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十二週星期一(單數年)

7:1-5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怎樣判斷人,你們也要怎樣受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或者,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讓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來,而你眼中卻有一根大樑呢!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上主的話。

反省

「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人喜歡指正別人,卻忘了在指正別人的錯誤前,先應自我反省。「判斷」原文有「審判」的意思,當我們判斷人對錯的時候,得小心謹慎,免得不當的判斷成為他人用來量度我們的標準,更甚者招致天主的審判。畢竟,只有天主才能夠看清對錯,作出最公正的判斷。所以在判斷前,務要謙卑,想起自己也是罪人。

人總是看不見自己的盲點,所以在判斷他人前,該想想自己是否無可指責,凡經驗過上主仁慈的寬恕,決不會對犯錯者過於嚴厲。耶穌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事實上,耶穌並非禁止我們辨斷是非、對錯,當我們在愛中指出弟兄姊妹的缺失並叫他悔改時,這樣做不是為了譴責他,而是為了拯救他。然而,我們寧願背著他私下議論,而不是當面跟他溝通,就對他評頭品足,這正是耶穌警告我們的原因。

能夠指正別人的錯誤,幫助對方改過,是一件很好的事。如果我們能夠時常自省,帶著寬厚的心,嚴肅但溫和地指正別人,也是一種修養。因為通過自省,幫助我們發現人的限制;寬厚表示我們效法天父的慈愛,接納人的軟弱;嚴肅代表我們對真理的堅持;溫和表現我們不是站在道德高地指手劃腳,而是謙卑地承認我們也是會犯錯的人。如果能帶著這樣的態度處事為人,相信我們就不會「只看見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了。

實踐

「忽視」自己的「大樑」常常帶給我們人際關係上的大麻煩: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卻急著找出別人的錯誤。我們習慣看別人的事情都一清二楚,看自己的事卻「視而不見」。耶穌提醒人有判斷的本性,要求人棄絕這種破壞人際關係的行為,他鼓勵我們要以開放的心與人相處,並小心可能出現偏頗的態度。祈求天主勒緊、約束我們的唇舌,不說惡言,不隨意判斷;同時尋求天主的智慧和光照,幫助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本著愛德,多說造就、鼓勵、安慰人的說話。

是日金句

「我們的靈魂仰望著上主,他是我們的保障和扶助」(聖詠33: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