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聖依納爵.羅耀拉司鐸(紀念)

13:31-35 

那時,耶穌給群眾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裏。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裏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也飛來,在它枝上棲息。」

他又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裏,直到全部發了酵。」

耶穌用比喻給群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這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由創世以來隱密的事。」——上主的話。

反省

傳統上對這兩個比喻都傾向正面的解釋,都是關於天國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從另一角度看,這兩個比喻其實隱含負面和警告的意義。中東一帶地方有一種芥菜樹,種子非常小,長成後高達三、四公尺,可供雀鳥在枝上棲息。耶穌說:「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裏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當中的「卻」字點出芥子長成大樹可能不是出於天主的原意,而是被仇敵破壞的結果。「飛鳥」,如果按耶穌之前的撒種比喻,是指「那惡者——魔鬼」的話,那麼,天國在發展迅速的同時,其實暗藏危機。

所以,天國在外表上過度的發展,未必是好事,反而容易成為仇敵(飛鳥)的藏身之所。我們要好像芥子,在外表看來微小的時候懂得謙卑信靠天主,祂自會給我們非常偉大的結果。我們要保持醒寤,不要驕傲自大,不要尋求以世俗的標準來衡量天主事業的成效,卻要全心信賴天主。因為天國絕不能以外在的增長和發展來衡量它真正的成就,我們要格外留神和警惕,當微小的種子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時,它就很容易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

整本新舊約聖經,酵母通常代表邪惡。天主曾吩咐祂的百姓要把酵母從他們的家中除去,誰吃了有酵之物,應從以色列中剷除(出12:15),耶穌也警告門徒要防備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因此,將酵母放進三斗麵裏,耶穌是要提醒門徒防範邪惡的勢力悄悄地滲透天國,尤其要防避讓錯謬的事物以屬靈的外衣作包裝,悄悄地混進教會內。假使邪惡的酵母在教會內發酵,逐漸地膨脹,將使教會在錯謬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使教會走向分裂和變質。

實踐

在芥子和酵母的比喻中,地上的天國正在不斷成長,這固然是天主聖神的工作。但是,魔鬼也會想盡辦法去破壞。當天國外在的特質可能隨著它的不健康成長而滲雜邪惡,它的內在特質可能也隨著邪惡酵母的入侵而從裡面被腐化時,基督徒務必保持醒寤,為我們有形的教會祈禱。求主保護我們遠離錯謬的影響和邪惡酵母的滲透,免得在驕傲自滿中,抬高自己,而忘記天主。讓我們以堅持純正的信仰,保守正確的信德,使福音按天主的聖意廣傳。

是日金句

「若非天主揀選的梅瑟出現,站立在當地裂口的前方,挽回他存心滅絕的怒浪,他早下令全將他們消滅。」(詠106:23

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甲年)

13:44-52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像藏在地裡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

「天國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顆珍珠。 

「天國又好像撒在海裡的網,網羅各種的魚。網一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放在器皿裡;壞的,扔在外面。在今世的終結時,也將如此:天使要出去,把惡人由義人中分開,把他們扔在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

「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

群眾說:「是的。」

耶穌就對他們說:「為此,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裡,拿出新的和舊的寶貝。」——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透過比喻,告訴我們天國的價值,以及作門徒的代價。祂用藏在地裡的寶貝、珍珠比喻天主的國。在我們一生中,是否已尋到最有價值的寶貝?看我們把時間、心神放在哪裡,就一清二楚了。然而,我們生命中還有容納耶穌和祂的福音的空間嗎? 在這兩則比喻中,耶穌邀請我們把福音和我們與祂的關係,看作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沒有什麼是比認識耶穌更有價值的事了。

