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廿二週星期二(單數年)

4:31-37 

那時候,耶穌下到加里肋亞的葛法翁城,就在安息日教訓人。人都十分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具有一種權威。在會堂裏有一個附著邪魔惡鬼的人,他大聲喊叫說:「啊!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便從他身上出去了,絲毫沒有傷害他。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他們彼此談論說:「這是什麼事,他用權柄和能力命令邪魔,而他們竟出去了?」他的名聲便傳遍了附近各地。——上主的話。

反省

昨天的福音,耶穌宣告祂是從天主而來,要來釋放人靈的受傅者(默西亞),但納匝肋的同鄉不接受祂;今天的福音開始證實耶穌的身分,是天主所派遣的聖者,然而最先認出祂的竟是魔鬼。

魔鬼認出了耶穌(你是天主的聖者),發出恐懼的喊聲:「啊!」牠一時自稱「我們」,一時自稱「我」,顯示祂嚇破了膽,知道自己將被耶穌擊敗,難怪發出害怕、抗議的聲音。魔鬼也認識、承認耶穌是天主之子,但牠從一開始就不想與耶穌建立關係,不願意自己有所改變、不順從天主的旨意。假如我們的相信,是不想與耶穌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或者與耶穌的關係完全沒改變,那麼我們的相信也就與魔鬼的相信很接近。

「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雖然魔鬼說出了耶穌的身份,但耶穌拒絕牠們的見證。魔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歸光榮於天主,而且非但不能把人領到天主面前,反而會迷惑人。因為猶太人期盼的默西亞是一位能領導他們推翻羅馬政府的領袖,如果耶穌治病驅魔的能力被傳揚出去,猶太人必然誤會耶穌為他們的政治領袖,要求祂推翻羅馬政府,以致妨礙祂的使命。

「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在場眾人無不目瞪口呆,先前聆聽祂的教訓時已感驚奇,現在又看見祂竟能驅逐魔鬼,更感驚訝。連魔鬼也聽從天主的話,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又如此親密,更該以歡喜快樂的心聽從祂的話!

實踐

魔鬼在會堂裡認出了耶穌,然而牠們感到非常害怕;我們又有沒有在生活中意識及認出耶穌的臨在呢?當我們意識到天主與我們同在時,我們又懷著怎樣的心情,期待與祂相遇?

是日金句

「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路4:34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廿二週星期一(單數年)

4:16-30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話:醫生,醫治你自己吧!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裏行吧!」他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饑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裏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裏。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上主的話。

反省

路加從耶穌許多教導與奇蹟中,提醒讀者思考一個問題:「耶穌是誰?」

在今天的福音,耶穌藉著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宣告祂來是應驗舊約的預言,宣告聖神給祂傅了油,派遣祂作傳揚喜訊的使者,並且伴隨信息而來的是祂一系列醫治的奇蹟。在場的人都明白這是默西亞來臨的宣告。眾人對祂的愛戴很表面,很快他們就看不起祂,一個木匠之子怎可能是默西亞呢?耶穌感受到同鄉對祂的抗拒,就引述舊約裡兩件明顯直接的例子,就是天主的先知厄里亞和厄里叟因為得不到以色列人的賞識而被派遣到外邦地區。

在厄里亞和厄里叟的時候,君王帶領百姓一起拜偶像,惹怒了天主,天主便在猶太人所輕視的外邦人中顯示祂的工作。耶穌引用這些歷史教訓警告他們:你們拒絕我(天主),就如同你們離棄天主拜偶像的祖先一樣。祂的話大大地激怒了群眾,他們認為耶穌是個假先知,想要把耶穌趕出城外,推下山崖殺死,這是猶太人對付假先知的方式。「耶穌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表示祂有權控制自己的生命,也表示祂的死期尚未來到。

實踐

人面對真理時的反應,有歡喜接受的,亦有更多的只希望耶穌行奇蹟幫助他們解決切身問題。但他們對真理都不感興趣,甚至不願意認識真理。我們願意開放心靈,接受耶穌的話,與祂的恩寵合作嗎?

是日金句

「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4:21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乙年)

4:1-2, 6-8 

梅瑟勸勉人民說:「以色列!現在,你要聽從我教訓你們的法令和規律,並盡力遵行。這樣,你們才能生活,才能進入和佔領,上主你們祖先的天主,所賜給你們的地方。

「我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增刪,但要按照我所訓示你們的:上主你們天主的誡命,完全遵行。

「你們務要謹守,並遵行我的誡命,因為這樣,在萬民眼中,才能顯出你們的智慧和見識。

「萬民一聽到這一切法令,必會說:『這實在是一個有智慧,有見識的大民族!』有那一個大民族的神,這樣接近他們,如同上主我們的天主,在我們每次呼求他時,這樣親近我們呢?又有那一個大民族,有這樣公正的法令和規律,如同我今天在你們面前,所頒布的這一切法律呢?」——上主的話。

反省

天主陳明一切的法律,只願他們忠誠、聽從祂的話,「聽從」不但要用心順從,還要保持法律原貌,不能隨便增加或刪減,以致天主的話淪為人的教訓。耶穌對經師和法利塞人的批評,正是他們把人定的傳統,高舉到與天主的法律同等的地位。

順從天主的話就得生命,悖逆的結果,就是死亡和毀壞。上一代以色列人,因為「不聽天主的話」,而死在曠野。可見,不聽天主的話是最嚴重的罪過,原祖父母就是人板,直到如今我們仍然在罪惡中打滾。

梅瑟吩咐以色列人要在眾人面前,彰顯天主子民的身份。其他民族呼求他們的神時,他們的神會跟他們親近嗎?但以色列人不同,因為他們認識他們的天主。梅瑟又指出,天主子民的社會應當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其他民族能夠透過以色列人的生活質素,以及他們樂意聽從天主的話,而看出他們是屬於天主的。同樣,我們的生活方式、態度,能夠讓世人看到我們的天主到底是一位怎樣的神嗎?

實踐

有人說「聖經就像一面鏡子」,讀聖經就像照鏡一樣,看見我們自己。因此,每天閱讀聖言能夠幫助我們省察自己的說話、態度、思想和行為,使我們的行事為人更符合天主的教導。托爾斯泰說過:「每個人都想着要改變世界,就是沒有人想改變自己。」因此,單單聽道而不願意改變的,對我們一點用處都沒有,相反,所聽的道有一天將成為天主審判我們的依據。

是日金句

「你們務要謹守,並遵行我的誡命,因為這樣,在萬民眼中,才能顯出你們的智慧和見識。」(申4:6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聖奧思定主教 (聖師)(紀念)

25:14-30 

那時,耶穌對門徒講了這個比喻:「天國有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託付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去用來營業,另外賺了五個。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那領了兩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小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隨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主人回答說:可惡懶惰的僕人!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裏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的連本帶利取回。所以,你們把這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黑暗中,在那裏必有哀號和切齒。」——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用主人給僕人不同數量的塔冷通,比喻天主給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恩賜。雖然各人的塔冷通不同,但天主卻要我們善用祂給我們的恩賜,盡力使用,將來天主必定按給我們多少恩賜來跟我們算帳。人的才幹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天主要我們各盡其才,不論我們有甚麼才幹,都必須為天主而好好使用。

因忠信而有所表現的,將獲得加倍的報酬,賞報就是得到更多侍奉的機會(委派管理許多大事);因懶惰而一事無成的,原有權利也會被剝奪。當我們願意使用天主給予的塔冷通,將會發現在侍奉的過程中會得到更大的能力,或鍛鍊出更多的恩賜;但假如我們找藉口逃避,有一天連原有的塔冷通也會被收回。

主人對前兩個僕人的嘉許完全相同,可見他著重的是僕人的忠誠,而不是工作的效果。天主已賜予我們不同的才能與機會,只要全力以赴,末日審判時必有賞報。顯而易見,耶穌基督就是那主人,出門遠行是指祂再來之前的時期。三個僕人按著個別的能力擔負不同的責任,在天主尚未來到的時候,代理天主的事。比喻反映人面對耶穌基督再來的兩種態度的不同結果:前者運用自己的時間和才幹,忠信地服侍,等候主人回來,他將要獲得賞報;後者無心為天國工作,將要承受懲罰。

