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十三週星期四(雙數年)

9:1-8 

那時候,耶穌上船過海,來到了自己的城。看,有人給他送來一個躺在床上的癱子,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經師中有幾個人心裏說:「這人說了褻瀆的話。」耶穌看透他們的心意,說:「你們為什麼心裏思念惡事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說:你的罪赦了,或是說:起來行走吧?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起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群眾見了,就都害怕起來,遂歸光榮於天主,因他賜給了人們這樣大的權柄。——上主的話。

反省

「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顯然,癱子之所以癱瘓,跟他的罪有關。當然,這段經文並非指所有疾病都因罪而起,而是罪帶來的邪惡令這人癱瘓。耶穌彰顯天主的能力,醫治這個因罪而生病的靈魂,提醒這位病人也是天主的子女,天主必定看顧他。耶穌宣告他的罪得到赦免後,他起身回家,重過社交生活。

但經師卻認為,耶穌說了褻瀆的話,因祂對病人說:「你的罪赦了。」的確,赦罪的權柄只有天主才有,但祂也會將這權柄賜予祂所指定的人,例如:宗徒。當時耶穌的名聲已傳遍加里肋亞,這癱子和他的同伴也可能知道耶穌有赦罪的權柄才慕名而來。難道經師不比癱子更應該知道嗎?當然知道,但他們卻不願意承認,正好說明耶穌說他們心裏思念惡事的原因。癱子與友人的信心正好跟這幾位經師心中的惡念形成對比。

群眾親眼目睹整件事,又聽見耶穌的說話,一方面歸光榮於天主,同時亦感到害怕,因為天主竟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雖然耶穌清楚表明祂有這權柄,但群眾還未知道祂是天主,仍以為祂只是個凡人而已。這故事的含義也很清晰:祂是天主之子,是降生成人、與人同在的天主。耶穌來到世上,目的是承擔人類的罪,解除人間許多疾苦。對耶穌而言,治病和赦罪是祂使命的兩面,而赦罪更為重要。

實踐

人要獲得罪的赦免,必須憑信德來到耶穌面前,並相信祂會赦免我們。要得到身體的恢復和靈性的健康,我們也必須因耶穌的名祈禱。就像這些人相信耶穌和祂的能力,他們知道如果能把癱子送到耶穌跟前,他就會被治癒。我們是否願意尋求並依靠耶穌嗎?

是日金句

「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瑪9:2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節日)

弟後4:6-8, 16-18 

親愛的:

我已被奠祭;我離世的時期,已經近了。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好了,就是主、正義的審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賞賜給我的;不但賞賜給我,而且也賞賜給一切愛慕他顯現的人。

在我初次過堂時,沒有人在我身旁;眾人都離棄了我。願天主不歸罪於他們!但是,主卻在我左右,堅固了我,使福音的宣講,藉著我而完成,使一切外邦人,都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中,被救了出來。

主要救我脫離各種凶惡的事,也要使我安全地進入他天上的國。願光榮歸於他,於無窮世之世!阿們。——上主的話。

反省

保祿寫弟茂德後書時,是第二次在羅馬被囚禁,他似乎認為已經來到生命的盡頭,為此,他把握機會提醒弟茂德,要好好謹守自己的職務。相傳保祿在寫完這封書信不久,就被處死。由於保祿是羅馬公民,因此沒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是被斬首的。

按照世俗的眼光,保祿是個失敗者。但為保祿,他不怕面對苦難,能早一點去見天主是最美好的事,但若能夠拯救更多人免於永死,他情願多受苦幾年。生命不在乎長短,如何生活才是最重要。

保祿回顧自己的一生,他清楚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盡心盡力,問心無愧,「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因此,他能夠坦然無懼地來到天主面前,領受從天主而來的獎賞。保祿以競賽為喻,說明他已跑完天主為他預備的賽程。同樣,天主也為我們預備了一條當跑的路,祂希望我們向著標竿直跑,一直跑到終點,領受祂為我們早已準備好的冠冕。

實踐

我們也都必須面對那一天的來到,願我們都能夠更用心面對自己的人生、信仰,當那一天來臨時,我們能夠坦然無懼,喜樂地來到天主面前,充滿信心地向祂說:「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在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兩位偉大宗徒的瞻禮,讓我們記得,在這條崎嶇的路上,靠著天主的恩寵,以及同伴的支持,我們能夠繼續堅持到底。因為天主已為我們安排了許多屬靈同伴,包括天上的聖者陪伴我們,天路歷程決不孤單。

是日金句

「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弟後4:7

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聖依勒內主教 (殉道)(紀念)

8:23-27 

耶穌上了船,他的門徒跟隨著他。忽然海裏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耶穌卻睡著了。他們遂前來喚醒他說:「主!救命啊!我們要喪亡了!」耶穌對他們說:「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就起來叱責風和海,遂大為平靜。那些人驚訝說:「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竟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上主的話。

反省

有時候,我們的信德好像門徒一樣,被人生的風暴突襲,而驚慌失措。門徒的驚慌,跟耶穌的冷靜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他們與耶穌一起生活多時,又曾目睹祂行奇蹟,卻沒有認出祂的身份?難怪耶穌責斥他們:「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

雖然門徒知道耶穌與他們同在,但遇到風浪時仍然感到害怕,似乎不知道耶穌有能力保護他們。因此,「小信德的人」,正是我們的寫照,常常在緊急關頭,手忙腳亂,信德薄弱。我們都知道耶穌與我們同在,也曾經歷過主的眷顧;但是,我們往往在遇到打擊時,忘記耶穌有能力可以保護我們,帶領我們走出困境。因此,我們要謹記主耶穌的能力超過一切窘迫的境況,祂愛我們,不會置我們於不顧;我們也要以同樣的信德,對抗一切的恐懼和不安。

實踐

當耶穌叱責風和海,風浪立即停止,門徒非常驚訝:「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竟連風和海也聽從他!」我們有對耶穌在我們生命中所彰顯的大能感到驚奇嗎?門徒對耶穌有了全新的認識,祂不僅是風浪的主,更是掌管宇宙的天主!這種新的認識對門徒的信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掌管宇宙的天主與他們同在,同樣,「風浪的主」也要親自與人共度人生的風浪。所以,當我們的人生遇上風暴的時候,不用驚慌,因為耶穌與我們同在,祂一直在我們的船上。

是日金句

「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瑪8:26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十三週星期一(雙數年)

8:18-22 

那時候,耶穌看見許多群眾圍著自己,就吩咐往對岸去。有一位經師前來,對他說:「師傅,你不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你。」耶穌對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門徒中有一個對他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對他說:「你跟隨我吧!任憑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上主的話。

反省

經師很受群眾尊敬,他們熟悉法律和聖經,他想要跟從耶穌,很可能是由於耶穌的教訓充滿智慧和權威。不過,在他看來,耶穌雖然偉大,但僅是一位師傅而已。

「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耶穌很直接地告訴他:「跟隨我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你要跟從我,你將會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假如是這樣,你還要跟從嗎?」耶穌讓這經師重新思考做門徒的代價,將他的屬靈深度帶到更深的地步。

另一個人對耶穌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對猶太人來說,埋葬自己的雙親是為人子女應盡的神聖責任。但耶穌的回應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事實上,那人的請求可能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他的父親的確去世了,他要回去盡孝;另一層是他的父親還健在,他必須回去,直到父親去世以後再來跟隨主。