在世人眼中,天國毫無價值;但為基督徒,任何事情的價值都比不上跟隨基督。找到天國的人,如獲至寶,完全被天國的美好吸引,為了天國什麼事都肯做,雖然歷經各種犧牲,吃盡苦頭,亦不覺苦,反而歡喜雀躍。但今天還有許多人跟耶穌「擦身而過」,沒有發現耶穌就是那顆寶貝、珍珠。正如意大利詩人但丁說:「生命中沒有信仰的人,有如一個沒有羅盤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裡隨波逐流。」天國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尋找,值得我們付出一切代價去換取。當我們跟隨耶穌的腳步時,必須學會捨棄自我,明白天國的價值是超過世間所有,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專注於天主的心意。

天國又像撒網的比喻,並非每個稱為基督徒的人,最終都能進入天主國。網撒在海裡,網羅各種的魚,顯示天主的國不偏待人,但並非所有想進天國的人,天主都會照單全收。那些抗拒天國的人,是無法進天國的,因為他們的生活、態度、行為不相稱於天主的國。天主為了救贖我們,已經撒下漁網,為我們做了一切。我們要將自己交託給天國,依賴天國的力量,度一個相稱於天國生活的人。

實踐

本主日的《聖詠》第119首,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你口中的法律,對我的益處,連金銀千萬也不能相比。」作者深刻體會到天主的話是無價寶,跟千萬的金銀相比,天主的話對他更有益處。因為天主的話才是真正的智慧,是人生最好的導航,能帶領人到達生命的終點。然而,僅僅將天主的話記在腦袋裡,是不夠的,還要讓天主的話進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不受罪惡所控制。當我們認真學習,遵守天主奇妙、大能的話,我們的一生便得蒙祂的降福。

是日金句

「我愛慕你的誡律,遠勝各種黃金和寶玉。」(詠119:127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聖瑪爾大、聖瑪利亞及聖拉匝祿(紀念)

11:19-27 

那時候,有許多猶太人,來到瑪爾大和瑪利亞那裡,為她們兄弟的死,安慰她們。

瑪爾大一聽說耶穌來了,便去迎接他;瑪利亞仍坐在家裡。瑪爾大對耶穌說:「主!如果你在這裡,我的兄弟決不會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天主求什麼,天主必要賜給你。」

耶穌對瑪爾大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

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

耶穌對瑪爾大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

瑪爾大回答說:「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上主的話。

反省

瑪爾大深愛她的家人,她對拉匝祿的愛讓她立即派人去找耶穌,當耶穌抵達時伯達尼時,拉匝祿埋在墳裡已經四天了。猶太人相信人死後三天,靈魂還在身體附近徘徊,第四天就沒有希望了。瑪爾大知道耶穌來到伯達尼,就親自去迎接祂,「主!如果你在這裡,我的兄弟決不會死!」這句話道出她對拉匝祿的死感到絕望與哀痛,並且對耶穌的遲來表達她的失望。

「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天主求什麼,天主必要賜給你。」雖然沒有看到耶穌醫治拉匝祿的奇蹟,但瑪爾大深信耶穌只要向天主祈求必蒙垂允。在她跟耶穌的對話中,發現瑪爾大對耶穌的認識,僅知耶穌能治病驅魔,卻不知祂還能夠叫死人復活。所以,當耶穌對瑪爾大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表明祂有使拉匝祿起死回生的能力;瑪爾大的回應卻顯示,她對於復活的認識僅限於末日(天主最後的審判),卻不知道復活就是生命戰勝死亡的意思。

耶穌宣告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祂並非只讓拉匝祿復生,還要讓她們見識祂是復活和生命的主;祂不僅在末日使人復活,且現在就能賞賜人新的生命。耶穌不僅喚醒拉匝祿,更喚醒了憂傷的瑪爾大、瑪利亞,甚至也喚醒前來致哀的群眾,讓他們看見天主的大能。雖然瑪爾大尚未完全明白,但她因著耶穌的話,以及對祂本人的信德而作出宣告:「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實踐

