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四旬期第一週星期二

6:7-15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所以,你們應當這樣祈禱:我們在天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我們的日用糧,求你今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因為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教導門徒祈禱,不要如同外邦人般「嘮嘮叨叨」,用許多重重複複的話。其實,符合天主心意的,祂自會俯允;相反,話再多也無濟於事。

耶穌也說過要「時常祈禱,不要灰心」(路18:1),那是指懷著信德,恆心不懈地向天主祈求。然而,我們祈禱時,總是缺乏耐性,向天主祈求一件事,還沒有成就,就放棄了。不斷祈禱,需要有恆心和信德,相信和等候天主。

耶穌又以「天主經」指導門徒應當如何祈禱。「我們在天之父」,顯示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如同父親和子女一樣親密。在舊約時代,人因自己的罪過,與天主的關係很疏離。耶穌不但稱天主為父,更教導門徒如此行,展示出基督徒與天主,不再只是外在、敬畏的關係,更是一位願意與人親近的天主,一種內在生命的結合。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將天主的話比作從天而降的雨和雪,它們如何灌溉大地,天主的話也要照樣灌溉人的生命,關鍵在於人是否留意和回應上主的話。先知說:「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裏來」,的確,要認識天主,就要從認識天主的話開始。一個人開始渴慕天主聖言,就會渴慕親近、學習天主的話,從而更了解天主、服侍天主,這就是人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

實踐

以色列大部分地方都是荒漠,下雨能夠產生非常大的效果,讓乾裂的土地變得鬆軟和濕潤,種子落在地裡就能發芽和結出果實,最後帶出兩種結果:償還播種者種子、供給吃飯者食糧。照樣,天主聖言像降雨一樣,必然產生實效。讓我們歡喜領受聖言,每天側耳傾聽,以聖言為中心去生活,日復一日地被天主引導,度平安、喜樂的生活,如此才能獲取屬靈生命成長所需要的養分。

是日金句

「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四旬期第一週星期一

19:1-2, 11-18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告訴以色列子民全會眾說: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

「你們不要偷竊,不要欺詐,不要彼此哄騙;不要奉我的名妄發虛誓,而褻瀆你天主的名字:我是上主。你不要欺壓剝削你的近人,傭人的工錢不可在你處過夜,留到第二天早晨。不可咒罵聾子;不可將障礙物放在瞎子面前;但應敬畏你的天主:我是上主。審判時,你們不要違背正義;不可袒護窮人,也不可重視有權勢的人,只依正義審判你的同胞。不可去毀謗你本族人,也不可危害人的性命:我是上主。不可存心懷恨你的兄弟,應坦白勸戒你的同胞,免得為了他而負罪債。不可復仇,對你本國人,不可心懷怨恨;但應愛人如己:我是上主。」——上主的話。

反省

成聖是基督徒靈修的目標,《肋未紀》191-2節點出了它的主題:天主是聖潔的,所以,祂的子民也應當保持聖潔。整卷《肋未紀》仔細描述天主子民恭敬天主,以及日常生活當中當遵守的規範,指導以色列百姓要時時保持聖潔,才能維繫與天主的關係。在《肋未紀》第十九章,天主吩咐以色列人,他們既然是聖的,即屬於天主的,就應彼此相愛。

讀經一在每一個條例之後,幾乎都加上「我是上主」,它的意思就是第2節所宣示的:「你告訴以色列子民全會眾說: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所以本章的每一個條例,都是宣告天主聖潔的本性。作為天主的子民也有一個基本的義務,就是活出天主聖潔的本性,因為天主的子民就是祂聖潔本性的見證人。而且,這也是一句盟約的語句,表示天主和百姓立約,這位守約施恩的天主對待百姓是如此的慈愛,所以祂也要求祂的百姓對待其他人也應該要表達出慈愛。

經文談到對近人的愛包含很多種,既有消極的:不要偷竊,不要欺詐,不要彼此哄騙、不要欺壓剝削近人等等;也有積極的:依正義審判同胞、坦白勸戒同胞等等。不管消極或積極,其最高原則就是「愛人如己」。

表面上看,天主禁止許多不該做的事,然而這只是最低標準,禁令的背後,有著更積極的要求,就是「愛」。當我們心中有愛的時候,還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嗎?

常言道:舊約的天主公正嚴厲,新約的天主慈悲憐憫。讀經一就告訴我們,法律的精神就是愛。消極上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積極上則是「愛人如己」。天主訓示以色列人遵守這些規矩:不是因為他們的品德修養比別人好,而是為了尊崇天主、光榮天主。而且,法律的基本就是愛,若失去這核心的價值,法律就失去意義,變成定人罪的規條,置人於死地的工具。

福音描寫末日審判的景象,人子坐在寶座上,所有人要接受最後的判決,人子把人放在祂的左邊和右邊。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審判的準則是要看人是否履行愛的誡命,即「愛主愛人」。

實踐

願我們都如同天父滿懷慈悲,活出愛人如己的精神。成聖不僅不犯罪,還要積極地活出各種美德。聖潔與每天生活上的大小事上都有關係,今天,基督徒的聖潔,該在恭敬天主、與近人相處中表達出來,還該努力追求在生活細節上活出天主的形象,向世人彰顯祂的聖潔、慈愛、正義的本性。

是日金句

「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甲年)

5:12-19 

弟兄姊妹們:

就如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著罪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沒有法律之前,罪惡已經在世界上,雖然因為沒有法律,罪惡本應不算為罪惡。但從亞當起,直到梅瑟,死亡卻作了王,連那些沒有像亞當一樣,違法犯罪的人,也屬它權下;這亞當原是那未來亞當的預像。

但恩寵決不是過犯所能相比的,因為如果因一人的過犯,大眾都死了;那麼,天主的恩寵,及那因耶穌基督一人的恩寵,所施與的恩惠,更要豐富地洋溢到大眾身上。這恩惠的效果,也不是那因一人犯罪的結果,所能相比的,因為審判固然是由於一人的過犯而來,被判定罪,但恩寵卻使人在犯了許多過犯之後,獲得成義。

如果因一人的過犯,死亡就因那一人,作了王,那麼,那些豐富地蒙受了恩寵和正義恩惠的人,更要藉著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為王了。

這樣看來:就如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被定了罪,同樣,也因一人的正義行為,眾人也都獲得了正義和生命。正如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了義人。

——上主的話。

反省

聖保祿說:「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引誘我們犯罪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假如我們能克勝心裡的驕傲和慾望,便不容易犯罪了。但我們總以為很聰明,比天主更聰明,可以欺瞞天主。當我們明白天主無處不在,便會多點敬畏天主,行事為人也會更謹慎。