按猶太人殮葬的習慣,當日就要下葬,因此埋葬家人的事根本不影響跟隨耶穌的決定。顯然這是個藉口。所以,耶穌要求這個人當機立斷,立即跟隨主。

耶穌從不迴避教導做祂門徒應負的代價,例如:「誰愛父親或母親超過我,不配是我的;誰愛兒子或女兒超過我,不配是我的。」(瑪10:37)如果我們不把祂放在事業、親人、父母子女和一切財富之上,拒絕把祂放在我們生命絕對的核心位置,不願高舉祂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視為重要的事物之上,就不配做祂的門徒。耶穌不希望我們只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跟隨祂,而是仔細計算代價後,忠誠到底,做一個真正的門徒。

實踐

耶穌從未應許過跟隨祂是一件很輕鬆的事,相反,祂清楚地宣告,如果有人要跟隨祂,必須甘願過一個十字架的生活。這條路絕不容易,卻充滿著喜樂,因為天主的恩寵可以幫助跟隨祂的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是日金句

「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瑪8:20

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丙年)

9:51-62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快要來到;耶穌於是決意面朝耶路撒冷去,便打發使者先行。使者進入撒瑪黎雅人的一個村莊,好為耶穌準備住宿。人們卻不收留耶穌,因為他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

雅各伯及若望兩個門徒見了,便說:「主,你願意我們叫火自天降下,焚毀他們嗎?」

耶穌轉過身來,斥責了他們。於是他們又到其他村莊去了。

他們正走的時候,在路上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不論你往那裡去,我要跟隨你。」

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耶穌又對另一個人說:「你跟隨我吧!」

那人卻說:「主,請讓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耶穌給他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

又有一個人說:「主!我要跟隨你;但是,請讓我先告別我的家人。」

耶穌對他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合於天主的國。」

反省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其著作《追隨基督》(做門徒的代價)中說過:「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祂是叫他來死。」我們有這份義無反顧,委身天主的決心嗎?當然,「死」並非指殉道,而是捨棄自己和脫去舊我的意思。

耶穌回應三種想要跟隨祂的人所具備的心態。第一種人滿懷熱誠,耶穌卻指出跟隨祂的人要有心理準備,像他一樣居無定所;第二種人請求耶穌讓他回家辧理喪事,其實只是推辭的藉口。耶穌指出,天國應放在一切事務或善行之上,跟隨主的人必須在生活優次上把天主放在首位;第三種人表示跟從耶穌前,先向家人辭別,耶穌卻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合於天主的國。」我們若只顧別人的意見、看法,將不能自主地跟隨耶穌,如果我們的信仰只是滿全他人的期望,如何能進天主的國,如何結信德的果實?因此,耶穌要求我們必須全心全意地跟從祂。

耶穌不是要向跟隨祂的人潑冷水,挫他們的心志,而是激發和挑戰他們反省內心的價值和世界觀,認清和釐定天國和世俗之間的優先次序。假若我們未認真考慮跟隨主要付上什麼代價,日後將很難有強烈的使命感和願意委身承擔的責任感。

實踐

走十字架的道路,務要在屬靈生命上不斷紮根於基督,這樣便不會讓其他事情分散我們過美善真誠生活的決心。耶穌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合於天主的國。」尤其在今天這個變幻莫測,充滿誘惑的世界,我們蒙天主召選成為自由的人,更有責任挺身對抗這些危險,不致陷入錯謬的黑暗。讓我們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跟隨耶穌到底,天主必使我們成為榮主益人的工具。

是日金句

「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合於天主的國。」(路9:62

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聖母無玷之心(紀念)

2:41-51 

耶穌的父母每年逾越節往耶路撒冷去。他到了十二歲時,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了。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未發覺。他們只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遂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後,就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他。既找不著,便折回耶路撒冷找他。過了三天,才在聖殿裏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凡聽見他的人,對他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他們一看見他,便大為驚異,他的母親就向他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裏嗎?」但是,他們不明白他對他們所說的話。他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上主的話。

反省

按猶太人傳統,男孩子十二歲時,就算作成年人,要遵守梅瑟法律。因此,耶穌十二歲的時候,祂首次以成人的身份上耶路撒冷過節。當祂的父母離開聖城時,耶穌沒有跟他們同行,他倆是在一天後才發現他不在同行的人中間,於是急忙折返。原來猶太人上耶路撒冷過節,多結伴而行,而且婦孺走在男人前面,一家人到指定的地點重聚。在逾越節期間,辣彼習慣在聖殿裏,當著眾人面前公開討論信仰的問題,耶穌就是在這裡和他們探討信仰。

「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裏嗎?」這段對話,揭示耶穌與聖殿的特殊關係。祂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以及跟天主有特殊的父子關係。祂不僅是瑪利亞和若瑟之子,更是天主之子,應當事事以天主的事為念。儘管如此,耶穌回到納匝肋後,仍屬祂的父母管轄。

「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出於對天主的信賴和愛,瑪利亞服從天主的旨意,而且她慢慢體會到這孩子將會帶給她更多心靈的苦澀,正如西默盎對瑪利亞所說的:「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2:34-35)瑪利亞由始至終,都將這些事默存心中,反覆思考。直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瑪利亞總算了解,天主賜給她的這個兒子,「必須」走上天主為祂預備的路。

實踐

瑪利亞把這一切默存心中,以信德、盼望等待天主的作為。我們不妨嘗試效法瑪利亞尋求天主的方式,默想天父與耶穌的關係、我與天父的關係,並用一生的時間尋找真實的耶穌,真實地與祂相遇。

是日金句

「瑪利亞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2:19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耶穌聖心節(節日)

15:3-7 

那時候,耶穌對法利塞人和經師設了這個比喻說:「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待找著了,就歡天喜地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來到家中,請他的友好及鄰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與我同樂吧!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我告訴你們:同樣,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上主的話。

反省

《孤星淚》最動人的情節,在於講述尚萬強得到主教收留,而他竟然偷走主教的銀器,逃走時被警察逮捕。尚萬強辯稱銀器是主教送給他,警察不信,就把他押回主教那裡。沒想到主教向警察表示,銀器的確是他送的,又拿起桌上兩支銀燭台送給尚萬強:「你忘了帶走這些更貴重的。」主教對他的寬恕和接納,改變了尚萬強的生命,他對自己的行為非常懊悔,決意切斷過去一切,開始新的人生。

耶穌親近稅吏與罪人,甚至與他們一起吃飯,惹來法利塞人和經師的埋怨。耶穌沒有直接解釋祂的用意,卻用亡羊的比喻期待他們明白天主的心意。

牧羊人發現1隻羊不見了,就將其餘99隻撇在荒野,一直尋找那隻亡羊。比喻兩次提及「找著」時的歡樂,羊一早迷失,會無助地躺著不動,牧羊人找到亡羊,必須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帶回家。羊是相當重的,牧羊人回程時還要冒著各種危險,包括野獸的突襲。但他毫無怨言,反而歡天喜地。當他平安回家,就會宴請親朋好友,為那隻失而復得的羊而歡樂。

