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聖熱羅尼莫司鐸 (聖師)(紀念)

10:1-12 

那時候,耶穌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

耶穌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裏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遷移到另一家。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向他們說: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不論進了那座城,人如不接納你們,你們就出來,到街市上說:連你們城中粘在我們腳上的塵土,我們也要給你們拂下來;但是你們當知道: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我告訴你們:在那一日,索多瑪所受的懲罰,要比這座城容易忍受。」——上主的話。

反省

「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預示被派遣的門徒隨時遇上生命危險。

耶穌吩咐門徒,「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莊稼的主固然會供應他們的需要,同時也希望他們不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一心信賴天主。他們要做的,就是專心傳揚耶穌基督,並宣告天國的祝福與審判,不要為日常生活作多餘的預備而分散了福音使命的注意力。

耶穌也訓示門徒,不接待他們的城市,他們還是要向那裡的人宣告天主的國已經臨近。門徒要有心理準備,面對那些頑梗悖逆的人,要懂得隨機應變。舊約時代,索多瑪是一個罪惡滔天的城市,連天主的使者也不能倖免,受到當地人的惡意威脅和迫害,最後天主的怒火從天而降,整個城市一瞬間化為灰燼。如今天主子親自降臨,仍然被某些城市拒絕,假如他們死不悔改,末日將要面對比索多瑪更嚴厲的審判。

在經文中,耶穌兩次提到「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亦三次提到「平安/和平」,可見七十二個門徒被派遣出去,重點不是治病驅魔,而是要宣告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使人得到真正平安的信息。如果人要得到從天國而來的平安,必須要悔改。至於那些不願意接待門徒的城市,證明他們不願悔改,與平安無緣,末日審判便無可避免了。

實踐

天主的國臨近預示審判,人必須作出抉擇:選擇光明,抑或繼續留在黑暗。我們無法同時在黑暗,同時又在光明中。拒絕天主,就停留在黑暗的權勢;接受天主,就能從黑暗中獲得釋放和自由。「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耶穌提醒我們,天主的日子已迫在眉睫,我們當努力把福音傳遍到地極。願我們能不辱使命,不怕艱辛危險,作上主無愧的工人,傳揚福音。

是日金句

「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路10:2-3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聖彌額爾、聖加俾額爾及聖辣法耳總領天使(慶日)

1:47-51 

那時候,耶穌看見納塔乃耳向自己走來,就指著他說:「看,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納塔乃耳對他說:「你從那裏認識我呢?」耶穌回答說:「斐理伯叫你以前,當你遠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了你。」納塔乃耳再回答說:「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耶穌遂說道:「因為我向你說:我看見了你在無花果樹下,你就信了嗎?你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向他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開了,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稱讚納塔乃耳是個真以色列人,因為內心毫無詭詐,令納塔乃耳對祂完全改觀,深信祂就是天主子,以色列的君王。耶穌許諾他們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你們要看見天開了,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

聖經多次描述「天開了」,每次都有其意義及重要性。(1)「天開了」,是為人看見天主的異象(則1:1、宗7:56, 10:11、默19:11);(2)耶穌受洗後,從水裡上來,「天為他開了」(瑪3:16),聖神降在祂身上,並且天上有聲音,證明祂是天主的愛子;(3)「天開了」,為讓基督的光榮啟示出來,讓人看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若1:51)。

當人和耶穌相遇後,他的生命必定有所改變。斐理伯告訴納塔乃耳,「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和先知們所預報的,我們找著了」(若1:45),這份「尋覓」,需要天主的啟示與助佑,否則人只能找到自己。因此,耶穌是這段經文的主角,我們一直有個錯覺,以為是人找到耶穌,用人的意志去抓住祂、接受祂,其實是耶穌主動找到人、吸引人、抓住我們。

納塔乃耳跟耶穌相遇後,耶穌許諾給他看更大的事,以他們最熟悉且引以為傲的祖先——雅各伯,在夢中看見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中上下往來的故事為喻,指出他們也要將像雅各伯,看見天主的使者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藉此使納塔乃耳對耶穌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耶穌是天主子,以色列的君王」,更認識到耶穌基督實在是天地之間、天人之間唯一的橋樑和中保。因為祂就是通往天上唯一的道路,是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若14:6

實踐

人和天主本來是隔絕的,天主要把祝福帶給人,人不知道也不接受;即使人想靠著自己的力量做好,也沒辦法換得天主的喜悅。耶穌藉用雅各伯在夢中看見天梯一事,說明祂是溝通天人之間的橋樑和中保。天主從前站在「梯子」上和雅各伯立約;今天,降生成人的「人子」也要成就天主對全人類的救贖計劃。當我們認識耶穌就是天主子,是我們生命的君王的時候,天主和人中間的障礙打通了。藉著耶穌基督,也只有藉著祂,我們才能不斷地從天父那裡,獲得力量、使命;又不斷地把祂的力量、使命、福音通傳給世上的人。

是日金句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開了,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若1:51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廿六週星期二(單數年)

9:51-56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他遂決意向耶路撒冷走去,便打發使者在他面前走;他們去了,進了撒瑪黎雅人的一個村莊,好為他準備住宿。人們卻不收留他,因為他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雅各伯及若望兩個門徒見了,便說:「主,你願意我們叫火自天降下,焚毀他們嗎?」耶穌轉過身來斥責了他們。他們遂又到別的村莊去了。——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知道等待著祂的,將是一條艱巨的路,祂的受苦、死亡、復活以至升天,都將在耶路撒冷完成,仍決意往耶路撒冷進發。很快耶穌和門徒就遇到阻力,途經撒瑪黎雅時,就被那裡的人拒絕。

原來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的嫌隙很深,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分裂為南北國的時代:南國猶太人保持他們純正的血統,不與外邦人通婚,北國以色列人與外邦人通婚的後代,稱為「撒瑪黎雅人」。所以,猶太人視撒瑪黎雅人為「雜種」。加上彼此對信仰理解的不同而產生分歧,以致各不相讓。因此,猶太人一般不願意途經撒瑪黎雅的地區,寧願繞道而行。然而耶穌偏偏經撒瑪黎雅去耶路撒冷,還打算在那裡投宿。猶太人有一個習慣,就是當一個陌生人來到他們的村莊,他們就會接待外來的陌生人。由於撒瑪黎雅人也有一部分猶太人的血統,也會按猶太人的習慣行事,但他們的接待是有選擇性的。由於撒瑪黎雅人對猶太人的成見,他們拒絕接待耶穌和祂的門徒,他們很有可能要流落街頭。雅各伯和若望非常憤怒,認為那些拒絕接待的人應當受到天主的懲罰。

耶穌隨即糾正他們錯誤的思維,拉丁通行本聖經記載耶穌對門徒的訓示:「你們不知道你們有的是什麼精神,人子不是來毀滅,而是來拯救人。」重申祂的使命並非審判叛逆的人,而是給罪人悔改、蒙恩得救的機會。

實踐

許多時候,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常因偏見而帶來仇恨。門徒因為遭到拒絕,就想到要用報復的手段,顯然他們仍未完全受到福音精神的薰陶和改變。耶穌的教導對今日的基督徒是很重要的提醒,面對世界的敗壞,或者對教會充滿敵意時,我們要做的不是對抗,而是堅持繼續傳揚福音,向世界彰顯天主的慈愛。切記審判是天主的事,不可期望天主用祂的能力替我們報仇。祈求天主讓我們有寬廣的胸襟,不憑自己的好惡來愛人,讓我們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保持一顆愛人的心。

是日金句

「人子不是來受服侍,而是來服侍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福音前歡呼;谷10:45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聖雲先司鐸(紀念)

