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廿一週星期六(雙數年)

25:14-30 

那時,耶穌對門徒講了這個比喻:「天國有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託付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去用來營業,另外賺了五個。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那領了兩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小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隨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主人回答說:可惡懶惰的僕人!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裏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的連本帶利取回。所以,你們把這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裏必有哀號和切齒。」——上主的話。

反省

比喻中,三位僕人按照才幹能力,分別獲得不同數目的塔冷通,他們在主人遠行期間,肩負著管理產業的使命。前兩位僕人按照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用塔冷通來營業,結果分別賺得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第三個僕人什麼也不做,把主人交託給他的埋在地下。主人回來,便跟他們逐一算帳。

主人對前兩個僕人十分嘉許,表明主人欣賞的是僕人的良善和忠誠。天主已賜予我們才能與機會,只要全力以赴,必有賞報。相反,第三個僕人不但埋沒主人給他的塔冷通,更試圖以主人的苛刻、殘忍為自己開脫。主人決不原諒僕人,譴責他為「可惡懶惰的僕人」。

顯而易見,耶穌基督就是那主人,出門遠行是指他再來之前的時期。比喻反映人面對耶穌基督再來的兩種態度:前者運用自己的時間和才幹,忠信地服侍,等候主人回來,將獲得忠僕的賞報;後者無心為天國工作,偷懶,遊手好閒,將承受懲罰。才幹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有句話說:「生命是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如何使用卻是我們獻給天主的禮物。」

因忠信而有所表現的,將獲得加倍的報酬,賞報就是得到更多侍奉的機會;因懶惰而一事無成的,原有權利也會被剝奪。當我們願意使用天主給予的塔冷通,會發現在侍奉的過程中得到更大的能力,鍛鍊出更多的恩賜;相反,找藉口逃避的,原有的塔冷通也會被收回。

實踐

耶穌在比喻中所要傳達的信息,不在於我們收穫多少塔冷通,而在於付出多少。擁有一個塔冷通的僕人之所以受到責備,因為他無所作為。在耶穌眼中,那些將「天主的法律」圍封起來的經師和法利塞人,就像是不敢冒險、害怕損失,而將塔冷通埋在地下的僕人,他們墨守成規,將真理癱瘓,必將遭到天主的唾棄。在天主的國度,閒置不用的塔冷通會被充公沒收,另賜給其他人。如果我們漫不經心或漠不關心地對待天主賜給我們在他國度中服事的機會,天主必將這些機會賜給其他人。所以,誰是善良忠信的僕人?誰是可惡懶惰的僕人?

是日金句

「尊上主為自己天主的民族,真是有福!上主選為自己產業的百姓,真是有福!」(詠33:12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廿一週星期五(雙數年)

25:1-13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自己的燈出去迎接新郎。她們中五個是糊塗的,五個是明智的。糊塗的拿了燈,卻沒有隨身帶油;而明智的拿了燈,並且在壺裏帶了油。因為新郎遲延,她們都打盹睡著了。半夜有人喊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吧!那些童女遂都起來,裝備她們的燈。糊塗的對明智的說:把你們的油分些給我們吧!因為我們的燈快要滅了!明智的答說:怕為我們和你們都不夠,你們更好到賣油的地方去,為自己買吧!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準備好了的,就同他進去,共赴婚宴;門遂關上了。末後,其餘的童女也來了,說:主啊!主啊!給我們開門吧!他卻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所以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用十個童女的比喻,教導我們如何預備他的來臨。舊約經常描述天主是新郎,以色列是新娘,耶穌在這裡也將自己比作新郎。按照當時猶太人的風俗,新郎和他的朋友要先離開自己的家,晚上在新娘家舉行婚禮。婚禮結束後,參加婚禮的賓客回到新郎家享用筵席。童女的責任就是拿著油燈,站在村口迎接新郎。因為新郎遲延,十個童女都打盹睡著了。但是明智的童女帶備足夠的油,在她們被喚醒時立即行動;糊塗的童女卻沒有準備好。那些沒帶燈油的童女就出去添置油,結果新郎一到,門隨即關上,喪失了參加婚宴的機會。

耶穌基督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來臨,這是他一再強調的。耶穌第二次再來的時候,將會迎娶新娘——他的教會,預備好的天國子民將被迎接進到天主的國,與他一起坐席。耶穌說:「所以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醒寤,並非說不能打盹,而是要準備好,十童女的比喻告訴我們,每個信徒都要為自己的屬靈狀況負責。我們的信心就像那燃燒的油燈,如果沒有足夠的油,終將耗盡,慢慢地消失,直至什麼都不剩。如果我們失去信心,就會錯過羔羊的婚宴。我們該如何防止信心消失呢?關鍵是不斷充滿聖神(預備足夠的油),糊塗的童女沒有準備好,因為她們的油不夠。油是聖神的象徵,沒有油,婚宴就無法為新郎準備好;沒有聖神,就無法準備好迎接耶穌的再來,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有許多軟弱、失敗和昏睡。

我們無從得知天主何時再來,但可以及早準備,包括與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做個忠心的僕人。相信沒有人願意做糊塗的童女,如果我們想要作明智的童女,就應立即行動,預備好足夠的油,讓我們的生命連結於基督。

實踐

我們是明智的人,還是糊塗的人?我們可能凡事都有預備,可惜卻沒有為天主的再來而準備自己。耶穌的話提醒我們:「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在這等候的時期,我們必須保持醒寤,像明智的童女一樣預備好自己。若我們真的期待天主來臨,期盼能夠參與羔羊的婚宴,就必須天天省察自己,度一個聖潔、蒙天主悅納的生活。

是日金句

「因為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1:25

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

聖若翰洗者殉道(紀念)

6:17-29 

那時候,黑落德為了他兄弟斐理伯的妻子黑落狄雅的原故,因為他娶了她為妻,曾遣人逮捕了若翰,把他押在監裏;因為若翰曾對黑落德說:「你不可佔有你兄弟的妻子。」黑落狄雅便懷恨在心,希望殺害他,只是不能,因為黑落德敬畏若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義聖潔的人,曾保全了他;幾時聽他講道,就甚覺困惑,但仍樂意聽他。

好機會的日子到了:當黑落德在自己的生日上,為自己的重要官員、軍官和加里肋亞的顯要,設了筵席的時候,那個黑落狄雅的女兒便進來跳舞,獲得了黑落德和同席者的歡心。王便對女孩子說:「你要什麼,向我求吧!我必賜給你!」又對她發誓說:「無論你求我什麼,就是我王國的一半,我也必定給你!」她便出去問她的母親說:「我該求什麼?」她母親答說:「洗者若翰的頭。」她便立刻進去,到王面前要求說:「我要你立刻把洗者若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王遂十分憂鬱;但為了誓言和同席的人,不願對她食言,王遂即差遣衛兵,吩咐把若翰的頭送來。衛兵便去,在監裏斬了若翰的頭,把他的頭放在盤子裏送來,交給了那女孩子,那女孩子便交給了自己的母親。若翰的門徒聽說了,就來領去了他的屍身,把他安葬在墳墓裏。——上主的話。

反省

古語有云:「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意思就是良藥雖然味苦,但對患者的病有益處;忠誠的勸告與尖銳的批評雖然聽起來讓人不舒服,但有利於聽的人改正他們的錯誤行為。道理雖然淺顯易懂,但在現實生活,人往往喜歡聽奉承的話,而不喜歡忠告。

因此,無論耶穌或若翰洗者,人們拒絕接受他們的宣講,因為他們的信息刺痛人心。傳揚福音不僅會遭受拒絕和厭棄,還會遭受逼害,甚至以身殉道,這是兩千多年來教會所面對的挑戰。

就如若翰洗者知道這樣會令自己身陷囹圄,但沒有退縮,反而公開譴責黑落德王的錯誤,被拘押在監裡。黑落德的內心對若翰洗者也充滿掙扎和矛盾,一方面知道若翰是一個義人,仍樂意聽他講道;另一方面,他又缺少一種道德的毅力和勇氣去接受並實踐若翰的教訓,這個弱點最終使黑落狄雅有機可乘,實現她殺害若翰的惡念。

