主給予的塔冷通,會發現在侍奉的過程中得到更大的能力,鍛鍊出更多的恩賜;相反,找藉口逃避的,原有的塔冷通也會被收回。

實踐

耶穌在比喻中所要傳達的信息,不在於我們收穫多少塔冷通,而在於付出多少。擁有一個塔冷通的僕人之所以受到責備,因為他無所作為。在耶穌眼中,那些將「天主的法律」圍封起來的經師和法利塞人,就像是不敢冒險、害怕損失,而將塔冷通埋在地下的僕人,他們墨守成規,將真理癱瘓,必將遭到天主的唾棄。在天主的國度,閒置不用的塔冷通會被充公沒收,另賜給其他人。如果我們漫不經心或漠不關心地對待天主賜給我們在他國度中服事的機會,天主必將這些機會賜給其他人。所以,誰是善良忠信的僕人?誰是可惡懶惰的僕人?

是日金句

「尊上主為自己天主的民族,真是有福!上主選為自己產業的百姓,真是有福!」(詠33:12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路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