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和若翰洗者,分別是天主揀選的救世主與前驅,但那時的人卻對他們惡意批評及厭棄。因此,耶穌感歎:「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
猶太人舉行婚禮時,會吹著輕快又歡樂的笛聲,告訴大家婚宴將要開始,客人跟隨吹笛的人邊走邊跳;舉哀則是指穿著喪服,對著路人哀哭,親朋戚友或路人就與喪家一起哀傷。耶穌引用這兩個例子說明缺乏熱情的冷漠世代,對人、對天主、對救恩都無動於衷,暗指以色列人就是以這樣冷漠的態度來對待他和若翰洗者。
當時的民眾和稅吏被人輕視,卻願意聆聽若翰的宣講,悔改、受洗;相反,法利塞人和經師熟悉法律、教導法律,卻遠離智慧。為此,耶穌得出結論:「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意思是只有敬畏天主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天主的智慧,了解天主的心意。
實踐
我們要戒避法利塞人和經師們那種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被自高自大、自以為義的驕傲心態所支配,因而錯失很多寶貴的東西,包括:天主的救恩。有云:眼光決定我們的視野和方向,眼光也決定了未來和選擇,願我們打開眼光和心懷,接受耶穌的教導,讓他的話影響我們的生命。
是日金句
「上主賜給敬畏他的人食物,且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將他的大能啟示給選民,把外邦人的產業賜給他們。」(詠111:5-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