若翰是天主忠誠的見證人,他的殉道,暴露了人身處罪惡中,充滿心硬、邪惡,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但他不是第一個因為宣揚天主的話而被殺害的先知,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為還有很多人會跟隨若翰的腳步。但他所留下的榜樣,無論是過去、現在及將來,都如耶穌對門徒的召喚:「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谷8:34

實踐

今日的社會實在需要更多具備若翰洗者精神的人,我們是否有像若翰洗者同樣的勇氣指出他們的罪來?是否有足夠的愛,以至於願意呼籲他們悔改?當我們說誠實話的時候,即使是出於愛,有時也會產生後果,而這種結果,可能是別人對我們干涉他們的事情感到憤怒,又或者可能在他們心裡產生真正的悔改和信心。我們願意為了實現後者而冒前者的風險嗎?每個基督徒都需要有這種心懷,但願有更多人,包括你和我能夠勇敢回應耶穌的邀請,持守真理,秉公行義。盼望天主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知道如何用愛心說誠實話。

是日金句

「看啊!我今天使你成為堅城、銅牆、鐵壁,以對抗猶大君王和首領,司祭和當地的人民。」(耶1:18

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

聖奧思定主教 (聖師)(紀念)

23:27-32 

那時候,耶穌對民眾和眾門徒講論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華麗,裏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同樣,你們外面叫人看來倒像義人,你們裏面卻滿是虛偽和不法。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修建先知的墳,裝飾義人的墓,且說:假使我們生在我們祖先的時日,我們決不會與他們合謀殺害先知;這樣你們自己作證,你們是那些殘殺先知者的子孫了。那麼,你們就來完成你們祖先的勾當吧!」——上主的話。

反省

猶太人習慣在逾越節前夕,將耶路撒冷城內的墳墓用石灰粉飾一番,免得路過的朝聖者誤踏而受到玷污,因為凡觸摸墳墓的人就要不潔淨七天。耶穌說這些宗教領袖,就像這些粉刷的墳墓——外面漂亮,但裡面卻是沒有生命,是死的。他們為自己遵守法律而感到驕傲,但內心和別人一樣邪惡,甚至比別人更邪惡。他們雖然口中宣講天主的真理,卻仍然執迷於自己的惡行。他們把自己包裝得很好,卻使每個接近他們的人都成為不潔,指出他們的內心就像墳墓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

他們只注重「外表」的潔淨,卻不注重「裡面」的清潔。杯盤裡面的污穢尚可洗淨,墳墓裡的屍骨則無法改變,暗示經師與法利塞人的虛偽,表裡不一,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任何人只要跟他們接觸,就會被他們的虛偽「污染」。所以,耶穌用「粉飾的墳墓」,來形容他們的假冒為善。我們的信仰是否也太過重視外在的量(參加聚會),卻沒有內在的質素?我們不要把生命建造在虛幻的外表上,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開始建立。

耶穌又指出,這些宗教領袖為他們的祖先所殺害的先知和義人修建引人注目的墳墓,似乎要與過去那些令人髮指的罪行劃清界線。但這樣做,無異於承認自己是這些殺人犯的子孫。儘管他們表面上教導並遵循天主的法律,然而,跟他們的祖先迫害和殺害天主的先知一樣,他們也想要殺害耶穌,心中對天主的悖逆到達到極點。耶穌諷刺地說:「你們就來完成你們祖先的勾當吧」,事實上,他們正商討要除滅耶穌的陰謀,表明他們與祖先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天主的審判也要降臨在他們頭上。

實踐

耶穌斥責經師和法利塞人只有外表上的聖潔,裡面卻充滿敗壞和貪婪。假如我們的信仰只是做給別人看,那就好像那些洗淨的杯盤,或用石灰粉飾的墳墓,表面華麗,內裡卻充滿著不潔,虛有其表而已。耶穌警告他們,若不悔改並且轉向他,必會遭到可怕的後果。我們千萬不要冷眼旁觀,以為都是別人的事,該求聖神光照,不要叫我們落入經師與法利塞人的罪惡中,若我們基督徒不全心悔改,並讓基督的生命住在我們內,引領我們走向謙卑、寬厚、慈愛和信實,那麼我們也有禍了。

是日金句

「這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權利,而是為以身作則,給你們立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得後3:9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聖莫尼加(紀念)

23:23-26 

那時候,耶穌對民眾和眾門徒講論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捐獻十分之一的薄荷、茴香和蒔蘿,卻忽視了法律上最重要的公義、仁慈與信義;這些固然該作,那些也不可放過。瞎眼的嚮導!你們濾出蚊蚋,卻吞下了駱駝。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洗擦杯盤的外面,裏面卻滿是劫掠與貪慾。瞎眼的法利塞人!你先應清潔杯的裏面,好叫它外面也成為清潔的。」——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批評經師和法利塞人本末倒置,對「薄荷、茴香、蒔蘿」這些祭獻的小節,算得清清楚楚,一絲不苟地遵守這項命令。耶穌並非說他們這樣做錯了,而是說他們在這樣做的同時,也不可忽略法律中的最重要的事,即:公義、仁慈與信義。今日,我們會否專注於無關緊要、無足輕重的芝麻小事上,而忽略天主所悅納的最重要的事,沒有好好去發揮和投入?

耶穌又用一幅幽默的圖畫來說明他們的愚蠢:「你們濾出蚊蚋,卻吞下了駱駝」。法利塞人為了潔淨,喝酒時要用布過濾,去掉細小的蚊蟲,免得把酒糟蹋了。駱駝是巴勒斯坦地區最龐大的陸上動物,被視為禮儀上不潔淨的,他們反倒吞下去。耶穌用誇張的手法,諷刺他們如果可以把酒中的蚊蚋濾出,為何卻看不見身型龐大的駱駝呢?奉獻固然重要,但跟公義、仁愛與信義相比,就如同蚊蚋與駱駝的對比,說明法利塞人過分注重細節,卻忽略了法律最重要的意義。

「你先應清潔杯的裏面,好叫它外面也成為清潔的。」杯的外面清潔固然重要,但是裡面豈不是更重要嗎?外面髒一點或許還能接受,但如果裡面是髒的,就沒有人敢用了。同理,如果內心充滿惡念,或者計算別人的想法,外表再好,再虔誠,只會讓人感到虛偽、噁心。耶穌是在諷刺經師和法利塞人注重外表,卻不注重內心的聖潔,心中充滿各種嫉妒、猜疑、惡念、毒害的意念。他希望我們不要做這些表面功夫,而先把自己的內心整理好。

實踐

耶穌對經師和法利塞人的批評很嚴厲,說他們「表裡不一」,外表虔誠,內心卻充滿著各種貪慾和放縱。中國有句古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用來形容法利塞人最合適不過。希望我們不要像法利塞人一樣,只在外面有基督徒的表現,內心卻不認識天主。願鑒察人心的天主,賞賜我們一顆清潔正直的心,成為一個言行合一的人。

是日金句

「弟兄們,你們要站立穩定,要堅持你們或由我們的言論,或由我們的書信所學得的傳授。」(得後2:15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廿一週星期一(雙數年)

23:13-22 

那時候,耶穌對民眾和他的門徒講論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給人封閉了天國!你們不進去,也不讓願意進去的人進去。【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你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為此你們必要遭受更重的處罰。】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走遍了海洋和陸地,為使一個人成為皈依者;幾時他成了,你們反而使他成為一個比你們加倍壞的『地獄之子』。

「禍哉,你們瞎眼的嚮導!你們說:誰若指著聖所起誓,不算什麼;但是誰若指著聖所的金子起誓,就該還願。又昏又瞎的人啊!究竟什麼更貴重:是金子或是那使金子成聖的聖所?還有:誰若指著全燔祭壇起誓,不算什麼;但是誰若指著那上面的供物起誓,就該還願。瞎眼的人啊!究竟什麼更貴重:是供物或是那使供物成聖的全燔祭壇?所以,那指著全燔祭壇起誓的,是指著它和那上面的一切起誓;那指著聖所起誓的,是指著它和那住在它內的而起誓;那指著天起誓的,是指著天主的寶座和坐在上面的那位起誓。」——上主的話。