在死亡面前,人感到束手無策。與其說害怕死亡,不如說是害怕無能為力的感覺。耶穌為瑪爾大、瑪利亞所作的大事(復生拉匝祿),不單是為了她們姊妹,也是為了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耶穌說:「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耶穌也問我們:「你們相信我嗎?」這不只是信仰上的相信,更是生命的交託。藉著復生拉匝祿,耶穌讓我們看見,在祂沒有難成的事。祂要使我們像瑪爾大和瑪利亞一樣,將憂慮、害怕、疑惑和不安,轉變成安慰、喜樂和平安。

是日金句

「上主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必有生命的光。」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五(單數年)

13:18-23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天國的話,立刻高興接受;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遭遇艱難或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天國的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聽了天國的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出果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上主的話。

反省

種子代表「天主的話」,土壤則代表人心以及他對所領受道理的反應。

「路旁」指人所走的路,由於土壤被踩得堅硬,種子不容易撒到土壤中,飛鳥(魔鬼)來便輕易地吃掉這些種子。堅硬的路旁是比喻那些拒絕接受天主的話的人,他們聽是聽,但不明白,更好說是他們不願意理解,法利塞人正是這些心硬的聽眾。我們的心堅硬嗎?魔鬼是否不斷阻止我們聆聽天主的話,讓天主的話在我們心中紮根?

「石頭地」是指土壤不深的土地,種子剛發芽,遇到猛烈的陽光就被曬焦,又因為紮根不深而枯乾。比喻一個人聽道時歡喜領受,由於紮根不深,經不起挫折、困難或考驗、試探,因冷淡退縮而放棄信仰,不再跟隨主。

「撒在荊棘中的」,是指荊棘和種子一同成長,最後荊棘擠住種子,令種子死掉。佈滿荊棘的土地代表聽道的人,雖然有心追求真道,但放不下對世俗、財富的貪愛,以至於停止成長。我們是否願意放下世俗的思慮,全心地依靠天主,並且先求天國和祂的義德?是否有什麼偶像阻礙我們全心相信耶穌呢?

「撒在好地裡的」,是指人明白所聆聽的真道,加以實踐,就結出一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果實。他們憑信德領受天主的話,不為患難和世界的歡樂所影響,專心忍耐地追求天主,從他們所結的果實,可見他們擁有屬靈的生命。

耶穌這個比喻,是警告門徒(我們)聽道而不行道的危險,提醒門徒(我們)要警惕「三仇」的攻擊,三仇是指魔鬼(飛鳥——那惡者)、肉身(猛烈的太陽——患難或迫害)、世俗(荊棘——世上的焦慮、財富的迷惑),同時也鼓勵我們要誠心領受天主的話,才能結出果實。

實踐

天主的話如何在我們身上扎根?我們又屬於哪一類型的土壤?唯有「專心愛好上主法律的,和晝夜默思上主誡命的」(詠1:2),才能幫助我們克勝一切魔鬼、肉身、世俗的攻擊。我們千萬不要僅僅滿足於讀經、聽道而不行道,要讓天主的話深深紮根於心,才能勝過考驗,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

是日金句

「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天主聖言並把這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的人,真是有福。」

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四(單數年)

13:10-17 

那時候,門徒前來對耶穌說:「為什麼你用比喻對群眾講話?」耶穌回答他們說:「因為天國的奧妙是給你們知道,並不是給他們知道。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是,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為此,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是因為他們看,卻看不見;聽,卻聽不見,也不了解;這樣為他們正應驗了依撒意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聽,但不了解;看是看,但不明白。因為這百姓的心遲鈍了,耳朵難以聽見;他們閉了眼睛,免得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了解而轉變,而要我醫好他們。』但你們的眼睛有福,因為看得見:你們的耳朵有福,因為聽得見。我實在告訴你們:有許多先知和義人,想看你們所看見的,而沒有看到;想聽你們所聽見的,而沒有聽到。」——上主的話。