誰是那99個無需悔改的義人呢?這個已經不重要,因為比喻的重點,無非要表達當人悔改時,天主的喜悅,好比牧羊人找到亡羊時的喜悅一樣。

實踐

天主對人的愛,在這個比喻中,顯得淋漓盡致。既然是愛,就不是用數目可以換算的。當人都在注意、看重那九十九隻羊的時候,天主卻是投入心血在那微不足道的一隻身上。祂是多麼看重我們、為我們擔憂、期待尋回我們,希望我們回到祂身旁,甚至為著我們的「被尋回」,而充滿喜樂。因為在天主心中,我們是祂的寶貝。在耶穌聖心節,讓我們好好默想天主對我們的愛。

是日金句

「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則34:16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聖若翰洗者誕辰(節日)

1:57-66, 80 

依撒伯爾滿了產期,就生了一個兒子。她的鄰居和親戚,聽說上主向她大施仁慈,都和她一同歡樂。到了第八天,人們來為這孩子行割損禮,並願意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匝加利亞。

他的母親說:「不,要叫他若翰。」

他們就向他母親說:「在你親族中,沒有人叫這名字的。」他們便給孩子的父親打手勢,看他父親願意叫他什麼名字。

他父親要了一塊小板,寫上:「若翰是他的名字。」眾人都驚訝起來。匝加利亞的口和舌頭,立刻開了,就開口讚美天主。

於是,所有鄰居,都滿懷害怕之情;這一切事,就傳遍了全猶大山區;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存於心中,說:「這孩子將成為什麼人物啊?」因為上主的手與他同在。

這小孩漸漸長大,心神堅強。他住在荒野,直到他在以色列人前出現的日期。——上主的話。

反省

匝加利亞和依撒伯爾二人都是忠心虔誠的人,但他們遭受極大的痛苦——結婚多年卻沒有孩子,而且他們已經老了。直至有一天,天使告訴匝加利亞,天主回應他們的訴求,恩賜他們一個兒子。由於匝加利亞懷疑天使的話,結果在依撒伯爾整個懷孕的過程中,他成了啞巴。

在以色列家庭,一個男孩的出生,是件大喜的事;為匝加利亞及依撒伯爾這對年老夫婦來說,更是雙喜臨門,因為天主在他們身上,顯示了自己的大能和憐憫,除去依撒伯爾無法生育的恥辱,讓他們老年得子。

男孩出生後八天接受割損禮,同時為孩子取名。取名極富意義,有時候,孩子沿用父母的姓名,或者作為父母對信德的一種宣示。當時人們主張為孩子取名「匝加利亞」,但依撒伯爾卻堅持叫「若翰」,這是天使顯現時給孩子命名的。「若翰」有「天主的恩賜」的意思,為素不生育的依撒伯爾來說,實在是天主的恩賜;「若翰」的另一個意思是「天主是仁慈的」,更正確地說是「天主顯示了自己的仁慈」。

當匝加利亞在一塊小板寫上「若翰是他的名字」時,他的口和舌頭立時開了,就開口讚美天主。本來依撒伯爾老年得子已是奇蹟,成了啞巴的匝加利亞,竟能重新開口說話,更加令人讚歎!聖經說眾人都「滿懷怕情」,不是恐懼,而是人與超性接觸時產生對天主虔誠的敬畏。他們感受到天主的手與這孩子同在,不禁問:「這孩子將成為什麼人物啊?」雖然他們尚不明白天主對這嬰孩有什麼計畫,卻已經隱約感覺到在他身上將發生偉大的事。給嬰孩行割損禮、取名字,原是平常之事,他們卻經驗到天主的臨在和祂的仁慈關懷,心中洋溢著喜樂與驚訝。

實踐

雖然我們對若翰的童年事蹟所知不多,但卻能從經文感受到,若翰的鄰里都對其出生和成長充滿著期待,知道天主正在行大事,路加為這莫名的喜樂提供了一個理由:「因為上主的手與他同在」,正如今天的集禱經所說的,指出若翰洗者的使命:「祢提拔了聖若翰洗者,為主基督準備一個善良的百姓;求祢賜給祢子民心靈的喜樂,並引導所有信眾,走上救恩與和平的道路。」

是日金句

「你造成了我的五臟六腑;你在我母胎中締結了我。」(詠139:13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二週星期三(雙數年)

7:15-20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要提防假先知!他們來到你們跟前,外披羊毛,內裡卻是兇殘的豺狼。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這樣,凡是好樹都結好果子;而壞樹都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也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要砍倒,投入火中。所以,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上主的話。

反省

在舊約時代,假先知不宣講上主審判的信息,反而縱容百姓犯罪;到新約時代,也有假先知妖言惑眾;直到今天,還是如此。耶穌提醒門徒要提防假先知,因為這些人往往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假如我們不醒寤、防備、察驗,很容易就被他們誤導、影響而墮入陷阱。因此,耶穌教導我們,可以憑他們的品行(果子),辨認其本質(樹)的好壞。

外表可以偽裝,但內在的生命卻不能。耶穌說:「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有謂荊棘能結出狀似葡萄的黑色果實,蒺藜也能長出彷彿未成熟的無花果,緃然假先知從外面上看似乎跟真先知沒有分別,他們的言談舉止也似乎非常合宜,然而他們所結的果實卻有本質上的差別,因為好樹只能收到好果子,壞樹那裡也只能收到壞果子。

耶穌以「好樹必結好果子」為喻,說明由所結的果子,可以看出他的本質。雖然有人為了取得別人的信任,假裝成善良的人;但是凶暴的豺狼即使身披羊皮,始終還是本性難移,最終將被識破。同樣,所謂「日久見人心」,眼前的果子或許一時難以辨認,但是日子久了,自然慢慢看出端倪。

實踐

我們連結的對象,到底是天主?抑或是世界、自我?藉著超性的生命去生活,可以結出好果子;憑著本性生活,即使所作的是好事,也未必能夠結出好果子。因為超性的生命使人注目於天主,愛慕天上的事;本性的生命則叫人注意自己,顧念地上的事。我們必須在基督內重生,做一個有名有實的基督徒,藉著每天閱讀聖經的話,實踐聖訓,否則喪亡將是我們唯一的結局。

是日金句

「上主,求你給我指出你章程的道路,我要一直到死仔仔細細遵守。」(詠119:33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聖類思.公撒格 (會士)(紀念)

7:6, 12-14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珠寶投在豬前,怕牠們用腳踐踏了珠寶,而又轉過來咬傷你們。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上主的話。

反省

當時巴勒斯坦野生的狗或豬,有攻擊性,牠們的本能是尋找食物,當然不會將聖物或珍珠視為寶貝,一旦發現不是食物,就會把給予聖物或珍珠的人,當作獵物攻擊。比喻說明不認識真理的人,不但不會領受,反踐踏這些東西。同樣,天主的話和真理如同非常寶貴的「珍珠」,但為世俗之人,毫無價值。耶穌教導「不要把聖物和珠寶給他們」,免得他們「踐踏了珠寶,轉過來咬傷你們」。因此,碰上這些人無須多言,免得真理受到糟蹋,基督徒只需以屬靈的洞察力作出分辨。

就像讀經一,亞述王嘲諷希則克雅所信仰的天主,著他面對現實,不要相信天主的話,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神明能保佑他們不被亞述所征服。希則克雅則走進上主的殿,熱誠地呼求上主拯救耶路撒冷。他的祈禱獲得天主的俯允,天主派遣使者打擊亞述的軍隊,使得亞述王落荒而逃。