9:46-50 

那時,門徒間開始爭辯誰是他們中最大的。耶穌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領來一個小孩子,叫他立在自己身邊,對他們說:「誰若為了我的名字收留這個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就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因為在你們眾人中最小的,這人才是最大的。」若望說:「老師!我們曾看見一個人,因你的名字驅魔,就禁止了他,因為他不與我們同夥。」耶穌卻向他說:「不要禁止!因為誰不反對你們,就是傾向你們。」——上主的話。

反省

當門徒為著誰最大而爭辯,再一次顯出人所爭奪的東西是多麼的沒有價值。因此,耶穌明白告訴他們,屬靈地位的高低不是按世界的價值和標準來決定。耶穌以小孩子為例,教導門徒,小孩子沒有社會地位,既沒有權位,也沒有能力,完全依賴別人,就跟門徒所倚仗自己勝任高位的能力,形成強烈對比。作為耶穌的門徒,不是要來爭取地位名份,而是要成為一個願意謙卑服侍他人的人。

今天教會紀念聖雲先司鐸,聖人一生關愛貧病、照顧俘虜、棄嬰、陷入險境的青年、墮落的女孩、受刑的罪犯,以及瘋子、殘廢者和乞丐。他說過:「基督曾願意生為窮人,並收窮人作他的門徒;他自己成為窮人的僕役,與他們同甘共苦,他甚至說:凡是一個人對窮人所做的善事或惡事,他認為都是對他做的。」這番話的靈感相信是取材自耶穌今天對我們的教導:「誰若為了我的名字收留這個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就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幾時當我們願意收留(接待)他們,就是在收留天主自己。因為,真正的偉大見於關懷弱小的、無助的、被世界忽略的人。

此外,門徒有著很深的門戶之見,他們無法接受有人打著耶穌的名號驅魔,卻不是他們中間的一份子。門徒關心的不是那個被邪魔附身的人,而是奉耶穌的名驅魔的人,他們認為那人必須和他們一樣跟隨耶穌,暗示自己的地位比那人高,因為他們是由耶穌特別挑選出來的,這也是另一種爭論誰最大的心態。耶穌卻將焦點放在那個獲得自由的人,只要驅魔的不是反對真理,就由他去罷。

實踐

我們跟隨耶穌,如果還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就會像門徒一樣,以自己的心意取代天主的心意。我們常常自以為認識天主,但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自曝其短,原來對天主的認識很狹隘。所以,我們需要依靠聖神,認識我們所信仰的耶穌基督,尋求明白和按照祂的心意而行,成為合天主心意的門徒。讓我們藉聖雲先司鐸的轉禱,努力分擔別人的疾苦、掛慮,並祈求天主恩賜我們慈悲憐憫之情,時常有一顆充滿憐愛人的心。

是日金句

「誰若為了我的名字收留這個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就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因為在你們眾人中最小的,這人纔是最大的。」(路9:48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乙年)

11:25-29 

那時候,上主乘雲降下,與梅瑟談話,將他身上的神能,賦予那七十位長老。這神能一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出神說話;以後再沒有出神。

當時,有兩個人留在營內,一個名叫厄耳達得,一個名叫默達得;這神能也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原來也是被錄取的,但沒有到會幕那裡去,就在營內,出神說話。

有一少年跑來,告訴梅瑟說:「厄耳達得和默達得,在營內,出神說話。」自幼服事梅瑟的農的兒子若蘇厄,於是說:「我主梅瑟!你該禁止他們。」

梅瑟回答他說:「你為我的原故,嫉妒人麼?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為先知;但願上主將自己的精神,傾注在他們身上!」——上主的話。

反省

今日的讀經一、福音的前半部,都教訓我們待人要寬容;福音的後半部則強調律己要嚴。我們先了解讀經一的背景,當時的以色列人沒有感謝天主賜予他們的自由,反而埋怨天主沒有為他們預備足夠的食物。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們的愚昧讓天主很不高興,梅瑟心裡也很不舒服。雖然他沒有埋怨天主,卻自怨自艾,自覺背負以色列人的責任太沉重。天主體恤他的軟弱,安排其他人來分擔他的工作,吩咐梅瑟由以色列長老中召選七十人到會幕去,將他身上的神能,賦予他們,叫他們分擔梅瑟管理人民的重擔。

其中有兩人沒有到會幕,天主的神仍降在他們身上,他們也出神說話。若蘇厄關心的是維護梅瑟的權威,就請梅瑟禁止兩人說預言;梅瑟關心的卻是天主的計畫:「你為我的原故,嫉妒人麼?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為先知;但願上主將自己的精神,傾注在他們身上!」這番話反映梅瑟的心胸擴大了,他明白到自己所有和所做的實在微不足道,天主可以裝備和使用任何人來完成祂的旨意。梅瑟不再自憐,也不再注意個人的利害得失,反而樂意人人都成為天主得心應手的工具。

福音延續上主日的教導,強調門徒要謙卑,而不是把自己當作權威。若望向耶穌表示,他們發現有人用耶穌的名字驅魔,因這人不是門徒的一份子,就禁止他。耶穌卻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一個人,以我的名字行了奇蹟,就會立即誹謗我」。耶穌教導門徒要有寬廣的心胸,因為天主的心意很寬廣,普天下所有因耶穌的名字聚會、服務的人,都是弟兄姊妹,應彼此接納、互相成全。

實踐

今天的讀經教導我們寬容的必要。我們原是罪人,蒙恩成為天主的子女,領受永生,進入天國,都是天主賜予的恩寵。因此,不可自誇,更不可據為己有。耶穌願意我們「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還要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千萬不可絆倒別人,這才是基督徒應有的心態。

是日金句

「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為先知;但願上主將自己的精神,傾注在他們身上!」(戶11:29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六(單數年)

9:43-45 

當眾人驚奇耶穌所作的一切時,他向自己的門徒說:「你們應謹記這些話:人子將要被交於人的手中。」但他們不明瞭這話,這話為他們還是蒙蔽著,他們仍不能了解;他們又怕問他這話的意思。——上主的話。

反省

當耶穌彰顯大能的時候(逐出孩子身上的邪魔),群眾都很驚奇,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祂的光榮和大能上,然而耶穌關心的卻是祂的使命。所以,祂再次向門徒預告自己將要被交在人的手中。

在門徒經歷過耶穌的光榮(顯聖容)、大能(驅魔)之後,祂為什麼要立即告訴門徒祂將要承受苦難呢?因為祂要他們明白,祂不僅是光榮和大能的基督,同時也是受苦的基督。祂必須經過十字架的苦難,才能彰顯祂更大的光榮和大能。

似乎,門徒還不明白耶穌的意思,因為他們對耶穌還有許多不設實際的幻想,跟許多猶太人一樣,以為默西亞是來推翻羅馬的統治,或者是個滿足他們需要的救星。耶穌預言自己的死亡意味著他們理想的破滅,以致他們不敢要求耶穌澄清,好像害怕他們的恐懼最終會發生。

耶穌所做的事,讓當時很多以色列人詫異,包括門徒也是如此,雖然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曾在山上親睹耶穌顯聖容,又聽見耶穌預言在耶路撒冷將要成就的事,他們還是不明白箇中意思。

實踐

耶穌要門徒明白舊約所應許的默西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祂曾經問過門徒,「你們說我是誰?」伯多祿當時就回答:「天主的受傅者」,所以門徒已經明白耶穌的真實身份,只是還不知道耶穌真正要做的事情。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我們是否比當時的猶太人、門徒好呢?我們不也是只求平安,卻不想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嗎?所以,我們要常常省察,記得我們都是軟弱的,需要天主的憐憫;更要求主幫助我們明白天主的旨意,並且努力奉行。

是日金句

「你們應謹記這些話:人子將要被交於人的手中。」(路9:44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五(單數年)

9:18-22 

有一天,耶穌獨自祈禱,門徒同他在一起。他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他們回答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卻說是厄里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位先知復活了。」他問他們說:「但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天主的受傅者。」但耶穌嚴厲囑咐他們,不要把這事告訴人,說:「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上主的話。

