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5:33-37
那時候,耶穌向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過對古人說:『不可發虛誓!要向上主償還你的誓願!』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總不可發誓:不可指天,因為天是天主的寶座;不可指地,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為她是大王的城市;也不可指你的頭發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你們的話該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上主的話。
反省
「發誓」跟希伯來文「七」這個字原是同一個字根,「七」在猶太人來說是個很特別的數字,它跟天主的創造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被看成是神聖的記號。因此發誓在猶太人看來,本身就帶有神聖的意味在裡面,尤其以天主的名義發誓,甚至以一些無足輕重的東西的名義發誓也是如此。本意是保證履行其所說的事,而要求上天作證人。但耶穌為何說門徒不可發誓呢?
因為人雖然以天主的名發誓,請天主作證人,但卻常常違反自己的誓言。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將發誓分為兩種:必需絕對遵守的誓約,以及不需遵守的誓約。他們認為當人在任何情況下,以「天主的名」發誓時,就必須守約;但如果他是指天、地或他的頭起誓,就不算什麼。他們天真的以為只有在天主面前發誓才算數、才需要去履行,其他場合的發誓是無關痛癢的,猶太人常藉這灰色地帶逃避實踐誓言。
但耶穌明確指出,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天主既是宇宙的主宰,他就無所不在,無論人是指著天、地、耶路撒冷,所有誓言必然都與他有關,甚至我們也不能指著自己的頭發誓,因為人無法將頭髮隨意變白變黑,世上沒有一件東西是不屬於天主的,沒有人能夠把天主排除在生活之外。因此,耶穌要求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只有一個原則:「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祈求天主幫助我們打從心裡做一個真正誠實的人,在任何情況下絕不妄用及褻瀆天主的聖名。
實踐
發誓的人通常只想掩飾自己無能為力遵守諾言的真相,想藉著發誓取得別人的信任。因此,耶穌要求信徒打從心底做一個真正誠實的人。人看外表,天主卻看人心,凡出於狡猾心態而發虛誓,或許可以蒙騙一時,卻無法逃避天主的審判。我們必須以實實在在的心來面對天主,他就在我們身邊。欺騙使我們看不見天主的愛,只有誠實的人才會體會天主的救恩。祈求天主教導我謹慎說出的每一句話,這樣我們無論說什麼,都能光榮天主的聖名。
是日金句
「所以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後5: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