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5:33-39
那時候,法利塞人和經師對耶穌說:「若翰的門徒屢次禁食,行祈禱;法利塞人的門徒也是這樣;而你的門徒卻又吃又喝!」耶穌回答說:「伴郎與新郎在一起的時候,你們豈能叫他們禁食?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在那些日子,他們就要禁食了。」他又對他們講比喻說:「沒有人從新衣服上撕下一塊作補釘,補在舊衣上的;不然,新的撕破了,而且從新衣上撕下的補釘,與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入舊皮囊的;不然,新酒要漲破皮囊。酒要流出來,皮囊也破了,所以新酒應裝入新皮囊。也沒有人喝著陳酒,願意喝新酒的,因為他說:還是陳酒好。」——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一句「跟隨我罷」,肋未不但捨棄一切跟隨主,還在家中擺設筵席,款待耶穌和門徒,同席的包括稅吏和罪人。本來是喜慶的場合,法利塞人卻詢問耶穌關於「禁食祈禱」的事,質疑耶穌與門徒為何又吃又喝。猶太人以禁食祈禱表達悔改,但在法利塞人身上卻成為炫耀的行為。耶穌就以婚宴來說明天主的美意,在猶太文化中,為期一星期的婚宴上,大家都明白歡樂比遵守宗教禮儀更重要,新人與陪伴的人那一週都毋須禁食。耶穌既以新郎自居,既是比喻,也是直接陳明。肋未舉行的盛宴,真正的主角,其實是耶穌,因為耶穌的蒞臨,讓肋未有舉行盛宴的喜悅──他邀請眾人,一同分享生命的喜悅,也讓其他人有機會認識這位使他喜悅的耶穌。
法利塞人寧願「禁食祈禱」,也不願意在歡欣的場合,分享肋未的喜悅。他們以有色眼鏡看待肋未,他們看見的不是肋未這個「人」,而是他的身份、工作。他們不僅沒有看見耶穌帶來的生命力,也看不見肋未的轉變。
耶穌就以舊衣和補釘、新酒舊皮囊兩個比喻,回應法利塞人和經師,強調他的教訓和所展示的信仰生命,跟他們所代表的傳統有別。兩者格格不入、互不相容,猶如將新衣服撕下一塊作補釘,補在舊衣服上,新與舊的布料自然不相稱;又如將新酒倒入舊皮囊,新酒的發酵過程還未完成,舊皮囊亦因為缺乏彈性,無法承受因新酒繼續發酵而增加的氣壓,最終使皮囊受壓而脹破。
實踐
耶穌深知經師和法利塞人擁有豐富的信仰知識,信守誡命規矩,卻缺乏天主所賜的心靈洞察力。因此,耶穌帶來的新生命,充滿活力,把我們領進新的領域。從屬靈的角度,我們也要學習接受新挑戰,踏入新的屬靈境界,從而擴闊我們的視野,相信總會有意外的收穫,而獲益良多。我們要時刻保持向聖神開放,使我們能接受耶穌那改變生命的信息。無論誰,只要願意改變,即使是經師和法利塞人,耶穌都樂意呼喚。
是日金句
「你們應該明認雅威就是天主,他造成了我們——我們非他莫屬,是他的人民,是他牧場的羊群。」(詠1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