反省

針對宗教領袖的偽善,耶穌不客氣指責他們,宣告天主對他們的審判。一連幾天,我們將會看到耶穌提出的七個譴責,明確指出這些人被指派教導以色列人,卻錯誤地詮釋聖經,製造諸多障礙,阻止人領受救恩。最重要的是他們故意忽視天主旨意的核心:公義、仁愛與信義。

天國本來是最能體現天主主權的地方,經師和法利塞人表面遵守法律,心卻遠離天主。「因為你們給人封閉了天國!你們不進去,也不讓願意進去的人進去。」他們自己不能進天國,還誤導許多人糾結於不能完成的法律和誡命,而失去進入天國的機會。他們又用詭詐的手段,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祈禱,以此建立屬靈的形象。耶穌公開揭露他們這種詭詐和虛偽,稱他們這種祈禱是「無用的」,甚至宣告「更重的處罰」誓必降臨到這些偽善者身上。他們又將人訂立的傳統,強加在別人身上,不但沒有將人帶向天主,使人得到自由,相反更加加重別人的負擔。他們把錯誤的信仰帶給人,挑旺人的熱心,其實是引領人走向地獄。

「禍哉,你們瞎眼的嚮導!」在虔敬的事情上,耶穌指責經師和法利塞人為自己謀取利益,注重教條,不明白真義,本末倒置,不僅自己阻擋了人認識天主,還要把人領往錯誤的方向,根本是「瞎子領瞎子」。法利塞人一方面教導人看重金子過於聖殿;看重供物過於祭壇,導致人的內心越來越貪愛物質,失去真正虔敬的心。又把誓言分成絕對該遵守和無關緊要的誓言,教導人逃避還願。其實,耶穌並不反對人「起誓」,但痛限當時的宗教領袖,為了「鑽漏洞」,故意發展出很多起誓的技巧來逃避責任。

實踐

耶穌本著愛心發怒,有嚴厲指責,也有沉痛、悲哀的義憤,藉著譴責經師和法利塞人的謬誤,教導我們不要只注重「表面」,還要看重屬靈的事物。信仰的核心,不是外面看得見的東西,而是那位「看不見的天主」。如果失去敬畏與愛天主的心,那麼一切宗教外表與儀式,就變成毫無意義的形式罷了。今天,耶穌邀請我們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以言以行,領人進入天國?抑或樹立惡表,領人直奔地獄?

是日金句

「萬邦的眾神盡屬虛幻,但上主卻造成了蒼天。」(詠96:5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乙年)

6:60-69 

那時候,耶穌的門徒中,有許多人聽了耶穌的講話,便說:「這話生硬,誰能聽得下去呢?」

耶穌自知他的門徒,對他這番話,竊竊私議,便對他們說:「這話使你們起反感嗎?那麼,如果你們看到人子,升到他先前所在的地方,又將怎樣呢?使人生活的是神,肉一無所用;我對你們所講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但你們中有些人,卻不相信。」原來,耶穌從開始,就知道那些人不信,和誰要出賣他。

所以他又說:「為此,我對你們說過:除非蒙父恩賜的,誰也不能到我這裡來。」

從此,他的門徒中,有許多人離開了他,不再同他往來。

於是,耶穌對那十二人說:「難道你們也要走嗎?」

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主!唯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我們相信,而且知道:你是天主的聖者。」

——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生命之糧」的言論,不但冒犯了猶太人,連門徒也覺得難以接受。「這話使你們起反感嗎?」耶穌明白到有些門徒感到被冒犯,但他不打算改變,因為他的教導從來都不是取悅人。他向門徒提供兩個抉擇,或是接受他作為生命之糧而跟隨他,或者離他而去。如果門徒連他「生命之糧」的教導都招架不住,又如何招架得住即將來臨的十字架?

「難道你們也要走嗎?」,對於某些人的離開,耶穌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要的是真正跟隨基督的人,不是跟隨食物,也不是跟隨神蹟的人,伯多祿的回答讓我們看見一個真正門徒的生命,他代表所有門徒發言:「主!唯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我們相信,而且知道:你是天主的聖者。」

伯多祿的回應有深遠的意義:(1)唯獨耶穌有「永生的話」,並非群眾期待的「今生致富之道」可以相比;(2)除了耶穌,沒有其他師傅可以引導人進入永生;(3)唯有耶穌的教導和宣講能夠滿足人內心深處的渴望,將人由罪惡和恐懼中釋放出來;(4)也只有耶穌的話能夠解答人生命中的難題,使人得到飽足。伯多祿和其他門徒都被耶穌深深吸引著,心悅誠服地跟隨他。門徒雖然已有信德,但也有軟弱的時候,還必須對耶穌的死亡和復活有更多的認識。但當他們堅持下去,就會越來越跟隨耶穌,越來越親近,越來越肖似耶穌,因此,相信,就帶來心態的轉變;認識永生之道,使人更進入信仰的深處。信仰的根基,不但建立在我們個人跟耶穌的關係上,也建立在個人對耶穌的信靠上,並非任何外在的環境可以改變。

實踐

我們承認耶穌是天主、是我們的君王嗎?真的願意相信天主的話,願意捨棄生命的主權來跟隨、服從耶穌嗎?今日的讀經二指出,所有關係、所有承諾,如果不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必不恆久。保祿以夫妻相處之道,說明基督與教會之間深厚的關係。保祿指出「要懷著敬畏基督的心,互相順從」;人若沒有敬畏天主的心,難以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同樣,我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也是來自對他的敬畏,若沒有敬畏主,就無法按照天主的心意生活。所以,基督徒婚姻之愛是一個標記,是基督與教會之間忠誠相愛的奧蹟。「婚姻」的生命力在於彼此關係的建立與維繫,如果我們事事都以基督為首、以基督為主,跟天主的關係就能更密切和穩定。

是日金句

「我們絕對不願背棄上主,去事奉其他的神!」(蘇24:16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聖巴爾多祿茂宗徒(慶日)

1:45-51 

那時候,斐理伯遇到納塔乃耳,就向他說:「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和先知們所預報的,我們找著了,就是若瑟的兒子,出身於納匝肋的耶穌。」納塔乃耳便向他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斐理伯向他說:「你來看一看吧!」耶穌看見納塔乃耳向自己走來,就指著他說:「看,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納塔乃耳向他說:「你從那裏認識我呢?」耶穌回答說:「斐理伯叫你以前,當你還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了你。」納塔乃耳回答說:「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耶穌遂說道:「因為我向你說:我看見了你在無花果樹下,你就信了嗎?你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向他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上主的話。

反省

斐理伯告訴納塔乃耳,「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和先知們所預報的,我們找著了,就是若瑟的兒子,出身於納匝肋的耶穌。」這是斐理伯為耶穌所作的見證,他宣稱耶穌是舊約中預言的默西亞和救世主。納塔乃耳一聽說耶穌出身納匝肋,就不屑地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斐理伯沒有跟納塔乃耳爭論,只講了一句話,「你來看一看吧!」鼓勵納塔乃耳去看看,認識耶穌,不只是理性上的認識,還需要有生命的經歷。

耶穌看見納塔乃耳迎面而來,稱讚他是一個內心沒有詭詐的以色列人。「以色列」是天主賜給雅各伯的名字,雅各伯是一個詭詐的人,他騙取兄長的名分,又騙取父親把原屬於兄長的祝福給了他。但雅各伯也是以色列人的聖祖之一,十二支派亦起源於雅各伯,所以雅各伯在以色列民族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納塔乃耳驚訝地對說:「你從那裏認識我呢?」「斐理伯叫你以前,當你還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了你。」虔誠的猶太人,經常在無花果樹下研讀默想法律、祈禱親近天主。而且,無花果樹十分茂密,僅憑肉眼不能看透,但耶穌不僅看見納塔乃耳,更看清他的內心。耶穌的回應,叩開了納塔乃耳的靈魂,使他放棄成見,並宣認:「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一句話包含了耶穌基督的三個身份。「辣彼」是承認耶穌是他的師傅;「天主子」描述了耶穌與天父的獨特關係;「以色列的君王」則描述了耶穌作為默西亞和君王的地位。納塔乃耳也一直至死都跟隨耶穌,為主作證。