亞當厄娃的罪,是由於不聽天主的話,結果,「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罪成了人與天主之間最大的阻礙,天主決意要改變這個情況,第一件必須要做的事就是要除去人的罪,而且是永遠的除去。祂將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賞賜給我們,讓人通過耶穌,得以跟天主和好。因亞當一次的犯罪,人永遠陷入罪惡中,天主卻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一次而永遠洗淨人的罪過,可見天主的恩寵是多麼大。

面對誘惑,生性軟弱的我們,容易屈服、跌倒,全因我們沒有把整個人投靠天主。而且,過於輕忽舊我,不想聽天主的話,也使我們天天都在明知故犯,甚至想做一些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正是驕傲的表現。面對魔鬼的試探,耶穌不需要做什麼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祂教導我們只需做的,是「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獨事奉他。」罪惡與死亡,曾因亞當的過犯,而在人的生命中為王。我們是否願意將生命的主權交給天主,好讓耶穌基督作我生命的王?讓耶穌作王的意思就是凡事要順從基督,選擇以天主的心意作為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

實踐

你和我都可能是誘惑裡的主角。如何面對和戰勝誘惑?心智成熟的人,能夠認出和拒絕糖衣裡的毒藥;貪慕虛榮的人,就只看見糖衣,而看不見背後的毒藥。魔鬼最愛用的技倆是令人懷疑天主的話,所以戰勝魔誘的方法就是服從天主。耶穌透過祈禱、守齋,以及對天主聖言的忠誠,最終取得勝利。戰勝魔鬼的關鍵就是守齋,守齋是很有力的武器,是一種屬靈的操練,除了幫助我們克己苦身外,更幫助我們專心尋求天主。通過守齋,我們的心能夠更靠近天主;祂給予我們力量,克勝每天的誘惑,祈求天主幫助我們,在考驗中更明白天主的心意。

是日金句

「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所說的一切話。」(瑪4:4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聖灰禮儀後星期六

58:9-14 

上主這樣說:「你若由你中間消除欺壓、指手畫腳的行為和虛偽的言談;你若把你的食糧施捨給飢餓的人,滿足貧窮者的心靈;那麼,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將如中午。」

上主必要時常引領你,在乾枯之地,使你心滿意足,並使你的骨頭堅強有力;你將成為一座灌溉的樂園,一個總不涸竭的水泉。你的後裔將重建往日的廢址,你要豎起那久遠的基礎,人要稱你為「缺口的修補者」,「廢墟的興建者」,為叫人居住。

假使你在安息日限止你的腳步,在我的聖日停止你的營業,稱安息日為喜樂,為上主可敬的聖日;假使你尊崇聖日,而不去旅行,不苦心經營或談論生意,那時你將喜樂於上主。我要使你駕臨地之高處,使你享受你祖先雅各伯的產業:這是上主親口說的。——上主的話。

反省

最能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虔誠,在於他如何尊崇和遵守天主的聖日(安息日)。

安息日的原意,既讓人在這天休養生息,也讓人在這天欽崇天主。「假使你在安息日限止你的腳步」,意思是不讓自己的腳踐踏安息日。安息不等於隨心所欲地娛樂、休息,而是要按照天主的意思安息;「在我的聖日停止你的營業,稱安息日為喜樂,為上主可敬的聖日」,度安息日是幫助人以天主為樂,而不是以個人的滿足為目的;「假使你尊崇聖日,而不去旅行,不苦心經營或談論生意,那時你將喜樂於上主」,拒絕自己,才是對安息日的尊重,也是對天主的尊重。

在天主眼中,當我們不斷苦心經營、不停追求自我的努力時,會無視他人的存在,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很容易就落入欺壓別人、指責他人、毀謗他人的陷阱中。當人不做自己喜歡的事,停止自我中心,停止苦心經營,而是真實地欽崇天主、欽崇天主的聖日,必要經歷天主極大的降福。因為真正的祈禱,在於「轉向天主」,當人生的焦點由自己轉向天主,從滿足自己到滿足天主,從順著自己的私意,到服從天主去愛人,從以自己為樂到以天主為樂;這樣人必能真實地經歷天主。

對天主及天主的聖日認真看待的人,能夠重享與天主、與他人美好的關係,也讓人與人、人與萬物,都同樣蒙受祝福。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欺壓別人,而是更積極地把食物分享予人,顧念他人的需要。因為慈悲與虔誠,跟愛主愛人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的。

實踐

這兩天透過《依撒意亞先知書》第58章,反思我們的信仰是否過於注重形式,卻沒有內在生命的改變。先知提醒,正確欽崇天主的態度與方式,並不是憑藉外在的禮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將信仰規範具體地實踐出來。天主眷顧的是願意在生活中將天主的公平、正義與慈愛具體落實之人,並非像那些假道學,他們在各樣宗教禮儀中表演出虔敬與熱誠,但在生活中卻極盡剝削、壓榨,讓弱勢者不斷受到嚴苛及暴力的對待。祈求天主幫助我們,使我們的祈禱、靈修,不再流於形式,而是真實地與天主連結。

是日金句

「上主,求你教訓我你的途徑,求你使我照你的真理去行。」(詠86:11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聖灰禮儀後星期五

58:1-9 

上主天主這樣說:你大聲呼喊,不要停止,提高你的喉嚨,有如號筒,向我的百姓宣佈他們的過犯,向雅各伯家指明他們的罪孽。

他們固然天天尋找我,喜歡認識我的道路,好似一個行義而沒有背棄天主法令的民族,向我要求正義的措施,祈望天主與之接近:「為什麼我們守齋而你看不見,我們刻苦而你不理會呢?」看哪!你們在守齋日仍然苦心經營,勒索你們所有的工人。看哪!你們一面守齋,一面爭吵,打架,以惡拳打人;你們不必再如今天一樣守齋了,免得你們的嘈雜在高處可以聽到。難道這就是我所中意的齋戒嗎?難道這就是人們克己的日子嗎?難道低頭如同蘆葦,以苦衣和灰塵舖床,你就稱為齋戒,稱為上主悅納的日子嗎?我所中意的齋戒,豈不是要人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裏,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若這樣,你的光明將要射出,有如黎明,你的傷口將會迅速地復原;你的救援要走在你前面,上主的光榮要作你的後盾。那時,你如呼喊,上主必要俯允;你若哀求,他必答說:「我在這裏!」——上主的話。

反省

以色列人向天主抱怨,他們禁食祈禱,為何天主沒有俯聽他們?為什麼天主對於他們虔誠的行為,完全不加理會?因為他們表面上欽崇天主,渴望認識天主的旨意,實際上卻利用齋戒,滿足自己的私慾。

