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復活期第五週星期二

14:19-28 

有些猶太人從安提約基雅和依科尼雍來,挑唆群眾;群眾用石頭砸了保祿,以為他死了,就把他拉到城外。但門徒們一圍到他跟前,他就起來進了城,第二天同巴爾納伯起程往德爾貝去了。

他們向那城傳揚福音,使許多人成為門徒,以後回到呂斯特辣、依科尼雍和安提約基雅,到處堅固門徒的心,鼓勵他們堅持信仰,說我們必須經過許多困難,才能進入天主的國。二人在各教會給他們選立了長老,在祈禱禁食以後,把他們託付於他們所信仰的主。以後,他們又經過丕息狄雅來到旁非里雅,在培爾革宣講道理以後,下到阿塔肋雅,又從那裏乘船赴安提約基雅。他們原來是從那裏被託於天主的恩寵,作現在已完成的工作。他們一到,就聚集會眾,報告天主偕同他們所行的一切大事,和怎樣給外邦人打開了信德的門。二人就在那裏同門徒們住了不少時日。——上主的話。

反省

本來保祿和巴爾納伯因逃避反對他們的人,就逃往呂考尼雅的呂斯特辣、德爾貝兩座城和附近地方。如今反對他們的人尾隨他們而來,挑唆群眾,用石頭砸保祿。被砸以後,群眾以為保祿死了,把他拉出城外,但當門徒圍到他面前,他就站起來進城,第二天便和巴爾納伯啟程前往德爾貝。這事不但說明了即使被殘酷虐待、瀕臨死亡都無阻他們宣講福音的決心,同時也彰顯天主仍然有偉大的工作要他的僕人去做,所以必保全保祿的生命。

保祿和巴爾納伯不怕反對勢力與迫害,再次回到他們傳教旅程經過的城市,堅固門徒的心,鼓勵他們要堅持信仰,勉勵眾人必須經過許多困難,才能進入天國。這也是保祿的親身體會,他相信耶穌和為主受苦,是同一件事。魔鬼嘗試說服我們,苦難是天主拋棄我們的證據。牠想要令我們絕望,失去對天主應許的信德。然而,天主告訴我們,通往天國的道路必定充滿苦難,他藉苦難增加我們的信德。因此,艱難困苦不意味著天主拋棄或遺忘我們,而是代表著我們正在進入他的國。

保祿和巴爾納伯靠著天主的恩典完成他們的使命,返回安提約基雅。他們沒有誇耀他們的成就,而是報告天主偕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且特別強調:外邦人靠著在耶穌內的信心也進入天主的國。

實踐

巴爾納伯和保祿在傳教過程中並不輕鬆,有艱難、迫害,更差點喪命,然而,他們早有心理準備,鎖定目標,就是要進入天主的國。就像每到一處,他們就建立當地的教會,選立長老,讓這些領袖承擔起帶領和牧養的責任,「把他們託付於他們所信仰的主」,相信天主會繼續供應和照顧這個教會。宗徒以見證激勵我們,無論身處任何境遇,務要堅定不變的信心,深信天主必與我們同行。

是日金句

願我的口舌稱述上主的光榮,願眾生永遠讚美他的聖名!」(詠145:21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聖加大利納 (貞女、聖師)(紀念)

14:5-18 

當外邦人和猶太人連同他們的官長蓄意侮辱保祿和巴爾納伯,和用石頭砸死他們的時候,保祿和巴爾納伯一聽說,就逃往呂考尼雅的呂斯特辣、德爾貝兩座城和周圍的地方去了,在那裏傳揚福音。

在呂斯特辣有一個人患軟腳病,常坐著,由母胎中即是跛子,總沒有行走過。這人聽保祿講道;保祿注目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便大聲說道:「直直地站起來!」這人遂跳起來行走。

群眾看見保祿所行的,就大聲用呂考尼雅話說:「神取了人形,降到我們這裏了!」他們遂稱巴爾納伯為則烏斯,稱保祿為赫爾默斯,因為他是主要發言人。在城關的則烏斯的司祭,就帶著公牛與花圈來到大門前,要同群眾一起獻祭。巴爾納伯和保祿宗徒聽說這事,就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跑到群眾中,喊著,說道:「人哪!你們這是作什麼?我們也是人啊!與你們有同樣的性情;我們只是給你們傳揚福音,為叫你們離開這虛無之物,歸依生活的天主,是他創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的一切。他在過去的世代,容忍了萬民各行其道;但他並不是沒有以善行為自己作證,他從天上給你們賜了雨和結實的季節,以食物和喜樂充滿你們的心。」說了這些話,才算阻住了群眾,沒有向他們獻祭。——上主的話。