實踐

雅各伯曾夢見「一個梯子直立在地上,梯頂與天相接;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創28:12),那梯子正預表「人子」耶穌基督,是把天上和地下連結的階梯,是天人之間的中保。昔日,原祖父母犯罪而被逐出樂園,天人關係隔絕,如今藉著耶穌基督的降生成人,又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人不單能夠重返樂園,不單能看到天國的實現,更能體會天人的合一。耶穌許諾:「你們要看見天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天確實開了,因為在耶穌身上,一切都實現了,我們更看見天國透過耶穌基督不斷的擴大,不只是領土的擴大,更是人心中的擴大。

是日金句

「你來!我要把羔羊的淨配新娘指給你看。」(默21:9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五(雙數年)

22:34-40 

那時,法利塞人聽說耶穌使撒杜塞人閉口無言,就聚集在一起;他們中有一個法學士試探他,發問說:「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耶穌對他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上主的話。

反省

法利塞人熟悉法律,對他們來說,沒有一條誡命是不重要的。一個法學士起來挑戰耶穌:「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當說出哪一條是最大的,等於說其他是次要的,這樣就會中了法利塞人的圈套,因為每一條誡命都是一樣重要,都是天主的命令,任何一條都不能受到輕視。耶穌將這些誡命歸納為兩大點,一是人與天主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誡命的中心就是愛。這兩個誡命教導我們,真正的信仰是表現在對天主和對人的關係,「愛」是一切法律的動機與原則。

對猶太人來說,「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是他們自小就背誦,而且每天都在努力實踐。虔誠的猶太人每天兩次背誦這條誡命,表達自己對天主完全的委身,並願意遵守天主所賜的其餘誡命。愛天主不僅是一種情感上的愛,更是一種全心全意、完全投入的愛,意味著要將天主放在生活的中心,願意順從他的旨意,追求與天主的親密關係。愛天主是信仰的基礎,也是生活的指南。至於「愛人如己」,這是一個與愛天主同等重要的誡命。「愛人如己」意味著我們要關心他人的需要,尊重他們的尊嚴,並願意為他們的幸福和福祉而努力。這是一種主動的、無私的愛,愛的對象不分猶太人和外邦人。愛那些愛你的人不難,大多數人都可以做到,真正的困難是愛那些與自己不同,甚至與自己敵對的人。為法利塞人來說,他們只愛自己的同胞,對撒瑪黎雅人及外邦人,則視為不潔,避之則吉,以免玷污自己。

當我們真正地愛天主,就不能容許有其他的神,或者人、事、物超過耶穌基督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當我們真正地愛人如己,就不會做出傷害、欺騙或剝削他人的行為。

實踐

今天,愛變了質,以自我為中心,淪為溺愛、控制、放縱。我們必須回到聖經的教導,以榮主益人為目標。對天主,就得「全心、全靈、全意」地去愛;對人,則由愛自己、關心自己,推己及人,多關顧別人的需要,並且以對方屬靈生命永遠的益處為本。

是日金句

「他們於急難中一哀求上主,上主立即拯救他們脫離困苦,引領他們走入正道,走入可安居的城廓。」(詠107:6-7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聖母元后(紀念)

1:26-38 

那時候,天使加俾額爾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亞的城去,到一位童貞女那裏,她已與達味家族中的一個名叫若瑟的男子訂了婚,童貞女的名字叫瑪利亞。 天使進去向她說:「萬福! 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 【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 】她卻因這話驚惶不安,便思慮這樣的請安有什麼意思。 天使對她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 看,你將懷孕生子,並要給他起名叫耶穌。 他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達味的御座賜給他。 他要為王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 他的王權沒有終結。」 瑪利亞便向天使說:「這事怎能成就? 因為我不認識男人。」 天使答覆她說:「聖神要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因此,那要誕生的聖者,將稱為天主的兒子。 且看,你的親戚依撒伯爾,她雖在老年,卻懷了男胎,本月已六個月了,她原是素稱不生育的,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 瑪利亞說:「看! 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天使便離開她去了。 ——上主的話。

反省

天使向瑪利亞預報救主降生,邀請她作救世主的母親,這位救世主就是猶太人日夜期待的君王、默西亞。 「這事怎能成就? 因為我不認識男人。」 瑪利亞的詢問,帶出「在人不可能的使命」,她並不關心將領受什麼賞報,她在意未出嫁而懷孕要面對的挑戰,更在意如何更好承行天主的旨意。

雖然感到害怕,她仍然願意敞開心靈,尋求天主。 當其他人可能因為疑慮和害怕而對這項邀請說「不」的時候,她卻注意聆聽天主的聲音。 天使藉依撒伯爾年老荒胎而受孕六個月的事,告訴瑪利亞,帶出「為天主沒有不能的事」。 天使要瑪利亞的目光從有限的人身上轉到無限的天主身上,這是信靠對象的轉移。 靠人,童貞女生子,當然不可能; 但信靠天主的大能,通過聖神的能力,這不可能的使命就會變成可能。 因此,當我們面對許多不可能的事時,當轉眼仰望耶穌,那不可能的事就會變成可能。 就如天主通過依撒伯爾的懷孕來讓瑪利亞經歷在天主沒有難成的事的應許。

當天使向瑪利亞宣告她將藉聖神懷孕生子的使命後,她心裡有掙扎嗎? 當然有! 但瑪利亞深信天主必定為她開路,以謙遜和服從說:「看! 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因為瑪利亞對天主有清楚的認識,她知道天主愛她,天主也愛她的民族,而且她也了解自己的身份。 雖然不明白如何做,也知道自己接受這使命的後果,但她仍甘心樂意地服從,只因天主的愛。

聖母瑪利亞獲得光榮,以及被尊崇為天地的元后,這尊稱在指明她地位的崇高,和她在救恩史中與基督的密切關係,以及她對人類所完成的事工。 她一生作為天主的婢女,完全獻身與聖子耶穌合作執行救贖世人的工作,雖然被提升天,仍為世人執行愛心與服務的工作。 她參與天主救世的計劃,分擔聖子的救贖工程,共同表達對人類的關愛,最後也分享聖子基督光榮勝利的成果。 我們透過欣賞、孝愛、尊敬和效法,並透過敬禮聖母來接近耶穌,歌頌天主。

實踐

今天,當天主邀請我們跟隨他時,我們又如何回應呢? 聖母的謙卑、服從,讓她能完成天主所交托她的使命,承擔成為天主之母的責任。 同樣,當天主召叫我們實行似乎超過我們能力的事的時候,只要我們答覆:「我願意。」 他必定賜予我們足夠的恩寵和力量去完成,因為天主的話是有能力的,只要有信德,他一定使他的話成就,決不落空。

是日金句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光輝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身上。」 (依9:1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教宗聖比約十世(紀念)

20:1-16 

那時,耶穌給門徒講了這個比喻:「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僱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裏去了。約在第三時辰,他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閒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作了。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閒著?他們對他說: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工人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至最先的。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那些最先僱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上主的話。

反省

葡萄園的比喻,旨在說明天主對人的恩寵,是人無法想像的,不在乎人是否堪當,而是一切都出於天主豐盛的慈愛。葡萄園的主人在第一、第三、第六、第九和第十一時辰都在招募工人,可見葡萄園非常需要人手。

工作完畢,所有工人,無論受僱時間長短,大家都得到一個「德納」,這是雙方在一開始就議定的。全體工人的工資都一樣,引起最早進入葡萄園工作的人抗議。其實,首批進入葡萄園工作的工人並沒有吃虧,因為他們被僱用,是出於園主的恩典和慷慨,忘記這一點,就會斤斤計較得到多少報酬。至於最後才進入葡萄園工作的人,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他們仍然歡歡喜喜地工作,由於懂得感恩,反倒得到最好的。猶太人就是第一批進入葡萄園工作的人,他們當中許多人也都回應了這個呼召。最後,福音竟然臨到了外邦人身上,並且他們也欣然接受了,結果他們得以享有與猶太人一樣的福分。對大多數猶太人而言,外邦人與他們享有一樣的福分,令他們覺得不可思議,難以接受。

