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2:12-18
至少現在——上主的斷語——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因為他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有誰知道,也許他會轉意後悔,在這場災禍後,給你們留下祝福,好使你們能給上主你們的天主獻上素祭和奠祭。你們要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召開一個盛會。要召集民眾,制定一個集會。召集老人,集合幼童,甚至吃奶的嬰兒;新郎應走出他的洞房,新娘應離開她的閨房。上主的僕人——司祭,應在殿廊與祭台之間痛哭,說:「上主,求你憐恤你的百姓,不要讓你的基業遭受侮辱,使異民取笑他們!為什麼讓人在異民中說:他們的天主在那裏?」
上主對自己的地域又重加妒愛,憐憫了自己的百姓。——上主的話。
反省
我們該如何悔改呢?天主通過岳厄爾先知說:「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天主要求的悔改不只是一個外在的標記(領聖灰),也不是一場激情的表演(呼天嗆地)。撕裂衣服,是以色列人慣常表達哀傷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的外在行為。因此,他們的「衣服」是特別設計,在「撕裂」後很容易就可以縫補,回復原狀。鑒察人心的天主,要求他們的並非痛悔自責的外在表現,而是「應撕裂他們的心」,改變剛硬悖逆的態度,向天主表明由內心深處改變的決心。顯然,內心的悔改比外表的傷痛更重要,因為「我的祭獻就是這痛悔的精神,天主,你不輕看痛悔和謙卑的赤心。」(詠51:19)
歸向天主,不是因為害怕將來的審判,而是回應天主慈悲寬仁的愛,「他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他的心是一位慈父的心,管教的目的是要我們和他重新建立親密的關係,我們能體會天父的心情嗎?
天主願意在審判後「留下祝福」,作為天主與人恢復正常關係的標記。同樣,天主賞賜我們恩寵,並非為了讓我們安逸滿足,而是要以恩寵帶領我們正確地生活。教宗方濟各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指出:「悔改的第一個呼喚就由此而來,因為我們此生都是朝聖者;每個人都必須自問,我們的生命如何回應這個事實。我是真的在旅途中,還是充滿恐懼和絕望,或因不敢走出舒適圈而畏縮不前?」因此,我們要格外注意,如果蒙恩的人忽略與天主的關係,恩寵就會失去意義,因為有許多人只渴望得到天主的恩寵、豐盛與慈愛,卻沒有撕裂心腸般痛悔,這樣是絕不可能有深度的恩寵與祝福。
實踐
假如我們沒有真心痛悔,與主與人修好,在頭上撒灰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而已。先知邀請以色列人,不論男女老幼,不論任何人生大事,應停下來,攜手來到上主面前誠心呼求,直到他改變心意為止。審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悔改;如果願意悔改,就能重得天主的憐憫。讓我們在四旬期開始,洗心革面,使內心的皈依與外在的行動保持一致。
是日金句
「天主,求你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求你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詠5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