先知說他們「好似一個行義而沒有背棄天主法令的民族」,「好似」兩字真的可圈可點,似乎很熱心,實際上卻沒有屬靈的生命,只以外表的虔誠包裝自己。

守齋不但沒有幫助以色列人真誠悔改,反而暴露出他們的偽善,在日常生活與待人處事上的罪惡,欺壓窮人,對弱勢與有需要的人見死不救等等。這種沒有真心悔改的齋戒,全無正義憐憫的心,天主不會悅納。

先知向他們宣告什麼才是天主悅納的齋戒,就是「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真正的齋戒需要配合實際的行動,捨棄那些不蒙天主悅納的惡習和生活方式,捨棄自己的意志和欲望。所以,把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人接到家中,將衣服送給衣不蔽體的人。相反,一個沒有治死舊我,捨棄自己,純粹捨棄食物的齋戒,並不能使天主喜悅。

實踐

人不能藉守齋、克己來操控天主以獲得祝福。因為天主的恩寵,是白白賞賜給那些願意遵行祂旨意,並重視與祂建立關係的人。天主願意看到我們克制自己的慾望,來幫助其他人。天主所喜悅的守齋,使守齋的人以天主為樂,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使他人得到益處。

是日金句

「你們應尋求善,不可尋求惡:這樣你們才能生存;上主萬軍的天主也必與你們同在。」

2023年2月23日 星期四

聖灰禮儀後星期四

30:15-20 

梅瑟向百姓說:「你看,我今天將生命與幸福,死亡與災禍,都擺在你面前,如果你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誡命:愛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謹守他的誡命、法令和規定,你必能生活繁榮,上主你的天主在你要去佔領的地上,必要祝福你。但是,如果你心中叛離,不願聽從,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他的神,我今天警告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渡過約但河去佔領的土地上,決不能久存。我今天指著天地向你們作證:我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你要選擇生命,為叫你和你的後裔得以生存;你應愛慕上主你的天主,聽從他的話,完全依賴他;因為這樣你才能生活,才能久存,才能住在上主向你的祖先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要給他們的土地上。」——上主的話。

反省

梅瑟苦口婆心,向以色列百姓指出兩條路:闊路,引向滅亡窄路,引向永生生命死亡的道路;幸福災禍的道路

梅瑟將生死禍福放在他們面前,選擇愛慕上主的誡命,履行祂的道路,必定繁榮昌盛;相反,叛離上主的,必要滅亡。可以說,生死存亡就在他們一念之間。為什麼梅瑟要向以色列人陳明生死禍福的道理呢?這是避免他們進入福地後,由於生活安定,物產豐富,而忘記遵守天主的話,轉而依靠自己。

梅瑟就像路牌,指示方向,然而他無法替以色列人作出選擇,因為選擇權是在「每個人的手中」,天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不同的選擇會帶出不同的結局,到底要怎麼走上生命與幸福的窄路呢?

答案就是:「你應愛慕上主你的天主,聽從他的話,完全依賴他;因為這樣你才能生活,才能久存」,梅瑟將「生命與福樂」、「死亡與禍患」,擺在以色列人面前,吩咐他們愛天主並履行祂的道路。愛天主,就是聽從祂,依靠祂。靠人的能力是做不到的,唯有一條路,就是耶穌基督的教贖之路,即今日福音所說的:「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實踐

梅瑟激勵以色列人,要選擇生命,服從天主可以繼續蒙福。天主從不強迫人順從祂的旨意,祂讓我們自行決定。然而,這種抉擇是在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取捨。人世間一切的東西都會過去,包括我們的生命,唯有天主的話永遠常存;如果我們願意繼續在天主的手裡,一定有永生的福樂。選擇天主的法律並不困難,最難的是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求天主賞賜我們智慧,能夠全心全意依靠祂,獲得天主賞賜的永恆生命!

是日金句

「因上主賞識義人的行徑,惡人的行徑必自趨沉淪。」(詠1:6

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聖灰禮儀星期三

6:1-6, 16-18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你們在天父之前,就沒有賞報了。所以,當你施捨時,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如同假善人在會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樣,為受人們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當你祈禱時,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幾時你們禁食,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因為他們苦喪著臉,是為叫人看出他們禁食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禁食時,要用油抹你的頭,洗你的臉,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上主的話。

反省

當我們行善的時候,天主最重視的是我們的「動機」,是故意叫人看見,得到別人的讚賞,抑或是為了光榮天主?

法利塞人喜歡把善行(施捨、祈禱和禁食)做在人前,耶穌卻教訓我們,真正的施捨是不會故意讓人知道的,「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世人所追求的讚賞是短暫的,天父在永恆中的賞賜,才是最大的獎賞。

不要將祈禱變成「表演」,耶穌說某些假善人,「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相反,真正祈禱的人,並非顯示於人,獲得別人的注意,而是「進入內室,關上門,向暗中之父祈求」。禁食的時候,不要面帶愁容、苦喪著臉,讓別人看出我們正在禁食。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應該是向著天主而做,否則天主必不悅納。

實踐

耶穌告訴我們從施捨、祈禱、禁食三方面檢討自己的動機,這些行動不應該以自己為中心,而應以天主為中心;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為了光榮天主;只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奉獻,並非愛的奉獻。所以,當我們下次行善前,應先問一問自己:「如果沒有人知道,我還會做這些事嗎?」

是日金句

「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岳2:13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七週星期二(單數年)

9:30-37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經過加里肋亞;耶穌卻不願叫人知道。因為那時耶穌教訓他的門徒,給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門徒卻不明白這些話,又害怕詢問他。

他們來到葛法翁,進到家裏,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在路上爭論了什麼?」他們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耶穌坐下,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遂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在門徒中間,抱起他來,給他們說:「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並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第二次跟門徒預言自己的受難與復活,但門徒不但未能領會,還彼此爭論誰最大。耶穌在乎的,是如何完成救贖人類的工程;門徒在乎的,卻是世上的功名利祿。世俗的價值觀蒙蔽了他們的心,使他們聽不懂屬靈的事,成了屬靈的聾子、瞎子。

「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在天國裡,耶穌切願門徒做眾人中最小的,而不是最大的;成為僕人而不是成為所有事物的主人。當然,這個想法違反人的本性,因為世人都追求名次或地位的第一,而不願屈居末席,如同寧要受服侍,也不願作僕人。接著,耶穌用一個小孩子作為教材,教導門徒:「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並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小孩子和婦女,在猶太人文化中沒有地位,都是卑微、弱勢的一群。耶穌特別強調「收留」,表示一個人願意像僕人般收留這樣卑微的人,就是實踐天國的教導。

在《瑪竇福音》,耶穌提醒門徒,「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瑪18:3-4)所以,人必須要在天主面前自謙自卑如同小孩子,才夠資格進入天國。換言之,必須先除去驕傲,否則休想在天國取得一席之位。唯有心存敬畏和謙卑,才能認識天主,這是進入天國的門檻;驕傲的人無法認識天主,也不能得到救恩。