反省

要明白耶穌的話,先要弄清楚祂講道的對象,「你們」是指門徒,「他們」是指經師和法利塞人。耶穌對群眾講話時常引用比喻,有些比喻如謎語,需要揣測,甚至需要耶穌進一步解釋才能了解。為那些接受耶穌的人而言,他們會用心聆聽,會請求耶穌作進一步解釋;但對那些不接受耶穌的人,不但不會用心聆聽,更別說有興趣想了解比喻在說些什麼。

因此,為有信德,以及願意尋求真理的人來說,耶穌的比喻是淺顯易明的;但為不信、心硬、心盲的人,他們只當普通故事來聽。這些人既不願意改變自己來順從真理,又策劃陰謀陷害耶穌,真如耶穌所說:「他們看,卻看不見;聽,卻聽不見,也不瞭解」。

耶穌說:「你們的眼睛有福,因為看得見:你們的耳朵有福,因為聽得見。」我們是有福的,因為接受和相信了耶穌,但是仍要常常對耶穌的信息保持興趣和敏銳度,用心探求耶穌的話,對我們此時此刻有什麼新的啟迪,否則很可能對耶穌的話失去興趣,把它變成老生常談,對我們的生命不再產生任何意義。

實踐

人的心硬,是由心靈開始,然後到耳朵和眼睛。求天主醫治我們的眼睛、耳朵、心靈,這樣我們才能看見天主的作為,聽見祂對我們的召喚,然後我們的心靈就能火熱起來,渴慕明白更多有關天國的事。

是日金句

「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天國的奧秘啟示給小孩子。」

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聖若亞敬及聖亞納 (聖母雙親)(紀念)

13:1-9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有許多群眾集合到他跟前,他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他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們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時常引用比喻教訓群眾,但比喻必須解釋,才會明白,否則似懂非懂。天國的奧秘就是這樣,為無心認識天主的人,並無助益。所以,耶穌每次都是先給群眾講比喻,然後再向門徒解釋比喻的意思。

「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耶穌沒有解釋誰是撒種者,因為比喻的重點不在於施肥、除草,而在於撒種的結果。撒種的人把種子撒在四種不同的土壤(路旁、石頭地、荊棘、好地),然後就有四種不同的結果。

就如種子只有一種,卻有四種土壤;同樣,生命的種子也是這樣,由於接收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結果。因此,天主的話在人心中產生不同效果,有的結不出果實,有的結出一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

比喻原是為了引起聽眾尋求真理的興趣,為懶惰、頑固的人,他們看不見,聽不懂,但為誠心尋求的人,真理就顯得清楚明白。「有耳的,聽吧!」「聽」並非指一般的聽覺,而是指屬靈的領悟力。天主的話是真理,必須用信心來領受,若沒有信心,即使聽見了也是枉然。唯有對天主心存謙卑、渴慕、尋求的心,聖神自會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的屬靈敏銳度。

實踐

當時聽道的群眾中,他們的心好像前三種土壤,雖然聆聽耶穌的教訓卻結不出果實,因為沒有虛心領受。驕傲使人自滿而心硬,以致聽了也不明白,甚至誤解。因此,不在乎聽了多少道理,而在乎有沒有虛心領受天主的信息。可見,如何聆聽和領受天主的話,用怎樣態度去回應和實踐,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將決定和左右我們結果實的效果。

是日金句

「天使的食糧,世人可以享受,他又賜下食物,使他們飽足。」(詠78:25

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

聖雅各伯宗徒(慶日)

20:20-28 

那時,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同自己的兒子前來,叩拜耶穌,請求他一件事。耶穌對她說:「你要什麼?」她回答說:「你叫我的這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對他們說:「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那十個門徒聽了,就惱怒他們兩兄弟。

耶穌叫過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在你們中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上主的話。

反省

雅各伯是耶穌三位愛徒之一,耶穌曾單獨帶著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以及伯多祿上山,讓他們親眼目睹祂的光榮(耶穌榮顯聖容)。在祂即將受難時,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帶著他們前來求耶穌,希望將來耶穌為王時,讓他們兩兄弟位居左右。雅各伯和若望雖然捨棄一切跟隨主,但心中仍然充滿追求地位和成就的野心。當然,其他門徒也不遑多讓,當他們聽了兩兄弟的渴求後,就「惱怒」他們。