反省

當保祿和巴爾納伯在呂斯特辣宣講時,城中一個患軟腳病的胎生跛子正在聽道,保祿見他有信心,就對他說:「直直地站起來!」那個人沒有任何猶豫,立即跳起來行走。在你我身上,是否也是這樣「瘸腿」?無論是在肉身上、情緒上、或者心靈上的;我們都被困住,直到我們開始服從天主,天主就會釋放我們。當我們相信他的話的那一瞬間,他就會給我們力量,使我們得到自由,獲得痊癒的能力。

群眾見狀,將保祿和巴爾納伯視為神明降世,要向他們獻祭。呂斯特辣是個拜偶像的城市,該城的百姓不認識天主,甚至認為天主會化身在他們中間。這事對保祿和巴爾納伯是個很大的挑戰,他們剛逃離依科尼雍,就被群眾高舉到這種程度,如果沒有清醒的頭腦和聖神的提醒,他們很容易陷入驕傲的陷阱中。他們撕裂自己的衣服,來表達他們的憤怒和對天主的熱忱:「人哪!你們這是作什麼?我們也是人啊!與你們有同樣的性情......」,短短幾句話道出了他們此行的目的:第一,他們是人,不是神;第二,邀請他們離開虛無之物,皈依生活的天主,因為是他創造了天地萬物;第三,宣講天主的恩典,天主已藉他的恩惠,即降雨和豐年,使他們滿足和喜樂。經他們這麼解說,才勉強阻止群眾向他們獻祭。

神蹟原意是讓人更認識天主或相信天主,然而在這群不認識造物主的人心中,神蹟帶來的卻是誤解與個人崇拜。假如我們放錯焦點,也會妨礙我們體驗天主的大能和眷顧,無法達到敬畏和親近天主的目的。

實踐

面對那些衝動、盲目要崇拜他們的群眾,保祿和巴爾納伯沒有得意忘形;相反,他們只願意將一切光榮歸於天主,並渴望群眾能夠認識生活的天主。當天主賜予我們恩賜,我們是更加謙卑,承認自己是蒙恩的罪人,抑或得意忘形,把光榮歸自己,僭奪天主的光榮?讓我們偕同聖詠的作者祈求:「上主,光榮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只願光榮完全歸於你的聖名......」。

是日金句

誰愛我,我父也必愛他,我也要愛他,並將我自己顯示給他。」(若14:21

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復活期第五主日(乙年)

15:1-8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凡在我身上不結果實的枝條,他便剪掉;凡結果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果實;你們因我對你們所講的話,已是清潔的了。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如果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果實;你們如果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果實;因為離開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誰若不住在我內,便彷彿枝條丟在外面,枯乾了,人便把它拾起來,投入火中焚燒。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吧!必給你們成就。我父受光榮,即在於你們多結果實,如此,你們就成為我的門徒。」——上主的話。

反省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顯示耶穌與天父彼此親密的關係。耶穌用真葡萄樹來預表自己,天父是栽培的園丁,而我們是葡萄樹的枝條。耶穌反覆強調:「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因為跟葡萄樹和枝條一樣,枝條不能獨立存在,它需要依賴樹提供營養,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要成為一棵會結果實的葡萄樹,屬靈生命必須扎根基督,在與天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中,每日的祈禱必不可少,這樣才能使我們常在主內,他也常在我們內。一旦跟天主的關係疏離,就無法活出更新的生命,就像枝條不連於葡萄樹,會枯萎、死亡;同樣,離開天主,他的愛就會在我們內枯竭。所以,耶穌警告那些天主揀選的新以色列人──基督徒,假若不願意跟他常常有親密的連結,就會像枯乾的枝條被剪掉,投入火中焚燒。

基督徒必須連接於耶穌,他的枝條也必須經常被修剪,目的是使他多結果實。談到修剪,耶穌提到兩件事:不結果實的枝條必須「剪掉」,這代表生命中不好的、壞的除去後,我們的生命才能與耶穌更加連結。至於好的、結果實的枝條也需要「清理」,是為了使屬靈生命更健康成長,多結果實,因此,「清理」是無法避免的,並非可有可無的選擇。