實踐

世界強調服侍我們敬佩的人,重視我們視為很重要的人,但耶穌卻教導我們:不是服侍比我們更偉大的人,而是服侍我們身邊那最微不足道的人。即使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無能力的小孩子,都要為耶穌的名而接待他,並視他如同耶穌一樣。在人性裡,總有一種顯示要比別人更強大的心態,以此作為自我的肯定。讓我們按照耶穌的教導,檢討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和服侍的態度,如何在生活中效法主。

是日金句

「與天主保持聯繫,總不要離棄他,好使你至死充滿幸福。」(德2:3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七週星期一(單數年)

9:14-29

那時候,耶穌同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下山,來到門徒那裏,看見一大群人圍著他們,經師和他們正在辯論。全民眾一看見了耶穌,就都驚奇,立刻向前跑去問候他。耶穌問門徒說:「你們和他們辯論什麼?」群眾中有一個回答說:「師傅,我帶了我的兒子來見你,他附著一個啞巴魔鬼;無論在那裏,魔鬼抓住他,就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咬牙切齒,並且僵硬了。我曾請你的門徒把魔鬼逐出,他們卻不能。」耶穌開口向他們說:「哎!無信的世代!我與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我容忍你們要到幾時呢?帶他到我這裏來!」他們就把孩子領到耶穌跟前。魔鬼一見耶穌,立時使那孩子拘攣了一陣,那孩子便倒在地上,打滾吐沫。耶穌問他的父親說:「這事發生在他身上有多少時候了?」他回答說:「從小的時候;魔鬼屢次把他投到火裏或水裏,要害死他。但是,你若能做什麼,你就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吧!」耶穌對他說:「『你若能』,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小孩子的父親立刻喊說:「我信!請你補助我的無信吧!」耶穌看見群眾都跑過來,就叱責邪魔說:「又聾又啞的魔鬼,我命你從他身上出去!再不要進入他內!」魔鬼就喊叫起來,猛烈地使那孩子拘攣了一陣,就出去了;那孩子好像死了一樣,以致有許多人說:「他死了!」但是耶穌握住他的手,拉他起來,他就起來了。耶穌進到家裏,他的門徒私下問他說:「為什麼我們不能趕他出去?」耶穌對他們說:「這一類,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上主的話。

反省

這孩子境況十分淒慘,飽受啞巴魔鬼的折磨。邪魔讓這孩子身體不受控制,經常掉進火裡或水裡,似乎毫無希望。瑪竇福音的記載,甚至說他得了「癲癎病」,這種病在聖經時代幾乎無藥可救。

門徒這次不能逐出魔鬼,令人費解,因為耶穌之前已授給門徒權柄驅魔,門徒也的確曾經成功地以主之名治病及驅魔。為什麼這次卻無能為力呢?

耶穌把門徒的「不能」(驅魔)跟人的「無信」扯上關係,而祂與那個父親的對話也是圍繞著這兩個主題。父親說:「你若能做什麼,你就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吧!」耶穌回應說:『你若能』,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言下之意,關鍵不在於耶穌能不能,而在於這父親信不信。父親表現出人所經歷過信與不信的矛盾,「我信!請你補助我的無信吧!」當人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謙卑地來到天主面前,全心全意地呼求祂,將自己交託給祂時,天主就會賜予我們足夠的信德。

所以,耶穌的感嘆(哎!無信的世代!),不只因為人的不信帶來魔鬼的破壞,更因為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苦難,而當時的人們,尤其是門徒,還不認識祂,仍然沒有信德。

孩子的父親坦承自己對孩子得醫治的信德很小,可能是眼見他的孩子多次被魔鬼折磨,也可能是門徒經過一番努力仍對付不了那個魔鬼。他懇求耶穌能夠幫助他,並求耶穌出於憐憫解決多年來困擾他家人的問題。耶穌遂其心願,逐出啞巴魔鬼,那孩子就痊癒了。因此,每當我們的信德下滑,只要我們求祂,祂一定會增強我們的信德。

實踐

「為什麼我們不能趕他出去?」「這一類,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耶穌沒有直接回答門徒的提問,而是為他們的無信提供出路,即:祈禱和禁食。正如那個父親坦然承認自己的信德不足,於是呼求耶穌介入,改變他的無信,給門徒一個重要的提醒和榜樣。耶穌教導門徒要禁食和祈禱,依靠天主的能力,而不是靠自己。四旬期將至,提醒我們也要信賴天主,依靠祂的能力,戰勝魔鬼的誘惑。

是日金句

「一切智慧,皆來自上主,並且永遠就和他同在。」(德1:1

2023年2月19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甲年)

19:1-2, 17-18 

上主訓示梅瑟說:

「你告訴以色列子民全體會眾說: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

「不可存心懷恨你的兄弟;應坦白勸戒你的同胞,以免因為他而負上罪債。不可復仇;對你本國人,不可心懷怨恨;但應愛人如己:我是上主。」——上主的話。

反省

《肋未紀》的主旨是要以色列人在被救贖出來後,作「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國民」。《肋未紀》全書提到聖潔共300多次,尤以192節陳明:「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19章的每一條,都宣告天主聖潔的本性。因此,天主的子民有一個基本的義務,就是活出祂聖潔的本性,這本性是天主造人的時候曾經賜給人的,只不過在原祖父母犯罪之後逐漸失去了。因此,耶穌基督的救恩,不是要廢除誡命或法律,而是要救我們回歸法律的聖潔和良善。

按《肋未紀》的教導,聖潔的生活不僅止於遵守崇拜和宗教儀式,例如:守安息日、不可拜偶像;也不僅止於不犯罪,而是包含積極地活出各種美德,例如:孝敬父母、愛人如己。聖潔就是以愛待人,若想過聖潔的生活,就必須先培養愛人如己的心。

《肋未紀》也談論「公義」:「不可復仇;對你本國人,不可心懷怨恨;但應愛人如己:我是上主。」這些教導都強調寬恕,若沒有寬恕,不可能忘記仇恨。耶穌要求我們「不要抵抗惡人」,不要「以惡報惡」,這是「擺脫仇恨」,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讓人真正得到自由。仇恨會毀滅我們,耶穌不願意我們被仇恨綑綁。祂甚至要求我們「愛仇敵」,「以德報怨」,以愛「化敵為友」,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的精神來面對敵人。雖然在世人眼中是不可思議、愚不可及的事。然而,這才是征服敵人,最積極、有能力的方法。

實踐

耶穌說,「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這是天主的子女應該有的性情。天主是完全的,祂的愛也是完全的,天主的愛子耶穌在世上已經完全活出這種愛,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正正印證了這點。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就是因為耶穌現在已經住在我們心中,天主已經將祂完全的愛傳遞給了我們,住在我們裡面,也讓我們可以將這種完全的愛傳遞給其他人。