許多時候,我們向天主祈求的,不見得符合天主的心意,只是為了滿足私慾。就像門徒所想的,很多時候都與耶穌的心意有很大落差。耶穌一再向門徒提到,祂將要被出賣、戲弄、鞭打,甚至被釘十字架而死,但第三天將要復活。然而,門徒似乎未能意會耶穌的心意。他們心裡所籌算的,與耶穌受苦的道路完全相反。

除非我們的價值觀被天主完全更新,否則很難真正實踐天主的教導。耶穌問他們:「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兩兄弟當然不明白耶穌的意思,所以爽快地回應:「我們能。」然而,耶穌所講的「爵」是指苦爵,即祂將要承受的苦難。這條路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是受苦和捨棄自己。不過,當受難的耶穌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在宗徒身上時,他們就脫胎換骨了。不僅伯多祿勇敢傳道,若望、雅各伯和其他宗徒也一樣,其中雅各伯更是第一個為主殉道的宗徒。

耶穌說:「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同時指出:「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意思是凡跟隨祂的人,其命運必然與祂相同,至於將來賞報如何,一切由天父定奪。

實踐

「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耶穌顛覆了世人關於領袖的觀念,真正偉大的人是要成為眾人的僕役,而且必須效法耶穌一樣服侍他人、為他人付出和犧牲。祂為救贖眾人而奉獻自己的生命,是祂身為僕人的特殊使命。然而,這種犧牲不是無意義的,因為祂一人的犧牲,卻為萬民帶來了生命。耶穌的教導,正是祂自己所行的道路,是祂所活出來的生命。祂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又懷著怎樣的心情跟隨天主呢?

是日金句

「我們是在瓦器中存有這寶貝,為彰顯那卓著的力量是屬於天主,並非出於我們。」(格後4:7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一(單數年)

12:38-42 

那時,有幾個經師和法利塞人對耶穌說:「師傅,我們願意你顯示一個徵兆給我們看。」他回答他們說:「邪惡淫亂的世代要求徵兆,但除了約納先知的徵兆外,必不給它其他的徵兆。有如約納曾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同樣,人子也要在地裏三天三夜。尼尼微人在審判時,將同這一代人起來,定他們的罪,因為尼尼微人因了約納的宣講而悔改了;看,這裏有一位大於約納的!南方的女王,在審判時,將同這一代人起來,而定他們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聽撒羅滿的智慧;看,這裏有一位大於撒羅滿的!」——上主的話。

反省

雖然耶穌已向經師和法利塞人宣告了真理,也行了奇蹟證明自己的身份,但他們還是拒絕接受耶穌。他們要求耶穌再向他們顯一個徵兆,目的是想要試探祂。耶穌嚴辭斥責他們為「邪惡淫亂的世代」。奇蹟不是因為有人想看就給他們看,而是出於天主的意願。奇蹟只對相信天主的人才有用,對不信的人是無用的。如果我們懷疑天主並試探祂,如同經師和法利塞人,正表示我們缺乏對天主的信德,也不仰賴祂和靠著他的話而生活。

耶穌說,除約納的徵兆外,再沒有其他的徵兆。約納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是耶穌將要死亡、埋葬、第三天從死者中復活的預像。耶穌的復活,是祂作為默西亞的標記和最可靠的證據。如果連不認識天主的尼尼微人,尚且因約納的宣講而全國上下,從老到幼都悔改,猶太人豈不是更應因著耶穌的宣講而悔改嗎?耶穌又說,南方的女王(舍巴女王)千辛萬苦,遠渡而來聽撒羅滿超凡的智慧,反觀猶太人卻不願意花時間了解耶穌的教導。