實踐

信耶穌不能流於口號,而是生命的關係,就如植物的分枝跟主榦不容分離一樣。同樣,我們跟耶穌的關係也是生命的連結,必須與耶穌的生命有份,才有生命和活力。當然,這種連結關係,並非出於人的努力,而是天主的恩賜。我們要以天主的話清除生命中妨礙結果實的因素。為常保持在耶穌內,讓我們的心思意念、行事為人都與天主看齊,讓天主在我們心中掌權,由他親自來引導我們。

是日金句

孩子們,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一3:18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復活期第四週星期六

13:44-52 

在一個安息日,全城的人幾乎都聚集來了,要聽天主的聖道。猶太人一看見這麼眾多的人,就滿心嫉妒,反對保祿所講的,且加以辱罵。保祿和巴爾納伯卻放膽地說:「天主的聖道本來先應講給你們聽,但因你們拒而不受,並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看,我們就要轉向外邦人,因為主如此命我們說:『我已立你作為外邦人的光明,使你成為他們的救恩,直到地極。』」

外邦人聽了,都很喜歡,讚美主的聖道;那些被預定獲得永生的人,就都信了。主的聖道遂傳遍了那地方。猶太人卻挑唆敬畏天主的尊貴婦人和城中的要人,發動迫害保祿和巴爾納伯,把他們驅逐出境。二人就把腳上的塵土向他們拂下,往依科尼雍去了。門徒都充滿喜樂和聖神。——上主的話。

反省

當保祿和巴爾納伯在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宣講福音時,大受群眾的歡迎,因此,他們邀請保祿和巴爾納伯在下一個安息日,繼續給他們講解關於耶穌基督的事。

「在一個安息日,全城的人幾乎都聚集來了,要聽天主的聖道。」至少說明了兩件事,其一是大家真的很喜歡聆聽保祿的宣講;其二是由於保祿之前的宣講轟動了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因此才發生「全城的人幾乎都聚集來了」的盛況。

值得留意,所謂「全城的人」其實是指非猶太人,因此才招惹猶太人的嫉妒,「反對保祿所講的,且加以辱罵。」昔日猶太人便是由於嫉妒,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現在,猶太人又因為嫉妒,想要除掉保祿和巴爾納伯。可見,「嫉妒」不單對他人的生命構成威脅,也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聖多瑪斯說過:「嫉妒就是看到別人開心時,自己覺得傷心。」嫉妒侵蝕我們,使我們失去平安。

被人反對和毀謗,內心肯定不好受。你會否因為別人的反對,而使你在教會的使命和工作停頓下來?面對無理的攻擊,保祿和巴爾納伯沒有把注意力浪費在這些猶太人的身上,反而更積極的勉勵那些來聚集,要聽天主聖道的人。他們鼓起勇氣,理直氣壯地對他們說:「天主的聖道本來先應講給你們聽,但因你們拒而不受,並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看,我們就要轉向外邦人。」保祿和巴爾納伯指出猶太人所犯的錯,使他們失去救恩。至於外邦人聽了都滿心歡喜,讚美主的聖道。他們對福音的回應,對比猶太人,強烈對照出信與不信,蒙受恩典與喪失恩典的差別,結果外邦人成了天主揀選的百姓,得著永生。

實踐

福音改變了外邦人的生命,相反,猶太人以天主選民自居,自以為配得救恩,擺出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反而與救恩絕緣。耶穌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的父;現在你們已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剛硬的心使人聽不進真理,將生命拒於門外。猶太人的自滿,使他們不認識耶穌,也不接受他是天主子,以致無法認識父。同樣,如果對天主的話拒而不受,也不去實踐,我們的生命就很難改變。

是日金句

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詠98:3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復活期第四週星期五

14:1-6 

那時,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如不然,我早就告訴了你們。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為的是我在那裏,你們也在那裏。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往那裏去的路。」多默說:「主!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即將離開與他相處了三年半的門徒,他知道門徒心裡會憂愁,就安慰他們,告訴他們化解憂愁的秘訣,是對天主和他自己的信心。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煩亂、憂愁的時候,我們又靠什麼從憂愁中解脫出來呢?是信德,信德幫助我們把重擔交託給天主,相信他必定眷顧我們,使我們在平安喜樂中生活。耶穌說:「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