反省

為什麼耶穌要問門徒這個問題?因為在增餅奇蹟後(路9:12-17),群眾對耶穌的身份眾說紛紜,他們只看見奇蹟,卻沒有留心聆聽耶穌的話,所以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僅僅止於一位「先知」。耶穌就藉這個機會詢問門徒,到底「祂」是誰?伯多祿宣認耶穌就是「天主的受傅者」(基督),即舊約所應許的默西亞。

耶穌卻嚴厲吩咐門徒不要把祂的身份張揚出去,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從耶穌暗暗遠離黑落德的管治範圍得知,祂要考慮來自政治上的干擾,當時的以色列人期待的「默西亞」是一位政治領袖,拯救他們脫離羅馬人的統治。耶穌不願意過早暴露祂的真實身份,免去不必要的麻煩。二,就連門徒本身也不明白和坦然接受耶穌的身份——受苦的默西亞,祂需要時間讓門徒對祂有更深的體會、經歷、認同,好能分擔祂的使命。門徒的確遵從耶穌的吩咐,沒有到處張揚,一直到耶穌受審判的時候,才公開承認自己的身份。

既然已經通過問問題讓門徒了解祂的真實身份,耶穌就告訴他們祂來到世界的目的,不願意他們再作無謂的幻想、誤解,祂預言自己將要走一條被人羞辱、殺害的受苦之路。這與眾人所期待的是何等大的落差,祂清清楚楚告訴門徒,祂來到世上的目的不是為了以色列的民族利益,而是要在世界上受苦、被殺害,然後復活。耶穌的受難宣言提醒我們,唯有為主受苦的道路,才是真正通往光榮與復活的道路。

實踐

今天我們也要問,我所認識的耶穌是誰呢?祂真是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嗎?讓我們更深更多的認識祂,不是經由別人的口,而是用整個生命真實的經驗祂,體會祂豐盛的慈愛和憐憫,體驗祂的赦罪之恩。因為認識耶穌是誰,將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眼光,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改變我們的希望。

是日金句

「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路9:22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聖碧岳.庇特來司鐸(紀念)

9:7-9 

那時,分封侯黑落德聽到耶穌所做的一切事,猶疑不定,因為有些人說:「若翰從死者中復活了。」但另有些人說:「是厄里亞出現了。」還有些人說:「是一位古先知復活了。」黑落德且說:「若翰我已經斬首了;而這人到底是誰?關於他,我竟聽到了這樣的事!」於是他設法要見見他。——上主的話。

反省

由於門徒傳道卓有成效,以致當黑落德聽到關於耶穌的傳聞,心神猶疑不定,「這人到底是誰?」坊間傳聞若翰洗者從死者中復活,又說是厄里亞出現,或者一位古先知復活了。黑落德知道自己殺害了一個義人,一直心有餘悸,如今聽到了耶穌的奇蹟異事,更是恐慌。耶穌究竟是什麼人?是否若翰洗者在借屍還魂?這告訴我們:凡犯罪作惡的人,良心被天主光照,就會痛苦不安。於是,黑落德想要見耶穌,但一直沒有機會,直至救主釘十字架之前。

耶穌到底是誰?許多人試圖尋找答案,有些人認為是若翰洗者復活了,或者是厄里亞或另一位先知復活了。由此可見大家對耶穌的看法還停留在「先知」的地位,認為耶穌只是一個人,還沒有認識耶穌不僅是人也是天主。的確,很少人能夠像伯多祿一樣,找到正確的答案。

黑落德想要見見耶穌,可能只為平息內心的惴惴不安。對他來說,他重視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甚至一切。對於群眾這樣跟隨耶穌,他可能會感到這股民間的勢力,有可能會威脅他的地位。他的想法跟他的父親(大黑落德)完全一樣,當大黑落德得知猶太人的君王耶穌誕生,就想要殺害祂。

實踐

一個人犯罪後,他的內心就會非常痛苦,因為罪惡感一直追逼他,使他失去平安。就像黑落德明知自己殺了無辜的義人(若翰洗者),罪惡感一直在他裡面。或許我們此刻也被罪惡感追逼,心中沒有平安,正因如此,我們需要一位救主。感謝天主,我們有幸認識了耶穌基督,祂不但是天主之子,更是我們的救主,是能夠將我們從罪惡的權勢、罪惡感的控告中拯救出來的那一位,唯有祂才是我們真實的救主!

是日金句

「主說: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福音前歡呼;若14:6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9:1-6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離去。人若不接待你們,你們要離開那城,拂去你們腳上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他們就出發,週遊各鄉村,宣傳喜訊,到處治病。——上主的話。

反省

這是耶穌第一次派遣門徒出去,宣講天主聖道,就像一個師傅教導徒弟後,給他們實習的機會。這群跟隨耶穌多時的門徒,接受過耶穌的訓練後,開始出去宣傳天國的喜訊。

這次的派遣,宣講和憐憫人的行動(制伏魔鬼、治好病人)是相輔相成的,當門徒宣講天主愛罪人的信息時,亦需要依靠天主的能力憐憫有需要的人。而且,這次派遣也考驗門徒的信德,「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要求他們完全放下個人的安全感,交託那供應一切所需的天主。既是天主所派遣的,自然會賜給他們足夠的能力與權柄完成使命,亦必會供應他們生活上的一切所需,使他們心無掛慮,一心一意宣揚天主的國。

耶穌讓門徒拂去腳上的塵土,具有深遠的意義。這行動表明門徒無需對別人如何回應他們的信息負責。只要他們忠心地宣傳天國的喜訊(默西亞的來臨),即使被拒絕,不用在意,亦無須感到丟臉,因為他們拒絕的是天主。他們只需要忠於天主所託付的,繼續前行去完成使命。

實踐

有一首泰澤短誦,靈感源於聖女大德蘭的祈禱:「不再有憂慮,不再有害怕;與主在一起,甚麼都不缺。不再有憂慮,不再有害怕,有主就滿足。」的確,沒有任何事能夠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也沒有任何事能夠動搖我們對天主的信賴。天主已經將傳揚福音的使命交在我們手中,無須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因為天主已經給予我們能力與權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各處宣講天主的話。

是日金句

「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路9:1-2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聖瑪竇宗徒 (聖史)(慶日)

9:9-13 

那時候,耶穌從葛法翁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塞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上主的話。

反省

稅吏,一向為猶太人所痛恨,一方面因為他們為羅馬政府效勞,徵收稅款,另一方面亦因為在收稅時濫權,壓榨同胞,從中取利。在猶太人眼中,稅吏是與強盜、殺人犯齊名的。

耶穌經過稅關時,一句「跟隨我」,瑪竇就立即起來跟隨了耶穌。雖然失去了一份舒適和高收入的職業,卻找到人生的目標;失去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卻得著了永恆的生命。

在近東的文化中,同枱用膳不只是一件普通的社交活動,而是一種親密的舉動。瑪竇既表達對耶穌的敬意,同時這也是公開承認耶穌、講述他與救主關係的機會。這場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大家公認的罪人參與其中,所以,法利塞人就質疑耶穌身為辣彼,為什麼會和罪人一同吃飯。

耶穌以醫生病人為例,說明有病的人需要醫生,同樣,有罪的人也需要救主。換言之,耶穌知道他們是罪人,他們也知道自己是罪人,為此祂來到他們中間,向他們施恩憐憫,宣講悔改赦罪的福音。對法利塞人來說,當然不願承認自己需要耶穌;但為那些真正認識自己的罪,知道自己需要尋求和相信耶穌的,必定得到耶穌的幫助、醫治和救恩。

「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天主看重的,正是憐憫罪人,但法利塞人卻注重外表,注重梅瑟法律的禮儀,卻忽視法律對內心的要求。他們剛愎、冷漠和沒有憐憫,只有祭祀而沒有認罪悔改的內心,因此,也就看不出耶穌對罪人的憐憫。