耶穌以舊約這兩個事例,說明連外邦人都願意相信而悔改了,但經師和法利塞人卻仍然執迷不悟。「看,這裏有一位大於約納的」、「看,這裏有一位大於撒羅滿的」,雖然耶穌大於約納(傳悔改信息給尼尼微人)和撒羅滿(宣講智慧的話),但猶太人的心竟是這般遲鈍和心硬,他們聽過耶穌的教訓,看過祂的奇蹟,依然不肯悔改。因此,當審判之日來臨時,他們將承受極重的懲罰。

實踐

經師和法利塞人想要尋求神蹟(格前1:22),卻忘了天主其實已在每天的生活中與我們親密地同行,不斷向我們顯示祂的美善和慈愛。耶穌的降生、死亡、復活和升天,以及祂在歷代信徒生命中的工作,已經是最大的奇蹟,我們不必再尋找額外的徵兆和奇蹟了。願我們不要再那樣心硬,但要聽從上主的聲音,以謙卑的心,接受天主在我們身上的教導。

是日金句

「上主,你的右手大顯神能;上主,你的右手擊碎了敵人。」(出15:6

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甲年)

13:24-30 

那時候,耶穌給群眾講了另一個比喻說:

「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裡,撒了好種子;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

「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家主的僕人,就來對家主說: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裡,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那裡來了莠子?家主對僕人說:這是仇人做的。僕人對家主說:那麼,你願意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家主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時,連麥子也拔了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吧!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來,燒掉;再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裡。」——上主的話。

反省

麥子與莠子的比喻,讓門徒明白,雖然世上的邪惡勢力不斷滲透在天主的子民當中,竭力摧毀天主子民,但最後公義的主將施行審判,將那不屬於天主的丟入火窰裡。我們看到僕人與主人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僕人要立即將莠子拔出,因為麥子和莠子一同生長,會影響麥子的產量。但主人卻容許它們繼續生長,因為他知道莠子和麥子在成長初期外表十分相似,難以分辨,如果拔掉莠子,也會把麥子連根拔起,屆時損失將會更慘重。

許多時候,我們跟僕人的反應一樣:看到不公義、屈枉正直的事發生,就會想「公義的天主為何還容許不義的事發生?」以致對天主心存怨恨。主人的反應是我們應當學習的:看到不公義、屈枉正直的事情,應該想「雖然有不義的事發生,但天主早已計畫好如何分開麥子與莠子,因此無須耿耿於懷。」關鍵於在我們是否真的相信天主正在掌權?

在世界這塊大麥田裡,無論是好人或作惡之人,都一同分享天主的恩典。祂既然容許莠子(魔鬼的作為)夾雜其中生長,正顯示出天主的寬忍是為了等待我們悔改。縱使現存的世界善惡並存,然而在終末時,耶穌告訴我們必定有審判。那時候,麥子和莠子會被完全地分別出來。所以,跟隨耶穌的人,只要繼續持守耶穌的教導,面對邪惡,抵抗惡者。

現在仍是等候的時期,所以我們還必須耐心等待,因為耶穌說過:「天國的福音必先在全世界宣講,給萬民作證;然後結局纔會來到。」(24:14)

實踐

雖然天主有絕對的大能,但並非按自己的喜惡行事,也沒有報復犯罪的人。相反,祂總是以溫和良善、慈悲寬仁的心對待人,為使人「滿懷希望,因為人在犯罪之後,你常賜人懺悔的機會。」天主的溫和、寬容的行為,給予當時及現代的人播下希望的種子,正如福音中莠子的比喻,主人容許莠子(惡人)與麥子(善人)一起生長,到收割之日(審判之時),才把它除掉。可見天主總以寬仁之心,換取人悔過之心。所以,無論誰,如果沒有懺悔、改過自新的行動,天主的懲罰就降臨。

是日金句

「並使你的子女,滿懷希望,因為人在犯罪之後,你常賜人懺悔的機會。」(智12:19

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聖瑪利亞瑪達肋納(慶日)

20:1-2, 11-18 

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已從墓門移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他們便跑往墳墓那裡去。