人按自己的想法,總會覺得天主的安排不公平。天主揀選誰,給予誰多少恩典,全在乎天主。耶穌透過這比喻告訴門徒,如果他們在恩寵中不成長,就要落後於人。數算恩典的人懂得感恩,珍惜天主賞賜的;斤斤計較的人只懂抱怨,花時間分析自己付出的時間與心力,計較獲得的報酬是否相符。願我們都能以感恩的心侍奉天主,不要為了天主「恩待」某些人而眼紅,而要為天主恩待人而感恩。

實踐

論公平,我們這些罪人是死有餘辜。然而,最不公義最不公平的,就是無罪的耶穌,竟然為了我們這群該死的罪人降生成人,又為救贖我們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天主如此愛我們,我們卻斤斤計較,不斷計算自己做了多少「好事」,配得多少祝福,這都是驕傲與無知。在互相比較中往往造成很大的傷害,使人根本無法享受生命的喜悅。事實上,只有那些知道自己貧乏,對天主的慷慨多有虧欠的人,才能夠深深感激天主奇妙的恩典。讓我們為所擁有的而感謝天主,將我們的目光注視在天主給予我們的慈愛恩典。

是日金句

「在我一生歲月裏,幸福與慈愛常隨不離;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裏,直至悠遠的時日。」(詠23:6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聖伯爾納鐸院長 (聖師)(紀念)

19:23-30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門徒聽了,就非常驚異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耶穌注視他們說:「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

那時,伯多祿開口對他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跟隨了你;那麼,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些跟隨我的人,在重生的世代,人子坐在自己光榮的寶座上時,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並且,凡為我的名,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父親、或母親、或妻子、或兒女、或田地的,必要領取百倍的賞報,並承受永生。有許多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上主的話。

反省

我們內心最深的渴望是什麼呢?如果天主是我們最深的渴望,那麼一定會捨棄一切,歡欣雀躍地天天跟隨他。但為這個富少年,他對財富的愛遠超對天主的愛。雖然有意尋求永生,卻不捨得自己的產業。耶穌不禁感傷起來:「富人難進天國。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

門徒很驚訝地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原來猶太人相信財富是天主喜悅一個人的指標。其實,耶穌從沒有否定財富,我們仍然可以成為富有的人,但不要忘記一切都是源於天主的賞賜,一個人是否富有,跟他的得救,並無絕對的關係。然而,財富最危險的副作用,是它會阻止我們期待一個更美好的將來,誘惑我們追求更多的財富,彷彿沒有財富就無法生存下去,使人淪為金錢的奴隸。耶穌邀請富少年從此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要為天主而活。凡緊抓著自己的財富不放,把自己的未來建立在金錢上的人,都愚昧地輕忽了天主的愛。就如富少年眼裡只有財富,卻看不到有耶穌的人生可以使他的生命更多姿多彩。

伯多祿自覺和其他門徒已捨棄一切跟隨耶穌,就追問:「那麼,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其實他們捨棄的「所有」只是一丁點東西,為我們或許也有同樣的危險:就是高估自己為天主所做的侍奉,忍受的痛苦,付出的花費和損失。所以,耶穌一方面許諾他們將要領取百倍的賞報,和承受永生,同時也設下警告:「有許多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提醒那些願意犧牲一切的人,不可抱著討價還價的心態,免得因驕傲自滿,反而停滯而居後。這番話正好提醒我們,真正的基督徒不應為了所服侍的尋求物質的回報,堅持跟隨天主到底才是最重要的。

實踐

什麼正阻礙我們和天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不要讓世間的繁雜事務阻礙我們跟隨天主,要讓耶穌成為我們一生的引導,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永恆的生命。作為基督徒,真正和最大的賞賜,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與此相比,而且世上的一切,都不該是我們自誇與尋找「安全感」的對象,只有耶穌基督和他的十字架才是。只要我們依靠天主,相信他的恩典夠用,天主就能使我們從憂慮中得到釋放,叫我們經歷他豐富的預備。

是日金句

「因為上主要衛護自己的人民,憐恤自己的僕人。」(申32:36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二十週星期一(雙數年)

19:16-22 

有一個人來到耶穌跟前說:「師傅!我該行什麼『善』,為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問我關於『善』?善的只有一個。如果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遵守誡命。」他對耶穌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父母,應愛你的近人,如愛你自己。」那少年人對耶穌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耶穌對他說:「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少年人一聽這話,就憂悶的走了,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上主的話。

反省

「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到永生?」耶穌告訴少年人要遵守誡命,法律(誡命)如同一面鏡,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罪過。

「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富少年一知半解地認為得到永生在於持守誡命,而他已經完美遵守了所有誡命,有足夠的資格問鼎天堂。「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耶穌要求富少年完全改變生命的方向來跟隨他,不再依賴自己的善行義舉。結果,少年人憂愁地離開,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耶穌的邀請,並非是想藉此顯明富少年心裡真正在乎的。如果他真的這樣做,就表示他完全了解天主的心意。遺憾的是,他無法接受要他捨棄一切來跟隨耶穌的邀請,財富成為他進入天國的障礙。

耶穌並沒有叫我們放棄財富,也並非所有人都像這少年一樣,因自己的財富而背負重擔。耶穌挑戰他,因為他強烈地依戀自己的產業。同樣,我們亦常迷失於世間所有的「產業」(財富、名譽、地位、工作)中,寧要天主的祝福,卻不要施恩的天主。也許,這些看得見的「產業」,總比看不見的天主更容易掌握。如果我們搞不清楚,天主才是我們生命中真正的主人,最終我們只會在自己的愚昧中鬱鬱而終。

實踐

今日,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尋求天主,得到永生的障礙呢?名譽和地位?工作?才幹?這些都可能是令我們引以為榮的人、事、物。對富翁來說,是財富;對重視外表的人而言,是美貌;對聰明的人,是他們的才智。這些事物本身都是美好的,都是天主的恩賜,但假如它們超越天主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就需要作出割捨了。當人只依仗財富、美貌或聰明才智時,反而使人無法專心信賴天主、跟隨天主,最終只能像富少年一樣憂悶地轉身離開。耶穌說過:「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瑪6:33),只有全心尋求天主,我們生命才能與他緊密地連結,才會找到真正的平安和滿足。

是日金句

「你忽略了那生你的磐石,忘記了那使你出世的天主。」(申32:18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乙年)

9:1-6 

智慧建造了房舍,雕琢了七根石柱,宰殺了牲畜,配製了美酒,舖設了飯桌,派出自己的使女,在城裡高處吶喊:「誰是無知的,請轉身到這裡來!」

她對愚鈍的人說:「你們來,吃我的食糧,飲我配製的酒!你們應放棄無知,好能生存,並在明智的道路上邁進。」

——上主的話。

反省

《箴言》是一部智慧的匯集,教訓人認識如何在生活中活出智慧,躲避「愚昧」。「智慧」,並非指人的智力,而是教導人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世事,以天主的法則獲得美好生活的能力。要活得有智慧,就是要與天主時刻保持親密的關係,敬畏和聽從天主的話。所以,《箴言》第一章開宗明義:「敬畏上主是智慧的肇基」,一旦離開了天主和他的旨意,就會淪為愚昩的人。

讀經以智慧女士為代表,呼籲人追求真理和正義;對比愚昩的女士,警告我們要遠離虛偽和邪惡。智慧和愚昧的女士各自擺設宴席,邀請人參加。面對兩方的邀請,選擇哪一個將決定我們的命運。智慧女士,如同真實的生命智慧,引領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她親自建造房屋、準備筵席,誠懇地邀請眾人來分享她的智慧,教導我們在充滿誘惑和偽善的社會如何能保持堅定的信仰。