耶穌又以「窄門」為喻,說明寬門和大路雖容易走,卻導入喪亡;反之,窄門雖然不容易找到,卻引領人邁向永生。為進入永生,「窄門」是不可或缺的,要緊的是依靠耶穌,跟隨祂的訓導生活。同樣,希則克雅投奔上主,將眼前的困難訴諸祈禱,以真誠的心感動天主。

實踐

求天主幫我們遵循耶穌基督的聖訓,雖然跟隨天主的道路狹窄難行,但我們深信這條路是恩寵之路;縱使前路荊棘滿途,只要我們保持堅忍,最終必能踏入永生之途,享受天國的福樂,如同希則克雅一樣,經驗到天主的偉大和權威。

是日金句

「上主我們的天主,求你拯救我們脫離他的手,使地上萬國都知道:惟獨你是上主,天主!」(列下19:19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十二週星期一(雙數年)

7:1-5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怎樣判斷人,你們也要怎樣受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或者,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讓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來,而你眼中卻有一根大樑呢!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上主的話。

反省

哪裡有人聚集,哪裡就有判斷人的閒言閒語。因為人人都以自己為絕對的標準,去判斷別人,定別人的罪。耶穌卻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只有天主才能夠看到真正的對錯,作出最公正的判斷。所以作出判斷前,我們務要謙卑,知道自己的有限,想起自己只是個罪人。

「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人的本性都是看不到自己的軟弱、罪惡,我們判斷別人,定別人的罪,無非是顯示自己有理。耶穌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其實,主並沒有禁止我們判斷是非、對錯、善惡,祂只是說:「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瑪5:37)因此,耶穌強調的重點,不是指「判斷」這件事,而是指我們的內心是否合乎真理。

我們必須要先糾正自己,才有資格糾正別人,並且總要使我們的判斷是出於愛天主和愛人的心。然後,由於我們所知的十分有限,所以在判斷前,必需先尋求天主的幫助和指引。

實踐

批評、判斷的說話,只會帶來破壞,完全沒有任何建設的效果。求天主幫助我們勒緊、約束自己的唇舌,不說惡言,不隨意判斷;也提醒我們要本著愛德,多說造就、鼓勵、安慰人的說話。

是日金句

「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瑪7:5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丙年)

9:11-17 

那時候,耶穌向群眾講論天主的國,並治好了那些急需治療的人。

天將要黑的時候,那十二人,前來對耶穌說:「請遣散群眾,叫他們到附近的村莊田舍,去投宿覓食,因為我們這裡是荒野。」

耶穌卻向他們說:「你們給他們食物吧!」

他們回答說:「我們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除非我們親自去給這些人購買食物。」原來男人已大約有五千。

耶穌於是對自己的門徒說:「叫眾人分組坐下,約五十人一組。」門徒就照樣做了,叫眾人坐下。

耶穌於是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望天,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群眾前。眾人吃了,也都飽了;他們把所剩下的碎塊,收集了十二筐。——上主的話。

反省

門徒僅有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就拿起,「望天,祝福,擘開,遞給門徒」,擺在群眾面前,非但餵飽了五千人,剩下的碎塊還有十二筐。

「拿起,祝福,擘開,遞給」,這四個動作相當重要,因為它們是彌撒中祝聖和領聖體的預像。當復活的主顯現給去厄瑪烏路上的兩個門徒時,他們一直沒有認出祂,直到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開了,這纔認出耶穌來。」(路24:30-31

因此,麵餅要被擘開,才能被分享,才能餵養人;若沒有被擘開,就不能被分享,只有祝福而沒有擘開,就無法餵飽五千人。擘開是十字架更深的對付,一如耶穌在晚餐廳時,將自己毫無保留地擘開祂的身體,傾流祂的寶血。耶穌願意犧牲自己,藉著自己的死亡和復活,使我們獲得無限的祝福,獲得永生。

實踐

「擘開」是由大化小,是由整個的變為零碎。人如果顧全自己的完整、體面、舒服,就不能為天主所用。就像餅若保全完好,就不能供應別人的需要;餅擘得越碎,就越使多人得到飽足。但是,如果我們愛惜自己的生命,不願被天主擘開,好像門徒一樣,擁有有限的資源(五餅二魚),卻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有的,就毫無用途可言。所以,「你們給他們食物吧」,這是教訓我們:如果我們將自己有的交給耶穌,祂就能使之成就,祝福成千上萬的人。如果基督徒能夠甘心將自己和一切所有的都放在救主跟前,或許就能轉化這個世界。

是日金句

「耶穌於是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望天,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群眾前。」(路9:16

2022年6月18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十一週星期六(雙數年)

6:24-34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重視這一個而輕視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為此,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播種,也不收穫,也不在糧倉裏屯積,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更貴重嗎?你們中誰能運用思慮,使自己的壽命增加一肘呢?關於衣服,你們又憂慮什麼?你們觀察一下田間的百合花怎樣生長:它們既不勞作,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撒羅滿在他極盛的榮華時代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田地裏的野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在爐中,天主尚且這樣裝飾,信德薄弱的人哪,何況你們呢?所以,你們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因為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尋求的;你們的天父原曉得你們需要這一切。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上主的話。

反省

「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的確,在世上拼命為自己積財的人,必定會為自己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而憂慮,因為他指望這短暫的財富可以保證他今世的利益;相反,那為自己積財於天的人,他的心只為天主而雀躍。在今天的經文,耶穌強調屬於天主的人,絕不為今生的需要而憂慮,因為他有天父永遠的保障和看顧。

在這段講道中,耶穌教導的核心就是:「不要憂慮」。耶穌道出一個極其重要的真理:「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我們的生命和身體既然是天主的賞賜,難道祂不也把餵養我們生命的飲食和裝飾我們身體的衣服一同賜給我們嗎?天主是慈愛和信實的,祂必定在各方面看顧我們。

耶穌又以飛鳥和田間的百合花為例,顯明天父對我們的看顧,說明即使像它們不播種、不勞作,天父尚且養活它們,何況我們擁有天主肖象所造的人呢!

憂慮背後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耶穌告訴我們治癒憂慮的藥方:「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6:34)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我們完成今天的事情就足夠了。畢竟,人不能控制明天,也不能改變昨天,對過去或未來的事憂慮,只會搞亂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果一直掛心未來或者過去,只會使我們陷於很大的壓力。

實踐

人心放在什麼地方,那就是他的主人,他就成了那事的奴隸。人心若放在天上,他就是天主的僕人,天主就是他的主人;人心若放在地上的事,他便是吃喝穿戴的奴隸,私欲和敗壞便是他的主人。對物質的憂慮只會使人心煩意亂,一事無成,基督徒不應為這些東西浪費光陰和生命。反之,當我們把天主的事放在生命的首位,先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天主知道我們的需要,必會充足地賞賜我們。

是日金句

「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6:34

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一週星期五(雙數年)

6:19-23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裏也沒有賊挖洞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健康,你的全身就都光明。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有了病,你的全身就都黑暗。那麼,你身上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不反對財富,祂要我們注意把財寶積聚在什麼地方。「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如果財富和物質為你很重要,你就會努力追求這些東西;如果地位和名譽為你很重要,你就會努力追求這些東西。因此,人視為最重要的東西在哪裡,他的心就在那裡。

世人靠金錢保障自己,耶穌卻說:「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祂的意思是說物質不能給予人保障,唯有天上的財富永存不朽。凡天主所造的原都是美好的,包括家人、學問、成就等等,但是罪使我們傾向把一切受造之物奉為神明,並將其供奉起來膜拜,最明顯的莫過於外在的金錢和名譽,內在的、不易察覺的就是我們的驕傲和自義。

所以,耶穌教導我們要「積財於天」,世上的財寶短暫易逝,唯有天上的財寶恆久穩固,這財寶就是永生的喜樂和光榮。我們會如何選擇呢?

