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聖巴爾納伯宗徒(紀念)

11:21-2613:1-3 

那時候,信而歸主的人,數目很多。這事傳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就打發巴爾納伯到安提約基雅去。他一來到,看見天主所賜的恩惠,就很歡喜,並勸勉眾人要決心堅定於主。因為他是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如此有許多人歸依了主。以後,他往塔爾索去找掃祿;找著以後,便領他回到安提約基雅。他們一整年在那教會中共同工作,教導了許多人;在安提約基雅最先稱門徒為「基督徒」。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中,有一些先知和教師,其中有巴爾納伯和號稱尼革爾的西滿,有基勒乃人路基約,和與分封侯黑落德同乳的瑪納恆,還有掃祿。他們敬禮主和禁食的時候,聖神向他們說:「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去行我叫他們要行的工作。」他們遂禁食祈禱:給他們覆了手,派他們走了。——上主的話。

反省

耶路撒冷教會得知安提約基雅信而歸主的人數目很多,就打發巴爾納伯到那邊去。巴爾納伯一到,勸勉眾人,堅定他們的心志。路加描述巴爾納伯是個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好人」不只是說他的行為中規中矩,也反映他隨和、快樂、心胸廣闊、以恩待人的性格。在《宗徒大事錄》第四章記載巴爾納伯為耶路撒冷教會慷慨奉獻,曾變賣田產,贊助初期教會;第九章則記述,當耶路撒冷教會對剛歸化的保祿還心存戒心,不願與他來往時,是巴爾納伯接待了保祿,為他作辯解,引薦他去見宗徒,向他們保證保祿歸化的熱誠,給他們講述保祿在大馬士革路上與主相遇的經過,天主怎樣給他說話,他又怎樣奉耶穌基督的名字勇敢講道。

巴爾納伯深知保祿的才能高於自己,為了建設安提約基雅教會,他去尋找在塔爾索隱居的保祿,領他回到安提約基雅,在那裡一起工作,由這時候開始,門徒被稱為「基督徒」。從這簡短的記載,我們清楚地看見這不是信徒的自稱,而是安提約基雅人給門徒的稱呼,意思是「屬基督的人」。這是因為門徒到處對人宣揚耶穌是基督,是默西亞,所以外邦人給他們貼上「基督徒」的標籤。

在保祿落難、孤獨時,由於巴爾納伯主動接納、幫助、提拔、照顧,使保祿逐漸為人所認識,日後的傳教事業,巴爾納伯的光芒雖然不及保祿,但巴爾納伯仍然謙遜地與保祿同行、一起工作。為了天主的事業,即使看到別人比自己強,也能感謝天主,教會實在需要更多像巴爾納伯一樣的傳道者。

實踐

「基督徒」這個稱呼今天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在初期教會並非如此。因為耶穌基督是被羅馬政府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基督徒」這個稱呼多少帶有一種蔑視的意思。當時的人議論紛紛:這些人怎麼會相信一個被釘死的人,卻宣稱他已經從死者中復活呢?而且這些人不敬拜偶像,生活態度也跟其他人截然不同。因此,外邦人帶著鄙視的意味,開始稱門徒為「基督徒」。可見,在當時成為基督徒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今天,我們被稱為「基督徒」,若沒有活出基督徒的特質,如何配得上這個稱呼?盼望我們的態度、談吐、價值觀,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我們是信耶穌的人。

是日金句

「上主已經宣布了自己的救恩,將自己的正義啟示給萬民。」(詠9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