她建造的房舍,雕琢了七根石柱,這七根石柱,既象徵智慧十全十美,也象徵著穩固的基石,顯示以智慧作基礎非常穩固。智慧又派遣使女出去,在城中高處呼喊,邀請無知的人前來赴宴。她邀請人品嚐她的食物,配上美酒,以便捨棄無知、走上明智的道路。事實上,一起坐席所寓意的並非只是同吃一餐飯,更是一份關係的建立,是一個攸關生死的決定。在福音,耶穌以筵席談及救恩的邀請,又以吃他的肉、飲他的血來表達分享他的生命。

實踐

智慧女士的筵席雖然充滿恩典和慷慨的邀請,但受邀者也需要一顆飢渴慕義的心,對真理的渴望,以及對天主旨意的追求。當人承認自己的不足,謙卑地參與智慧的筵席,並品味其中的豐盛時,即使一個愚昧的人,也要因著他願意虛心受教,在天主面前也會被視為有智慧的人。箴言中的盛宴,正是聖體聖事(感恩祭)的預像。我們要以渴慕的心接受這份邀請,以獲得智慧和生命。聖奧思定說過:「雖然智慧本身是我們的家,但她也使自己成為那條路,使我們由這條路可以走近天主。」換言之,從接受邀請,到真正進入智慧的房舍,是一個追尋的旅程。

是日金句

「因此,不要做糊塗人,但要曉得什麼是主的旨意。」(弗5:17

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十九週星期六(雙數年)

19:13-15 

那時,有人給耶穌領來一些小孩子,要他給他們覆手祈禱,門徒卻斥責他們。耶穌說:「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耶穌給他們覆了手,就從那裏走了。——上主的話。

反省

把小孩帶到長輩前給祝福,是猶太人的風俗。我們無從得知門徒攔阻小孩來見耶穌的原因,但耶穌藉此機會教導門徒:「你們讓小孩子來吧!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

在瑪竇福音第18章,耶穌也說:「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換言之,要想進天主的國,必須成為小孩子。小孩子進天國,貧窮的人也進天國。小孩子跟窮人有什麼共通點呢?兩者都是無助,沒有能力為自己做任何事。

天國正是屬於那些意識到自己屬靈上無能,必須完全仰賴天主的憐憫和恩典的人的。正因為無能為力,也無法自救或尋得永恆幸福。如果我們能夠自助,就不需要什麼恩典了。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屬靈上我們是完全無能的,什麼都不能自理,好像嬰孩一樣,才顯得恩典格外重要。

耶穌要我們學習小孩子的單純、謙卑,因為像這樣的人才能親近天主。並不是說只有小孩子才能進天國,而是指人對天主的信德要像小孩子一樣純真。事實上,小孩子樂於接受的態度,正好與宗教領袖的心硬形成強烈對比。

實踐

單純,即沒有世故的意思,也沒有複雜的動機。看看耶穌時代的宗教領袖,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顯出他們是怎樣的世故老練,跟耶穌教導要如同小孩子的單純、謙卑,大相逕庭。我們是小孩子嗎?我們甘願成為小孩子嗎?願我們確實明白天主的心意,所做的、所想的都能蒙天主喜悅。

是日金句

「由你們身上拋棄一切得罪我的惡行吧!你們應改造一個新心,一種新的精神!」(則18:31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九週星期五(雙數年)

19:3-12 

那時候,有些法利塞人來到耶穌跟前,試探他說:「許不許人為了任何緣故,休自己的妻子呢?」他回答說:「你們沒有念過,那創造者自起初就造了他們——男和女;且說:『為此,人要離開父親和母親,依附自己的妻子,兩人成為一體』的話嗎?這樣,他們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為此,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他們對他說:「那麼,為什麼梅瑟還吩咐人下休書休妻呢?」耶穌對他們說:「梅瑟為了你們的心硬,才准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如今我對你們說:無論誰休妻,除非因為姘居,而另娶一個,他就是犯奸淫;凡娶被休的,也是犯奸淫。」門徒對他說:「人同妻子的關係,如果是這樣,倒不如不娶的好。」耶穌對他們說:「這話不是人人所能領悟的,只有那些得了恩賜的人,才能領悟。因為有些閹人,從母胎生來就是這樣;有些閹人,是被人閹的;有些閹人,卻是為了天國,而自閹的。能領悟的,就領悟吧!」——上主的話。

反省

法利塞人問耶穌關於休妻的問題,就如繳納殿稅一樣,都是為試探他。無論耶穌如何回答,都可能討好這方,而得罪另一方。在當時的以色列,男方可以單方面,以任何理由終止婚姻,造成一無所有的女方孤立無助。

耶穌的回應是帶他們回到《創世紀》第2章,重新審視天主對婚姻的計畫,也藉此機會重整當時社會對於婚姻與夫妻之間的觀念。天主設立婚姻的原意,是要二人聯合,成為一體。透過婚姻,讓天主的旨意在夫婦身上成就。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人要離開父母,二人重新建立一個屬於他們的家庭。他們為下一代創造未來,並要生育繁殖,在地上拓展天國,這就是天主的心意。因此,婚姻肩負著普世的使命,以及人類發展的使命。

「為什麼梅瑟還吩咐人下休書休妻呢?」耶穌表示,梅瑟是由於他們心硬,才容許休妻。人的心硬、自私、不順從天主、偏行己路,破壞了天主設立婚姻的原意。耶穌指出,「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不允許人為了滿足肉體私欲而破壞婚姻關係。除非由於姘居和犯奸淫,因為犯奸淫本身就是以行動解除婚約,忠誠的盟約被人的不忠誠破壞了。但耶穌說,這個法律上的讓步絕不意味著人可以破壞天主對婚姻的完美旨意。

門徒的反應也讓人驚訝,他們竟然認為結婚後若不能隨意休妻,倒不如不結婚。他們的反應揭示了當時的人到底心有多硬,就連耶穌的門徒都認為,結婚後可以任意休妻。這句話讓我們看到當時的婚姻狀況,妻子必須對丈夫千依百順,否則有被人隨時休棄的危機,頓失生活所依。

實踐

婚姻不但勾勒出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就像丈夫與妻子、新郎與新娘),而且還勾勒出基督徒彼此之間的關係。婚姻關係不只是肉體上的關係,更有屬靈的關係——教會內彼此之間的屬靈關係。除非我們開始這樣生活,否則根本不可能影響世界。如果我們不能彼此相愛,就無法讓人在我們身上認出我們是屬基督的門徒。

是日金句

「我要與你重訂盟約,你要承認我是上主,為的是當我寬恕你所行的一切時,你一想起自己的作為就慚愧,面對這恥辱再不敢開口——這是我主上主說的。」(則16:62-63

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聖母蒙召升天節(節日)

1:39-56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她進入匝加利亞的家,就向依撒伯爾請安。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腹中歡躍。依撒伯爾於是充滿了聖神,高聲說:

「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我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瑪利亞於是說: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因為他垂顧了她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聖的,他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與敬畏他的人。

「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他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他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正如他向我們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恩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

瑪利亞同依撒伯爾,住了三個月左右,就回家去了。

——上主的話。

反省

當瑪利亞向依撒伯爾請安時,依撒伯爾的胎兒(若翰)就在她腹中歡躍,連胎兒也知道瑪利亞的胎兒是獨特而向他致敬。依撒伯爾稱瑪利亞是「我主的母親」,顯示聖神使她知道瑪利亞腹中的孩子就是默西亞。她對瑪利亞的祝福也是對天主的讚美,因為耶穌是以色列百姓長久以來所盼望、等待的那一位,他的來臨表示過去的許諾終於得到了實現。

瑪利亞憑著堅定的信德,相信天主是慈愛的,是顧念卑微貧困者的天主。人軟弱的本性是害怕困難,一碰到困難、挫折,就想逃避;但為有屬靈眼光的人,他們會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事;就如自知卑微的瑪利亞甘願付上代價,為救主的降生開路,也為後世的人獲得救恩開路。她讚美稱揚天主的憐憫、正義和權能,也讚美天主的信實,因他從未忘記對亞巴郎和以色列所作的許諾,他們日夜期盼的救世主即將來到自己百姓中間施行救援。

從天使對瑪利亞所說的話,我們發現天主揀選瑪利亞,並不是由於她的德行,而是因為天主賞給她豐盛的恩寵,讓她成為天主的工具。當瑪利亞甘心樂意成為天主的婢女,忠實地回應他的召叫,主耶穌就藉著她降生在這個世界。假如我們有像瑪利亞一樣單純和信賴天主的心,也能經歷到天主的大能和光榮。

實踐

聖母被揀選成為天主之母,而我們則被召叫成為基督徒;聖母和我們,都在天主永恆的計畫中。聖母已經完成了屬於她的使命,光榮升天,並進入圓滿的永恆。我們是否願意效法聖母,在生活中和聖寵合作,努力承行天主的旨意?幾時我們願意學習聖母,效法她的精神和榜樣,走天主所祝福的道路,天主也會使我們經歷他的恩寵、復活和大能!