實踐

有時我們也看自己是義人,看別人都是罪人,就像經師和法利塞人那樣。求天主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虧欠和不足,看到自己需要耶穌,需要祂的醫治和救援。因為耶穌來是為召喚罪人悔改,召喚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意,改變自己的道路。正如耶穌召叫瑪竇作門徒,他就捨棄一切來跟隨耶穌。我們也需要像瑪竇一樣,放棄那些阻擋我們全心跟隨耶穌的東西。

是日金句

「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9:13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聖金大建司鐸、聖丁夏祥及同伴 (殉道)(紀念)

8:16-18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沒有人點上燈,用器皿遮蓋住,或放在床底下的,而是放在燈台上,為叫進來的人看見光明;因為沒有隱藏的事,不被顯露的;沒有秘密的事,不被知道而公開出來的。所以,你們應當留心要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從他奪去。」——上主的話。

反省

今日的福音,耶穌講「點燈」,似乎跟撒種的比喻沒有什麼關係。其實,耶穌這裡的重點在於注意聽道,因此「燈」是指天主的話,人聽了以後是要用來照亮這世界,不是放在床底下。天國的道理將會被顯露出來,因此門徒要好好地聽,並宣揚出去。所以,這個教導緊接在撒種的比喻後面,是要強調撒種比喻的重點,耶穌說:「你們應當留心要怎樣聽」,就是要祂的門徒明白,不但自己成為好的土地,接受天主的話,並能傳揚出去。

第八章一開始,講到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期間有不少人從各城來跟隨耶穌,耶穌就講了撒種的比喻,對群眾提出挑戰,讓他們去思考,到底自己屬於哪種土壤。然而對門徒,耶穌則提出更深的要求,他們不但要聽,成為好的土地,還要將天主的話當作燈,去照亮這個世界。因此,他們不但要聽,還要留心怎樣聽。

「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從他奪去。」那些認真聽道又願意持守,並且與人分享真理的人,天主會讓他們明白更多天國的奧秘;相反,那些被自己心中的驕傲所蒙蔽而不明白的,將會連僅有的信息也會被奪去,甚至好像沒有聽過一樣。

實踐

一個人如果渴慕天主的話,他會不斷追求,天主聖神也會不斷啟迪他,讓他能夠明白更多;越明白,就越追求,在循環不息的追求與明白下,他所得到的就越多。天主的話如同撒種一樣,能夠結果實的,撒種者就會倍加愛護它,給予更多的營養,讓它可以再結更多的果實。相反那些沒有結果的,就會把它剪去。我們是帶著什麼態度聆聽天主的話呢?是抱著渴慕認識和隨時準備好相信和實踐的心,抑或抱著好奇,但愛理不理的態度?

是日金句

「你們應當留心要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從他奪去。」(路8:18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乙年)

3:16-4:3 

親愛的:

那裡有嫉妒和紛爭,那裡就有擾亂,及種種惡行。至於從上而來的智慧,它首先是純潔的,其次是和平的、寬仁的、柔順的、充滿仁慈,及善果豐碩的、不偏不倚的、沒有偽善的。為締造和平的人,正義的果實,是在和平中種植的。

你們中間的戰爭,是從那裡來的?爭端是從那裡來的?豈不是從你們的肢體,因私慾的爭鬥而來的嗎?你們貪戀,如果得不到,於是,便要兇殺;你們嫉妒,如果不能獲得,於是,就要爭鬥,起來交戰。你們得不到,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只想滿足自己的淫樂。——上主的話。

反省

「那裡有嫉妒和紛爭,那裡就有擾亂,及種種惡行。」今天世上的各種動盪不安,全都是因為人拒絕領受真正的智慧、從上而來的智慧,卻按自己以為是聰明的方法行事。離開了天主,人的「智慧」充其量只是小聰明而已。

天主的智慧和人的智慧不同,是使人目睦團結,締造和平。憑一棵樹的果實,辨別出好樹和壞樹,同樣,從一個人的內涵也可以衡量他是否具有真正的智慧,從他的生命所流露的特質,可以辨別是連結於天主,抑或連結於魔鬼。愚昧總是帶來混亂,但智慧必帶來和平與正義。

雅各伯指出,紛爭的背後源於人沒有信靠天主,因為人想要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不是服侍他人。人什麼時候順從私慾,就必定與人發生衝突和紛爭。當「慾望」得到滿足時,人會自誇、自大;當「慾望」得不到滿足,看見別人得到了,甚或比我們更好更多時,就會嫉妒、爭執。因此,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平安,必須先克服自己的私慾偏情。除非我們心甘情願將心中的王位讓出來,讓耶穌基督在我們生命中為王,否則我們今生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平安。

實踐

比較、競爭是破壞團體合一「最有效」的方法,魔鬼從亞當厄娃開始,就引誘人不必理會天主,追求自主、靠自己、高舉自己,欺騙世人:「我就是世界的中心」。結果,人一生都在魔鬼的謊言中生活。耶穌卻教導我們,天國的子民,應是一個成全別人生命的人。所以,我們會否只為滿足自己的慾望而祈求?在所計劃的事上,我們會否尋求天主的旨意?如果我們願意讓天主改變我們的慾望,使我們的願望完全符合祂的旨意,也許這個世界會少一點仇恨、嫉妒、紛爭,代之而來的,是愛使我們緊密結合,不僅使人與人之間相互連結,也使人和天主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是日金句

「你們得不到,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只想滿足自己的淫樂。」(雅4:3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六(單數年)

8:4-15 

那時,有大夥群眾聚集了來,並有從各城來到耶穌跟前的。耶穌就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子的,出去撒種子,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就被踐踏了,並有天上的飛鳥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上,一長起來,就乾枯了,因為沒有濕氣。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同它一起長起來,把它窒息了。又有的落在好地裏,長起來,結了百倍的果實。」他說完這些話,就高呼說:「有耳聽的,就聽吧!」

耶穌的門徒問他這比喻有什麼意思。他說:「天主國的奧秘,是給你們知道的;對其餘的人,就用比喻,使那看的,卻看不見;聽的,卻聽不懂。這比喻的意思是:種子是天主的話。那些在路旁的,是指那些人聽了,隨後就有魔鬼來到,從他們心中把天主的話奪去,使他們不至信從而得救。那些在石頭上的,是指那些人,他們聽的時候,高興地接受天主的話,但這些人沒有根,暫時相信,一到試探的時候,就退避了。那落在荊棘中的,是指那些聽了的人,還在中途就被掛慮、錢財及生活的逸樂所蒙蔽,沒有結出成熟的果實。那在好地裏的,是指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他們把天主的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喜歡引用比喻,因為生活化的題材比較容易令人明白,但同時也因為比喻的題材平實、生活化,驕傲的人往往不願意聽從。撒種的比喻就讓我們看到,同樣是天主的話,不同的人聽見後的不同反應。

耶穌用四種土壤代表四種聆聽聖道後的反應,並以這句話結束比喻:「有耳聽的,就聽吧!」換言之,我們要謹慎自己該用怎樣的態度來領受天主的話。能夠得聞聖道並非小事,聽見的人需要負上很重的責任。他們或是把聽到的信息拋諸腦後,或是視作可有可無的事,為聆聽者均是損失;只有那些願意聆聽而順從的,才會獲益良多,並領受更多的信息。

耶穌對群眾講論比喻時沒有多加解釋,直至門徒請教祂,祂才向他們詳加解釋。耶穌此舉並非故弄玄虛或想要蒙蔽聽眾,而是反映傳福音後聽眾回應的不同實況。事實上,只有全心相信天主的人才能領悟這比喻背後的含義,他們會尋求理解和接受,加以實踐。相反,為那些沒有真正愛祂的人就不會明白比喻背後的真理,「使那看的,卻看不見;聽的,卻聽不懂。」