耶穌又說:「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健康,你的全身就都光明。」正如人的「眼睛」會影響他的「全身」,同樣,我們的「心」也會決定我們人生的方向,影響這「一生」專注在什麼事上。一個人的眼睛若不健康,全身就黑暗;一個人的心思意念若不正確,他一生的方向就會錯誤。

實踐

「眼睛」在舊約裡常用作代表一個人的心志與取捨。因此,我們的眼睛若「專注」在天上的事,我們「全身就都光明」。耶穌說:「你身上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這是很嚴厲的警告,說明我們的眼睛看重的方向正確與否,事關重大。

是日金句

「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健康,你的全身就都光明。」(瑪6:22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十一週星期四(雙數年)

6:7-15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所以,你們應當這樣祈禱:我們在天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我們的日用糧,求你今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兇惡。因為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上主的話。

反省

祈禱的目的,是向天主傾訴,亦為了讓我們更明白祂的心意,以及在祈禱中把自己的重擔和憂慮交託給祂。「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蒙允。」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能用重複的話祈禱,而是不要說無意義、重複的話,他們以為這樣做顯得更有深度、更有感情,卻根本沒有好好思考那些話的含義,這在天主眼裡是沒有價值的。天父看重的是祂的子女尋求祂、依靠祂的心。

「你們的父,在你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假如一位父親尚且會為子女預備好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何況我們在天之父呢?因此,讓我們懷著坦然的心來到祂面前,盡可向祂直求,因我們確實是祂的子女。而且,天父比我們更了解我們的狀況和需要,祂常在我們尚未祈求祂時已俯允我們,祂所賞賜的也常常遠超我們所求所想的。但我們仍須凡事藉著祈禱、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需要的告訴天主,因為當我們這樣做時,是在天主面前承認我們的需要,並且學習依靠祂。

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祈禱(天主經),前三項是祈求天主彰顯祂的光榮,後三項與我們今世的和屬靈的福祉有直接關係,整篇禱文表達出對天主的完全信賴和依靠。在天主經之後,耶穌針對寬恕提出了一個嚴厲的警告:我們不肯寬恕別人,天主也不會寬恕我們。為甚麼呢?因為我們不寬恕別人,就是否認自己也是需要天主寬恕的罪人。其實,天主很願意寬免我們的過犯,只是我們不肯寬恕會妨礙我們與祂的關係,阻礙我們接受天主白白赦免的恩寵。

實踐

天主賞賜我們美好的生命,是為了讓我們享受這生命的美好。如果我們把那些得罪我們的事都放在心裡,就完全浪費了天主的美意,因為不肯寬恕就永遠活在黑暗和痛苦中。不妨把天主曾經寬恕自己的事寫在一張紙上,旁邊再寫下別人得罪自己的事,然後作比較。然後,我們會明白,我們對天主的虧欠是何等大,祂也願意一一寬恕,是要我們學習去寬恕別人。因為在經歷寬恕時,我們才得到釋放和自由,繼續向前走。

是日金句

「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瑪6:8

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一週星期三(雙數年)

列下2:1, 6-14 

上主要用旋風接厄里亞升天的時候,厄里亞和厄里叟正離開基耳加耳。厄里亞對厄里叟說:「請你留在這裏,因為上主派我到約旦河去。」厄里叟回答說:「我指著永生的上主和你的性命起誓:我決不離開你。」二人於是繼續前行。先知弟子中有五十個人同去,遠遠站在他們對面,他們二人立在約旦河邊,厄里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擊打河水,水即左右分開,他們二人從乾地上走了過去。過去以後,厄里亞對厄里叟說:「在我被接去離開你以前,我應該為你作什麼,你儘管求吧!」厄里叟答說:「求你把你的精神雙倍給我。」厄里亞說:「你求了一件難事;不過當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能看見我,你就可以得到;否則,你就不能得到。」

他們正邊走邊談的時候,忽然有一輛火馬拉的火車出現,把他們二人分開;厄里亞便乘著旋風升天去了。厄里叟一見,就呼喊說:「我父,我父!以色列的戰車,以色列的駿馬!」隨後就再看不見他了;厄里叟遂抓住自己的衣服,撕成兩半,然後拾起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旦河邊,拿著從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擊打河水說:「上主,厄里亞的天主在那裏?」他一擊打河水,河水就左右分開,厄里叟走了過去。——上主的話。

反省

厄里亞三次對厄里叟說:「請你留在這裏......」厄里叟三次這樣回應:「我指著永生的上主和你的性命起誓:我決不離開你。」簡單的對話,顯示出師徒之間形影不離,以及厄里叟跟隨到底,絕不離開的決心。

厄里亞當著厄里叟和其他弟子面前,在約旦河邊脫下外衣,捲起來,用它擊打河水,約旦河就分開,厄里亞和厄里叟走過乾地,到河的另一邊。這是厄里亞被上主接走前的最後一個奇蹟。過河後,厄里亞問:「在我被接去離開你以前,我應該為你作什麼,你儘管求吧!」厄里叟沒有要求別的,只要求厄里亞把他的精神雙倍給他。按照以色人的習俗,只有長子有權得到從父親來的雙倍產業。

厄里叟要求雙倍的精神,因為他被揀選接替厄里亞作先知,他了解自己的有限、軟弱,也知道身為先知的角色和責任,而且他的時代比厄里亞的時代更加險惡。厄里叟需要天主在靈性上不斷地餵養他,堅固他,只有祈求那曾感動厄里亞的精神雙倍賜給他,他才有能力和信德在那個時代事奉天主!

「你求了一件難事......」,厄里亞明白指出,這不是他能夠決定的,因為天主才是先知能力的來源。因此他將厄里叟的要求帶到天主面前,如果他被接升天時,厄里叟看見就能得著。果然他的門徒都看不見,唯獨厄里叟看見了,因此他得著了雙倍的精神。

厄里叟用厄里亞的外衣擊打河水過河,先知的能力和使命,就這樣從厄里亞傳到厄里叟身上,不只是能力的傳承,更是使命的傳承,他成為先知們的領袖。

實踐

從厄里叟緊跟師傅厄里亞,我們是否也緊緊地跟隨耶穌基督,與祂形影不離?我們認識自己的能力、軟弱、限制嗎?求天主賜我們如同厄里叟同樣侍奉天主的熱忱、毅力、智慧,不畏艱難,願意緊緊跟隨的心志。

是日金句

「求你把你的精神雙倍給我。」(列下2:9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十一週星期二(雙數年)