門徒從墳墓回家去了,瑪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裡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你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去取回他來。」耶穌對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上主的話。

反省

門徒離開墳墓後,剩下瑪利亞繼續在墳墓外邊痛哭。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向她顯現,「女人!你哭什麼?」直覺告訴她有人把主的遺體搬走了。「女人,你哭什麼?你找誰?」耶穌第一次稱呼瑪利亞為「女人」時,她卻不認得他,以為是園丁。瑪利亞認不出耶穌,可能是她帶著對耶穌的既有印象找耶穌,也可能是悲傷過度,更有可能是主復活後的形象跟以前不同,以致她認不出是耶穌。

當耶穌第二次呼喚她的名字時,她終於認出耶穌,並稱祂為「辣步尼」(師傅)。主的聲音,就像一道光打進她的心靈,不僅撥開她的眼淚,更將她心中的黑暗驅散。如同牧羊人呼喚羊的名字,而羊也認得牧羊人的聲音。主的復活,讓原本已經絕望的瑪利亞,重新得著希望,也使她充滿喜樂及勇氣,能夠面對未來的困難與挑戰。

錯誤的方向使我們必須花費更多的心思才能找回原來的路;錯誤的認知讓我們即使遇見耶穌也認不出祂來。然而,天主愛我們,願意主動親近,關心我們。就像復活的主,祂兩次主動地招呼正處於憂傷、茫然、找不到耶穌的瑪利亞。她的心中充滿欣喜與感激,因耶穌在她尋索不著時呼喚她,在她感到茫然與失落時顯現在她面前;而一句「辣步尼」也道出瑪利亞心中最深的愛。

「你別拉住我不放」,一方面顯示瑪利亞愛主心切,看見復活的主,唯恐再失去祂;另一方面,她必須學習,就是在不能摸主的雙足、聽主的聲音的時候,她依然能夠信賴天主,愛天主,因為耶穌已經與天父完全合而為一。

實踐

門徒看見空墳墓就回家去了,唯有瑪利亞還留守在墳墓,哭得那麼傷心,以致把復活的主誤認為園丁,這麼執著深沉的愛,還有誰比她瑪利亞更有資格成為第一位見證主復活的人?她不管死去三天的屍體有多臭,竟然要去取回祂,這實在是由於她對天主的愛,驅使她這樣做。的確,在愛內沒有懼怕,如果我們覺得跟隨主是一件難為的事,無非證明了我們愛主的心仍然不夠。當瑪利亞聽到救主呼喚她的名字時,就從心裡湧出對祂的愛;耶穌時刻都在我們身邊,呼喚我們的名字,我們能否像瑪利亞一樣從心裡湧出對祂的愛?

是日金句

「你們看見我心愛的嗎?」(歌3:3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五週星期五(單數年)

12:1-8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由麥田中經過;他的門徒餓了,開始掐麥穗吃。法利塞人一見,便對他說:「看,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許作的事。」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沒有念過:達味與那些同他在一起的人,饑餓時,作了什麼?他怎樣進了天主的殿,吃了供餅?這供餅原是不准他吃,也不准同他在一起的人吃,而是只許司祭吃的。或者你們在法律上沒有念過:在安息日,司祭在聖殿內違犯了安息日,也不算為罪過嗎?但我告訴你們:這裏有比聖殿更大的。假如你們瞭解『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你們就決不會判斷無罪的人了,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上主的話。

反省

在耶穌的時代,經師和法利塞人對遵守安息日,列出許多規矩。是次爭論,始於門徒在安息日掐麥穗吃。按《申命紀》的記載,「幾時你進入你鄰人的麥田,可以伸手摘麥穗,但不可在你鄰人的麥田內動鐮刀。」(申23:25)在一般情況下掐食麥穗是可以的,問題在於法利塞人指責耶穌的門徒掐食麥穗的動作等同收割,不論動機如何,就算「肚餓」也不能在安息日做任何事來填飽肚子,他們破壞了安息日不許工作的規定。

