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丙年)

11:1-13 

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祈禱完了,他的一個門徒對他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願你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我們的日用糧,求你天天賜給我們!寬恕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恕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有人有一個朋友,半夜去他那裡,給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吧!因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這裡,我沒有什麼可以款待他。

「那人從裡面回答說:不要煩擾我了!門已經關上,我的孩子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來,拿給你。

「我告訴你們:這人即使不是為了朋友的原故,而起來拿給他,也要因他厚著臉皮,一直請求,而起來,把他所需要的一切,拿給他。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門。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門。

「你們中間那有做父親的,當兒子求餅時,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而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而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豈不更會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以「天主經」為例,教導門徒如何祈禱,由稱天主為「父」開始,清楚定位人在天主的眼中的身份:我們是他的子女,他是我們天上的父親;教導我們向天主敞開心靈,也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世界與他人——以信靠、寬恕、抵抗邪惡。耶穌期待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天主,從看見天主的創造與拯救,到認識天主的神聖、正義、慈愛和憐憫的本性。當人認識天主的神聖,願意尊他為王,天主的旨意就能夠在人間實現。因此,我們不只誦唸天主經,更要活出天主經的精神。

然後,耶穌又用比喻教導門徒,祈禱時該有的信德與態度。比喻中這人忽然有朋友來訪,迫不得已跟鄰居借食物,他的朋友起初不情願,最終經不起他不斷祈求而起來幫忙。天主愛親近他的人,待我們如同自己的子女,更不會延遲俯聽我們的祈禱。因此,我們不要輕易放棄,要放膽向天主祈求。人生中隨時有無法預料的事情發生,「不斷祈禱」操練我們保持醒寤,察覺自己的不足,趕快來到天主面前依靠他。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門。」天主必定會回應我們的祈禱,他知道甚麼對我們是最好的,即使沒有立即給我們「想要的」,但一定會及時給我們「需要的」,讓我們信賴天主,他絕對有最好的安排。祈禱,就是將我們的需要告訴天主,也表示我們願意信靠他,好像子女願意信靠自己的父親那樣。天主更把最好的賜給我們──就是聖神,聖神幫助我們明白天主的心意,當人常常祈求天主拿走挑戰與困難,聖神卻給予我們面對困難、挑戰的力量,使我們在困難中依然保持內心的平安,讓我們一生行在天主的旨意中,經歷他賞賜美好的人生。

實踐

祈禱不僅僅是祈求,也是跟天主建立關係,體會他的慈愛。一位耶穌會神父說過:「在祈禱的時刻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渴望和天主在一起,就如跟一個好朋友待在一起就好,做什麼並不重要。只要覺察到自己渴望天主的臨在,就是意識到與天主的關係;這樣就是在祈禱。」因此,沒有任何事比祈禱,更能中悅天主,並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喜樂、勇氣和愛,讓我們信賴天父,並恆心祈禱,加深我們和天主的關係。

是日金句

「上主,你必為我完成這工程。上主,你的仁慈永遠常存;求你不要放棄你的作品。」(詠13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