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16:13-23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他遂即嚴禁門徒,不要對任何人說他是默西亞。
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向門徒說明: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伯多祿便拉耶穌到一邊,諫責他說:「主,千萬不可!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耶穌轉身對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上主的話。
反省
在聖經裡,「認識」有三層的意思。第一層,「客觀事實」,例如:「我認識你」,很可能只是表示「大概知道你是誰,叫什麼名字,見過你的面,聽你講過幾句話」而已。這種認識,只算是知道一些客觀事實。聖經裡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魔鬼「知道」(認識)耶穌是天主子,但並不「相信」他。福音中,別人對耶穌的認識,也屬於這種,他們都以為耶穌是一位相似若翰、厄里亞、耶肋米亞的先知。群眾對耶穌的認知相當膚淺,多是風聞、臆測,甚至以訛傳訛。
第二層,「主觀經驗」。這種主觀經歷的認識、知道,跟前一種的客觀事實的認識、知道不同,但是都同樣沒有進入信仰的領域。可以和主有很深、很美好的信仰經驗,然而並不表示真正的認識天主。門徒跟耶穌朝夕相處,又看過他的奇蹟,但可能還未曾認識他。以伯多祿為例,他代表門徒宣認耶穌的身份:「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但當耶穌預告自己將要受苦受難時,伯多祿卻說:「主,千萬不可!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可見伯多祿對耶穌的認識仍然不足,他認知耶穌是默西亞,這是正確的,但對於耶穌身為默西亞所要成就之事,他並不理解。耶穌來是要拯救世人,但不是透過手持武器來達成,而是透過雙手伸開而死來達成。伯多祿只想用人的想法衡量耶穌要做的事,因此想做出破壞天主旨意的決定。
第三層,有很深的親密關係,這是聖經很特殊的一種用法。它指的是建立很深的感情,像夫妻二人成為一體的深厚的情愛,主要呈現在真正的信德上。就如讀經一,上主像丈夫對待妻子般疼愛以色列,與他們立約,但以色列卻背棄盟約。現在上主另立新約,刻在人的肺腑裡,人對上主的服從不再是表面的奉行規矩,而是從心底裡真正地委身。這新約使人與上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人對上主有深刻的認識,明白上主赦罪的恩寵(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這新約不僅關乎以色列人,更關乎全人類的命運。
實踐
耶穌到底是誰?誠如讀經一所講,刻在心版的新約,不再需要別人教導說「你們該認識上主」,因為每個人都從心裡真正認識上主了。而真正對上主的認識,不是表面的認知,而是內心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完全向天主委身,並與上主建立親密的關係。「耶穌是誰?」我們口裡所承認的,必須與我們心裡所相信的一致,讓我們越來越認識天主和他的心意。
是日金句
「天主,求你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求你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詠5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