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五週星期四(單數年)

7:24-30 

耶穌從革乃撒勒動身,往提洛和漆冬境內去了。耶穌進了一家,不願任何人知道,但是不能隱藏。當下就有一個婦人,她的女兒附了邪魔,一聽說耶穌,就來跪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個外邦人,生於敘利腓尼基;她懇求耶穌把魔鬼從她女兒身上趕出去。耶穌向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那婦人卻回答說:「主,是啊!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到孩子們的碎屑呢!」耶穌對她說:「為了這句話,你去吧!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她一回到自己家裏,看見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出去了。——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的傳道工作主要集中在加里肋亞及猶大地區,但他也會花時間照應外邦人,這次他來到提洛及漆冬這兩個外邦城鎮,低調地進入一個人的家。因為猶太人一向認定外邦人是不潔的,不但不會跟他們共處一室,更不會進入他們的家,否則就會使自己也成為不潔。因此,耶穌是暗地裡進入外邦人的屋,一方面跨越猶太人及外邦人之間的高牆,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引起不必要的爭端。雖然耶穌不願人知道,卻隱藏不住。這位外邦的婦人,生於敘利腓尼基,大約是今天的黎巴嫩,她可能聽說過耶穌的事蹟,跪伏在耶穌腳前,表達她那渴望求救的懇切,同時顯露她對耶穌的信賴。

耶穌對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耶穌的回答似乎很刻薄,難道耶穌罵她是狗?狗是猶太人對外邦人常見的稱呼。其實,耶穌用的是「小狗」,即對家中寵物的稱呼。婦人聽出其中的意思,也看到耶穌給她留下一線希望,就把握這個機會,懇求耶穌的憐憫,就像小狗期待吃到主人從桌上掉下的碎屑。她的信德和謙卑感動了耶穌:「為了這句話,你去吧!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

子女和狗的比喻,涉及一個先後次序的問題。在一般家庭中,先讓子女吃飽,才讓小狗吃,是很合理和自然的事。這樣的先後次序,絕非對後者的藐視。耶穌以這個比喻來說明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符合天主的整個救世計畫和啟示的先後次序。天主先揀選以色列為選民,這是救恩史的事實,但並不妨礙救恩臨到外邦人,否則耶穌也不會刻意來到提洛和漆冬這個外邦的地方。

在「潔」與「不潔」的爭論後,耶穌治好外邦婦人的女兒,不但用行動除去食物中潔與不潔的區別,更用行動化解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隔閡,顯示天國已經伸展到外邦人地域。而且,外邦婦人顯得比門徒更有信德。相對於法利塞人和門徒,這個外邦婦人內在的謙卑,以及對話中展現的智慧,比他們更勝一籌。因為她身為外邦人,並沒有因為她的身分而覺得不蒙天主悅納。

實踐

有時耶穌似乎把我們拒之門外,不俯聽我們的祈禱·其實是在考驗我們的信德,像他考驗這婦人一樣,是為叫我們越發緊靠著他和他的許諾。最終的目的,不是使我們遠離天主,而是讓我們更加接近他。當環境考驗我們的信德時,我們更要緊靠耶穌,請謹記,他絕不會讓我們失望,並把他認為為我們最需要的、最大的益處豐富地賞賜我們。

是日金句

「不拘你是誰,只要你敬畏上主,在他的道路上行走,就算有福!」(12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