實踐

第三個僕人由於對天主有嚴重偏差的誤解,他心中的天主不是慈愛正義的,而是一位「又嚴厲又刻薄又愛計較」的主人,所以嚇得他不敢善用天主託付給他的塔冷通,反而把它埋在地裡。對天主錯誤的認識,也使他變成一個「可惡懶惰的僕人」。我們對天主有正確的認識嗎?讓我們更多認識耶穌基督,以免因無知而在祂眼中成了「可惡」的僕人。當我們以喜樂的心侍奉祂,成為祂眼中「善良忠信的僕人」,就能隨時預備好向天主交帳。

是日金句

「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瑪25:21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聖莫尼加(紀念)

25:1-13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自己的燈出去迎接新郎。他們中五個是糊塗的,五個是明智的。糊塗的拿了燈,卻沒有隨身帶油;而明智的拿了燈,並且在壺裏帶了油。因為新郎延遲,她們都打盹睡著了。半夜有人喊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吧!那些童女遂都起來,裝備她們的燈。糊塗的對明智的說:把你們的油分些給我們吧!因為我們的燈也要滅了!明智的答說:怕為我們和你們都不夠,你們更好到賣油的地方去,為自己買吧!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準備好了的,就同他進去,共赴婚宴;門遂關上了。末後,其餘的童女也來了,說:主啊!主啊!給我們開門吧!他卻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所以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上主的話。

反省

猶太人的婚禮分三個階段:說親、訂婚、正式的婚禮。在第三階段,新郎由伴郎陪同到女方父家接回新娘,並攜同新娘在晚上浩浩蕩蕩在街上遊行,然後回到新郎家中舉行婚宴。參加遊行的人必須自備燈火,否則會被視為不速之客或強盜。

耶穌用十個參加婚禮之童女的比喻,來教導我們如何預備主的再來。童女等候新郎來到,是一件充滿歡喜的事,至於明智或糊塗的關鍵,在於是否預備足夠的油。五個明智的,知道手中的油不夠,就預先另外準備了油;其餘糊塗的卻沒有隨身帶油,在新郎快要來到時才去買,結果新郎一到,門就關上,就喪失了參加婚宴的機會。

耶穌說:「所以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醒寤,不是說不能打盹,而是指要準備好,在平日就和天主建立好關係,童女的比喻告訴我們每一個信徒都需要為自己的屬靈狀況負責。當我們生命的燈油燃燒盡了,我們平時儲備的屬靈生命,與天主建立的關係,能否帶領我們進入永生?有些事情不能在最後一分鐘才做,尤其是跟天主的關係是無法借用的。預備油表示在我們的生命中,必須有危機意識,才能應付任何突發的情況。

我們不知道天主何時再來,但我們可以及早準備,與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做個忠心的僕人,才能及時跟著新郎去赴婚宴。因此,比喻藉著新郎的遲遲未到,十個童女是否預備足夠的油,襯托出天主對我們的要求:如果祂再度來臨,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實踐

究竟我們是明智的,還是糊塗的人?我們可能未雨綢繆,凡事早作預備,卻沒有為天主的再來而準備自己。今天耶穌的話提醒我們:「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在這等候的時期,我們必須保持醒寤,像明智的童女一樣預備好自己。若是期待天主再度來臨,期盼能夠參與羔羊的婚宴,我們就必須天天省察自己,度一個聖潔、蒙天主悅納的生活。

是日金句

「所以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瑪25:13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廿一週星期四(單數年)

24:42-51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的主人要來。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在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究竟誰是那忠信聰明的僕人,主人派他管理自己的家僕,按時配給他們食糧呢?主人來時,看見他如此行事,那僕人才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必要委派他管理自己的一切財產。如果那惡僕心裏說:我主人必要延遲,於是開始拷打自己的同伴,甚或同醉漢一起吃喝。正在他不期待的日子,和想不到的時刻,那僕人的主人要來到:剷除他,使他與假善人遭受同樣的命運;在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上主的話。

反省

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家將會被爆竊,他必會作好準備。人子來臨的日子也是這樣,因為沒有人知道「哪一天」是那即將來臨的日子,信徒應保持醒寤、預備、等候,而不是去猜測、推算祂何時會再來。

耶穌的比喻常用鮮明對比的手法,一個忠信聰明的善僕,另一個是懶惰的惡僕。惡僕不好好準備,卻心想「主人必要延遲」,就欺負同伴,吃喝宴樂,將主人吩咐之事拋諸腦後。他用心盤算主人回來的時間,結果自以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善僕則依照主人的吩咐按時分配糧食,隨時準備主人回來,是忠信可靠的僕人,主人將委派他管理自己的一切財產。至於那惡僕將要自食惡果,受到極重的懲罰。

主人委派僕人管理自己的家務,他可以盡忠職守,也可以任意妄為。這不同的態度幫助我們對「做好準備」有更好的理解:做好準備並不是靜坐乾等,而是要負責供給家裡的人食糧,就是要通過服侍人來準備迎接人子的來臨。相反,「沒有準備」是指以權謀私去剝削他人。

耶穌說祂會再度回來,這對我們生活上的心態有沒有影響?我們會認為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抑或相信天主的話必會應驗?怎樣的心態,就會有怎樣的生活態度。主的再來將會是突然和快速的,將不會給人最後一秒悔改的機會,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我們現在所作的抉擇將會決定我們永遠的命運。

實踐

沒有人知道主何時要再來,因此我們更要醒寤,做好準備。耶穌講及祂的再來,目的不是要刺激人去預測和計算那個日期,而是警告我們要作好準備,我們是否「盡忠職守」呢?最安全的抉擇是今天就去服從基督。耶穌說,不忠信的人和假善人將遭受同樣的命運,願我們做個表裡如一,忠信可靠的僕人。

是日金句

「你們應該準備,因為在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瑪24:44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廿一週星期三(單數年)

23:27-32 

那時候,耶穌對民眾和眾門徒講論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華麗,裏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同樣,你們外面叫人看來倒像義人,你們裏面卻滿是虛偽和不法。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修建先知的墳,裝飾義人的墓,且說:假使我們生在我們祖先的時日,我們決不會與他們合謀殺害先知;這樣你們自己作證,你們是那些殘殺先知者的子孫了。那麼,你們就來完成你們祖先的勾當吧!」——上主的話。

反省

當時的人會將耶路撒冷旁的墳墓抺上石灰,目的是為免朝聖者碰上墳墓而受到玷污。原來按照梅瑟法律,任何人碰到墳墓或走在上面,如同跟死亡接觸,會使人沾染不潔七天。耶穌以此為喻,批評經師和法利塞人好像用石灰粉飾的墳墓,外面華麗,裡面卻充滿死者的骨骸和污穢。他們看起來十分正義,內心卻裝滿虛偽和邪惡。

耶穌指出這些宗教領袖常犯的錯誤,就是他們只注重「外表」的潔淨,卻不注重「裡面」的清潔。杯盤裡面的污穢尚可以洗淨,墳墓裡的屍骨則無法改變,暗示經師與法利塞人的虛偽,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任何人只要跟他們接觸,就會被他們的虛偽「污染」。所以,耶穌嚴厲地用「粉飾的墳墓」,形容他們的假冒為善。

讓我們檢視自己,是否只重視外在的「量」,而沒有內在的「質」?我們是否只注重外表的乾淨、美麗,而忽略了內心的聖潔?然而後者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天主所注重的。

耶穌又指出這些宗教領袖所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他們一面修建和裝飾先知和義人的墳墓,表示對先知和義人的尊敬,然後大義凜然表明,絕不會像祖先一樣殺害先知,流義人的血。耶穌諷刺他們正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暗示他們正商討殺害祂的陰謀。耶穌被猶太人殺害,正是猶太人殺害先知與義人行為的高潮。「你們就來完成你們祖先的勾當吧」,意即「你們就去完成由你們祖宗開始的惡行吧」。

我們不也是常犯同樣的錯誤嗎?我們常常嚴厲地指責別人,然而我們所行的卻和他們一樣。求主幫助我們不是去嚴厲地指責別人,而是謙卑地告訴自己:我們只是個蒙恩的罪人而已,若不警醒也將和他們一模一樣。

實踐

耶穌斥責經師和法利塞人只有外表上的聖潔,內心卻充滿了敗壞和貪婪。假如我們的信仰只是做給別人看,那就好像那些洗淨的杯盤,或者用石灰粉飾的墳墓,表面華麗,內裡卻充滿著不潔的東西,那是虛有其表而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假如我們內心有惡念,或計算別人的想法,即使外表再虔誠,還是會讓人感到虛偽、噁心的。

耶穌指出經師和法利塞人的錯誤,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提醒。我們是否也有「口是心非、表裡不一」的問題?如何能夠徹底除掉這個毛病,活出「表裡如一」的生命?