實踐

聽道容易行道難,我們屬於以上四種土壤中,哪一種土壤呢?聽道的人必須持之以恆去守住信仰,直至開花結果,否則容易受到生活上的考驗、焦慮、或追逐名利的試探而放棄信仰。福音的種子需要以信心培植、栽種和澆灌,才會有效果。事實上,即使是落在好地裡的種子,一樣要面對考驗和誘惑,不同的是,它們由於堅心忍耐,靠著聖言的力量,最終渡過難關,結出百倍的果實。因此,聽道的就要認真地聆聽和看待天主的話,以堅忍去持守天主的聖道,否則必定功虧一簣,不會有任何得著。

是日金句

「那在好地裏的,是指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他們把天主的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路8:15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五(單數年)

8:1-3 

那時候,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同他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門徒,還有幾個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而得治好的婦女。有號稱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還有約安納,即黑落德的管家雇撒的妻子,又有蘇撒納;還有別的許多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產資助他們。——上主的話。

反省

路加特別提到耶穌的跟隨者中,包括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被治好的婦女。雖然沒有名字,或許她們也是「多得恩赦」的一群。其中也有一些婦女用自己的財產供應耶穌和門徒,可見女子在耶穌的宣講中也佔著重要的角色。這裡特別提到幾個女子,有來自低下階層,也有來自上層社會的,兩群社會地位似乎南轅北轍的婦女,竟都因著耶穌所宣講的聖道,讓她們走在一起,成為耶穌的跟隨者。

在猶太人的傳統,婦女是不應該接受師傅教導的。耶穌卻容許這些婦女與祂同行,正好表明所有人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的,印證了天主的話:「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撒上16:7

這些婦女用自己的財產來支持耶穌的傳教事業,若沒有她們的默默付出,耶穌與門徒傳福音的工作勢必更加艱辛。同樣,無論我們在教會內屬於什麼位置,都可以將自己的力量奉獻給天主,只要是全心全意的,天主都會悅納。

實踐

在當時以財物供應辣彼,是虔敬的表現,由此可見這些婦女的信仰態度。我們也該學習她們的美好榜樣,因著愛天主的緣故,奉獻我們的服務和財物,以全力支持教會的傳道事業。天主記得那些站在福音前線的人,也記得默默為福音付出的人,因為他們都是基督的肢體,為福音各司其職。同樣,我們在天國的參與,也需要團結共融,絕不能單打獨鬥。

是日金句

「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同他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門徒,還有幾個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而得治好的婦女。」(路8:1-2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教宗聖高爾乃略及聖西彼廉主教 (殉道)(紀念)

7:36-50 

那時,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赴宴。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她是一個罪婦。」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西滿說:「師傅,請說吧!」「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的正對。」他遂轉身向著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耶穌遂對婦人說:「你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他竟然赦免罪過!」耶穌對婦人說:「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回去吧!」——上主的話。

反省

路加聖史沒有透露這位城中罪人的名字,卻很仔細地描寫她的一舉一動。她不是法利塞人的客人,卻不請自來。她站在耶穌的背後,盡自己的能力向耶穌表達敬愛之情,更不理會他人的眼光,只全心全意用淚水為耶穌洗腳,用自己的頭髮抹乾,更將最珍貴的香油給耶穌傅抹。

西滿,即請耶穌吃飯的那個法利塞人,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她心裡批判那罪婦,也指責耶穌,若祂真是先知的話,就不會讓一個罪人向祂表達這樣的愛心。傲慢、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法利塞人跟這位婦人的謙卑自下形成強烈的對比。

耶穌當然是先知,既知道摸祂的是誰,也知道主人家心裡的想法,因此主動向西滿講一個比喻,來回答他心中的不解,也糾正他對那女人的偏見。比喻中兩個欠債,卻無力償還的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一個欠五十,兩人同時都獲得寬免,耶穌問:「他們中誰更愛他(債主)呢?」答案誰都知道,連西滿也知道,就回答耶穌:「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贊同西滿的回答,也藉此告訴他,跟這個女人相比,他是多麼地怠慢不重視耶穌。由耶穌進了他的家開始,那女人就將愛傾倒在祂身上。相反,西滿卻連最基本的禮貌,例如:為客人洗腳,與他行口親禮和用油抹祂的頭等事,都沒有做。

兩者的分別,在於婦人自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的能力、認識自己需要耶穌的救恩,所以她能夠經驗更多的寬恕、更多的愛;相反,西滿卻從未真正承認自己的罪過,假使他有,也許會像這婦人一樣愛主那麼深。因此,「她的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只有當我們明白自己曾經怎樣背叛天主,又感受到天主對我們的寬容和接納,才能明白天主是怎樣的愛我們。

耶穌肯定這位婦人全心全意的愛,公開宣告:「你的罪得了赦免。」同時也暗示祂有赦罪的權柄。從法利塞人西滿和這個罪婦的對比中,我們發現:耶穌看到的不是我們身上滿滿的罪惡,而是看到罪惡蒙赦免後,我們內心的感激與愛。這不是鼓勵我們犯罪,而是鼓勵我們不斷回到天主的身邊。

實踐

有一件事,可以使人與天主隔絕,就是自大,而最大的罪就是自覺無罪。法利塞人注重外表,卻沒有真正認識耶穌,與祂同席,卻沒有與祂相遇;相反,這個被視為城中罪人的女人,卻看見耶穌是罪人的朋友,因此帶著痛悔的心來到耶穌的面前,尋求寬恕。唯有認識到自己罪孽深重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天主完全赦罪的宏恩。我們能夠體會天主的對我們罪人的恩慈嗎?我們是否感激祂的寬赦和愛?

是日金句

「她的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路7:47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痛苦聖母(紀念)

19:25-27 

那時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上主的話。

反省

「女人,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耶穌在十字架上,不忘將祂所愛的門徒託付給祂的母親,也將奉養母親的責任託付給愛徒。耶穌委託愛徒照顧祂的母親,不是交託給愛徒一人,而是託付給整個教會。當耶穌對他說:「看,你的母親!」祂如同一個坐在十字架寶座上的君王下令,叫所有跟隨祂的人,要像祂一樣愛祂的母親。

這一幕令人動容,耶穌身懸十字架上,心裡顧念的仍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祂為釘祂的人祈求寬恕,又顧念與祂同釘在十字架上的凶犯,許諾他天上的樂園,現在祂顧念自己的母親,將她交託給門徒(教會)照顧。

至於瑪利亞,當她看到自己的兒子被鞭打得血肉模糊、遍體鱗傷的慘狀,一定心如刀割,令人想起西默盎的預言:「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由西默盎的預言,一直到佇立在十字架旁,瑪利亞一直沒有逃避,雖然遭遇痛苦,仍時刻守護在她兒子的身邊,直到今天仍守護著教會,為教會祈禱。

實踐

聖伯爾納鐸曾稱瑪利亞為「超越殉道者」,因為她所受的苦痛,確實超過人體所感到的痛苦。作為一個母親,瑪利亞看到自己的兒子受盡苦刑,是多麼難以接受的現實,她卻沒有埋怨,沒有憤怒,她示範了如何服從天主的旨意,將耶穌默默交託給天父。讓我們在紀念痛苦聖母的日子,在誦念玫瑰經時,專注體會聖母的心情。

是日金句

「女人,看,你的兒子!」(若19:26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光榮十字聖架(慶日)

3:13-17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

「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獲得永生。」

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上主的話。

反省

當年以色列人經過曠野時,由於發怨言得罪天主,天主遂打發火蛇懲罰他們,很多人給火蛇咬死。僥倖生還的以色列人知錯了,就哀求梅瑟轉告天主。天主令梅瑟造一條銅蛇,懸在木杆上,凡瞻仰銅蛇必得存活,否則就是死亡。這是天主所訂救恩的方法和原則,當時的人要得救,就必須遵照天主的話去做。其實,無論在舊約、新約,相信天主的話最為重要。天主只要人相信祂的許諾,幾時當我們按照天主的話去生活,就可以存活。

