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7:14-15, 18-20
上主,求你拿你的牧杖牧放你的人民,就是那獨留在草莽中,在田園間,作你基業的羊群;讓他們在巴商和基肋阿得獲得豢養,一如昔日。上主,讓我們一如在你出離埃及的時日內,見到奇蹟。
那裡有神相似你,赦免罪惡,寬宥他的基業——遺民的過錯,不堅持憤怒於永遠,反而喜愛仁慈?你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邪惡踏於足下,將我們的一切罪過投入海底。你必按照你昔日向我們祖先所發了的誓,對雅各伯表示忠信,對亞巴郎施行仁慈。——上主的話。
反省
先知告訴以色列人,第一,沒有其他神明可以跟領他們祖先出埃及的天主相比,因為他是大能的天主;第二,天主慈悲寬仁,在他內有豐富的慈愛,他會寬恕他的百姓,因他守約施恩。因此,以色列人應當明白,他們受苦跟他們背叛天主有密切的關係。先知指出,天主透過外邦人的手懲罰他們,是要他們知道,認罪悔改才是得到天主寬恕和拯救的唯一出路。換言之,以色列受到懲罰是天主的計畫,是要徹底破碎他們敗壞的生命,最終目的是要為他們塑造一個全新的生命。
「上主,讓我們一如在你出離埃及的時日內,見到奇蹟。」先知讓以色列人回顧他們祖先的歷史,看見天主當年如何拯救他們離開埃及,而天主是永恆不變的,所以將來也一定會拯救他們,藉此重建他們跟隨天主的信心。人沒有辦法靠自己克勝罪惡,然而天主以他難以置信的憐憫向我們伸出援手,賜予我們恩典,並提供我們永遠無法獲得或應得的更新,將我們的罪過一筆勾銷,還將我們的罪惡踏於足下,投入海底。「將邪惡踏於足下」,是指天主將戰勝罪惡。古代中東的君王在戰勝仇敵時,會把腳踏在敵人頭上,表示勝利;「將一切罪過投入海底」,是指天主將徹底赦免、清除百姓的罪惡。
先知的名字「米該亞」的意思就是「誰如同上主」,而第七章亦發出同樣的信息:「那裡有神相似你,赦免罪惡,寬宥他的基業——遺民的過錯,不堅持憤怒於永遠,反而喜愛仁慈?」天上地下沒有任何的神可以跟天主相比!唯有他能夠赦免罪孽、憐憫軟弱的人、擊敗仇敵,使我們的生命得到更新。天主雖然有審判,但目的是為了煉淨罪惡,然後再賜恩憐憫遺民,領他們重回故土,將豐饒肥沃之地賜給他們作食物,好像昔日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今日要再帶領遺民由充軍之地歸回故土,讓他們經驗到天主的奇妙作為,認識天主的宏恩是無法數算,他對以色列祖先的誓諾必要實現。
實踐
天主並非一個冷冰冰、嚴厲的神,而是一位充滿智慧、恆久忍耐、有著無限慈愛,但又聖潔正義的天主。「你必按照你昔日向我們祖先所發了的誓,對雅各伯表示忠信,對亞巴郎施行仁慈。」上主在古時曾指著自己起誓,應許亞巴郎成為萬民之父,又應許他和依撒格、雅各伯,他們的後裔多如天上的繁星、海邊的沙粒。實在,行奇事是天主的本性,施憐憫、發慈愛也是他的屬性,從過去到現在,直至將來也必如此。只要人願意歸向天主,天主與人建立的盟約就永遠堅立。就像福音中浪子比喻中的父親,慈悲為懷,期待著小兒子悔改回來,同樣,天父也懷著同樣的心情,期待我們跟他和好,重新建立親密的關係。
是日金句
「他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詠103: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