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7:7-12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他的人?
「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上主的話。
反省
祈禱,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倘若認為祈禱時死纏爛打,必定「心想事成」、「有求必應」,那是大錯特錯。耶穌以「祈求、尋找、敲門」為喻,鼓勵門徒不斷祈禱,尋求天主的幫助。祈禱必須是勇敢、懇切、恆心,但為何祈禱有時候沒有獲得天主垂允呢?問題可能在於我們所求的不符合天主的旨意。聖奧思定曾說:「若是他未蒙垂允,也不該灰心,或對天主的仁慈表示失望,因為若是天主俯允了他,也許帶給他更大的不幸;或者由於順利,而使他敗壞,甚至喪亡。」這正是教導我們祈禱時,不是尋求自己想要的,而是尋求天主的心意。祈求天主讓我們具備他的特質,包括:正義、真誠、純潔、謙卑、智慧等,讓我們改變生命來回應他的恩典。
耶穌也提及天主和我們的關係如同父親和子女般親密,他以子女要求餅和魚為例,說明父親縱然不善,尚且關愛和善待自己的子女,絕不會將石頭和蛇給他們,何況是那位至善至美的天父?他必然會把最好的賞賜給我們。什麼是好東西?就是指聖神,天主將賜給向他祈求的人,使我們祈求的合乎天主的心意。所以,沒有不蒙應允的祈禱,只有不同程度的成就而已。
因此,祈禱是幫助我們尋求天主的心意,而不是吩咐天主為我們做什麼。細心發現,天主俯允我們的,其實比未獲俯允的要多,因為他賜給我們的,往往超過我們所求所想。所以我們祈求,是把所求的交託在天主手裡,按照天主的旨意成就。我們要像耶穌在山園祈禱時說:「願你的旨意成就吧。」因為知道天主是為了我們的益處而俯允我們,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不斷懇求。就如讀經一,艾斯德爾王后為自己的民族和同胞向天主禁食祈禱,一面祈求天主寬恕、拯救她的同胞;另一面懇求天主,將自己的民族接受為他「永遠的產業」。她的祈禱相當懇切直率:「上主!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告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依靠。」最終,她的祈禱得到垂允,為自己民族所作的努力也得到天主的助佑。
實踐
如果願意學習祈禱,不妨以《聖詠集》為藍本。今日的聖詠:「我幾時呼號你,你就俯允我,並將我靈魂上的力量增多。」這是達味的親身經歷,天主改變的常常不是環境,而是在環境中面對考驗的人。天主的慈愛和信實,使達味放心信賴天主,因為在信德裡呼求天主的人,就像葡萄枝連上葡萄樹、電燈泡接上電源,無論多麼軟弱無力,都能從天主那裡獲得力量,與惡劣的環境抗衡。
是日金句
「你用右手救我,上主必替我完成這工程;上主,你的仁慈永遠常存,求你不要放棄你的作品。」(詠138: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