梅瑟把這銅蛇舉起來,這是天主的恩寵。耶穌引用舊約所發生的事,預告自己將被釘在十字架上。「銅蛇」預表耶穌為我們被舉起來,懸在木頭上成為受咒詛的。祂原是無罪之軀,本不應受任何懲罰,卻代替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凡仰望、相信耶穌的人都可以獲得救恩。

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明白祂的救贖之恩嗎?只要我們全心仰望,憑信德接受就可以獲得永生。什麼是信德?就是聽天主的話而生活,以及和天主建立親密的關係。恩寵是天主白白的賞賜,除非我們願意謙卑地懇求聖神進入我們的生命,否則我們仍在舊我中生活,無法活出天主所賞賜的新生命。

實踐

「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本節是全部福音要旨的縮寫,簡單直接地道出福音的真義。福與禍,生與死都清清楚楚擺在我們面前了,我們要如何抉擇?天主藉著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完成救贖的工程。凡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能從罪惡、滅亡中被拯救出來,進入天主永生的國度。讓我們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吧!這十字架原是刑具,象徵死亡;藉由耶穌基督的自我犧牲,代人受死,十字架轉化成生命、愛情的標記,成為我們得救的依靠,顯示天主深愛世人的證據。耶穌基督,我們欽崇祢、讚美祢,因為祢藉著十字架,救贖了普世。

是日金句

「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金口聖若望主教 (聖師)(紀念)

7:1-10 

那時,耶穌進了葛法翁。有一個百夫長,他所喜愛的僕人病重垂危。百夫長聽說過耶穌的事,就打發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往他那裏去,求他來治好自己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裏,懇切求他說:「這個人值得你為他做這事,因為他愛護我們的民族,又給我們建造了會堂。」耶穌就同他們去了。當他離那家已不遠時,百夫長打發朋友向他說:「主啊!不必勞駕了!因為我當不起你到舍下來。為此,我也認為我不堪當親自到你跟前來,只請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雖是受派在人權下的,但是,在我下也有士兵;我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你來!他就來;對我的奴僕說:你作這個!他就作。」耶穌一聽這些話,就佩服他,遂轉身向跟隨自己的群眾說:「我告訴你們:連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這樣大的信德。」被派去的人回到家中,見那僕人已經痊愈了。——上主的話。

反省

這百夫長是羅馬軍隊的軍官,但他很照顧護猶太人,還為他們建造會堂。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會關心奴隸和僕人的死活,但百夫長很愛他的僕人,為了挽救他的性命,可以不辭艱苦,委託猶太人的長老去找耶穌。

當耶穌還在路上時,百夫長再派人跟耶穌說:「我不堪當親自到你跟前來,只請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他既熟悉、敏感和尊重猶太人不輕易進入外邦人家裡的規矩,也對耶穌的權柄和醫治能力有絕對的信德,認為只須說一句話,他的僕人就會痊癒,不必勞駕耶穌光臨他的家舍。耶穌對他的謙卑和信德讚口不絕,就成全了百夫長的心願,治好了他的僕人。

百夫長的信德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他可能比其他猶太人,更承認耶穌有醫治的大能;他對低下階層無私的愛,也值得我們學習,因他從來沒有計較社會或種族階級,反待他們如同家人。

實踐

由百夫長稱呼耶穌為主,以及他自覺不堪當耶穌親臨寒舍,反映了猶太長老與百夫長對耶穌的不同看法。長老們不過是把耶穌看作老師,或者先知而已;而百夫長則認清了耶穌崇高的身份:祂來自天主,擁有至高的權柄。正因為對耶穌有正確的認識,百夫長才有這樣的信德,知道耶穌所說的話必定成就,所以他的信德是建立在耶穌基督就是天主。信德是我們信仰的根基,沒有信德就什麼也沒有了。讓我們學習百夫長的信德,效法他把生命的主權交給天主。

是日金句

「主啊!不必勞駕了!因為我當不起你到舍下來。為此,我也認為我不堪當親自到你跟前來,只請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7:6-7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乙年)

8:27-35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前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的村莊。在路上,耶穌問自己的門徒說:「人們說我是誰?」

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

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他。

耶穌於是開始教訓門徒: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

耶穌坦白地說了這番話。伯多祿便拉耶穌到一邊,開始諫責他。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撒旦,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耶穌於是召集群眾和門徒,對他們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會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會救得性命。」——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禁止門徒向任何人提及祂的真正身份,因為祂知道門徒還需要更多的教導,才能明白祂藉著死亡和復活所要成就的事。從伯多祿聽到耶穌預言自己將要受苦、受難,就想要勸阻祂,我們才知道即使他承認、相信耶穌是默西亞,仍然是一知半解。

所以,耶穌責斥伯多祿:「撒旦,退到我後面去!」祂並非指伯多祿成了魔鬼,而是說他受了魔鬼的迷惑,因為他沒有體貼天主的心意。魔鬼會利用人性裏面「貪圖安逸、害怕受苦」的傾向,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淪為牠的工具。體貼人的意思,就是害怕苦難、逃避痛苦;體貼天主的意思,會該讓人在苦難中,滿心歡喜迎接天主在我們生命當中帶來的希望。那麼,你願意體貼天主的意思,抑或人的意思?我們不要用人的眼光,而要用天主的眼光看事情。

許多時候,當我們決定要跟隨天主的旨意,會遇到不同的聲音勸我們放棄,有時是來自外面的,有時是來自內心的。假如信德不夠堅定,就會屈服、順從魔鬼的聲音而破壞天主的計劃。所以,耶穌吩咐伯多祿退到祂的後面,並教導門徒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

實踐

「背十字架」並非要求我們背起耶穌的十字架,而是指每個跟隨祂的人要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以祂為榜樣,按著從天主所領受的去為天國福音付出和犧牲,包括在過程中可能要面對不同程度的困難、受苦、受辱,甚至殉道。

我們到底要不要跟隨耶穌?如果我們下定決心作主的門徒,也要效法耶穌,背起我們的十字架。讓我們立志從今以後,不再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是效法耶穌,單單按照天主的心意去想、去生活。

是日金句

「撒旦,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谷8:33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二十三週星期六(單數年)

6:43-49 

耶穌對門徒說:「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茨藤上也剪不到葡萄。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壞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裏充滿什麼,口裏就說什麼。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而不行我所吩咐的呢?

「凡到我跟前,聽了我的道理而實行的,我要給你們指出,他相似什麼人:他相似一個建造房屋的人,掘地深挖,把基礎建立在磐石上,洪水瀑發時,大水沖擊那座房屋,而不能動搖它,因為它建築得好。但那聽了而不實行的,相似人在平地上不打基礎而建造房屋,洪水一沖擊,那房屋立刻傾倒,且破壞得很慘。」——上主的話。

反省

「好樹」和「壞樹」比喻兩種不同的生命,屬於天主的就是「好樹」,而不屬於天主的就是「壞樹」,所結的果實也就完全不同。另一個講法是,「好樹」指正確的教訓,「壞樹」指假先知的教訓。教訓是否正確,影響聆聽的人產生好或壞的果實。所以,承接上述「瞎子領瞎子」的比喻,追求屬靈的事,須小心選擇帶領者,否則必受虧損。

耶穌又說:「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茨藤上也剪不到葡萄。」「荊棘」和「茨藤」是人墮落後,大地受咒詛而長出來的東西(創3:18),象徵人的本性;「無花果」和「葡萄」是客納罕地的產物(哈3:17),象徵屬靈生命的表現。因此,生命的果實常是一個人內在生命的反映,尤其表現在他的言語上,正如耶穌所說:「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壞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裏充滿什麼,口裏就說什麼。」舌頭是整個身體中最難受管束的器官,卻能夠帶來最大的影響力,我們需要常常檢視自己的口舌,是否浮誇、詭詐、自傲、刻薄。

建造房屋根基的比喻可以說是一個總結,教導人不能凡事只看表面,而要看真實生命所帶出的結果。在環境的考驗下,可以看出這個人內在生命真實的光景,從他能夠站立得穩,可以得知他是否認真跟隨天主。所以,耶穌提醒稱呼祂為主的人不單要聽道,也要行道,否則就像沒有根基的房屋一樣,洪水一來房屋就倒塌了。

實踐

耶穌已經告訴我們,將屬靈根基扎根在磐石的方法,就是實踐祂的教導。我們和天主的關係不能只停留在理智上,還要在生活中真實的經歷天主。假若沒有和天主建立真實的關係,一旦碰到困難和考驗,就會如同沒有根基的房屋一樣倒塌。今天,這段讀經幫助我們反思,我們是否真實遵照天主的命令而生活?