逾越節前,耶穌知道他將要離開這世界,回到天父那裡的時刻臨近了,就在與門徒共進晚餐時,提醒門徒,他與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並且賜下「彼此相愛」的新命令。耶穌又知道門徒為了他即將離開而心煩意亂,就對他們預告一個帶有安慰與鼓勵的應許:「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為的是我在那裡,你們也在那裡。」人生最大的安慰,就是能與所愛的一起;而信徒最大的安慰,就是能與那愛我們的天主同在。

聽到師傅將要離開,多默就問了很實際的問題:「主!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的確,假如我們不知道目的地,又怎能夠知道去目的地的路在哪裡呢?連目的地都沒有,又怎會知道正確的路線呢?所以,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這番話將我們由各種憂愁、焦慮導入正確的方向。如果我們將生命的重心放在耶穌所指出的「道路、真理」,就可以找到「生命」。否則,單單注視憂慮,只會使我們陷入窮巷,唯有將目光專注在耶穌身上,才能使我們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平安。

實踐

有什麼事令你煩亂嗎?信賴耶穌吧,祂不只把我們帶到天上,更把我們帶到天父面前,在他內能夠找到平靜和安穩。正如他說的:「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耶穌是道路,是通往永生唯一的道路;他是真理的化身,在他以外的所謂「真理」,不過是世俗的學問和智慧。我們必須認識耶穌,才能認識真理;只有當我們跟耶穌的生命連接在一起,像葡萄枝連結葡萄樹一樣,我們才能真正有意義地活著,直到永遠。

是日金句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若14:6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聖馬爾谷 (聖史)(慶日)

16:15-20 

那時候,耶穌顯現給宗徒,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信的人必有這些奇蹟隨著他們:因我的名驅逐魔鬼,說新語言,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愈。」

主耶穌給他們說了這些話以後,就被接升天,坐在天主的右邊。他們出去,到處宣講,主與他們合作,並以奇蹟相隨,證實所傳的道理。——上主的話。

反省

馬爾谷曾跟隨保祿和巴爾納伯出外傳教,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他獨自返回耶路撒冷。所以,在保祿第二次傳教時,拒絕讓馬爾谷同行。不過,從保祿後來請求馬爾谷前往獄中探望他的情況來看,雙方已經冰釋前嫌。

今日的福音,是復活的主給祂的門徒下達的大使命,要他們到世界各地傳揚福音,其中特別提到「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為甚麼要特別強調「信而受洗」呢?原來跟初期教會有密切關係。初期教會最大的危險,是猶太領袖跟政府合作,對基督徒進行迫害。基督徒為防範那些滲透教會的假信徒,就特別強調洗禮的重要性。洗禮等同公開宣告要相信耶穌基督。通過洗禮,大家互相信任,向天主委身。一個人是否相信耶穌基督作為他生命的救主,就看他曾否接受洗禮,對初期教會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耶穌派遣門徒,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一切受造物」就是指全人類。教會至今仍然承擔這份使命。所有的人必須做出抉擇:接受或不接受祂。而得救的條件亦有兩個:一個是相信,一個是領受洗禮。得救在於進入天主的國,永遠分享天主的恩寵。「信的人必有這些奇蹟隨著他們:因我的名驅逐魔鬼,說新語言,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愈。」這段經文是馬爾谷福音的特色,就是信徒充滿信德和能力傳福音。耶穌一生都在治病、驅魔、行奇蹟。祂自己這樣做,也吩咐宗徒這樣做。相信耶穌的人,生命完全改變了,就要向萬民傳揚福音,這是每一個基督徒應肩負的使命。

實踐

今天,我們若能同心協力,相信天主必定偕同我們一起工作,也讓我們擁有施展奇蹟的能力——讓一切聽到福音的人相信主,生命得到改變。

是日金句

我要永永遠遠歌詠上主的恩寵,要世世代代親口稱揚你的忠誠。」(詠89:2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復活期第四週星期三

12:44-50 

那時,耶穌呼喊說:「信我的,不是信我,而是信那派遣我來的;看見我的,也就是看見那派遣我來的。我身為光明,來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無論誰若聽我的話而不遵行,我不審判他,因為我不是為審判世界而來,乃是為拯救世界。拒絕我,及不接受我話的,自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說的話,要在末日審判他;因為我沒有憑我自己說話,而是派遣我來的父,他給我出了命,叫我該說什麼,該講什麼。我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所以,我所講論的,全是依照父對我所說的而講論的。」——上主的話。