是日金句

「你們外面叫人看來倒像義人,你們裏面卻滿是虛偽和不法。」(瑪23:28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聖巴爾多祿茂宗徒(慶日)

1:45-51 

那時候,斐理伯遇到納塔乃耳,就向他說:「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和先知們所預報的,我們找著了,就是若瑟的兒子,出身於納匝肋的耶穌。」納塔乃耳便向他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斐理伯向他說:「你來看一看吧!」耶穌看見納塔乃耳向自己走來,就指著他說:「看,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納塔乃耳向他說:「你從那裏認識我呢?」耶穌回答說:「斐理伯叫你以前,當你還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了你。」納塔乃耳回答說:「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耶穌遂說道:「因為我向你說:我看見了你在無花果樹下,你就信了嗎?你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向他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上主的話。

反省

斐理伯相信耶穌就是他們等待的默西亞,就把耶穌介紹給納塔乃耳。納塔乃耳一聽耶穌出身納匝肋,就以不屑的口吻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原來,以色列人相信默西亞出自白冷,至於納匝肋,從來沒有出現過名人,也沒有出過先知。耶穌其實是在白冷出生,後來隨父母回到納匝肋,才在那裡定居和成長。

「你來看一看吧!」斐理伯沒有因為納塔乃耳的話而放棄,反而鼓勵他去看看。傳福音,是把聖經中所記載的和自己所經歷的耶穌跟人分享。當我們遇到疑惑、不信的人時,是向他見證基督,引他遇見基督。

當耶穌看見納塔乃耳迎面而來,就稱讚他是一個內心沒有詭詐的以色列人。「以色列」是天主賜給雅各伯的名字,讀舊約的創世紀,會發現雅各伯是一個詭詐的人,他騙取哥哥長子的名分,又欺騙父親,把原本屬於兄長的祝福給了他。但雅各伯是以色列人的聖祖之一,十二支派亦起源於雅各伯,所以雅各伯在以色列民族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耶穌說:「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是對納塔乃耳最好的肯定。

納塔乃耳驚訝地對說:「你從那裏認識我呢?」「斐理伯叫你以前,當你還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了你。」原來以色列人一向在住宅附近種植無花果樹,此樹葉大蔭多,是默想、祈禱的好地方。虔誠的猶太人會在無花果樹下祈禱,等候默西亞來臨。納塔乃耳暗中祈禱,就被素未謀面的耶穌看見了。他立即相信耶穌,放棄成見,承認耶穌是天主子、他所盼望的默西亞,是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和先知們所預報的那一位。納塔乃耳稱耶穌為「辣彼」,表示願意作主的門徒,他也一直至死跟隨耶穌,為主作證。

實踐

耶穌的說話令納塔乃耳對祂的身份深信不疑,祂許諾他們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你們要看見天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雅各伯曾夢見「一個梯子直立在地上,梯頂與天相接;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創28:12),那梯子正預表「人子」耶穌基督,祂是通往天上唯一的道路,是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若14:6

人原本因為罪的緣故與天主隔絕,藉著耶穌基督的降生成人,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祂親自承擔我們一切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除去了天主與人之間一切的阻隔。從此,人與天主的橋樑重新被恢復。耶穌基督有滿溢的恩寵和真理,只要信靠祂,祂就可以使我們脫離罪惡。二千年來已有無數相信耶穌的人藉著祂往天上去,到現在門還沒有關閉,我們願意接受這份恩寵嗎?

是日金句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若1:51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廿一週星期一(單數年)

23:13-22 

那時候,耶穌對民眾和他的門徒講論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給人封閉了天國!你們不進去,也不讓願意進去的人進去。【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你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為此你們必受更重的處罰。】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走遍了海洋和陸地,為使一個人成為皈依者;幾時他成了,你們反而使他成為一個比你們加倍壞的『地獄之子』。

「禍哉,你們瞎眼的嚮導!你們說:誰若指著聖所起誓,不算什麼;但是誰若指著聖所的金子起誓,就該還願。又昏又瞎的人啊!究竟什麼更貴重:是金子或是那使金子成聖的聖所?還有:誰若指著全燔祭壇起誓,不算什麼;但是誰若指著那上面的供物起誓,就該還願。瞎眼的人啊!究竟什麼更貴重:是供物或是那使供物成聖的全燔祭壇?所以,那指著全燔祭壇起誓的,是指著它和那上面的一切起誓;那指著聖所起誓的,是指著那住在它內的而起誓;那指著天起誓的,是指著天主的寶座和坐在上面的那位起誓。」——上主的話。

反省

面對經師和法利塞人的「假冒為善」,耶穌一連指出了「七禍」,這是新約中最可怕和最持久的譴責。如果「吞沒了寡婦的家產」這一節也計算在內,那就有八個災禍,跟耶穌在山中聖訓講論的「真福八端」形成強烈的對比。

愛之深,責之切。耶穌嚴正指出經師和法利塞人虛假的信仰,因為它會讓人以為自己已經得救,然而卻是沉淪的。所以虛假的信仰會矇蔽人,我們更要格外警惕。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法利塞人四方面的謬誤:

一,   封閉天國:天國本來最能體現天主主權的地方,經師和法利塞人原本要教導人認識天主,但他們不但沒有,反將進天國的路堵住。他們自己不進去,還把成千上萬的規矩橫閂在天國門前,使許多渴望的人不得其門而入。讓我們反省,當別人看見我們的信仰,是會使他們渴望進入天國,還是不願意呢?我們會否就是那個阻礙別人進天國的人呢?

二,   表面虔誠,實際卻很虛偽:他們花言巧語,吞沒寡婦的家產,卻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這些騙子惺惺作態,將要承受更重的處罰。

三,   使人皈依後,成為比他們更壞的「地獄之子」:指他們竭盡所能使人皈依,然後卻使那人更加邪惡,即教導人遵守各種繁文縟節,這樣只會助長驕傲和虛假的安全感,而不會帶來救恩,後果不堪設想。我們需要經常檢視我們所有的想法、做法,是否正確無誤?尤其是如果我們有一些影響力,更加要小心自己的說話和行事,以免誤己誤人。

四,   瞎子領路:不認識真理,卻帶領別人,就是「瞎眼的嚮導」。他們自以為看得見,其實是瞎眼的;自以為知,其實是無知;自以為是師傅,卻領人走錯誤的路;自以為可以使別人蒙福,其實是別人的絆腳石。耶穌揭露他們的詭詐,聖所本來是最重要的,他們卻覺得金子比較重要;祭壇本應是主角,他們卻覺得禮物比祭壇重要。一切都本末倒置,他們不知道聖所內的金子之所以貴重,是因為它在天主的聖所內,同樣供物也是因為全燔祭壇才有價值。如果禮物是為肉體的動機而獻上,便毫無價值了。相反,全心奉獻給主的,這種奉獻才有永恆的價值。他們又教導人「逃避責任」,把誓言分成絕對遵守和無關緊要的,教唆人如何逃避責任。

透過這樣的比較,耶穌教導我們不要只注重事物的「外表」,更要著重屬靈的事。信仰的核心,不是看得見的事物,而是那位「看不見的天主」。如果我們失去敬畏與愛天主的心,那麼一切的宗教禮儀,都只是毫無意義的儀式而已。

實踐

耶穌對經師和法利塞人作出這些尖銳的批評,因為他們渴求權力、金錢、地位,他們自己看不見天主,也影響到整個民族看不見天主。耶穌藉著這些指責提醒他們,他們聽得入耳嗎?今天,耶穌也藉此提醒我們,撫心自問,我們作為基督徒,有沒有以言以行,領人進入天國?抑或立了惡表,不但阻人進天國,還領人直奔地獄?