列上21:17-29 

納波特死後,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你起來,下去會晤住在撒瑪黎雅的以色列王阿哈布;看,他現在正在納波特的葡萄園內,他下到那裏去霸佔了那葡萄園。你要對他說:上主這樣說:你殺了人,還要霸佔他的產業嗎?繼而對他說:上主這樣說:狗在什麼地方舔了納波特的血,也要在什麼地方舔你的血。」阿哈布對厄里亞說:「我的對頭,你又找到了我的錯嗎?」厄里亞答說:「是,我找到了你的錯,因為你出賣了你自己,去行上主視為惡的事。我必要在你身上降災,消滅你的宗族;以色列所有屬於阿哈布的男子無論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一概滅絕。我要使你的家像乃巴特的兒子雅洛貝罕的家,又像阿希雅的兒子巴厄沙的家,因為你惹我發怒,使以色列陷於罪惡。至於依則貝耳,上主也預告說:狗要在依次勒耳的田間,吞食依則貝耳。凡屬阿哈布的人,死在城中的,要被狗吞食,死在田間的,要被空中的飛鳥啄食。」實在,從來沒有人像阿哈布一樣,受他的妻子依則貝耳的引誘,這樣出賣自己,行上主視為惡的事。他行了最可憎惡的事,歸依了邪神偶像,全像上主從以色列子民前,趕走的阿摩黎人所行的一樣。

阿哈布一聽這些話,就撕破自己的衣服,身穿麻衣,禁食,穿著麻衣睡覺,低頭緩步行走。於是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阿哈布在我面前這樣自卑自賤,你看見了沒有?他既然在我面前自卑自賤,在他有生之日,我不降此災禍;但是,到他兒子的日子,我要使災禍臨於他家。」——上主的話。

反省

納波特一死,阿哈布立即霸佔葡萄園。雖然整件事是由依則貝耳發動,但阿哈布默許她作惡,所以他也要負上責任,承擔後果。天主對阿哈布和依則貝耳的行為深惡痛絕,就打發厄里亞到阿哈布面前,宣告上主的審判:「狗在什麼地方舔了納波特的血,也要在什麼地方舔你的血。」阿哈布要以死補償納波特的死亡,凡屬於阿哈布家的男子,都要被滅絕。

阿哈布立即撕破自己的衣服,身穿麻衣,禁食,低頭緩步行走。天主見阿哈布這樣自卑自賤,決定在他有生之日,暫緩執行對他的懲罰,「但是,到他兒子的日子,我要使災禍臨於他家。」

在舊約聖經,常記載天主預告懲罰後,見人悔改就「後悔降災」。天主「後悔」的目的,是要我們「懂得懺悔自己的過失」,好讓我們獲得天主的寬恕;因為人及時的懺悔,常能免去天主原本要施行的懲罰。換言之,我們不必問「天主會不會後悔」,而要問「自己懂不懂得懺悔罪過」。

實踐

雖然我們已經擁有了,但仍想貪圖、渴望想要得到更多。這種想要更多的渴望,反映我們內心的實況:不知足。天主知道我們的需要和缺乏,我們又是否相信祂會供應呢?抑或我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得到呢?讓我們相信和體驗天主的恩寵為我們夠用,求主派遣聖神,進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內心保持安穩,以喜樂、感恩,善渡每一天。

是日金句

「求你掩面別看我的罪過,求你除掉我的一切罪惡。」(詠51:11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聖安多尼司鐸.巴都亞 (聖師)(紀念)

列上21:1-16 

那時候,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在依次勒耳,靠近撒瑪黎雅王阿哈布的宮殿,有一個葡萄園。阿哈布對納波特說:「請將你的葡萄園讓給我,我可以用作菜園,因為離我的宮殿很近;我願拿一個更好的葡萄園來與你交換;或者,如果你認為好,我也可以照葡萄園的價值給你錢。」納波特回答阿哈布說:「上主決不許我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阿哈布由於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對他所說:「我決不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的話,便悶悶不樂地回到宮中,躺在床上,轉過臉去,不肯吃飯。他的妻子依則貝耳來見他,問他說:「你為什麼心裏這樣憂悶,連飯都不肯吃?」阿哈布回答說:「因為我對依次勒耳人納波特說:請將你葡萄園按現價賣給我,或者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拿另一個葡萄園來與你交換;他卻回答說:我決不將我的葡萄園讓給你。」他的妻子依則貝耳對他說:「你真會統治以色列!只管起來吃飯,心情愉快,我必將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交給你。」

依則貝耳便以阿哈布的名義寫了一封信,蓋上君王的印章,送給與納波特同住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信上寫道:「請你們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然後再叫兩個流氓坐在他的對面,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你們應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

那些與納波特同住在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便照依則貝耳吩咐他們的,照她在送給他們的信上所寫的去行: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兩個流氓前來坐在他的對面,當眾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眾人便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了。然後派人告訴依則貝耳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依則貝耳聽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就對阿哈布說:「你起來,去佔領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先前不肯照現價賣給你的葡萄園,因為納波特已經不在了,已經死了。」阿哈布一聽說納波特死了,就起身下到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霸佔了那葡萄園。——上主的話。

反省

阿哈布見納波特的葡萄園離自己的皇宮很近,就想用更好的葡萄園跟納波特交換。但納波特以上主不准他將祖先的產業轉讓別人為理由,拒絕了君王。為此,阿哈布悶悶不樂,他的王后依則貝耳遂用計陷害納波特,奪取他的土地。

阿哈布起初並沒有想要殺人滅口,是他的性格上的缺陷導致這樣的結果。當依則貝耳皇后殘殺上主的先知時,阿哈布沒有異議;厄里亞殺死巴耳的先知時,他也沒有回應。可見阿哈布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他默許皇后行惡,以他的名義寫信,蓋上君王的印章,給當地的長老和官紳,誣告納波特,將他殺死。

納波特敬畏天主,安分守己,他謹遵天主的旨意而守護自己的產業,雖然因此喪命,卻活得有意義。相反,阿哈布的貪婪、依則貝耳的邪惡、長老和宮紳為虎作倀、流氓的假見證,合謀將不願變賣產業的納波特害死,奪取他的土地。

阿哈布和依則貝耳為了一塊土地,竟用假見證謀財害命。對阿哈布而言,他只是「喜歡」,並非「需要」這塊土地,是「擁有了,還想要多一點」;但對納波特而言,這塊土地是他祖先留給他的家業,是他賴以維生的產業。

實踐

阿哈布性格上的弱點,我們應引以為戒。雖然阿哈布沒有表態,但為他做事的人會按著他的臉色做事。只要一個眼神,別人就會幫他處理好事情,甚至用不法的手段達成目的。因此,我們要非常小心,如何運用權柄。因為權力使人想要將有事情控制掌上,而權力確實使阿哈布腐化了。當我們什麼時候能依靠天主的力量,停止自己的權力慾望,我們何時就能免於被腐化。我們有勇氣作出拒絕嗎?

