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聖金大建司鐸、聖丁夏祥及同伴 (殉道)(紀念)

8:4-15 

那時,有大夥群眾聚集了來,並有從各城來到耶穌跟前的。耶穌就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子的,出去撒種子;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就被踐踏了,並有天上的飛鳥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上,一長起來,就乾枯了,因為沒有濕氣。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同它一起長起來,把它窒息了。又有的落在好地裏,長起來,結了百倍的果實。」他說完這些話,就高呼說:「有耳聽的,就聽吧!」

耶穌的門徒問他這比喻有什麼意思。他說:「天主國的奧秘,是給你們知道的;對其餘的人,就用比喻,使那看的,卻看不見;聽的,卻聽不懂。這比喻的意思是:種子是天主的話。那些在路旁的,是指那些人聽了,隨後就有魔鬼來到,從他們心中把天主的話奪去,使他們不至信從而得救。那些在石頭上的,是指那些人,他們聽的時候,高興地接受天主的話,但這些人沒有根,暫時相信,一到試探的時候,就退避了。那落在荊棘中的,是指那些聽了的人,還在中途就被掛慮、錢財及生活的逸樂所蒙蔽,沒有結出成熟的果實。那在好地裏的,是指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他們把天主的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喜歡引用比喻,因為生活化的題材容易使聽眾明白。四種土壤代表四種聆聽聖言後的效果,耶穌以這句話結束比喻:「有耳聽的,就聽吧!」換言之,我們要謹慎自己該用怎樣的態度來領受。能夠得聞聖道並非小事,聽見的人需要負上很大的責任。把聽到的信息拋諸腦後,或視作可有可無,為聽者都是損失;只有願意聽從的人,才能獲益良多。

耶穌對群眾講論比喻時沒有多加解釋,直至門徒請教,他才詳細解釋。並非故弄玄虛或蒙蔽聽眾,而是反映傳福音後聽眾回應的不同實況。在耶穌的整個事奉中,可以看見他接觸的人,大致分三類:第一類是門徒和婦女,他們是願意跟隨耶穌的一群,耶穌的比喻是要他們明白,並解釋給他們聽;第二類是開放心胸的人,耶穌藉比喻挑戰他們:「有耳聽的,就聽吧」;第三類是經師和法利塞人,他們根本不願意聆聽,耶穌就用比喻隱藏天國的道理。

所以,只有全心相信天主的人,才能領悟比喻背後的含義,他們會尋求理解和接受,並加以實踐。但為那些沒有真正愛他的人,就不會明白比喻背後的真理,應驗了耶穌的話:「使那看的,卻看不見;聽的,卻聽不懂。」

實踐

聽道容易行道難,聽道的人必須持之以恆持守信仰,直至開花結果,否則容易受到生活上的考驗、焦慮、或追逐名利的試探而放棄。福音的種子需要以信心培植、栽種和澆灌,才會有效果。所以,每天在天主面前省察自己、認罪悔改,並且讓天主的話成為肥料落在心田,才能使心田成為良田,結出百倍的果實。因此,聽道的要認真地聆聽和看待天主的話,以堅忍去持守,否則必定功虧一簣,不會有任何得著。

是日金句

「務要保守訓令,不受玷污,無可指摘,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顯現」(弟前6: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二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路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