反省

世界如同深沉的黑夜,耶穌的降生,如同光明照耀世界,使人不再在黑暗中生活。光明與黑暗是若望福音很重要的主題,在第一章就以「光明與黑暗」對比人的屬靈狀態:光明,即相信天主,接受真光的照耀;黑暗,即反抗天主,逃避天主的光照。當真光進入世界時,黑暗卻極力逃避真光。然而,這是徒勞的,因為真光永恆不滅,被真光照耀後,黑暗就會消失,隱藏在黑暗內的東西也無所遁形。所以,耶穌說:「我身為光明,來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若12:46

當然,光明和黑暗都是象徵性的,心中沒有光明,等於心靈沒有方向,不知道往哪裡去,好像摸黑一樣。人看見光,看見耶穌,就該趕快跟隨,因為那是真光的道路和方向,但很多人雖然看過耶穌所行的神蹟,還是不肯相信。神蹟本身只是一個記號,當人看見這個記號,必須要循著這個記號的方向去認識行神蹟的天主,但當時的人只看見記號,卻看不見記號背後的重要含義和記號所指向的這位行神蹟的天主。難怪看見了神蹟,他們還是無法相信。

「無論誰若聽我的話而不遵行,我不審判他,因為我不是為審判世界而來,乃是為拯救世界。」審判並非獨立於拯救之外,因為審判和接受拯救是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審判的結果如何,是看人願不願意接受耶穌的拯救來決定。願意接受的人,就真正脫離懲罰;不願意接受,就落入永遠的懲罰之中。因此,耶穌又說:「拒絕我,及不接受我話的,自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說的話,要在末日審判他」,耶穌的話要成為拒絕祂的人被定罪的證據。

實踐

相信、悔改、更新,都是面對和預備末日審判時應有的態度。面對真光,要趕快跟隨,不要有太多害怕、顧慮、保留,因為我們實在是在黑暗中生活。當真光來了,是個機會,跟隨光明,我們就可以脫離黑暗。假如真光離開了,我們仍然活在黑暗中,仍然找不到方向。因此,不要心硬,不要試探天主,更不要給魔鬼留地步,通過每天研讀天主聖言,以順從的心答覆祂的邀請。

是日金句

願天主憐憫我們,並祝福我們;以自己的慈愛容光照耀我們!」(詠67:2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復活期第四週星期二

10:22-30 

那時,在耶路撒冷舉行重建節,正是冬天。耶穌徘徊於聖殿內撒羅滿遊廊下。猶太人圍起他來,向他說:「你使我們的心神懸疑不定,要到幾時呢?你如果是默西亞,就坦白告訴我們吧!」耶穌答覆說:「我已告訴了你們,你們卻不相信;我以我父的名所作的工作,為我作證,但你們還是不信,因為你們不是屬於我的羊。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我賜予他們永生,他們永遠不會喪亡;誰也不能從我手中把他們奪去。我那賜給我羊群的父,超越一切,為此,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將他們奪去。我與父原是一體。」——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已多次公開表明自己的身份,又藉宣講和奇蹟,證明自己就是默西亞。但猶太人還是不肯信,難怪耶穌說:「你們不是屬於我的羊。」當我們已經對事情有很深的成見時,就會很執著,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就如猶太人,真理已經擺在他們眼前了,他們也知道說真理的人是誰,但還是不願意相信。於是,看是看過了,聽是聽過了,就是不相信,不相信就會重新再來懷疑他們所聽的,這種惡性循環就不停重複。

相反,認識真理必須跨出一步,就是「相信」。一個人聽見真理,看見天主,就會接待和相信,越相信真理就會越明白,越跟隨天主就會越清楚,信心也就越堅定,對耶穌的話就更深信不疑,這是良性的循環。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牧羊人與羊」的關係非常微妙,羊需要依賴牧羊人生活作息,而牧羊人則愛羊如命,悉心照料。耶穌以「牧羊人跟羊」的關係,比喻他自己跟信徒之間的關係。「聽」和「跟隨」是非常重要的,牧羊人最了解羊的習性,羊群聽不到他的指令,很容易迷失。救贖是天主主動尋找世人,亦清楚屬於天主的子民需要分別出來,教導他們怎樣活出屬於天主子民的生活。因此,無論耶穌到哪裡,他必定走在羊群前面,羊群也跟隨祂。有這樣的善牧,誰還會畏懼路上的危險?路途或許漫長和不平坦,但他強大的膀臂必定扶持我們直到終點。