是日金句

「你絕不是喜愛罪惡的天主,惡人決不能在你面前存留,傲慢的人也不能在你前站立。」(詠5:5-6

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

天主聖三節(丙年)

8:22-31 

天主的智慧這樣說:「上主自開始,即拿我作他行動的肇始,做他作為的開端。

「大地還沒有形成以前,遠自太古,從無始,我已被立定。

「深淵還沒有存在,水泉還沒有湧出以前,山嶽還沒有奠定,丘陵還沒有存在以前,我已受生。那時,上主還沒有創造大地、原野、和世上的土壤。

「當他建立高天時,我已在場;當他在深淵之上,劃出穹蒼時,當他上使穹蒼穩立,下使淵源固定時,當他為滄海劃定界限,令海水不要越境,給大地奠定基礎時,我已在他身旁,充作技師。那時,我天天是他的喜悅,不斷在他前歡躍,歡躍於塵寰之間,樂與世人共處。」——上主的話。

反省

為我們基督徒,每天在天主的帶領下生活,體驗祂的臨在,所以,天主的存在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要怎樣去認識天主和祂的作為,以及怎樣明白和遵行祂的旨意。聖保祿在《致羅馬人書》指出,人是可以認識天主的,因為天主的大能由創造世界以來,就藉著萬物運行的道理不斷啟示給人,所以人理當知道這世界上有一位造物主。(參閱羅1:20

讀經一描述上主創造天地的時候,智慧就已經存在;而且智慧是上主身旁的技師,與天主共同創造這個世界。因此,我們可以說,天主美好的創造是智慧的結晶。而且,這智慧更喜悅地要住在世人中間。通過新約的啟示,我們漸漸了解和明白,這智慧就是「天主聖子耶穌基督」。我們不是像領受知識一樣來接受智慧,而是要與這位真智慧——耶穌基督建立生命的關係。

上主愛我們,期待與我們建立關係,而這份關係是由聽從天主的話開始。天主的話充滿智慧,讓我們理解上主在智慧的話中與我們同在;天主的話充滿創造力,讓我們經常在驚訝中感到喜樂,也不斷感受到天主的愛。

實踐

天主聖三是我們信仰的核心,也是我們信仰的精髓,我們整個的生活,從生到死,都是由天主聖三的奧蹟交織而成。教會的七件聖事,離不開「聖父、聖子、聖神」,每次祈禱都「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開始,又以劃十字聖號,呼求天主聖三之名結束。事實上,在天主聖三面前,既要持守信德,也要保持謙遜,因為在祂面前,我們什麼也不是;因著天父的慈愛,基督的聖寵,聖神的共融,我們才得以在天主的愛內生活,所以,要時刻感念天主的種種恩惠,並常熱誠地讚美祂說:「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是日金句

「世人算什麼,你竟對他懷念不忘?人子算什麼,你竟對他眷顧周詳?」(詠8:5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聖巴爾納伯 (宗徒)(紀念)

11:21-2613:1-3 

那時候,信而歸主的人,數目很多。這事傳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就打發巴爾納伯到安提約基雅去。他一來到,看見天主所賜的恩惠,就很歡喜,並勸勉眾人要決心堅定於主。因為他是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如此有許多人歸依了主。以後,他往塔爾索去找掃祿;找著以後,便領他回到安提約基雅。他們一整年在那教會中共同工作,教導了許多人;在安提約基雅最先稱門徒為「基督徒」。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中,有一些先知和教師,其中有巴爾納伯和號稱尼革爾的西滿,有基勒乃人路基約,和與分封侯黑落德同乳的瑪納恆,還有掃祿。他們敬禮主和禁食的時候,聖神向他們說:「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去行我叫他們要行的工作。」他們遂禁食祈禱:給他們覆了手,派他們走了。——上主的話。

反省

關於巴爾納伯,早於《宗徒大事錄》第四章,就記載他生於塞浦路斯島,曾變賣田產,贊助初期教會。在《宗徒大事錄》第九章,又記載巴爾納伯接待曾經嚴厲迫害教會和基督徒的掃祿,引薦他去見宗徒,向宗徒保證掃祿歸化的熱誠,給他們講述掃祿在路上怎樣與主相遇,天主怎樣給掃祿說話,他又怎樣在大馬士革奉耶穌基督的名字勇敢講道。

那時候,由於安提約基雅很多人信主,耶路撒冷教會得知,就打發巴爾納伯到那邊去。巴爾納伯一到,勸勉眾人,堅定他們的心志。作者描述巴爾納伯是個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

巴爾納伯後來往塔爾索找掃祿,領他回到安提約基雅,在那裡一起工作,教導許多人,由這時候開始,門徒被稱為「基督徒」。在保祿落難、孤獨時,由於巴爾納伯主動接納、幫助、提拔、照顧他,使保祿逐漸為人所認識,日後的傳教事業,巴爾納伯的光芒雖然不及保祿,但巴爾納伯仍然謙遜地與保祿同行、一起工作。為了天主的事業,即使看到別人比自己強,也能感謝天主,教會實在需要更多像巴爾納伯一樣的傳道者。他這份精神和氣度,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實踐

「基督徒」這個稱呼今天聽來理所當然,但在初期教會並非如此。因為耶穌基督是被羅馬政府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基督徒」這個稱呼多少帶有一種輕蔑。當時的人議論紛紛:這些人怎麼會相信一個被釘死的人,卻宣稱祂已經從死者中復活呢?因此,在當時成為基督徒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今天,我們被稱為「基督徒」,有沒有活出基督徒的特質,我們的生活是否符合這個稱呼?願我們的態度、談吐、價值觀,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我們是信耶穌的人。

是日金句

「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因此,普世大地,請向上主歌舞,請踴躍歡樂,請彈琴演奏。」(詠98:3-4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週星期五(雙數年)

列上19:9, 11-16 

那時侯,厄里亞來到上主的山曷勒布,進了一個山洞,在那裏過夜;上主吩咐他說:「你出來,站在山上,立在上主面前。」那時,上主正從那裏經過,在上主前面,暴風大作,裂山碎石,但是上主卻不在風暴中;風以後有地震,但是上主亦不在地震中;地震以後有烈火,但是上主仍不在火中;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厄里亞一聽見這聲音,即用外衣蒙住臉出來,站在洞口,遂有聲音對他說:「厄里亞,你在這裏做什麼?」他答說:「我為上主萬軍的天主憂心如焚,因為以色列子民背棄了你的盟約,毀壞了你的祭壇,用刀斬了你的先知,只剩下了我一個,他們還要奪取我的性命!」

上主對厄里亞說:「你回去,仍取道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裏,給哈匝耳傅油,立他為阿蘭王;然後去給尼默史的孫子耶胡傅油,立他為以色列王;再去給阿貝耳默曷拉人沙法特的兒子厄里叟傅油,立他接替你為先知。」——上主的話。

反省

厄里亞與巴耳先知在比試取得勝利後,亞哈布王向依則貝耳皇后報告事情始末。依則貝耳派人告訴厄里亞要取他的性命,他立即逃命,像洩氣的皮球,又像被獵人追趕的野狗,非常狼狽。

這時,厄里亞的人生處於低潮,迷失方向,絕望得想向天主求死。天主沒有責備他的軟弱,反在他情緒低落時,派遣天使照顧他,使他有足夠體力,在曠野走40天的路。

天主吩咐厄里亞站在山上,讓他經歷暴風、山崩地裂、地震、烈火,但天主不在其中;然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厄里亞聽見聲音,就用外衣蒙著臉,站在山洞口。天主要厄里亞反省自己當初奉獻的心志,讓他知道,無論狂風暴雨,還是微風細雨,都有天主的臨在,讓厄里亞在這樣的經歷中認識自己,更加認識掌管天地萬物的天主。

