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3:22-30
那時候,耶穌經過各城各鄉,前往耶路撒冷,隨處施教。
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
耶穌對群眾說:「你們竭力由窄門進入吧!我告訴你們: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不能進去。及至家主起來,把門關上,你們在外面站著,開始敲門,說:主,請給我們開門吧!他要回答你們說: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那時,你們會說:我們曾在你面前,吃過喝過;你也曾在我們的街市,施教過。
「他要說:我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都離開我吧!
「幾時你們望見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及眾先知,在天主的國裡,你們卻被摒棄在外面,你們只有哀號和切齒。將有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參加天主國裡的筵席。
「看!有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也有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上主的話。
反省
在耶穌傳福音的路上,有人對得救的人多與少特別在意。如果少的話,人心就會恐懼和不安;多的話,可能覺得毋須擔心,隨之而來就是懶惰和冷漠。耶穌沒有正面回答,反而提醒群眾:「你們竭力由窄門進入吧!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不能進去。」
「竭力」,還有另一層意思是痛苦,換言之,努力或奮鬥都必須付出代價,包括心靈上、精神上的代價。好比運動員必須經歷艱苦的鍛練,加上鬥志、毅力和堅持,才能取得佳績。耶穌提醒我們,走向真理與救恩的道路並不容易,需要我們付出努力與犧牲。盼望當我們選擇進入窄門的這條路,能夠堅持走到最後。同時謹記,「竭力」並非單靠人的能力,不要以為天天參加彌撒、在堂區服務、參加活動、做義工等等,就代表足以進入窄門,而是天主把門打開了,我們才能進去。讓我們捫心自問:「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是否真誠以愛為出發點?」重點不在於為天主做了什麼,而是我們有沒有愛、有沒有活出基督的精神。否則,當我們敲門時,耶穌說:「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都離開我吧!」這番強烈的語氣,提醒我們天父雖然慈愛,但別忘記他也是公義的,只有「醒寤」並「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主的國。
耶穌又說:「將有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參加天主國裡的筵席。」猶太人認為自己既是亞巴郎的子孫,又是天主的選民,進天國是鐵一般的定律。耶穌的話顯示天主並非以人種來決定,而是以是否「聽從他、跟隨他,依照他的話行事」,來決定誰能夠進入天主的國度。雖然救恩是由猶太人開始,但外邦人將要列席於天國筵席上的首位。可見,進天主的國跟得救是息息相關的,耶穌勉勵聽眾要竭力進窄門,我們跟耶穌有建立個人而親密的關係嗎?
實踐
香港教區配合禧年的主題:「希望的朝聖者」,邀請我們走入社區,與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同行,成為希望的標記,延續教區與社會攜手同行的精神,傳遞希望的使命。因此,教會不應該是封閉、內聚的教友俱樂部,而是時時敞開大門,竭盡所能邀請所有人來參與天國的盛宴,分享天主豐盛生命的團體。我們可有寬闊的胸襟,邀請人同來享受永生之福份、主內大家庭及天父之愛的熱情呢?
是日金句
「列國萬民,請讚美上主;一切民族,請歌頌上主!」(詠117: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