是日金句

「禍哉,你們瞎眼的嚮導!」(瑪23:16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乙年)

蘇24:1-2, 15-17, 18

那時候,若蘇厄聚集以色列眾支派,來到舍根,也召集了以色列的長老、首領、判官和官長,叫他們站在天主面前。若蘇厄對全民眾說:「如果你們不樂意事奉上主,那麼,今天就選擇你們所願意事奉的神吧!或是你們祖先,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或是你們現在居住的地方,阿摩黎人的神。至於我和我的家族,我們一定要事奉上主。」

百姓回答說:「我們絕對不願背棄上主,去事奉其他的神!因為上主是我們的天主,是他領我們和我們的祖先,離開了埃及地,為奴之家;是他在我們眼前,行了那些絕大的神蹟;是他在我們所走的一切路上,在我們所經過的一切民族中,始終保護了我們。為此,我們必要事奉上主,因為他是我們的天主。」——上主的話。

反省

若蘇厄一生侍奉天主,帶領以色列人進入福地,在即將離世時,他回顧天主在埃及、曠野、福地為以色列百姓所作奇妙的事,提醒他們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寵,並希望他們弄清楚與天主的關係。

以色列人結束漂泊的日子後,終於進入福地,然而人心軟弱,自滿和驕傲,會使人慢慢遠離天主,認為憑自己的能力,也能做得很好。若蘇厄把順從天主與背棄天主兩個選擇,擺在他們面前,然後宣告:「至於我和我的家族,我們一定要事奉上主。」這不是一時興起的宣告,而是他認識天主、經歷過天主之後的回應。

天主已經照祂所許諾的,祝福亞巴郎的子孫;現在,輪到他們自己和天主重新立約的時候了。若蘇厄用激將法的方式,挑戰以色列人:「如果你們不樂意事奉上主,那麼,今天就選擇你們所願意事奉的神吧!」他們必須慎重面對這攸關他們未來的命運是蒙福或遭禍的選擇。

每一天我們也要問自己,到底要侍奉誰呢?是侍奉天主,抑或侍奉自己、這個世界?

實踐

耶穌不要人糊裡糊塗跟隨祂,不要跟隨祂的人只為今生肉體的益處,為衣食住行、為名譽地位、為健康長壽,祂要我們只為「永生之道」而跟隨祂。天主的恩寵是我們繼續跟隨主的動力,讓我們一再體會祂的美善,因為祂是值得我們依靠信賴的那一位。

是日金句

「是他在我們眼前,行了那些絕大的神蹟;是他在我們所走的一切路上,在我們所經過的一切民族中,始終保護了我們。」(蘇24:17)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教宗聖比約十世(紀念)

23:1-12 

那時,耶穌對民眾和他的門徒講論說:「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他們把沉重而難以負荷的擔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卻不肯用一個指頭動一下。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叫人看;為此,他們把經匣放寬,衣繸加長;他們又喜愛宴席上的首位,會堂中的上座;喜歡人在街市上向他們致敬,稱他們為『辣彼』。至於你們,卻不要被稱為『辣彼』,因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你們也不要被稱為導師,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亞。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提醒群眾要提防經師和法利塞人,雖然他們坐在梅瑟的講座上,教導梅瑟法律,但他們的行徑與教導相去甚遠,「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他們只會說,卻不會做,拘泥瑣碎的事,對別人要求多多,將難以承受的重擔壓在人們身上。

舊約的法律源於梅瑟接受天主的啟示,有關欽崇天主,尊敬人的生命與產業,都是正確無誤,並沒有因為經師和法利塞人注重外表、儀式,輕忽天主的話的惡表,而影響它原來的價值。耶穌也說過:「我來不是為廢除(法律或先知),而是為成全。」(瑪5:17

耶穌列舉了幾個例子,要求群眾加以提防,那些教導原初都是有意義的,只是經師和法利塞人扭曲了原意,這點需要注意。(1)天主吩咐以色列人將祂的話戴在手上作記號,戴在額上作紀念,就是要以法律作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準則,生活的指引。但法利塞人只誇張地佩戴寬大的經文,顯示自己是屬靈的偉人;(2)法律又吩咐猶太人在衣邊上做上繸頭,用紫繩繫著(戶15:37),目的是提醒他們是天主的選民,並且對天主的誡命,懷念不忘,依照遵行。但法利塞人卻「把經匣放寬,衣繸加長」,以博得別人的讚賞;(3)無論是筵席或會堂上,喜歡坐在尊貴的位置;又喜歡在公眾面前被人奉承、恭敬、尊重。以上種種,都盡顯他們喜歡受人吹棒的虛榮心。

為此,耶穌教導群眾,「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真正的信仰是在天主與人的面前保持謙卑,作眾人的僕役,而不是喜歡被人尊敬、貪圖虛榮。同時,應當注意,當耶穌吩咐門徒不要被人以「辣彼」、「父親」、「導師」稱呼時,這是警告他們不要追求虛榮的頭銜,以免助長驕傲。因此,我們理解這些命令時,應該避免不合理地拘泥於字義上的解釋。

實踐

虛榮心,人皆有之。經師和法利塞人,做事的目的都是為叫人看見,受人讚賞,以滿足他們內心的虛榮。今天,我們有時都好像法利塞人一樣,熟悉聖經,卻沒有讓福音改變我們的生命;我們說跟隨耶穌,卻沒有按照祂愛的標準來生活。法利塞人和經師都是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我們必須確定自己的生活,要與所信仰的、所宣講的一致。真正崇高偉大的人都是甘願謙卑,服侍眾人。耶穌的偉大,就在於祂以奴僕的身分降生為人,我們又尋求甚麼形式的偉大呢?

是日金句

「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瑪23:12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聖伯爾納鐸院長 (聖師)(紀念)

22:34-40 

那時,法利塞人聽說耶穌使撒杜塞人閉口無言,就聚集在一起。其中有一個法學士試探他,發問說:「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耶穌對他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比: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上主的話。

反省

猶太的師傅(辣彼)把梅瑟五經中的法律與訓誨整理成613條誡命,其中248條為可作之事、365條屬禁止之事。法利塞人嚴守舊約的法律,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法律是不重要的。有一個法學士起來挑戰耶穌:「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法學士,也被稱為「經師」,是學習法律、解釋法律和教授法律的專家,他們能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嗎?其實他們胸有成竹,企圖用這個提問來試探和羞辱耶穌。假如耶穌不能解答,又或祂的答案不符合他們的心意,他們便可以說耶穌沒有資格教導群眾。

耶穌引用《申命紀》第6章第5節以及《肋未紀》第19章第18節回應法學士:「『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換言之,耶穌將所有誡命歸納為兩條,一條是人與天主的關係,另一條是人與人的關係,並且說:「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誡命的核心就是愛。

對猶太人來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是他們從小就背誦,而且每天都在努力實踐,每天的晨禱,晚禱都是以這段經文開始;至於「愛人如己」,它真正的含義是要愛你的仇人。愛那些愛你的人不難,大多數人都可以做到,真正的困難是愛那些與自己不同,甚至與自己為敵的人。為法利塞人來說,他們只愛自己的同胞,對撒瑪黎雅人及其他外邦人,則視為不潔,避之則吉,以免玷污自己。