是日金句

「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路6:44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二十三週星期五(單數年)

6:39-42 

那時,耶穌向門徒講比喻說:「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要跌在坑裏嗎?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傅而已。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木樑,倒不理會呢?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上主的話。

反省

誰是瞎子領瞎子?在耶穌的比喻中,那個帶領的瞎子是指經師和法利塞人,而被帶領的瞎子就是指無知的百姓,他們都被今世的神蒙蔽了心眼,以致看不見福音之光(參格後4:4)。瞎子給瞎子領路,兩人勢必跌在坑裡,同樣,如果跟隨錯誤的師傅,徒弟屬靈上也會一樣盲目。

比喻諷刺那些不學無術,最喜歡作別人的教師的人;他們不明白天主的旨意,卻喜歡向人講授他們認為的「天主的旨意」,將他們的「真理」來教導人。正如耶穌曾說經師和法利塞人只拘守人的傳統,而廢棄天主的誡命。這些人沒有得到天主的啟示,所教導的不但不能造就人,而且他們還會使以色列人,雙雙陷入絕境,一同跌進坑裡。

怎樣做才能使我們避免陷入瞎子領瞎子的危險呢?第一,要承認耶穌才是唯一的道路,跟隨祂的人,不但不會跌進坑裡,還可以進入永生;第二,藉著祈禱和聆聽天主的話,時刻自我省察。如果我們連這些都荒廢不做,就像心靈的「瞎子」,前方的路既看不清楚,也就無法指導別人走正確的方向。所以,正人必先正己,要想改變别人,先要改變自己。這樣就不難明白耶穌的教訓:「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木樑,倒不理會呢?」如果我們看不到自己的盲點,又如何能夠指正別人呢?

木屑比喻小的缺點,而大樑比喻大的過犯。在前一個比喻,瞎子是什麼也看不到的人,所以才會跌進坑裡;但這個比喻是說那些看得見的人,他們只注意別人的缺點,卻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耶穌批評這些人是「假冒偽善」,律人以嚴,律己以寬。

所以,當我們覺得某人對我們有成見時,必須先檢視自己,是否有著比對方更大的成見。耶穌奉勸我們,若看不見自己身上的缺點,不要指正別人。驕傲會讓人看不到自己,唯有心存謙卑,先省察、對付自己的罪,讓自己裡面被天主的愛充滿,才能看清事實真相,用憐憫和恩慈去幫助弟兄姊妹。

實踐

透過今天的讀經,天主光照我們在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呢?是除去心中的驕傲,抑或調整我們對別人的看法?祈求天主幫助我們,學習用天主的眼光看身邊的人和事,活出天主子女愛的生命。

是日金句

「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路6:42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二十三週星期四(單數年)

6:27-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和群眾說:「我對你們說: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去你的東西,別再索回。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若你們愛那愛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這樣作。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但是,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善待他們;借出,不要再指望收回;如此,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因為他對待忘恩負義的人和惡人是仁慈的。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必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兩次勸勉我們去愛我們的仇人,善待那些惱恨我們的人,這不是單憑人的力量就能做到,而是必須依靠天主,才能實踐這不尋常的愛。不恨惡仇敵的人,已經非常難得,但還未達到天主的標準;耶穌不但要我們不恨仇人,還要我們去「愛」他們。這些要求,顯然違反人的本性,然而耶穌卻在十字架上給我們立了榜樣:「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又如斯德望被石頭砸死前,也求天父赦免向他投石之人的祈禱,正可見證這愛。

一般人都是因應對方的態度和行為來決定自己回應的方式,而耶穌卻要求祂的跟隨者以祂的價值觀來決定一己的行為。換言之,基督徒的行為不是由別人的行為所激發,而是由內心的聲音所引導,即天主的聲音。這力量並非靠一己的意志,而是源自天主,是基於對天主慈悲的認識,以及每個人與天主的關係上。所以,當世俗強調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耶穌卻教導我們去愛人、憐憫人,包括那些仇恨我們的人。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耶穌說我們的天父,「對待忘恩負義的人和惡人是仁慈的。」誰是那忘恩負義和作惡的人?豈不是指我們嗎?但是天主卻愛我們,揀選我們成為至高者的子女,是天主家裡的一份子,所言所行都更應與我們蒙召的身分相稱。所以,我們有能力去愛,全因天主的愛幫助我們。

希臘文有三個字和「愛」有關:「eros」是男女之間的情愛;「philos」 是朋友之間的友愛;「agape」是無條件犧牲的愛,這愛是出自天主的生命。除非我們先學習領受天主的愛,否則就無法愛下去,因為愛的本質就是體貼他人的需要,包括一顆聆聽他人傾訴的心。當我們選擇效法天主的榜樣去實行,活出如同天父那樣的慈悲,我們才能做到不判斷人,並且樂意慷慨地捐助他人。

實踐

慈悲的天父要求我們作祂子女的,是一份不尋常的包容之愛,這愛有別於世俗的潮流和價值觀。雖然我們身處的世界,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敵意,但天主不希望我們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或者停留在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做法,祂更願意我們進入世界,向人表達這份包容、無私、慷慨、寬恕,以及不判斷的愛。透過這段讀經,願我們學習到是和人恢復關係,並將天主的恩寵分施出去,將這愛傳遞給那些沒有認識天主的人。

是日金句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6

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聖母誕辰(慶日)

1:1-16, 18-23 

亞巴郎之子,達味之子耶穌基督的族譜:亞巴郎生依撒格,依撒格生雅各伯,雅各伯生猶大和他的兄弟們;猶大由塔瑪爾生培勒茲和則辣黑,培勒茲生赫茲龍,赫茲龍生阿蘭,阿蘭生阿米納達布,阿米納達布生納赫雄,納赫雄生撒耳孟,撒耳孟由辣哈布生波阿次,波阿次由盧德生敖貝得,敖貝得生葉瑟,葉瑟生達味王。達味由烏黎雅的妻子生撒羅滿,撒羅滿生勒哈貝罕,勒哈貝罕生阿彼雅,阿彼雅生阿撒,阿撒生約沙法特,約沙法特生約蘭,約蘭生烏齊雅,烏齊雅生約堂,約堂生阿哈次,阿哈次生希則克雅,希則克雅生默納舍,默納舍生阿孟,阿孟生約史雅,約史雅在巴比倫流徙期間生耶苛尼雅和他的兄弟們。流徙巴比倫以後,耶苛尼雅生沙耳提耳,沙耳提耳生則魯巴貝耳,則魯巴貝耳生阿彼烏得,阿彼烏得生厄里雅金,厄里雅金生阿左爾。阿左爾生匝多克,匝多克生阿歆,阿歆生厄里烏得,厄里烏得生厄肋阿匝爾,厄肋阿匝爾生瑪堂,瑪堂生雅各伯,雅各伯生若瑟、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生耶穌,他稱為基督。

