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4:21-25
那時,耶穌向門徒們說:「人拿燈來,豈是為放在斗底或床下嗎?不是為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沒有什麼隱藏的事,不是為顯露出來的;也沒有隱密的事,不是為彰明出來的。誰若有耳聽,聽吧!」耶穌又向他們說:「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接著撒種的比喻,繼續講論人對天主聖言應有的態度。昨天福音說:「使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了,卻聽不明白,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這句話看起來似乎非常不合理,既然如此,耶穌為什麼要用比喻解釋天國的奧義?他並非要隱藏信息,這樣做只是針對那些無心聆聽、無意追求的人。天主的真理就像「點燈」一樣,是放在燈台上,是隱藏不住的,一定會讓「有心人」尋見。
另一方面,福音的光是無法隱藏的,天主的話如同火炬一般在黑暗中發出光明,顯露出我們的罪、我們的軟弱。這裡的「隱藏」還有另一個意思,是指故意曲解、誤會,例如宗教領袖故意誣蔑耶穌基督是靠魔王的能力驅魔。這種曲解、誤會並非只來自猶太的宗教領袖,還包括了一般群眾,連耶穌基督的門徒也會這樣。耶穌基督很清楚表示,不論怎樣曲解、阻止,天主拯救的福音,並非用人的力量可以阻擋、掩蓋起來,如同那些得到治癒的病人,他們會主動地將天主拯救的恩典傳播出去一樣,因此,遮蓋、隱藏的行為不會持久,天國的信息最終還是會很快顯露出來。因此,「誰若有耳聽,聽吧!」我們必須先把天主的話「聽」進耳朵,它才會在我們的「內心」發生作用,結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實。
天主又會根據我們尋求的「尺度」,即我們「心中有多渴慕天主的話」,來決定我們被天主的話充滿的程度。如果對天主的話表現更多的渴慕,就會「凡有的,還要給他」;相反,如果沒有,天主就不會對他說什麼話,就像撒種比喻中第一種情況(落在路旁,飛鳥把它吃了),這類人認為自己對聖經真理有相當的認識,以致很容易輕視別人的教導,就像經師和法利塞人對耶穌的教導聽不進去一樣,結果當然是撒殫「把撒在他們心裡的『話』奪了去」。
實踐
耶穌當然非常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明白和接受天主的國,他用比喻教導,目的是要考驗聽道的人,是否願意繼續更深挖掘、探索與默想。所以,當我們不明白聖經的話時,不但可以向有識之士請教,更可以呼求聖神,祈求他啟示我們,幫助我們明白。我們所信仰的天主是一位願意多賜恩寵的主,只要我們渴求,他一定願意加倍地賞給我們。當我們越親近天主,越能得著他的恩寵。
是日金句
「我們就應在洗淨心靈,脫離邪僻的良心,和用淨水洗滌身體以後,懷著真誠的心,以完備的信德去接近天主」(希1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