論到「愛主愛人」最具體的例子,當推今天的讀經一(盧德傳1:1, 3-6, 14-16, 22)。納敖米的丈夫過世,兩個兒子亦相繼過世,她多次鼓勵兩個兒媳離開,趁年輕去追求自己的婚姻、愛情和幸福,因為跟著她幾乎不可能有幸福。婆婆愛兒媳像愛自己女兒般的關係,已經令人動容。但最令人感動的是盧德,雖然她有許多理由可以離開,但她選擇忠心跟隨婆婆納敖米到底,因為她從納敖米身上看見信仰的寶貴,以致她毅然對納敖米作出承諾:「請你別逼我離開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裏去,我也到那裏去;你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這番話表達出盧德深深的愛和忠誠,雖然她是外邦女子,但這並不妨礙她對天主的欽崇,她以婆婆的腳步為腳步,以婆婆的家為家,以婆婆的國為國,以她的信仰為信仰;她完全放下自己,以這樣的誓言生死相許,並且她以上主為天主,在天主面前立誓。

在這種婆媳關係中,不僅婆婆像對待自己女兒般地對待媳婦,同時婆婆也得到媳婦們的善待,甚至如女兒般捨不得離她而去。在納敖米身上,由於她對天主的愛,她將這份愛放在兩位兒媳婦身上;而在盧德身上,我們看到她愛婆婆,進而愛婆婆所信仰的天主。兩者彼此善待的關係,不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而是以愛為基礎,是超越種族、超越血緣關係的。這是聖經為我們勾勒出,人彼此善待,如同上主以仁慈對待人的美麗圖畫。

實踐

在每一段愛的關係中,我們是如何決定愛的表達方式?我們又是如何實踐愛呢?耶穌指出誡命和法律是為了愛天主而設,為了愛人而立。納敖米和媳婦們彼此的愛,挑戰我們──我們對天主的愛,能否使我們愛那些與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不同種族的人嗎?甚至是愛那些與我們不同立場、看起來不可愛的人嗎?

是日金句

「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瑪22:40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四(單數年)

22:1-14 

那時,耶穌用比喻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他打發僕人去召被請的人來赴婚宴,他們卻不願意來。他又派其他的僕人去,說:你們對被請的人說:看,我已經預備好了我的盛宴,我的公牛和肥畜都宰殺了,一切都齊備了,你們來赴婚宴吧!他們卻不理:有的往自己的田裡去了,有的作自己的生意去了,其餘的竟拿住他的僕人,凌辱後殺死了。國王於是動了怒,派自己的軍隊消滅了那些殺人的兇手,焚毀他們的城市。然後對僕人說:婚宴已經齊備了,但是被請的人都不配。如今你們到各路口去,凡是你們所遇到的,都請來赴婚宴。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到的,無論壞人好人,都召集了來,婚宴上就滿了坐席的人。

「國王進來巡視坐席的客人,看見在那裡有一個沒有穿婚宴禮服的人,便對他說:朋友,你怎麼到這裡來,不穿婚宴禮服?那人默然無語。國王遂對僕役說:你們捆起他的腳和手來,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因為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把祂自己比喻為為兒子辦婚宴的國王,邀請人來赴宴,但是被邀請的人都拒絕。這是暗示猶太人自以為義,態度傲慢,忘記自己是天主的選民,不相信耶穌是默西亞,不但拒絕耶穌的邀請,甚至多次殺害天主的先知(現在更步署殺害耶穌的陰謀)。藉這比喻,耶穌警告司祭長和民間長老:凡拒絕赴宴的猶太人,或者願意赴宴卻不穿禮服,藐視救恩的人,天主的國必由他們中奪去,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

當時的婚宴一般舉行長達數天,通常是由主人發出邀請,然後到當日再派僕人通知客人赴宴。客人如答應出席,但最後卻不能赴會,是非常不禮貌的,甚至是對主人的侮辱。

這個比喻指出,天主的恩寵只有願意接受的人才能得到。天主已備好宴席,邀請猶太人參加,享受為他們預備好的救恩。可惜,他們藉口推辭,藐視耶穌的邀請,以致救恩臨到其他原本不配的人(外邦人)。

當國王巡視婚宴時,發現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人。按當時的風俗,主人會為客人預備禮服,客人穿上禮服是基本禮貌,是對主人家的尊重;相反,不穿禮服會被視為是對主人家的侮辱、藐視,會被逐出宴會。瑪竇以「婚宴禮服」象徵服從、敬畏天主的心,那些不配的人一旦成為天國的子民,就應以謙卑順從的心侍奉天主,否則和那些藐視救恩的猶太人沒有分別,至於這些人的結局將會是:被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哀號和切齒。

實踐

耶穌用這個故事比喻過往蒙受天恩,卻恩將仇報的猶太人,當天主派遣先知苦口婆心要他們悔改,歸向天主時,他們不但不聽,反而敵視迫害他們,即使天主子親自發出邀請,他們仍然輕視,甚至圖謀殺害耶穌。人的無知與心硬莫過於此。對天主而言,祂並無損失,但那些忽略天主邀請的人,最終將要承擔錯失永生宴席的後果。耶穌說:「因為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如果收到這個比喻中國王的邀請,我們會如何回應呢?我們會否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欣然接受,抑或拼命找理由拒絕?抑或好像那些出席婚宴,卻沒有穿上禮服的人呢?

是日金句

「看,我已經預備好了我的盛宴,我的公牛和肥畜都宰殺了,一切都齊備了,你們來赴婚宴吧!」(瑪22:4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三(單數年)

20:1-16 

那時,耶穌給門徒講了這個比喻:「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僱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裏去了。約在第三時辰,他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閒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作了。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閒著?他們對他說: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工人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至最先的。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那些最先僱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上主的話。

反省

用今日的觀點來看,工人與葡萄園的主人爭執,似乎前者的抗議合情合理,因為不同工卻同酬,對工時長的工人不公平。然而,耶穌舉葡萄園的比喻,並非討論合理工資的定義,而是回應伯多祿的提問:「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跟隨了你;那麼,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這個比喻的中心思想,旨在說明天主對人的恩寵,是人無法想像的,不在乎人是否堪當,因為人原本就不配,一切都出於天主豐盛的慈愛,是白白的恩賜。無論是第一時辰進入葡萄園工作的,抑或在第十一時辰才進入的,前者比喻首批門徒,後者比喻今天的信徒,我們得以進入天主的國,完全在於天主的恩寵。

葡萄園的主人在第一、第三、第六、第九和第十一時辰都在招募工人,可見葡萄園非常需要人手。巴勒斯坦的葡萄收割期大約在9月中到9月底這十多天,在雨季(十月初)來臨前,那些沒有收割的葡萄,一旦被雨水淋過,就會腐爛。為了在雨季前收割葡萄,葡萄園的主人會盡力增加人手。

晚上工作完畢,所有工人,無論受僱時間長短,大家都得到一個「德納」,這是雙方在一開始就議定的。主人發給工人的工資全體都一樣,不同工卻同酬,引起最早入葡萄園工作的工人抗議。其實,首批進入葡萄園工作的工人並沒有吃虧,因為他們被僱用,是出於園主的恩典和慷慨,如果忘記這一點,就會斤斤計較要得到什麼報酬。首批進入葡萄園工作的人,代表首批被揀選、有幸為天主工作的人。他們被揀選完全出於天主的恩典,不是因為他們比其他人優越,可惜他們身在恩典而不知感恩。至於那些最後才進入葡萄園工作的人,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他們仍然歡歡喜喜地工作,由於懂得感恩,反倒得到最好的,這正是「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的意思。

天主要揀選誰,要給誰多少恩典,主權完全在乎天主,我們根本無權置喙。而且,既然是恩典、是我們原本不堪當的,那麼就沒有所謂「公平與否」的問題。

耶穌透過這比喻警告門徒:「你們這些首批蒙召選的門徒,要警醒。如果你們在恩寵中不成長,就要落後於人了。」數算恩典的人懂得感恩,斤斤計較的人只懂抱怨,他們花時間分析自己付出的時間與心力,計較獲得的報酬是否相符;數算恩典的人珍惜天主賞賜的,相信天主時刻與自己同在。願我們都能以感恩的心侍奉天主,不要為了天主「恩待」某些人而眼紅,而要為天主恩待人而感恩。

