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8:27-33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的村莊去;在路上問自己的門徒說:「人們說我是誰?」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他。
耶穌便開始教訓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耶穌明明說了這話。伯多祿便拉他到一邊,開始諫責他。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上主的話。
反省
要跟隨主,必須先認識耶穌是誰。群眾雖然常跟著耶穌,聽他講道,目睹他行奇蹟,但還不算是真正地跟隨主,因為他們不認識耶穌的身份。從耶穌問門徒:「人們說我是誰?」發現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只是眾先知中的一位。
其實,耶穌更關心門徒對他有多少認識,「你們說我是誰呢?」畢竟他們跟耶穌朝夕相處,理應比群眾更認識耶穌。當伯多祿說出「你是默西亞」時,耶穌禁止門徒告訴別人,就像他禁止邪魔一樣。當伯多祿聽到耶穌預言自己將要被殺害時,就想要阻止耶穌,更加證明伯多祿和門徒不認識「默西亞」的真正意義,所以無法與主同心、同行地跟隨主。
對門徒而言,耶穌的預告為他們的「信仰」帶來很大的衝擊。事實上,耶穌的預告是《馬爾谷福音》的轉捩點,因為是耶穌首次說出自己必須受苦、被殺害和復活,跟當時猶太人熱切期望的默西君王形象大相逕庭。耶穌向門徒啟示他作為「默西亞」的使命,是走一條在世人眼中徹底失敗、失去尊嚴並最終導致自己喪命的路。
實踐
「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伯多祿的勸阻也許是出於愛主,不願意耶穌受苦,但這種膚淺的愛,使伯多祿成為天主事業的「絆腳石」。魔鬼會利用人性裡面「貪圖安逸、害怕受苦」的傾向,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它的工具。所以,當我們決定跟隨天主的旨意時,要保持堅定的信德,否則會輕易屈服、順從魔鬼的聲音。在每天的生活,我們必須來到天主面前,尋求他的心意,並且謹記:不要用人的想法去分辨,而應該思考什麼是天主的心意,以及天主希望我在這件事上學習些什麼。
是日金句
「我把虹霓放在雲間,作我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創9: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