是日金句

「誰若遵守天主的話,天主的愛在他內,才得以圓滿。」(若一2:5

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六週星期六(單數年)

9:2-13 

那時候,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厄里亞和梅瑟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伯多祿遂開口對耶穌說:「師傅,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張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他們都嚇呆了。當時,有一團雲彩遮蔽了他們,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他們忽然向四周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同他們在一起。

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非等人子從死者中復活後,不要將他們所見的告訴任何人。他們遵守了這話,卻彼此討論從死者中復活是什麼意思。他們就問耶穌說:「為什麼經師們說厄里亞應該先來?」耶穌對他們說:「厄里亞固然要先來重整一切:但是經上關於人子應受許多痛苦,被人輕慢,是怎樣記載的呢?可是,我告訴你們:厄里亞已經來了,人們任意對待了他,正如經上關於他所記載的。」——上主的話。

反省

由於門徒還不理解耶穌作為默西亞必須受難和死亡的意義(谷8:31-38),所以耶穌特意帶三個門徒上山,在他們面前榮顯聖容。山,常令人聯想到親近天主和預備領受天主的話,因為祂也曾在山上向梅瑟和厄里亞顯現。

「厄里亞和梅瑟,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談論耶穌將要完成的使命,就是要把自己交付給耶路撒冷的敵人。梅瑟代表「法律」,厄里亞則代表「先知」,在舊約時代,法律和先知都預言默西亞的出現和祂的使命。二人的出現,顯明耶穌就是舊約法律和先知所應許的那一位,祂不是人們眼中的若翰或厄里亞,也不僅僅是人們眼中的一位先知,而是天主的獨生子,祂的權威和能力遠遠超過眾先知。顯聖容的目的,是要增加門徒的信心,讓他們看見耶穌受苦是天父的心意,也相信耶穌就是那位「乘著天上的雲彩而來,走向萬古常存者」的人子。

當時有一團雲彩,遮蔽了他們,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雲彩常伴隨天主的同在、保護和引導。在西乃山下,以色列人看到天主降臨時,有厚厚的雲彩降臨在山上,天主就在雲彩當中,發出隆隆的雷聲;天主也曾透過雲彩,帶領以色列人走過曠野的旅程。昔日天主透過與梅瑟的對話,叫以色列人聽見後可以信靠祂的僕人梅瑟,現在天主也希望透過與門徒的對話,堅固他們的信德。

當他們下山時,耶穌再次吩咐他們:「非等人子從死者中復活後,不要將他們所見的告訴任何人」,因為門徒還沒有明白祂將要被殺害和復活的事實,等到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他們才會完全明白。為猶太人,他們都知道人死後必要復活的真理;使他們困惑的是人子的復活,因為他們無法接納一位受苦和受死的默西亞。

實踐

耶穌基督以十字架的痛苦得到光榮,跟隨祂的人也要這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才能獲得生命。因此,信仰帶給我們的,是讓我們有勇氣面對人生的苦難。雖然山上的經驗是非常美好,但不是耶穌榮顯聖容的目的,因為祂還有更大的使命需要去完成。門徒也要從山上下來,即使前路充滿挑戰,也要勇敢地面對。耶穌讓我們明白為天國付出的一切努力和承受的苦楚,不是徒然的,就如耶穌走過的路一樣,最終我們將與祂一同為王。求主幫助我們靠著主賜予的力量,學習背起十字架跟隨主。

是日金句

「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希11:1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六週星期五(單數年)

8:34-9:1 

那時候,耶穌召集群眾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原故,喪失自己性命,必要救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誰若在這淫亂和罪惡的世代中,以我和我的話為恥,將來人子在他父的光榮中,同諸聖天使降來時,也要以他為恥。」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人中,就有幾個在未嘗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見天主的國帶著威能降來。」——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明確說明祂國度的道路,就是必須透過十字架的道路,任何想要跟隨祂的人都必須「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就是把心思放在天主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人的事情上;「棄絕自己」,就是不按照自己的意思,一心一意按照天父的心意去想、去行,如同耶穌一樣。

如果我們不體貼天主的意思,就是體貼人的意思,結果就是中了魔鬼的詭計,成為牠的工具。因此,當我們下定決心作主的門徒,就要效法耶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耶穌又運用商業上的例子:「賺」、「賠」、「益處」,告訴我們甚麼才是值得人值得追求的事物。世人追求的東西,無非是財富、權勢、地位,但這些東西並不恆久。什麼東西最寶貴?莫過於永恆的生命,沒有它,我們便失去一切。無論積存多少財富,它們決不能為我們天上的帳戶帶來任何利益。精明的世人若能明白,天國如同一樁好「買賣」,值得付上任何代價去得到。耶穌說過:「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瑪6:21)如果過份專注於世俗的事,就無法全心全意地作主的門徒。我們必須先捨棄世上的一切,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天主身上。

跟隨主,不但要認識耶穌是誰、背起十字架,也要有光榮的盼望。凡懷著這光榮盼望的人,就能戰勝世上的苦難、試探,天主也要賞報那些願意背十字架跟隨祂的人,賜給他們永恆的冠冕。

實踐

當許多人不顧一切,朝向世俗的成就邁進時,耶穌卻以十字架的愛,為我們指出通向天國的生命之道。許多人花畢生的時間尋找快樂,但耶穌卻說:「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若把快樂建立在地位、權力和物質上,我們終將一無所有。若汲汲於追尋「快樂」的人生,到最後只會發現都是空虛、徒勞的。唯有跟隨耶穌,我們才會知道甚麼是豐盛的生命。十字架的道路,雖然開始的時候看起來很窄,但卻是真正能夠帶領我們進入生命、平安的道路。

是日金句

「主說: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六週星期四(單數年)

8:27-33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的村莊去;在路上問自己的門徒說:「人們說我是誰?」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他。

耶穌便開始教訓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耶穌明明說了這話。伯多祿便拉他到一邊,開始諫責他。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上主的話。

反省

要跟隨主,必須先認識——耶穌是誰。群眾雖然常跟著耶穌,聽祂講道,又看見祂行奇蹟,但他們還不算是真正地跟隨主,因為他們不認識耶穌是誰。從耶穌問門徒:「人們說我是誰?」發現他們對耶穌有許多錯誤的猜測,有說祂是若翰洗者、厄里亞、或先知中的一位。在群眾心中,耶穌僅是一位偉人、師傅、先知而已。

其實,耶穌更關心門徒對祂有多少認識,「你們說我是誰呢?」,畢竟他們跟耶穌朝夕相處,理應比群眾更認識耶穌。當伯多祿說出耶穌是「默西亞」時,耶穌禁止門徒告訴別人,就像祂之前禁止邪魔一樣。及至當伯多祿聽到耶穌預言自己將要被殺害時,就想要阻止耶穌,更加證明了伯多祿和門徒不認識「默西亞」的真正意義,所以無法與主同心、同行地跟隨主。