是日金句

「公主身穿錦衣華服,被引到君王面前;成群童女,陪伴著她,到你身邊;在歡樂歌舞聲中,一齊進入了王宮。」(詠45:15-16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聖高比司鐸 (殉道)(紀念)

18:15-20 

那時,耶穌對門徒說:「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但他如果不聽,你就另帶上一個或兩個人,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若是他仍不聽從他們,你要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我實在告訴你們:若你們中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因為那裏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上主的話。

反省

罪使人墮落,造成人際之間的誤會、紛爭、衝突、互相傷害。在尋找亡羊的比喻後,耶穌教導我們如何處理教會團體中犯錯的弟兄姊妹。

第一,在不涉及其他人的情況下,應私下規勸,以愛心和憐憫,坦率地把真理告訴這位弟兄,如此既可防止流言四散、誤會擴大,也可以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賺得了」表示拯救了對方並贏得他的信任和回頭。第二,假若對方不接受規勸,就得另外找一兩個人,一起坦率而誠懇地勸誡這位犯錯的弟兄。根據《申命紀》19:15 的原則:「人無論犯了什麼不義,什麼罪惡,或什麼過錯,只憑一個見證,罪名不得成立;須憑兩個或三個見證的口供,纔可定案」,這樣做的目的必須是修補關係,而非證明自己是對的。第三,如果他冥頑不靈,就將他交給教會,讓教會內的弟兄姊妹一起為他祈禱,祈求這人能在聖神的臨在中改變心意。第四,假使他仍然不為所動,就索性把他視作外教人或稅吏,並非跟他劃清界線,而是效法基督愛稅吏和罪人般,以更大的愛心和忍耐去愛他,因為唯有愛能夠打動生病的靈魂。期望聖神會使這隻亡羊頑石點頭,悔悟改正。總言之,一切行動都是為了要挽回這位弟兄,使他完全悔改,與天主和好。

耶穌說:「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天主恩賜教會權柄和能力,不是要我們定別人的罪,而是要使別人得著自由。如果願意聽從教會的規勸而悔改的,這人就會得著「釋放」;相反,如果仍然不肯認罪、悔改的,這人就會被罪惡「束縛」。所以,我們要為這些執迷不悟的人祈禱,運用教會的權柄綑綁他背後的黑暗勢力,使他得著醫治和釋放。因此,如果有人得罪我們,我們要主動尋找他,為他祈禱。行動逐步升級,並非要將他逐出家門或實施處罰,而是要挽回這位弟兄。

實踐

「若你們中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在古希臘,「同心合意」的意思是「交響樂」。耶穌願意我們祈禱時,像管弦樂隊一樣互相配合,先調好樂器,集中注意力於樂隊指揮,使所奏的樂音快慢、高低,都能協調一致。同樣,祈禱時必須放下自己,一同尋求天父,按照天父的意思來祈求。同心合意,天主就必垂聽;聚會時,因主的名字共聚,天主就必與我們同在,在這世上一切的困難和艱險中,耶穌的同在就是聖神的力量所在。

是日金句

「誰能相似上主我們的天主?他坐在蒼天之上的最高處。他必會垂目下視,觀看上天和下地。」(詠113:5-6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十九週星期二(雙數年)

18:1-5, 10, 12-14 

就在那時刻,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在天國裏究竟誰是最大的?」耶穌就叫一個小孩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而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天國。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無論誰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耶穌又說:「你們以為如何?如果一個人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失了路,他豈不把那九十九隻羊留在山上,而去尋找那隻迷失了路的嗎?如果他幸運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比為那九十九隻沒有迷路的,更覺歡喜;同樣,使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喪亡,決不是你們在天之父的意願。」——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非常喜愛小孩,常透過小孩來表達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在今天的福音,門徒爭論在天國中誰是最大,他們想要知道:「這裡誰說了算?」門徒跟隨耶穌多時,仍然脫不了世俗的價值觀,一邊跟隨耶穌,一邊勾心鬥角。所以,耶穌叫一個小孩來到他們中間,那是他們眼中最沒有權勢、最沒有能力的人,「你們若不悔改而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天國。」

耶穌的話,肯定使門徒非常失望,因為在猶太人的社會,小孩的地位最卑微、弱小、無助,需要完全仰賴父母,也要服從長輩的權威,是不被認真看待的一群。如果要進入天國,就必須通過「悔改」和「變成如同小孩一樣」,換言之,天國不容許一點點世俗的自以為是、自以為義,我們需要「心存謙卑」,如同小孩一樣。畢竟,認識天主越多,就越明白天主的偉大,人的渺小。要改變自己像孩子一樣謙卑,才可以讓天主在我們心中掌權,因為驕傲使人看不見自己的罪。

門徒不太明白耶穌有關天國的教導,在他們看來天國跟他們身處的世界一樣,有階級的分別、高低的不同。因此他們搶著要做第一,深怕一旦輸了別人,就會減少接收天主賞賜的祝福。但耶穌口中的天國,根本跟他們身處的世界完全不同,他要門徒捨棄看待一切事情的眼光,要用小孩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每一件事,並用同樣的眼光看待身邊每一個微小的人,因為只有謙卑自己,才能夠真正看見身邊每一個卑微的人。也不僅是用孩子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事、物,也必須像小孩那樣全心信賴天主;就好像小孩需要大人的扶持才能完成他的生活所需。如果想要親近天主,只需像孩子來到父母身邊一樣,依靠著天主就可以了。因為在天主的國度,每一個願意親近他的都是他所愛的孩子,他必會用盡全部的愛來疼愛我們、扶持我們。

實踐

當我們越習慣用人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就越無法經驗天主的恩寵,更加無法找到進入天國的鑰匙。如果我們一直如同耶穌的門徒那樣,用世俗的價值觀來看待天國的福音,用世俗的標準來爭論高下,只想靠自己的努力來理解天主,會發現天主離我們越來越遠。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許多驕傲,像孩子一樣緊緊抓著天主的手,他自然就會帶領我們進入他的國度。

是日金句

「人子,要吞到肚子裏,要把我給你的這卷書充滿你的五內。」(則3:1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十九週星期一(雙數年)

17:22-27 

當耶穌同門徒在加里肋亞周遊時,耶穌對他們說:「人子將被交於人們手中。他們要殺害他,第三天他必要復活。」門徒就非常憂鬱。

他們來到葛法翁時,收殿稅的人來到伯多祿跟前說:「你們的師傅不納殿稅嗎?」伯多祿說:「當然納稅。」他一進到屋裏,耶穌就先對他說:「西滿!你以為怎樣?地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或丁稅呢?向自己的兒子,或是向外人?」伯多祿說:「向外人。」耶穌對他說:「所以兒子是免稅的了。但是,為避免冒犯他們,你往海邊去垂釣,拿釣上來的第一條魚,開了它的口,就會找到一塊「斯塔特」。拿去交給他們,當作我和你的殿稅。」——上主的話。