實踐

如果要討論公平,我們這些罪人實在是死有餘辜,承受地獄和詛咒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史上最不公義最不公平的事是什麼?就是無罪的耶穌,竟然為了我們這群該死的罪人而降生,又為救贖我們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死,一點都不公平,卻完全是出於天主的大愛。天主如此愛我們,我們卻斤斤計較,不斷計算自己做了多少「好事」,配得多少祝福,這都是驕傲與無知。天主不跟我們計較,為什麼我們整天跟天主計較,跟人比較呢?驕傲、自私和嫉妒,使人在互相比較中造成很大的傷害,根本無法享受到生命真正的喜悅。讓我們為所擁有的而感謝天主,將我們的目光注視在天主給予我們的慈愛恩典。

是日金句

「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瑪20:16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二(單數年)

19:23-30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門徒聽了,就非常驚異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耶穌注視他們說:「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

那時,伯多祿開口對他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跟隨了你;那麼,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些跟隨我的人,在重生的世代,人子坐在自己光榮的寶座上時,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並且,凡為我的名,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父親、或母親、或妻子、或兒女、或田地的,必要領取百倍的賞報,並承受永生。有許多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上主的話。

反省

我們內心最深的渴望是什麼呢?財富?愛情?名譽?如果天主是我們內心最深的渴望,那麼當我們接到天主的邀請,每天與祂更加親近時,一定會捨棄一切,歡欣雀躍地跟隨祂。但為這個富少年來說,他對財富的愛遠遠超過他對天主的愛。雖然他有意尋求永生,卻不捨得自己的產業,憂悶的走了。耶穌也不禁感傷起來:「富人難進天國。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

「駱駝穿過針孔」,是當時流行的口語,表示「不可能的事」,耶穌刻意將最大對比最小,道出富翁難進天國,但在天主內一切都有可能,意思是:在財富和永生之間抉擇是困難的,但為天主卻沒有難成的事。祂既然能夠從無造出世界,又有什麼事能夠難倒祂呢?

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只能藉著耶穌的救贖才得以進入永生。富少年擁有財富,亦都遵守誡命,但他不願意與窮人分享他的財富,以及跟隨耶穌作為他生命的中心,結果成為他進入永生的障礙。

財富帶給富少年安全感,以為擁有財富就是擁有一切,如果能夠得到永生就更加錦上添花了。然而,財富最危險的副作用,是它會阻止我們期待一個更美好的將來,誘惑我們追求更多更多的財富,彷彿沒有財富就無法生存下去。耶穌為這個富少年提供一種新的認同感和安全感,邀請他變賣一切,施捨給窮人,然後來跟隨祂。可惜,這個富少年眼裡只有財富,卻看不到有耶穌的人生可以使他的生命更加多姿多彩。

伯多祿自覺他和其他門徒已捨棄一切跟隨耶穌,即做到了富少年所沒有做到的,就追問:「那麼,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耶穌許諾他們將要領取百倍的賞報,並承受永生,但同時設下警告:「有許多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警告那些願意犧牲一切的人,不可抱著討價還價的心態,也不可心高氣傲,自我感覺良好,免得因驕傲自滿,反而停滯而居後。耶穌這番話正好提醒我們,不要以做基督徒為滿足,怎樣完成這條路,即堅持跟隨天主到底才是最重要。

實踐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什麼正阻礙我們和天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我們是依靠自己,抑或依靠天主除去這些障礙呢?不要讓世間的事物阻礙我們跟隨天主,要讓耶穌成為我們一生的引導,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永恆的生命。作為基督徒,真正和最大的賞賜,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沒有其他東西能夠與此相比,而且世上的一切,都不該是我們自誇與尋找「安全感」的對象,而只有耶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才是。

是日金句

「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19:26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一(單數年)

19:16-22 

有一個人來到耶穌跟前說:「師傅!我該行什麼『善』,為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問我關於『善』?善的只有一個。如果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遵守誡命。」他對耶穌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父母,應愛你的近人,如愛你自己。」那少年人對耶穌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耶穌對他說:「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少年人一聽這話,就憂悶的走了,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上主的話。

反省

富少年渴求永生,請教耶穌:「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到永生?」耶穌說:「你為什麼問我關於『善』?善的只有一個。如果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遵守誡命。」耶穌指出除天主以外,沒有人是良善的,「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羅3:23),暗示沒人有資格靠善行獲得永生;只有天主才是良善的,祂是所有善的源頭。

耶穌告訴少年人要遵守誡命,他就問哪些誡命?耶穌引用十誡中第二部分的五條誡命,問這位少年人如何對待他的同胞、父母,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為猶太人來說,遵守「十誡」,已近乎十全十美了。我們可能做到了每一件看來正確的事,但還是知道我們裡面缺少一些東西。耶穌說:「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結果,少年人憂愁地轉身離開,他拒絕了這個挑戰,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人總是希望同時擁有永生和財富,而這個少年人追求永生,可能也在於要享受永恆的財富。所以,耶穌的邀請顯出這少年人內在的矛盾,他無法在永生和財富中間作出更好的抉擇,財富成為他進入天國的障礙。

耶穌並沒有叫我們放棄自己的財富,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這個少年一樣,因自己的財富而背負重擔。耶穌挑戰他,因為他強烈地依戀自己的產業。同樣,我們亦常迷失於世間所有的「產業」(財富、名譽、地位、工作)中,寧願要天主的祝福,卻不要降福的天主。也許,這些看得見的「產業」,總比看不見的天主更容易讓我們用手抓住。如果我們搞不清楚,天主才是我們生命中真正的主人,最終我們只會在自己的愚昧中鬱鬱而終。

實踐

今日,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尋求天主,得到永生的障礙呢?名譽和地位?工作?才幹?這些都可能是令我們引以為榮的人、事、物。對富翁來說,就是財富;對重視外表的人而言,是美貌;對於聰明的人,則是他們的才智。這些事物本身都是美好的,都是天主的恩賜。但如果這些美好的恩賜,超越天主在我們心中的位置,那就需要作出割捨了。當人只依靠財富、美貌或聰明才智時,反而使人無法專心信賴天主、跟隨天主,最後就只能像富少年一樣憂悶地轉身離開。耶穌說過:「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瑪6:33),只有全心尋求天主時,我們生命才能與祂緊密地連結,才會找到真正的平安和滿足。

是日金句

「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瑪19:21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聖母蒙召升天節(節日)

1:39-56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她進入匝加利亞的家,就向依撒伯爾請安。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腹中歡躍。依撒伯爾於是充滿了聖神,高聲說:

「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我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瑪利亞於是說: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因為他垂顧了她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聖的,他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與敬畏他的人。

「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他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他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正如他向我們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恩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

瑪利亞同依撒伯爾,住了三個月左右,就回家去了。——上主的話。

反省

聖母瑪利亞由天使口中得知素不生育的依撒伯爾已懷孕六個月,立即啟程探望。她為天主在依撒伯爾身上所成就的,以及天主在她自己身上將要成就的而感恩。

當瑪利亞向依撒伯爾請安時,依撒伯爾的胎兒(若翰)就在她腹中歡躍,連胎兒也知道瑪利亞的胎兒是獨特而向祂致敬。依撒伯爾稱瑪利亞是「我主的母親」,顯示聖神使她知道瑪利亞腹中的孩子就是默西亞。她對瑪利亞的祝福也是對天主的讚美,因為耶穌是以色列百姓長久以來所盼望、等待的那一位,祂的來臨表示過去的許諾得到了實現。

瑪利亞憑著堅定的信德,相信天主是慈愛的,是顧念卑微貧困者的天主。人軟弱的本性是害怕困難,一碰到困難、挫折,就想逃避,最好躲在一個舒適的地方;但為有屬靈眼光的人卻不然,他們會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事;正如瑪利亞看見自己是蒙恩的人,自知卑微的她甘願付上代價,為救主的降生開路,也為後世的人獲得救恩開路。她讚美稱揚天主的憐憫、正義和權能,也讚美天主的信實,因祂從未忘記對亞巴郎和以色列百姓所作的許諾,他們日夜期盼的救世主即將來到自己百姓中間施行救援。