法利塞人喜歡從雞蛋裡挑骨頭,整天窺察耶穌和門徒是否違反安息日。耶穌沒有和他們爭論,引用了兩個例子:達味和他的隨從在飢餓時怎樣進入聖殿,吃了供餅,按照法律,這供餅只有司祭才可以吃,但達味並沒有因此被定罪。在安息日,司祭在聖殿內獻祭,也算是工作。但因為這樣的工作只能在安息日做,所以也不算為有罪。

耶穌用猶太辣彼「輕與重」的釋義方法,回應法利塞人的質疑,祂說:「這裏有比聖殿更大的。」什麼比聖殿更大?是耶穌與祂帶來的天國,更是指天主的憐憫。耶穌用說話和行動告訴人,天主對憐憫的要求,高過聖殿與安息日的規範。

「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耶穌引用這句舊約的話,指出天主對法律真正的心意,是以仁愛來成就法律。法利塞人的偽善,在於他們更注重祭獻,而不是憐憫人和認識天主。他們外表是虔誠,但內心卻不是這樣。他們不是憐憫人,而是定罪於人。慈悲的主喜歡以「仁愛」對待我們,祂也願意我們以同樣的精神對待別人。因此,我們應當體恤別人的痛苦和需要,而不是以任何藉口,忽視別人的需要。

實踐

法利塞人鑽研法律,結果沒有使他們更愛人,這是他們的不足之處。我們身為基督徒,如果在學習了耶穌的教導之後,沒有讓我們更加愛人,那麼我們仍不算懂得耶穌的教導。每日的親近天主,學習天主的話,必會讓我們更反省自己是不是愛人,更加鞭策自己去愛人。求天主讓祂的話滲透我們的思、言、行為,使我們充滿天主的仁愛和憐憫的心,不但實踐祂的誡命,更加關心人的需要。

是日金句

「我要獻給你讚美之祭,我要呼號上主的名字。」(詠116:17

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十五週星期四(單數年)

11:28-30 

那時候,耶穌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上主的話。

反省

天主知道我們的軟弱和有限,亦明白我們背負著很多重擔,祂願意成為我們生命中能力的來源,「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軛」是套在一對牛頸項上的工具,主人以此來馴服和駕馭,使牠們能一起拉貨、耕地。猶太人訓練小牛學習犁地時,通常會把軛套在一隻更老、更強壯、更有經驗的大牛身上,由它來負重並引導小牛。小牛因為有老練的大牛在旁邊,就會比較輕省。耶穌用這個例子,闡述祂的教訓,祂願意與我們同負重擔,「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獨自承受,是難以忍受的;但與耶穌在一起,它是柔和、輕鬆的。

關鍵在於,生命中的重擔,看我們用什麼眼光看;還看我們願不願意放手,讓天主來接手。當我們專注這擔子時,這擔子就越負越重,終究會成為生命中很大的負擔;但如果我們把眼光專注在天主身上,效法耶穌基督的柔和謙卑,當我們向天主祈求更多的愛和恩典,擔子就不再是重擔了,反是輕鬆容易得多。

因此,「柔和」不是軟弱,而是因為順從天主而不為自己堅持什麼;「謙卑」也不是自卑,而是不驕傲,完全服從天主的旨意。「柔和謙卑」是我們得到安息的條件,縱然外在的環境沒有改變,但我們的內心已經得享安息。

實踐

你有重擔嗎?是沉重的勞苦壓力?抑或是不為人知的憂傷痛苦?「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人之所以失去安息,是由於遠離天主,與那位創造、賦予我們生命意義的主,斷絕了關係。讓我們投奔主耶穌的聖心吧!祂能夠把我們從重擔中釋放出來,因為祂所應許的安息是與祂同在的愛、醫治和平安,與天主建立關係能使無意義、充滿愁苦的生命變得有方向,結出屬靈的果實。

是日金句

「他永遠懷念著自己的盟約,直到萬代不忘自己的許諾」(詠105:8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路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