實踐

耶穌的臨在是永恆救恩的證據,我們只需以單純的信德跟隨祂。永生是天主白白的賞賜,凡父賜給耶穌的羊群,「誰也不能從我手中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是一體」,實際上是宣告自己就是天主,這是耶穌第一次明確宣告祂與天父的關係,祂跟天父本質上是一致的。這節聖經也給我很深的感受,就是當我領受聖體時,耶穌不但和我結成一體,而我也與天父相通了。

是日金句

為此,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將他們奪去。我與父原是一體。」(若10:29-30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復活期第四週星期一

10:1-10 

耶穌向猶太人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不由門進入羊棧,而由別處爬進去的,便是賊,是強盜。由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門的給他開門,羊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字呼喚自己的羊,並引領出來。當他把羊放出來以後,就走在羊前面,羊也跟隨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羊決不跟隨陌生人,反而逃避他,因為羊不認得陌生人的聲音。」耶穌給他們講了這個比喻,他們卻不明白他們所講的是什麼。

於是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我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和強盜,羊沒有聽從他們。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可以進,可以出,可以找著草場。賊來,無非是為偷竊、殺害、毀滅;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上主的話。

反省

舊約常把上主視為牧者,以色列子民為羊,又因猶太人是以農業、畜牧為主,所以耶穌基督用牧羊人與羊群之間的關係來教導,群眾一聽就明白。當時,牧羊人會把羊群帶到一個由山洞或籬笆造成的羊棧,牧場的主人會雇用「傭工」,或由一群牧羊人輪流看門,他們會躺臥在洞口,來保護羊群和提供羊群所需的照料。到了早上,牧羊人會進到羊群中,呼喚屬於自己的羊,羊只要聽見那個牠們最熟悉、信任的聲音,便會跟著這聲音走。若有人想偷羊或傷害羊,不會從大門進入,而是爬牆進去。

耶穌用羊和牧羊人,以及當時牧羊人的生活環境,來描述天主和我們的關係。你我都是耶穌的羊,耶穌叫我們的名字,代表他認識我們,知道我們是誰;同時,他也希望我們知道他是誰,認得他的聲音。又因為羊認得牧羊人的聲音,知道會照顧牠們、引導牠們到安全的地方,因此牠們完全信任牧羊人。這也是耶穌對我們的期望,他希望我們能完全信任他。

耶穌一再重複使用「門」這個字,更鄭重宣告自己就是羊的門。「門」區隔內、外,是指引羊群平安出入的正確方向指標;羊群從「門」進入羊棧,可以得著餵養與安歇。凡是願意相信耶穌是默西亞的人,就是藉著耶穌的「門」進到天父面前。耶穌為世人開通了一條前往天主的門,啟示了天主的救恩,唯獨藉著耶穌,人們才得以接近天主。

「由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至於那些不從羊門進入的,便是賊和強盜。誰是賊和強盜?就是指假先知、假教師,以及不相信耶穌的經師和司祭,他們從不為羊群的利益著想,沒有為天主子民做好屬靈領袖的角色,只懂利用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耶穌說:「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賊和強盜無非是來破壞我們與天主、與人的關係;耶穌則是來使人獲得生命,且要將平安、喜樂和希望帶給人,使人的生命更加豐盛,換句話說,天主要使我們的生命恩上加恩。

實踐

耶穌的比喻無非是要告訴我們:他是我們生命中保守我們的人,通過他可以安全和成長。他更加應許我們不僅會得到生命,而且是更豐盛的生命。所以,我們成為耶穌的羊群,是否專心跟隨、聽從大牧者──耶穌的腳步與聲音,並跟隨祂進到安全的地帶?抑或仍然在羊棧外徘徊,任由盜賊殺害、偷盜,並隨著陌生人的聲音而去?讓我們從今天起,培養閱讀、默想天主聖言的習慣,這樣有助我們更敏於聆聽主的聲音,跟祂建立密切的關係。

是日金句

求你發出你的光明和你的真道,讓它們做我的嚮導,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和居所。」(詠43:3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路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