瑪利亞稱述天主伸出手臂,揀選那些無能的,以顯出祂自己的大能;祂揀選那些無知的,以顯出天主的智慧;祂扶持那些卑賤的,以顯出天主的至高權柄。從天使對瑪利亞所說的話,我們發現天主揀選瑪利亞,並不是由於她的德行,而是因為天主賞給她豐盛的恩寵,讓她成為天主的工具。當瑪利亞甘心樂意成為天主的婢女,忠實地回應祂的召叫,主耶穌就藉著她降生在這個世界。假如我們有像瑪利亞一樣單純和信賴天主的心,也能經歷到天主的大能和光榮。

實踐

聖母被揀選成為天主之母,而我們則被召叫成為基督徒;聖母和我們,都在天主永恆的計畫中。聖母已經完成了屬於她的使命,光榮升天,並進入圓滿的永恆。我們看到因著聖母的服從而帶來天主對她的恩寵和降福,我們是否願意效法聖母,在生活中和聖寵合作,努力承行天主的旨意?幾時我們願意學習聖母,效法她的精神和榜樣,走天主所祝福的道路,天主也會使我們經歷祂的恩寵、復活和大能!

是日金句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路1:46-47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聖高比司鐸 (殉道)(紀念)

19:13-15 

那時,有人給耶穌領來一些小孩子,要他給他們覆手祈禱,門徒卻斥責他們。耶穌說:「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耶穌給他們覆了手,就從那裏走了。——上主的話。

反省

把小孩子帶到長輩面前給長輩覆手祝福,是猶太人的風俗。我們不知道門徒到底是輕視這些小孩子,還是認為耶穌很忙,才攔阻他們來見耶穌。按馬爾谷福音的描述,「耶穌見了,就生了氣」(谷10:14),祂藉此良機教育門徒:「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

在瑪竇福音第18章,耶穌也說:「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18:3)換言之,要想進天主的國,就必須成為小孩子。小孩子的特質,是謙卑、依靠、信任、交託、單純,跟成人的驕傲、自以為是、自以為義,剛好是相對的。

一般人輕視小孩子,但耶穌卻要我們學習小孩子的單純、謙卑,因為只有像這樣的人才能親近天主。這並不是說只有小孩子才能進天國,而是指人對天主的信德要像小孩子一樣純真。事實上,小孩子樂於接受的態度,正好與宗教領袖的心硬形成強烈對比。

實踐

單純,就是沒有世故的意思,也沒有複雜的動機。看看耶穌時代的那些宗教領袖,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顯出他們是怎樣的世故老練,跟耶穌教導要如同小孩子的單純、謙卑,大相逕庭。我們是小孩子嗎?我們甘願成為小孩子嗎?願我們確實明白天主的心意,所做的、所想的都能蒙天主喜悅。

是日金句

「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瑪19:14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九週星期五(單數年)

19:3-12 

那時候,有些法利塞人來到耶穌跟前,試探他說:「許不許人為了任何緣故,休自己的妻子呢?」他回答說:「你們沒有念過,那創造者自起初就造了他們——男和女;且說:『為此,人要離開父親和母親,依附自己的妻子,兩人成為一體』的話嗎?這樣,他們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為此,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他們對他說:「那麼,為什麼梅瑟還吩咐人下休書休妻呢?」耶穌對他們說:「梅瑟為了你們的心硬,才准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如今我對你們說:無論誰休妻,除非因為姘居,而另娶一個,他就是犯奸淫;凡娶被休的,也是犯奸淫。」門徒對他說:「人同妻子的關係,如果是這樣,倒不如不娶的好。」耶穌對他們說:「這話不是人人所能領悟的,只有那些得了恩賜的人,才能領悟。因為有些閹人,從母胎生來就是這樣;有些閹人,是被人閹的;有些閹人,卻是為了天國,而自閹的。能領悟的,就領悟吧!」——上主的話。

反省

法利塞人問耶穌是否容許人為了任何緣故休妻,無論祂怎樣回答,都會激怒猶太人,因為有些猶太學派對休妻抱持開放的態度,另一些則極力反對。我們發現,耶穌很喜歡用法利塞人或經師的方式來反問,因為他們通常都會用梅瑟法律的條文,或聖經的教訓來責問耶穌。因此,耶穌也用梅瑟法律的條文反問他們。

耶穌直接用創造的故事來回答這些法利塞人,祂要把人帶回到「起初」的光景。天主在起初造人的時候,造了男人和女人,祂的用意是要男女結合,因此婚姻是天主親自設立的。第一,不可拆散,因為夫妻二人「是一體」的;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夫妻的關係是「天主所結合的」,這句話本身表明婚姻有「盟約」的內涵,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也不只是兩個家族的姻親關係,而是有天主參與其中。

法利塞人進一步問耶穌:「那麼,為什麼梅瑟還吩咐人下休書休妻呢?」耶穌表示,梅瑟是因為他們心硬,才容許他們休妻,但這並非天主「起初」的心意。而且,若不是因為姘居的緣故而休妻另娶或娶被休的婦女,也是犯奸淫。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甚至是男人的財產。如果丈夫執意休妻,如果沒有一個機制和出路,可能會暴力對待或謀殺妻子,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保障婦女而容許休妻,但這絕不是天主的心意。耶穌的話道出了人的心硬和偽善,對天主表面恭敬,實際上卻有自己的一套。天主要人愛自己的配偶,人卻不肯遵行這個最基本的教導。

門徒聽了,就說:「人同妻子的關係,如果是這樣,倒不如不娶的好。」耶穌指出:基督徒的婚姻是一項恩寵,二人可以共度一生,實在只有「得了恩賜的人」,才能領悟。至於其他情況,其一是天生不合適結婚的,這是指著先天性的理由而言,可能跟身體殘缺有關(「有些閹人,從母胎生來就是這樣」);其二是人為的因素,很可能是跟奴隸、囚犯、宦官的身份有關係(「有些閹人,是被人閹的」);其三是為了天國的緣故,即那些甘願為了天國的福音而放棄結婚生活的人(「有些閹人,卻是為了天國,而自閹的」),這些人蒙召度守貞的生活,也是一份恩寵。

實踐

天主在每人身上有不同的召叫,無論是婚姻、獨身、修道都是各盡其職。當人與天主建立關係後,人就會漸漸明白天主的心意,並學習面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努力去愛。讓我們為度婚姻生活和獻身生活的人祈禱,因為無論哪種生活方式,都是為了展現天主的創造,人參與天主的工程,以及光榮天主。

是日金句

「這樣,他們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為此,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瑪19:6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十九週星期四(單數年)

18:21-19:1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至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因為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免了他的債。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我必還給你。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關在監裏,直到他還清了欠債。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就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裏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耶穌講完這些話以後,就離開加里肋亞,來到約旦對岸的猶太境內。——上主的話。

反省

猶太經師傳統建議,寬恕弟兄最高可達三、四次,伯多祿以為寬恕「七次」已經難能可貴,耶穌卻說「七十個七次」,意思是完完全全,沒有限度。「寬恕」原文有「不留住」、「讓它過去」的意思。真正的寬恕,是不會記得寬恕了多少次,如果計算多少次,顯示仍舊對事情耿耿於懷。天主寬赦我們的過犯,就不再記憶我們的罪過,照樣我們也不該追念別人的過失。耶穌用一個比喻,說明寬恕的重點不在於次數,而在於對別人的憐憫,以及回應天主對我們的憐憫和愛。

一個僕人欠主人一萬「塔冷通」,本來要將自己和妻子兒女都變賣來還債,但在僕人苦苦哀求下,主人就憐憫他,並寬免了他的債。一萬「塔冷通」,即六千萬「德納」,這人欠的債是六千萬日的工資,即使將全家變賣也永遠無法還清,這個天文數字清晰表達出我們對對天主的虧欠也是終身無法償還的,但天主仍願意赦免我們,因為憐憫是祂的本性。相比之下,一百「德納」,就是一百天的工資,僕人同伴所欠的債,雖然不小,卻並非不能償還。這僕人那天文數字般的債獲得主人寬免,如今卻為了一百天的債而扼住同伴的喉嚨。主人知道後質問僕人,為何不憐憫同伴如同主人憐憫他自己一樣,於是追討他的債務。透過這個比喻,耶穌教導我們,天主既然能寬恕我們天文數字般巨大的罪債,我們又怎能不寬恕別人一點點的過失呢?