對門徒而言,耶穌的預告為他們的「信仰」帶來很大的衝擊。事實上,耶穌的預告(谷8:31)是馬爾谷福音的轉捩點,因為是耶穌首次說出自己必須受苦、被殺害和復活,跟當時猶太人熱切期望拯救他們脫離羅馬人之手的默西君王形象大相逕庭。耶穌向門徒啟示祂作為「默西亞」的使命,是走一條在世人眼中徹底失敗、失去尊嚴並最終導致自己喪命的路。

實踐

「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伯多祿的勸阻也許是出於愛主,不願意耶穌受苦,但這種膚淺的愛,使伯多祿變成天主事業的「絆腳石」。魔鬼會利用人性裡面「貪圖安逸、害怕受苦」的傾向,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淪為牠的工具。所以,當我們決定跟隨天主的旨意時,信德要保持堅定,不然會輕易屈服、順從魔鬼的聲音。在每天的生活,我們必須來到天主面前,尋求祂的心意,並且謹記:不要用人的想法去分辨,而應該思考天主的想法是什麼,以及天主希望我在這件事上學習些什麼。

是日金句

「上主,你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惟你有永生的話。」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六週星期三(單數年)

8:22-26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來到貝特賽達,有人給耶穌送來一個瞎子,求他撫摸他。耶穌便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在他的眼上吐了唾沫,然後又給他覆手,問他說:「你看見什麼沒有?」他舉目一望,說:「我看見人,見他們好像樹木在行走。」然後,耶穌又按手在他的眼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竟能清清楚楚看見一切。耶穌打發他回家去說:「連這村莊你也不要進去。」——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醫治這個瞎子,跟之前醫治又聾又啞的病人,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兩件奇蹟剛好都在增餅奇蹟後發生,兩人都被耶穌帶到村外,用唾沫治病。馬爾谷有意作出這樣編排,暗示耶穌也要開啟門徒屬靈的耳朵、舌頭和眼睛。

耶穌先在他的眼上吐唾沫,他的視力初時還很模糊,看到的人都像樹木在行走;為他覆手後,他就看得清楚了。這絕不是耶穌第一次醫治失利,要進行第二次醫治,而是藉此教導我們,耶穌不單讓我們肉身的眼睛能夠看見,更要讓我們屬靈的眼睛能夠看清楚。同樣,耶穌也按照門徒的程度讓他們漸漸看得清楚,就像開啟瞎子的眼睛一樣。

當我們帶著渴望尋找真理時,就像瞎子在第一階段的醫治後,看東西仍然模糊不清,如同門徒對耶穌的認識還很片面。藉著耶穌對門徒的循循善誘,不斷啟發他們,他們的眼睛才完全打開,認出耶穌的身份。同樣,信仰也需要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幫助我們清楚真正認識信仰的內涵。

耶穌雖然用不同的方式、過程,醫治不同的人,但可以確定的是,祂必會醫治到底,使我們不但肉身,靈魂也得著徹底的醫治,直到我們全人都「復了原」──成就天主的美意在各人身上,這樣就能「清清楚楚看見一切」。

實踐

雖然我們愚昧無知,好像耳聾、舌結、眼瞎的患者,不知前路當如何行,但全能的主還是憐憫我們,用各樣奇妙的方法,親手安慰、扶持我們,引領我們走當走的路。作為耶穌的門徒,要非常謹慎自己是否認真在聽、在說和在看。要懂得分辨哪些是天主的話,哪些是人的教訓。通過治好這個瞎子,耶穌教導我們要學習用屬靈的眼睛去看,且要看得清楚。祈求天主開啟我們屬靈的眼睛,好能更明白和實踐真理。

是日金句

「主耶穌基督的父,光照了你們心靈的眼目,為叫你們認清他的寵召有什麼希望。」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聖濟利祿隱修士及聖默多狄主教(紀念)

8:14-21 

那時候,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外,隨身沒有帶別的食物。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應當謹慎,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他們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了。耶穌看出來了,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議論沒有餅了?你們還不明白,還不瞭解嗎?你們的心仍然遲鈍嗎?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當我擘開五個餅給五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筐碎塊?」他們回答說:「十二筐。」「還有,七個餅給四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籃碎塊?」他們回答說:「七籃。」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還不瞭解嗎?」——上主的話。

反省

少量的「酵母」能使麵團發酵,成為香口軟熟的麵包。但在這裏卻象徵邪惡,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不起眼卻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的心硬能夠滲透和毒害整個猶太人的群體。

法利塞人注重外表,忽略真誠的內心,表裡不一;黑落德黨人則熱衷跟統治者合作,是既得利益者。因此,「法利塞人的酵母」,是指他們假冒為善,重視規矩,將人定的傳統凌駕於天主的誡命之上;「黑落德的酵母」,則指他們追求世俗的權力、金錢,背棄天主。

耶穌吩咐門徒要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因為這些邪惡的酵母,如同無息無味的有害物滲透、感染,毒害人心。必須保持警覺,從一開始就斷然拒絕,不給它們留任何餘地。但門徒誤會了耶穌的意思,以為耶穌因他們忘記帶餅而不高興,人心若過份注重物質,就會像門徒那樣,「不見天主、只見餅」的可憐光景。不論聽到什麼,都聽不入耳,整天所想的盡都是「餅」。他們的心還是很遲鈍,對屬靈的事還未開竅,還未能從兩次增餅的奇蹟,領悟耶穌就是那位能夠厚賜萬物的天主。很多時候,我們的領悟力也跟門徒一樣遲鈍,雖然經歷過天主的奇蹟,仍然把天主為我們做過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實踐

「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耶穌用眼睛和耳朵為喻,幫助門徒想起祂醫治聾子和瞎子的事,希望打開他們屬靈的「耳朵」和「眼睛」,不應憂慮吃甚麼、喝甚麼,天主自有安排。所以,耶穌警誡門徒「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因法利塞人(假冒為善)的罪、黑落德(世俗化)的罪,這些都是使人遠離天主的致命毒素,我們要保持醒寤、擺脫內心的遲鈍,學習以屬靈的眼光觀察事物。

是日金句

「你們應當謹慎,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谷8:15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六週星期一(單數年)

8:11-13 

那時候,法利塞人出來,開始和耶穌辯論,向他要求一個來自天上的徵兆,想試探他。耶穌從心裏嘆息說:「為什麼這一世代要求徵兆?我實在告訴你們,必不給這世代一個徵兆!」他就離開他們,再上船往對岸去了。——上主的話。

