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丙年)

10:25-37 

那時候,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父,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

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

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

耶穌向他說:「你答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

但是,那法學士為顯示自己有理,又對耶穌說:「誰是我的近人呢?」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把他打的半死,就丟下他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從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裡,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

「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於是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額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還給你。

「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

那法學士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

耶穌於是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吧!」——上主的話。

反省

信仰的第一步,在於聆聽;然而,真正的信仰,還在於實踐。天主的旨意是要賞賜我們豐盛的生命,他的話就是生命,耶穌基督就是天主的話。天主賜下耶穌成為完美的典範,讓我們跟隨。做正確的選擇或許不容易,但如果讓天主的話引導我們的生命,讓他成為生命的目標,他就會賜予智慧,幫助我們「選擇生命」。

福音中,法學士「試探」耶穌:「誰是我的近人呢?」言下之意是:「對哪些人我才需要『愛近人如自己』?對哪些人又不用呢?」耶穌給法學士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被強盜打傷、奪去所有,被打個半死的可憐人,躺在路上,奄奄一息。司祭和肋未人路過,雖然他們清楚知道法律的要求,有責任照顧貧窮受壓迫的人,卻對這人的處境視而不見。幸好這個可憐人,被一位撒瑪黎雅人——被猶太人看不起的人——所救助。他沒有問「那人是誰、值不值得幫助」,而是動了憐憫的心,無條件地幫助他。他在那人的傷口注上酒和油,因為酒和橄欖油有消毒傷口、幫助傷口癒合的效果,為他包紮好,就帶他到附近的客店,交代店主照顧他,還預付兩個銀錢,大約可使那個傷者在客店住上兩個月。

當法學士問:「誰是我的近人」時,耶穌反過來問他:「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原來,有愛心和行動力的人,都是他的近人;至於沒有愛心和行動的,都不是他的近人。因此,在對話的結束,耶穌再次提醒這法學士:「你去,也照樣做吧!」真正的信仰不在於懂多少經文,而在於是否用具體行動去愛天主、愛近人。耶穌藉故事中的撒瑪黎雅人激勵他的同胞,說出血統、種族、膚色、國籍都不是「愛近人如己」的界線,在耶穌眼中,愛能跨越種族間的仇恨,即使被猶太人鄙視的外邦人,也可以展現出天主稱許的愛心。天主著重的從來都不是血統,而是由心而發的愛與行動。我們的「近人」,不應只是在教會內的兄弟姊妹,更應是任何在需要中與我們相遇的人。聽從天主的話,若沒有實踐,只是空洞的知識;唯有化為愛的行動,才能成為救恩的管道。

實踐

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讚美天主的偉大。打開耳朵,聽從他的話;更打開雙手,實踐他的誡命。愛天主,不可缺乏對人的愛與關懷;而愛人,是我們回應天主最真實的方式。耶穌讓我們知道一個真正忠實於天主的人,就是懂得將天主的話實踐出來的人。正如他沒有告訴法學士需要做什麼偉大的事,而是讓他了解應該去幫助在他眼前可看到、遇見的對象。只要伸手可及的,即使一點點的愛,也有它永恆的價值。願我們都成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在破碎的世界,成為天主慈悲的工具。

是日金句

「其實,這話離你很近,就在你口裡,就在你心裡,使你遵行。」(申30:14)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