反省

經文的第一部分,是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的受難和復活。門徒沒把他的話(第三天必要復活)聽進去,也不明白復活的光榮,就「非常憂鬱」。這是因為他們還不理解天主的計劃,也沒有意識到他救贖的深廣和奧秘:耶穌為進入他的光榮,必須先經過耶路撒冷的十字架。門徒無法想像耶穌受死的必要性,也無法相信主真的要死。耶穌毅然走向耶路撒冷,為那些恨惡他的人受苦,為他的國度救贖反對他的人,並愛他們到底。

經文的第二部分,耶穌和伯多祿談論繳納殿稅的事。凡年滿二十歲以上的猶太人男丁,每年須繳付聖殿稅,作為支付聖殿的各項開支。收聖殿稅的人詢問伯多祿:「你們的師傅不納殿稅嗎?」忠誠的猶太人都承擔這個義務;反之,其他人則試圖逃避責任。所以,詢問的背後可能隱含著懷疑或挑釁的意味,但耶穌不只繳付自己的聖殿稅,也繳付了伯多祿的,似乎想以更進一步的方式駁斥反對者惡意的動機。按理說,耶穌是君王,是天主的兒子,是聖殿的主,當然無須納稅。但他也是人子,需要服從地上的法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就是「為避免冒犯他們」,因為那時別人還未能接受耶穌不需繳納聖殿稅的理由,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誤解他輕視聖殿,以及對天主的崇敬,他願意支付。耶穌的審慎與謙卑教導我們,在許多情況下,基督徒寧可選擇放棄某些權利,也不要因為死守權利而冒犯他人。我們決不能因為害怕得罪人而拒絕履行義務,但有時候應當否決和捨棄自己屬世的利益,以免冒犯他人。

耶穌命伯多祿由魚的口中取出一塊「斯塔特」,作為兩人的殿稅。雖然聖史輕描淡寫這件事,但其實是上主所行的奇蹟,顯示耶穌無所不知。他知道這條魚的位置,也知道它的口中有錢幣,通過這奇蹟,引導伯多祿和其他門徒看見天主的信實與預備,向他們顯示他是萬物的主宰,天主之子,萬事萬物都為他效力。

實踐

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耶穌不斷教導門徒正確認識他的身份,不斷提升他們的信德,讓他們能夠承擔天主所託付的使命。因此,我們會否因為天主的計劃超過我們的理解和承受能力,而感到憂愁?求主增加我們的信德,使我們不致被外在的環境所動搖,或因不明朗的前路而迷惑,而能全心依賴天主。

是日金句

「上主使自己的百姓強盛,他是他自己一切聖徒的讚頌,即接近他的以色列民的光榮。」(詠148:14

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乙年)

列上19:4-8 

那時候,先知厄里亞進入曠野,走了一天的路,來到一棵杜松樹下,坐下求死,說:「上主啊!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吧!因為我並不如我的祖先好。」以後,他就躺在那棵杜松樹下,睡著了。

忽然,有位天使拍醒厄里亞,對他說:「起來,吃吧!」他看了看,見在他頭的旁邊,有一塊用炭火烤熟的餅,和一罐水;他吃了喝了,又躺下睡了。

上主的使者第二次又來,拍醒厄里亞說:「起來,吃吧!因為你還有一段很遠的路。」他就起來,吃了,喝了。厄里亞靠那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天四十夜,一直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

——上主的話。

反省

厄里亞曾戰勝了450位巴耳的先知,以為可以感化依則貝耳,使以色列重新歸向天主。但阿哈次並沒有如先知所願悔改,反將先知的所作所為告訴依則貝耳,皇后發誓要殺死先知。面對死亡的威脅,先知像驚弓之鳥一樣起來逃命,走到杜松樹下,向天主哭訴:「上主啊!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吧!因為我並不如我的祖先好。」由依次勒耳(以色列北邊的一個城邑),到貝爾舍巴(猶大國南部),路程相當遙遠,先知在饑渴、疲乏的情形下向天主求死。

在饑渴疲乏之時,人很容易灰心喪志,亦影響靈性,本來應做的事不願做,屬靈的事也放任不做,懶得追求。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在饑渴疲乏之時,意志力很容易消沉;所以在身體需要休息時就應當休息。讓我們記得天主是我們的救援,正如聖詠34篇所說,「我尋求了上主,他俯聽了我的祈求:由我所受的一切驚惶中,將我救出。」

先知向天主求死,因為他覺得自己徹底地失敗:百姓沒有悔改,敵人更加猖狂,枉費了他在加爾默耳山取得的勝利。當人心靈枯竭時,就無力抵抗誘惑。這時,魔鬼便乘虛而入,將更厲害的試探擺在我們面前,控告我們,說我們是無用的人,死了比活著更好,使我們自暴自棄,無法抬頭做人。雖然厄里亞灰心求死,但天主沒有直接回答厄里亞的訴求,而是顧念他,知道他現在最需要的是飲食和休息,兩次派遣天使供應他飲食,直到體力恢復。這些食物和水給予厄里亞氣力,使他能夠一口氣走40天的路程,走到天主的山曷勒布。食物和水正是聖體聖事的預像:聖體聖事是基督徒邁向永生路上的精神食糧。正如厄里亞感到沮喪、憂慮時,天主供應他食物和水,讓他恢復體力;同樣,耶穌也將他的身體和寶血,賜予我們作食糧,使我們懷著勇氣和希望,走向天主的聖山,在那裏,我們要永遠和天主在一起。

實踐

瑪納只為今生而賜下,供應是短暫的,吃過的人也死了;只有領受從天上降下的食糧,人才能活到永遠。「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為使世界獲得生命。」慈善工作、科技發展、醫學技術的進步都不能夠消除死亡。只有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才能永遠不死,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控制我們。只有耶穌能夠消除人的恐懼,增加人的力量,讓耶穌成為滋養我們屬靈生命的食糧,作我們生命的依靠,讓耶穌的生命進入我們內,成為湧流到永生的活泉。

是日金句

「我尋求了上主,他俯聽了我的祈求:由我所受的一切驚惶中,將我救出。」(詠34:5

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聖老楞佐執事 (殉道)(慶日)

12:24-26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裏;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上主的話。

反省

人人都害怕死亡,耶穌卻把自己死亡的時刻視為「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為了預備門徒面對即將發生的事,耶穌用麥子落在地裡,發芽,結出許多子粒來比喻他的死亡,他的死亡將為許多人帶來豐盛的生命

麥子有一層外殼,這殼如果不裂開,麥子「仍只是一粒」,意思是「停留在原狀」。只有放進泥土,通過泥土的溫度、水分等因素,才能使整個外殼裂開。裂開了,麥子才能生長。耶穌用麥子為喻,說明他就是那粒麥子,除非他願意犧牲(落在地裡死了),才能結出使眾人更豐盛的生命,否則他降生為人的目的就徒勞了。同樣,門徒也不能自私地緊守自己的生命,而是要跟隨耶穌成為落地的麥子。

對耶穌時代的人來說,十字架只是懲罰的工具,是受苦的象徵,最終以死亡結束;但對耶穌而言,十字架是個過程,經過了受苦和死亡,最後的結果卻是復活、生命和勝利。同理,假如耶穌沒有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如何解釋有成千上萬的人因他而生命改變,甚至影響整個世界。這一切都因著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和他確實可信的死而復活而成就,要成就真正光榮的唯一辦法就是犧牲。

實踐

聖教會今天慶祝聖老楞佐的瞻禮,聖人是羅馬教會七位執事之一,負責管理教會財產,救濟窮人。當地總督以為教會擁有大量財富,就傳召聖老楞佐,限他三天後交出教會的財產。聖人便召集教會所收養的窮人,成群結隊領他們進入總督府,向總督說:「這些人都是教會的財產。」總督老羞成怒,下令將聖人處死。聖老楞佐將個人的榮辱和生死置諸腦後,完全捨棄自己的生命,實踐了耶穌的聖訓。戴都良說:「殉道者的鮮血成為信友的種子」,印證了今日福音的說話:「麥子不死空自留,麥子一死百倍收!」(若12:24)聖老楞佐的慷慨就義,打擊了仇教者想要消滅教會的計劃,反而感動了無數人立即信奉真道。

是日金句

「樂善好施的人必蒙受祝福,他以正義處理自己的事務」(詠112:5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路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