反省

奇蹟(徵兆),是天主介入間的特殊作為,是天主給人的特別記號。每個奇蹟,總有天主特別的信息。在舊約,先知為證明自己是由天主所派遣的,會顯一個從天上來的奇蹟,例如:厄里亞與巴耳邪神的鬥法。法利塞人向耶穌要求一個來自天上的徵兆,為要試探他,這做法本末倒置,居心不良。馬爾谷用「辯論」、「試探」這些字眼,表明法利塞人並非真心想知道耶穌是否來自天主,而是故意要找把柄除滅祂。因為「試探」在原文就有「陷害」的意思,跟耶穌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用的是同一個字。

「為什麼這一世代要求徵兆?我實在告訴你們,必不給這世代一個徵兆!」耶穌知道他們的詭計,斷然拒絕他們無理的要求,在瑪竇福音12:3916:4講得更清楚,譴責當代是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聖經常以夫婦關係比喻以色列和天主的關係。因此,當以色列人心中另有所屬時,正是耶穌所講「邪惡淫亂」的意思。耶穌說,除約納先知的徵兆外,再沒有其他徵兆,因為約納三天三夜在魚腹裡,正預表祂將要為世人的罪過被釘在十字架上,然後三天後從死者中復活。「耶穌從心裡嘆息」,是嘆息他們的心硬,同時表明祂對人的關愛、同情,以及對人的罪、不信,祂的聖心何等傷痛、感慨。

法利塞人熟識聖經,卻不肯從客觀事實接納耶穌,反而處心積累否認祂。於是耶穌「就離開他們」,「離開」有「放棄、拂袖而去」的意思。福音很少耶穌主動離開人群的記載,而這些法利塞人,不顧耶穌所顯的奇蹟,還故意來試探祂,所以他們是定意不承認耶穌就是默西亞。因此,耶穌主動離開他們。祂的離開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他們還不悔改,他們的命運就已成定局了。

實踐

有信德的人,絕不會要求天主顯個奇蹟來證明祂的能力。反之,法利塞人的心硬,就連最具說服力的事實和例證,放在他們面前,他們也拒絕相信。人若有一顆敞開的心,必能看見耶穌確實是默西亞。耶穌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若20:29)盼望我們的信仰是奠定在信德,而不是看見奇蹟。

是日金句

「主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

2023年2月12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甲年)

15:16-21 

如果你願意,就能遵守上主的誡命;你是否忠信,完全在於你的自決。

上主在你面前,放置了火與水,你可任意伸手選取。

生死善惡,都擺在人面前;人願意什麼,就賜給他什麼。

因為,上主的智慧,廣大無邊;他無所不能,無所不見。

他的眼睛注視敬畏他的人;他洞悉人的一切行為。

他從不吩咐人作惡,也從未准人犯罪。——上主的話。

反省

「如果你願意,就能遵守上主的誡命;你是否忠信,完全在於你的自決。」天主賜予人自由,使人可以選擇善或惡,所以人在天主面前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上主在你面前,放置了火與水,你可任意伸手選取。」水和火象徵對天主法律的遵守或放棄,的確,未來繫於我們如何抉擇,如果選擇愛天主,聽從祂,親近祂,就是選擇生命,選擇在樂園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

在聖經中,「聽從」有「遵守」的意思。因此,聽從天主不僅意味著了解祂的說話,遵守祂的教導。雖然我們不可能聽到天主的聲音,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聖經,藉遵守祂的誡命來「聽從」天主,祂切望我們能夠明白祂的旨意。

人種什麼就收什麼,我們播的種子,無論是好或壞,都將收穫它們的果實。越遵守天主的誡命,就越有信心知道天主是我們的朋友,知道祂時刻眷顧著我們。當我們努力培養跟天主的良好關係,並把這事置於生命中的首位,就是親近天主了。

當然,天主未必會在我們生活的每件事上都給予處方,但祂賜下耶穌作我們的模範,讓我們去跟隨。做正確的選擇或許不容易,如果我們願意讓天主的話引導我們,讓崇拜天主成為生命的目標,天主就會賜予足夠的智慧,幫助我們「選擇生命」,因為「他從不吩咐人作惡,也從未准人犯罪」。明白到怎樣的選擇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就要好好善用天主賦予的自由意志,以免悔不當初。。

實踐

許多事必須用屬靈的眼光才能明白,但我們往往用人的眼光來觀看天主的作為,以致無法領悟天主的奧秘。唯有明白自己的有限,願意謙卑自己,求天主賜下屬靈的眼光,幫助我們有真正的智慧來看人生,了解天主的話,才可以在天主的恩典當中,走祂所喜悅的道路。

是日金句

「上主,請指示給我你的法令,我要仔細遵守。求你教導我遵守你的法律,我要以整個心靈,持守不渝。」(詠119:33-34

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露德聖母(紀念)

8:1-10 

在那些日子,有一大群人,沒有什麼吃的了。耶穌叫過門徒來,給他們說:「我很憐憫這批群眾,因為他們同我在一起已經三天,也沒有什麼可吃的了。我若遣散他們空著肚子各自回家,他們必要在路上暈倒;況且他們中還有些是從遠處來的。」門徒回答說:「在這荒野裏,人從那裏能得餅,使這些人吃飽呢?」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耶穌就吩咐群眾坐在地上,拿起那七個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的門徒,叫他們分開;他們就給群眾分開。又有幾條小魚,耶穌祝福後,也吩咐把這些小魚分開。人都吃飽了,把剩下來的碎塊收集了七籃子。人數約有四千;然後耶穌遣散了他們,即刻同門徒上船,來到了達瑪奴達境內。——上主的話。

反省

這是耶穌第二次增餅,對象是外邦人。聖經裡的數字都有意義,例如:「五」個餅、「五」千男人、「十二」籃子對猶太人都別具意義;同樣,「七」個餅、「七」籃子、「四」千人,都跟外邦人有關。天主帶領以色列人進入客納罕地時,那裡住著七個外邦民族;而默示錄就以「四角」寓意所有地方。

當時群眾已經與耶穌在一起三天三夜,顯然,他們不是為了看奇蹟才跟隨耶穌,因為在首兩天耶穌沒有給他們供應過食物,可以想像,他們應是有備而來,到了第三天,自備的食物已經吃完了。

福音強調耶穌「很憐憫這批群眾」,反映這次奇蹟,並非出於「彰顯」自己的身份,而是「憐憫的心」,祂不僅關懷人的心靈,也關心他們肉體的飢餓,害怕他們在回家的路上暈倒。可見,耶穌對群眾的需要是呵護備至,無論肉身上、靈性上,都那麼體貼入微。凡來到耶穌面前的人,絕不會空手而回,肉身和心靈上都得到滿足。