寬恕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當對方給我們的傷害是何等大、何等深的時候。但我們往往忘記,我們對天主的傷害更大、更深,祂尚且恩待我們,寬恕我們的過犯,我們豈不是更應恩待別人嗎?如果我們未曾經驗過天主如何寬恕我們,我們大概也無法真心寬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如果我們真知道天主對我們的恩寵,還不能寬恕弟兄姊妹的話,又或者忘記了我們在天主前所蒙受的赦罪之恩,那麼真的如同耶穌比喻中那個僕人所行之荒謬,成為一個待人寡恩的人。

實踐

「寬恕」,表示讓這件事畫上句號,寬恕別人,就是讓自己得到釋放、釋懷,不再被魔鬼玩弄於股掌之中。寬恕使我們重新回到天主面前,使我們的生活回復正常,這就是在基督內真正的自由。我們要由數算天主的恩寵來學習寬恕,因為恩寵勝過計算別人的惡,叫我們對得罪我們的人,生出憐憫的心腸。「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表示我們的寬恕不只是口頭和外表的,而是誠心實意的。一旦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就不再記憶他從前所作的事了。求天主幫助我們,尋找適合的方法從心裡寬恕別人,以免我們忘記天主的恩寵的同時,自己也落入審判之中。

是日金句

「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瑪18:35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聖嘉勒 (貞女)(紀念)

18:15-20 

那時,耶穌對門徒說:「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但他如果不聽,你就另帶上一個或兩個人,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若是他仍不聽從他們,你要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我實在告訴你們:若你們中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因為那裏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上主的話。

反省

由於罪使人墮落,造成人與人之間發生誤會、紛爭、衝突,甚至互相傷害。雖然教會是屬於天主的子民,但也是由罪人所組成,因此不能只講愛與接納,也要有群體紀律,才能向天主負責,維持團體的和諧。在尋找亡羊的比喻後,耶穌教導我們如何處理教會團體中犯錯的弟兄姊妹。

第一,對犯罪的弟兄姊妹,要先嘗試能否挽回對方。為顧全對方的感受,應私下規勸,而且越早越好,因為私下規勸能幫助對方不致陷入罪裡,否則越陷越深,就難以悔改了;第二,假若對方不接受規勸,就得另外找一兩個人,使他們成為你們的證人,他們可以指出你們彼此的盲點。根據申命紀19:15 的原則:「人無論犯了什麼不義,什麼罪惡,或什麼過錯,只憑一個見證,罪名不得成立;須憑兩個或三個見證的口供,纔可定案」,不過這時還不是定罪的時候,目的仍然是要挽回他;第三,如果他仍然執迷不悟,就將他交給教會,讓教會內的弟兄姊妹一起為他祈禱;第四,假如他仍然不為所動,就索性把他視作外教人或稅吏,這樣並非要我們跟他劃清界線、一刀兩斷,而是要用更大的愛心和容忍,期望有一天聖神會使這隻亡羊頑石點頭,悔悟改正。總而言之,一切都是為了要挽回這位弟兄,除非對方堅持拒絕。

耶穌說:「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束縛」是「定罪」的意思,「釋放」是「赦免」的意思,天主恩賜教會權柄和能力,不是要我們定別人的罪,而是要我們使別人得著自由。如果願意聽從教會的規勸而悔改的,這人就會得著「釋放」;如果聽了教會的規勸,仍然不肯認罪、悔改的,這人就會被罪惡「束縛」。所以,我們要為這些執迷不悟的人祈禱,運用教會的權柄綑綁他背後的黑暗勢力,使他得到醫治和釋放。因此,如果有人得罪我們,我們要主動尋找他,為他祈禱。行動逐步升級,並非要將他逐出門或實施處罰,而是在於挽回這位弟兄。

實踐

「若你們中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祈禱時同心合意,天主就必垂聽;聚會時,因主的名字共聚,天主就必與我們同在。一個人祈禱固然好,但如有兩三個人同心合意地祈禱就更好,因為兩三個人可以互相鼓勵、彼此扶持,正如訓道篇的作者說:「若一個跌倒了,另一個可扶起自己的同伴。哀哉孤獨者!他若跌倒了,沒有另一人扶起他來。」(訓4:10)每個人都會有面對危機的時候,一個人很容易經不起壓力而跌倒,所以如果能夠有其他屬靈的同伴為我們分憂祈禱,就能得到對方的扶持、安慰和鼓勵。

是日金句

「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8:18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聖老楞佐執事 (殉道)(慶日)

12:24-26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裏;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上主的話。

反省

對一般人來說,十字架代表懲罰,是受苦的象徵,以死亡作結束;但為耶穌而言,十字架只是一個過程,經過苦難和死亡,最終卻是復活、生命和勝利。當人人都害怕死亡,耶穌卻把自己死亡的時刻視為「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然後,祂以麥子為例,說明麥子要埋在地裡,才會長出麥穗,「結出許多子粒來」。

麥子的外面有一層外殼,這層外殼如果不裂開,麥子雖然保持完整,卻不會長出許多子粒。通過泥土裡的溫度、水分等因素所產生的作用,會使整個外殼裂開。只有裂開了,麥子才能生長。天主的創造真奇妙,麥子一天不和大自然產生作用,永遠都只是一粒麥子。在這個比喻中,耶穌講的是祂自己,祂就是那粒麥子,除非祂願意犧牲,除非祂願意走上十字架,否則祂降生為人的目的就徒勞了。

「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耶穌降生為人,是要讓人藉著祂獲得生命,且是更豐盛的生命。祂為完成這個使命,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好像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同樣,祂為得到光榮(復活)也必須先經過死亡。

「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前者的「生命」是指今世的生命,後者則是指「永生」。人固然要愛惜生命,但耶穌這裡的意思是指人生在世,眷戀和尋求今世的一切享受和各樣榮華富貴,就無意追求永恆價值的東西,而喪失永生。如此,我們就能理解耶穌所說「憎恨」的意思,「憎恨」不是叫人討厭和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是不將注意力放在肉身的享受,而專注在屬靈的生命上。罪使人愛惜自己的生命、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當作天主。反之,憎恨自己生命的,意味著拒絕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天主為中心。只有那些看到自己有罪,到憎恨程度的人,才會了解和意識到自己的真正需要,就是決心跟隨和事奉耶穌基督。

實踐

聖教會今天慶祝聖老楞佐的瞻禮,聖人是羅馬教會七位執事之一,負責管理教會財產,救濟窮人。當地總督以為教會擁有大量財富,就傳召聖老楞佐,限他三天後交出教會的財產。聖人便召集教會所收養的窮人,成群結隊領他們進入總督府,向總督說:「這些人都是教會的財產。」總督怒從心起,下令將聖人處死。聖老楞佐知道此舉必定觸怒總督,也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但他知道自己事奉天主,遂將個人的榮辱和生死置諸腦後,完全捨棄自己的生命,實踐了耶穌的聖訓。戴都良也說:「殉道者的鮮血成為信友的種子」,印證了今日福音的說話:「麥子不死空自留,麥子一死百倍收!」(若12:24)聖老楞佐的慷慨就義,打擊了仇教者想要消滅教會的計劃,更感動了無數人立即信奉真道。

從聖老楞佐的見證,我們看到基督徒的起點,就是十字架!一個不走十字架道路的基督徒,耶穌說這人不配成為祂的門徒!

是日金句

「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若12:24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路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