天主兩次問他:「厄里亞,你在這裡做什麼?」其實是要他省察自己的光景。不過,厄里亞只看見自己,沒有留意天主的作為,結果陷於自憐中。天主讓厄里亞知道,已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侍奉過巴耳的,所以他並不是孤軍作戰。

最後,天主對厄里亞作出派遣和託付,叫他立哈匝耳為阿蘭王,立耶胡為以色列王,立厄里叟為先知接替他。不論我們如何軟弱,只要回到天主面前,天主一定能夠在我們身上顯示出能力。

實踐

當我們的生命處於低谷、靈性處於低潮時,往往感到沮喪和乏力,請勿忘記,在這個時刻,最需要意識天主的臨在,認出祂的聲音。「你在這裡做什麼?」天主的提問,如同當頭棒喝般喚醒我們,不再自負和自憐。同時讓我們體驗到,只有再次回到天主面前,從天主獲得力量,我們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是日金句

「你要鼓起勇氣,期望上主!你要振作精神,期望上主!」(詠27:14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十週星期四(雙數年)

5:20-26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就要受裁判;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傻子』,就要受議會的裁判;誰若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所以,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裏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當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趕快與他和解,免得對頭把你交與判官,判官交給差役,把你投在獄裏。我實在告訴你:非到你還了最後的一文,決不能從那裏出來。」——上主的話。

反省

「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耶穌的意思是說,即使我們嚴格遵守舊約法律的每一條,好像經師和法利塞人那樣表面上守法,仍然進不了天國。

基督徒遵守法律,不是因為害怕刑罰,而是因為對救主的愛。耶穌在山中聖訓的教導超越了舊約法律的標準和要求,祂列舉的幾個例子,說明祂的教導如何成全舊約的法律和先知,著重內心的動機與生命被改變,例如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耶穌卻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就要受裁判」;古人說:「不可姦淫」,耶穌卻說:「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裏姦淫了她。」由此可見,主的吩咐不但堅守法律和先知的教導,更揭示了更深的屬靈含義。

「不可殺人」(毋殺人),是舊約十誡中的第六誡。舊約法律的重點在於管束人的行為,而耶穌的教導則著重行為的動機,要求自律與心靈的潔淨。因此凡心裡充滿仇恨,甚至大動肝火的,都跟「殺人」無異,兩者都難逃天主的審判。因此,基督徒不僅不該殺人,甚至連仇恨、憤怒的意念,以及辱罵人的說話都應該避免。

耶穌又舉另一個例子,說明在祭壇前獻禮物,以及和弟兄和好的關係。根據耶穌的教導,我們都活在雙重關係中:我們跟天主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關係。「祭獻」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或恢復」與天主的共融;「和好」是為了「修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然而,兩者之間應該有一個優先次序,就是先跟別人和好,然後再跟天主建立關係。

實踐

經師和法利塞人、基督徒義德的分別,在於前者靠自己的努力遵守法律、拒絕接受天主的恩寵而產生自義的心態;後者的義德是藉著信靠耶穌基督而來,因為基督徒的義德就是耶穌基督。藉著耶穌基督的救恩和聖神的助佑和塑造,幫助我們進一步明白天父真正的旨意,經驗由內而外的更新,活出天主子女的生命,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國子民」。

是日金句

「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瑪5:20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週星期三(雙數年)

5:17-19 

那時候,耶穌向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裏,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裏將稱為大的。」——上主的話。

反省

「法律和先知」是猶太人對舊約的代稱,因此,「廢除法律或先知」有推翻舊約之嫌。耶穌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祂雖然藉著山中聖訓,頒佈天國新的價值觀,但是並沒有廢掉舊約,不僅沒有,反而是成全、恢復舊約法律的精神,甚至提高舊約法律的標準。如果仔細讀下去,會聽到耶穌教導的類似模式:「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我卻對你們說……」,我們會發現,舊約法律的要求是基本的,然而耶穌的要求更高。換言之,如果要達到耶穌基督的標準,必須要先滿全法律的要求。

過去,以色列人一直在舊約梅瑟法律的規範之下生活,以遵守梅瑟法律作為行事為人的最高標準,以為單靠法律約束外在的行為,就能活出聖善的生命,事實證明是失敗的。所以耶穌降生成人,直接向世人展示,如何活出屬靈的生命與品格,活出與天主、與人和好的真實關係。從內在的動機與性情的更新,到外在活出悔改的生命,這就是耶穌成全法律真正的意思。

人在天國裡的大小,取決於我們對天主的話遵守的程度。耶穌說:「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裏,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裏將稱為大的。」一個事事叫天主喜悅的基督徒,必定身體力行遵守,又教導別人這樣實踐;不但口頭上宣講,也在生活和教導中實踐天主的誡命。

實踐

十誡是天主直接頒佈給人的法律,祂要求人嚴格遵守。透過這些法範,天主向人啟示了祂的本質和旨意,正如耶穌說:「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天主的話值得我們窮一生的時間去追求、信賴和實踐,讓我們加強對天主聖言的認識,特別在一個動盪不安的世代,更需要天主的話來幫助我們、安慰我們。

是日金句

「我常將上主置於我的眼前,我決不動搖,因他在我右邊。」(詠16:8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十週星期二(雙數年)

5:13-16 

那時候,耶穌向他的門徒說:「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甚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罷了。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鬥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上主的話。

反省

「鹽」的主要作用是調味、防腐,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所以基督徒在世的使命有兩個:(1)使人和睦共融、(2)防止、消殺罪惡和敗壞。

鹽能夠調味,但它必須先溶解,才能發揮作用;同樣,基督徒必須捨棄自己、犧牲自己,才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耶穌說:「鹽若失了味,可用甚麼使它再鹹呢?」純鹽當然不可能失去鹹味,原來當時所用的鹽是從死海海灘上挖出來,這種鹽裡面的氯化鈉成分一旦分解,就失去鹹味,唯一的用途只是被丟在路上任人踐踏。同樣,如果鹽和泥土混和,也不能顯出鹹味;基督徒若是愛世界、同流合污,沾染罪惡,也就失去味道,對世界不能發揮「鹽」的功效。

如果「鹽」象徵天國子民的生命質素,那麼,「光」就是天國子民的生活見證。耶穌說:「你們是世界的光」,基督徒應像光一樣照亮在黑暗中的人,並且彰顯耶穌基督的光榮。要發光,就必須經過燃燒;如果我們要發揮光的功用,就必須犧牲、捨己、付出代價。

在若望福音,耶穌多次自稱是世上的光,我們既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也是光的跟隨者。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因此,基督徒不應該把自己的恩賜和善行隱藏,不應該以各種藉口,把自己隔離於世界,相反應該努力為主發光,主動進入這個被罪惡和死亡所控制的世界,把福音之光帶給那坐在黑暗中、住在死蔭之地的世人。

實踐

基督徒必須透過自己的生活見證,證明自己確實是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基督徒是光,他分享耶穌基督教導、帶領、喚醒和安慰世人的使命。讓我們在世上努力發揮鹽和光的雙重影響力,既阻止世界走向敗壞、滅亡,也為世界的黑暗帶來光明。

是日金句

「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5:16

諸聖嬰孩 (殉道)(慶日)

瑪 2:13-18   賢士們離去後,看,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裏,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他殺掉。」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留在那裏,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