「在這荒野裏,人從那裏能得餅,使這些人吃飽呢?」門徒已經歷過五餅二魚的奇蹟,但當耶穌要他們再次餵飽群眾的時候,他們的信德還是很薄弱。然而耶穌的恩典和能力,讓他們再次經歷奇蹟。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在天主面前沒有難成的事,祂要的是甘心樂意奉獻的心。而且,在耶穌手中可以被加倍祝福,餵飽四千人。待群眾吃飽以後,把剩下的零碎收集了七個籃子,耶穌才遣散他們。

實踐

門徒把耶穌上次怎樣增餅和餵飽五千人的奇蹟,忘記得一乾二淨,反映他們對的信德沒有增長。門徒的軟弱,就在於他們把目光注視在自己的無能與軟弱上,而沒有把信德定睛在天主的大能與憐憫上。信心是有對象的,唯一的對象就是天主,而不是我們的自信。如果我們的眼光始終是看著自己,無論經歷過多少奇蹟,就永遠沒有信德。就像門徒一再顯得徬徨,手足無措,沒有由過去的經驗吸取教訓。然而,耶穌總是向我們顯示祂的慈愛,讓我們再次經歷祂的奇妙恩典,體驗祂就是那位能夠使無成為有的天主。

是日金句

「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

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聖思嘉 (貞女)(紀念)

7:31-37 

耶穌從提洛境內出來,經過漆冬,向著加里肋亞海,到了十城區中心地帶。有人給他帶來一個又聾又啞的人,求他給他覆手。耶穌便領他離開群眾,走到一邊,把手指放進他的耳朵裏,並用唾沫,抹他的舌頭,然後望天嘆息,向他說:「厄法達!」就是說:「開了吧!」他的耳朵就立時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耶穌遂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任何人;但他越囑咐他們,他們便越發宣傳;人都不勝驚奇說:「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巴說話。」——上主的話。

反省

耳朵與舌頭,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器官。又聾又啞的人,無法與人正常的分享。別人通過言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他也難以明白,生活多少都會受到限制。

耶穌沒有照群眾的請求,為他覆手,反將他帶離群眾。江湖術士都是靠敲鑼打鼓吸引別人的注意,但耶穌卻帶這人離開群眾,這是體貼入微的去關心他的處境。聾人站在群眾面前,總是侷促不安。耶穌體貼他的處境和感受,把拉他到一旁,用手指探入他的耳朵。當時的人相信唾沫有殺菌、治療的能力,所以耶穌也用唾沫為這人治病。

然後,耶穌望天歎息,說:「厄法達」(就是「開了吧」的意思)。「望天歎息」,既表示祂的能力來自天父,並非甚麼魔法或咒語,同時亦因為祂感歎人犯罪墮落,破壞了人與天主、人與人、人與自己的關係。所以「望天歎息」,不僅是為人因犯罪帶來的痛苦而難過,更是為人在罪惡中成了屬靈的「聾人」、「啞巴」而歎息!耶穌的心是多麼渴望萬有能夠與祂修好,脫離「罪」的處境。

「他的耳朵就立時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眾人都驚奇耶穌所作的事,「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巴說話。」令人聯想起天主創造天地時,對自己的創造宣告說:「認為樣樣都很好。」(創1:31)耶穌的到來,帶給人們身體痊癒和安慰創傷的良藥,祂所做的,就是重新再造這個世界。最初,天主的一切創造都是美好的;然而,人的墮落把它弄得醜惡。耶穌的來臨,把人弄壞的世界重新恢復昔日的美麗。

實踐

假如我們屬靈的「耳聾」、「舌結」,想要得到痊癒的話,也必須「離開群眾」,單獨來到耶穌面前,經歷祂與我們個人關係的更新。因為祂不是高高在上,發施號令說:「厄法達──開了吧!」,而是屈降就卑,降生成人,親自承擔我們的軟弱和痛苦,甚至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藉著祂的寶血,得以跟祂和好。

是日金句

「上主,求你開啟我們的心,使我們接受你聖子的話。」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五週星期四(單數年)

7:24-30 

耶穌從革乃撒勒動身,往提洛和漆冬境內去了。耶穌進了一家,不願任何人知道,但是不能隱藏。當下就有一個婦人,她的女兒附了邪魔,一聽說耶穌,就來跪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個外邦人,生於敘利腓尼基;她懇求耶穌把魔鬼從她女兒身上趕出去。耶穌向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那婦人卻回答說:「主,是啊!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到孩子們的碎屑呢!」耶穌對她說:「為了這句話,你去吧!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她一回到自己家裏,看見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出去了。——上主的話。

反省

外邦婦人,不顧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隔閡,謙卑地跪伏在耶穌腳前,懇求耶穌逐出女兒身上的魔鬼。

耶穌對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的確,猶太人習慣以狗形容外邦人,但耶穌並不是要蔑視她。這裡的小狗,是指家中飼養的寵物,而非街上的流浪狗。福音是傳給世上所有的人,不分種族,這是無可置疑的,只是在次序上是先傳給猶太人(兒女),然後再傳給外邦人(小狗)。外邦婦人的回應更反映她的謙卑、信德和鬥志:「主,是啊!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到孩子們的碎屑呢!」她的話似乎表達:「父親為子女預備食物,是豐盛有餘的,請把孩子們掉下的碎屑給我吧。」換言之,她認為天主對猶太人剩餘的恩寵,對外邦人也是珍寶。她的信德和謙卑感動了耶穌:「為了這句話,你去吧!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

在關乎「潔」與「不潔」的爭論後,耶穌治好了外邦婦人的女兒,祂不但用行動除去食物中潔與不潔的區別,更用行動化解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隔閡,顯示天國已經伸展到外邦人地區。而且,外邦婦人顯得比門徒更有信德。相對於法利塞人和門徒,這個外邦婦人內在的謙卑,以及對話中展現的智慧,比他們更勝一籌。因為她作為外邦人,並沒有因為她的身分而覺得自己不蒙天主悅納。

實踐

婦人頑強的堅持,以及不死的信德,值得我們學習。其一,她為了她女兒的痛苦,不輕言放棄。她不錯過這個黃金機會,堅持懇求耶穌,求主將少許的恩惠和憐憫施捨給她;其二,她留心注意耶穌的話:「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雖則暗示猶太人有權優先接受天主的救恩,但並不表示外邦人沒有機會分享天主的恩賜。她堅信耶穌會因著她不屈不撓的懇求,而對她施以援手。所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功課,就是在天主面前保持謙卑的態度與堅持祈禱的信德。縱然我們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不堪當,但仍然堅持不懈地祈禱,相信天主會俯聽我們的祈禱,且把最後的結果交給祂,相信祂的決定就是最美好的安排。

是日金句

「你們要以柔順之心,接受那種在你們心裏,而能救你們靈魂的聖言。」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路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