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6:39-4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講了這個比喻:「瞎子豈能給瞎子帶路?不是兩人都跌在坑裡嗎?
「沒有徒弟勝過師父;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父而已。
「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不理會你眼中的大樑呢?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每一棵樹的好壞,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茨藤上,也摘不到葡萄。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
——上主的話。
反省
古語有云:「正人,必先正己」,意思是要求別人之前,自己先以身作則,樹立表樣,只有自身言行端正,才可使他人的言行端正。然後,又有另一句格言:「正己先正心」,端正自己,首先在於端正自己的内心。可惜,今日世界的混亂,在於不少人其身不正,卻好為人師。
耶穌邀請我們要用智慧去生活,否則會走向錯誤,並且有壞的結果。他教導門徒在指導別人之前,要先仔細審視自己,是否能夠看見前方的路;如果門徒自己都不明白耶穌的話,又如何能夠承擔起師傅的責任,去教導其他人?當人自以為高明,卻看不到自己的盲點,結果不但自己跌入坑裡,還把別人拖下去。世界很多人以師傅自居,自以為認識真正的方向,事實上他們並沒有高深的智慧。因此,耶穌提醒門徒,應當虛心學習,接受耶穌的教導,才不至於像盲人領盲人一樣,害人害己。
耶穌又說:「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不理會你眼中的大樑呢?」他用誇張的對比突顯判斷別人的心態,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卻斤斤計較別人眼中的木屑;好比用放大鏡把別人的事看得清清楚楚,卻對自己的事輕描淡寫。耶穌並非要求我們放棄對與錯的判斷力,而是判斷之前要先看清楚「自己」,由反省自身開始,有了這個正確的態度,才不會在一知半解、缺乏求證下,大放厥詞,以偏概全。所以,在指導別人之前,要先自我省察,還得辨別對方是否準備好聆聽及接受意見。
實踐
我們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呢?是除去心中的驕傲,抑或調整自己對他人的眼光和想法?生命中的「毒素」,經過長年累月的累積,需要時間洗滌。縱然成長過程中,養成某些壞的習性,但只要願意,仍可靠天主的恩寵修正,過程或許緩慢,也是趨向善的方向前行。所以,聖保祿向我們傳達了基督戰勝死亡的喜訊:「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因著基督的復活,死亡所帶來的影響,包括:痛苦、疾病、飢餓、暴力、仇恨,對人不再構成威脅;相反,基督的復活,使人明白到生命不只有短暫的今生,還有永恆的生命,因此堅持到底的人,終必贏得勝利的冠冕。激勵我們以堅定的信念生活,不再將目光注視現世,而是注目永恆生命的天鄉。
是日金句
「你們要堅定不移,在主的工程上,該時常發奮勉力,因為你們知道,你們的勤勞,在主內決不會落空。」(格前15: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