耶穌基督的誕生是這樣的:他的母親瑪利亞許配給若瑟後,在同居前,她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她的丈夫若瑟因是義人,不願公開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當他在思慮這事時,看,在夢中上主的天使顯現給他說:「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這一切事的發生,是為應驗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他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基督的族譜」,有別於猶太人的族譜,竟出現了五位女性的名字。在猶太人看來,她們的背景並不光彩,有「聲名狼籍」的塔瑪爾、既是外邦人又是妓女的辣哈布,外邦女子盧德,還有使達味晚節不保,並禍延他的子孫的巴特舍巴也在其中。唯一例外的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她以清白無瑕的處子之身展現於世人面前,天主的救贖大恩要藉著這位生於女子的君王臨到天下萬國,使坐在黑暗中的百姓和死亡陰影之地的人民得見天主的光明。

這份族譜劃分三部分,正是人類歷史中的三個階段:從創造到墮落,又從墮落到救贖。第一階段,由亞巴郎到達味,代表人生來就擁有尊貴的身份,是王者的形象;第二階段,由達味到流徙巴比倫,代表人類失去尊貴的身份,被撒殫和罪惡奴役;第三階段,由流徙巴比倫到耶穌基督的降生,代表人類藉著聖子的救贖,重新獲得尊貴的身份。

天主在歷史中的工作,並沒有因為人類的失敗和罪惡而受限制,相反,更讓我們體會天主的慈悲和忠信。耶穌是人類的希望,祂的降生是為了救贖我們這些不可愛的人,都能分享救恩,獲得天主義子的名份。

瑪利亞未婚而懷孕,令若瑟深受困擾,按照法律,一個訂婚或已婚的女子如果不貞潔,可以用石頭打死她。若瑟是個義人,無論在宗教倫理上,或法律上,他都無法迎娶一個「不貞潔」的女人,但他不願公開羞辱瑪利亞,有意暗地裡將她休退。

上主的天使就在夢中向若瑟顯現,告訴他:「瑪利亞懷孕」是出於天主的計劃,並向他啟示耶穌名字的意義:就是「救世主」的意思。以色列人期待的默西亞,是來推翻羅馬政府,重新建立以色列國;天使卻指出默西亞有更重要的使命:「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耶穌降生的目的,不是與外敵交戰,而是來除去人心裡的「罪惡」。只有當人不再受罪惡和死亡的控制,才能真正體會天主與人同在的安慰,這就是「厄瑪奴耳」的意思。若瑟從夢中醒來,就按照天使的吩咐,娶了他的妻子瑪利亞。

實踐

耶穌分擔我們的喜樂和憂苦,親嚐一切的軟弱、痛苦和試探;正因為耶穌是天主,沒有罪過,所以能夠徹底地經驗我們有罪及破碎的景況。沒有一個人能夠像耶穌那樣徹底地與我們同在,使我們的憂苦得以被了解,使我們的痛苦被祂那無限的愛情所撫慰。讓我們把一切事交託在衪手中吧!祂許諾要與我們同在,直到今世的終結(厄瑪奴耳)。讓我們勇敢、信賴、堅定、跟隨天主吧!

是日金句

「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他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瑪1:23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廿三週星期二(單數年)

6:12-19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天一亮,他把門徒叫來,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並稱他們為宗徒:即西滿,耶穌又給他起名叫伯多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號稱「熱誠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兄弟猶達和猶達斯依斯加略,他成了負賣者。

耶穌同他們下山,站在一塊平地上。有他的一大群門徒和很多從猶太、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海邊來的群眾,他們來是為聽他講道,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那些被邪魔纏擾的人都被治好了。群眾都設法觸摸他,因為有一種能力從他身上出來,治好眾人。——上主的話。

反省

「門徒」(Disciples)和「宗徒」(Apostles)的分別,在於前者是學徒,後者則有「被派遣出去」的意思。顧名思義,耶穌由門徒中揀選了十二個人,「稱他們為宗徒」,他們日後將要負起見證主耶穌復活和建立教會的使命。

「祈禱」是《路加福音》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在路加的敘述,耶穌是個經常祈禱的人,表達出祂與天父的關係非常密切。而且,祂服侍的能力,源於祂藉著祈禱,由天主那裡獲得力量。路加想要告訴我們,耶穌每逢做重大決定前,必先祈禱。所以,在揀選十二人之前,耶穌上山徹夜祈禱,尋求天主的旨意。當我們要決定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時,也要以祈禱為基礎,我們有沒有每天撥出一些時間跟天主談心呢?

有趣的是,十二位宗徒並非有識之士,或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而且各人性格迴異,包括個性急躁、衝動及思想激進的,然而,正是這些人為初期教會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力。雖然他們毫不起眼,但天主卻愛他們,親自揀選他們。如果天主能夠使用這些人成就大事,同樣祂也能夠使用我們。所以,千萬不要輕視自己,我們在耶穌眼中極為寶貴,讓我們立志,每天好好為天主而活。

實踐

被耶穌所揀選的都不是什麼富貴、智慧、權貴之流,而是願意跟隨天主的人。就如稅吏出身的瑪竇,跟「熱誠者」西滿,兩個原本立場迥異的人,卻在基督內相親相愛。可見,真正的基督徒相遇,即使分歧最大、矛盾最深的,也能團結共融。即使來自不同環境和背景,如果我們全心愛天主,也能彼此相愛,因為天主的愛,使我們的目光轉向天主,不再按著人性的想法和感覺,而是學習以基督的心為心。

是日金句

「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路6:12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廿三週星期一(單數年)

6:6-11 

在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施教。在那裏有一個人,他的右手乾枯了。經師和法利塞人窺察他是否在安息日治病,好尋找藉口控告他。他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對那枯了手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他遂站了起來。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他環視眾人一週,就對那人說:「伸出你的手來!」那人照樣一做,他的手便復了原。他們狂怒填胸,彼此商議,要怎樣來對付耶穌。——上主的話。

反省

死守梅瑟法律的法利塞人,抓緊任何機會要控告耶穌。「窺察他是否在安息日治病」,刻劃出他們惡毒的心腸,處心積累要找到耶穌違反安息日的把柄。憑過往的經驗和他們對耶穌的認識,他們相信祂會醫治那個右手乾枯的人。

治病原是行善的表現,關乎病人的性命安危。「我問你們: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原來在法利塞人的規矩中,除救命外,安息日什麼事情也不能做。耶穌顯然是把「行善作惡」和「救命害命」並列起來。

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一個抉擇:行惡或作惡、救命或害命。若不立即採取行動使他痊癒,就是使他永遠痛苦下去。耶穌的發問,讓經師和法利塞人啞口無言。根據馬爾谷福音的記載,經師和法利塞人都默不作聲,「耶穌遂含怒環視他們,見他們的心硬而悲傷」(谷3:5)。

「伸出你的手來!」那人聽從耶穌的吩咐,把手一伸,就康復了。耶穌似乎不尊重法律,實際上卻更貼近天主的心意,因為祂體恤人的需要(肚餓),也憐憫受壓制的人(受疾病纏擾)。這件事益發加深了經師和法利塞人對耶穌的怨恨,商討要除滅耶穌的陰謀。因此,當天主成功地拯救了一個人,魔鬼是絕不罷休,反而變本加厲。這件事令我們明白,屬靈戰爭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天主徹底取得勝利為止。

實踐

在面對人類的悲慘和被棄絕時,我們不能採取中立的態度。如果我們不是設法相助,就是在毀滅他們。因此,我們必須對人行善,否則就是對人行惡。耶穌對真理的執著,學習和遵從天主的教導,教導我們要做正確的事。祈求天主轉化我們那顆已經乾枯,如同鐵石的心,醫治我們,使我們能夠心存憐憫,愛主愛人。

是日金句

「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路6:9

諸聖嬰孩 (殉道)(慶日)

瑪 2:13-18   賢士們離去後,看,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裏,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他殺掉。」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留在那裏,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