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 (乙年)

1:21-28 

耶穌和門徒進了葛法翁;一到安息日,耶穌就進入會堂教訓人。人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的,不像經師們一樣。

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裡,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他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

耶穌叱責他,說:「不准說話!從他身上出去吧!」邪魔使那人痙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 

眾人都十分驚訝,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命令邪魔,連邪魔也聽從他。」耶穌的聲譽立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上主的話。

默想

馬爾谷沒有交代耶穌在會堂說了什麼道理,只知會眾驚奇祂的教訓,並且特別強調,祂的權威不像經師們。耶穌的教導和經師不同在哪裡?經師熟悉經書,他們的教導往往只是重覆聖經的話,或者引用古人的說話,來增加說服力;相反,耶穌是天主子,祂本人就是權威,祂的教導是直接由天主而來,不需要引用其他專家的話,「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我卻對你們說」,還有一點,是祂身體力行實踐祂的教導。

而且,馬爾谷筆下的耶穌,主要是通過神蹟奇事,如:治病、驅魔,來顯示祂的權威。相反,瑪竇筆下的耶穌,是通過祂的宣講(第五至七章的山中聖訓),群眾聽完耶穌的教導後,覺得祂的教導很有權威,不同經師們一樣。

在會堂中有一個附邪魔的人,這邪魔講出耶穌的真正身份,說祂是天主的聖者,但耶穌不准牠說話。「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這句話,道出了耶穌基督確實是從天主而來的拯救者。但這句話對耶穌來說,只會帶來更多麻煩,因為群眾還未真正認識祂是一位怎樣的「默西亞」。猶太人一直期待默西亞的來臨,期待祂好像達味那樣,能夠帶領他們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復興以色列國。而耶穌要他們認識和接受的「默西亞」卻是一位「受苦的默西亞」,太早讓人傳揚祂的身份,或會引起羅馬的打壓,阻礙了祂的傳道事業,所以耶穌禁止邪魔說出祂的身份。

邪魔對耶穌的認識,只是客觀上的認知,不會因此改變邪魔的本性,何況牠知道正邪不兩立,當牠喊叫:「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顯示耶穌的出現,使牠們感受到很大的威脅。面對魔鬼,耶穌從不迴避,祂用很強而有力的命令對邪魔說:「不准說話!從他身上出去吧!」從「那人痙攣了一陣,大喊一聲」的描述,顯示魔鬼很不甘心,卻又不得不服從耶穌的命令,就用這種方式來抗議。群眾驚訝耶穌有能力驅魔,祂不但教導具有權威,連邪魔也聽從祂的說話。

邪魔不得不服從耶穌的命令,那麼我們呢?我們在理性上認識耶穌,知道祂是誰,然而我們是否真誠信賴祂呢?我們既是天主的子女,是否願意在生活中,甘心樂意,順從天父的心意呢?求主使我們通過閱讀天主聖言,認出祂的聲音,經歷祂的臨在,讓祂帶著權威和能力的聖言,轉化我們的生命。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真福雷永明司鐸 (紀念)

4:35-41 

一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他們遂離開群眾,就照耶穌在船上的原狀,帶他走了;與他一起的還有別的小船。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進船內,以致小船已滿了水。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門徒叫醒他,給他說:「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耶穌醒來,叱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定了吧!」風就停止了,遂大為平靜。耶穌對門徒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他們非常驚懼。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上主的話。

默想

耶穌無論是治病驅魔,或是其他奇蹟,都有共同的目的:表明祂是從天上而來的拯救者。用這個角度看奇蹟,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了解奇蹟背後所隱藏的意義。

對猶太人來說,有兩件事是他們最害怕的:一是「黑夜」,平息風浪發生的時間剛好就是晚上。在猶太人的角度,「晚上」是魔鬼橫行、活躍的時間,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他們不會在深夜時外出。若望福音就記載猶達斯吃餅後出去負責耶穌,「那時,正是黑夜。」(若13:30)二是「水」,尤其是大海(大湖)的水,在以色列文化中,這是屬於邪惡力量聚集的地方,也是天主用來懲罰、禁閉邪惡力量的所在地,他們稱為「深淵」。現在,奇蹟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都是猶太人最忌諱的事。

這風可能是自然現象,因為加里肋亞湖四面環山,常有颶風突然出現,對航海者構成威脅;但亦可能是魔鬼興風作浪,因為耶穌吩咐門徒:「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在下一章(下星期一)我們會讀到他們去革辣撒這個地方拯救一個邪魔的人,這次的風浪可能出於魔鬼的攻擊,要阻止耶穌前往革辣撒。

海上起了風浪,船上滿了水,門徒的恐懼,跟耶穌在船尾依枕而睡,形成強烈對比。船尾通常是船隻掌舵的地方,也是顛簸最大、最易暈船的地方。耶穌偏偏在這個時候,在最顛簸的地方睡著了,因為「渡海到對岸去」原是耶穌出的主意,所以祂的旨意絕不會被風浪輕易破壞。即使有風浪、有危險,耶穌和門徒一定能渡到對岸,一切都在祂的掌握,因此,祂能夠安然睡覺。反而,最大的問題是門徒,他們明明看過耶穌行過許多奇蹟,聽過耶穌的教導,還是對耶穌沒有信德,不知道耶穌的身份。難怪耶穌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當耶穌平息風浪後,他們更加驚懼:「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面對風浪的恐懼,是人之常情;而平息風浪後的恐懼,是認識天主之後而有的敬畏。所以,雖然門徒之前看過耶穌行奇蹟,只是個旁觀者,從旁觀察,但今次是親身體驗。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很可能沒有親身體會到天主在我們身上的大能。唯有當我們親身經歷過,才會印象難忘,時刻懷著對天主敬畏的心。

「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值得問一問自己:我和耶穌的關係如何?我對耶穌的信德又怎樣呢?耶穌沒有應許我們生命中不會遇見風浪,但祂應許必與要我們同在,直到今世的終結。今天的福音,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耶穌仍在船上」,外在環境雖然惡劣,但一切仍在祂的掌握之中。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聖福若瑟司鐸 (紀念)

4:26-34 

那時,耶穌向群眾說:「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裏,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又滿了麥粒。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

他又說:「我們以什麼比擬天主的國呢?或用什麼比喻來形容它呢?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裏的時候,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並且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他就不給他們講什麼,但私下裏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上主的話。

默想

在種子自長的比喻,農夫只負責撒種,一旦種子落在地裡就會自然成長,至於種子如何成長、怎麼成長,農夫是不會明白的,他只需等待莊稼成熟、收割的時節來到。這比喻是要鼓勵門徒只管努力撒種、澆灌、翻土、施肥,因為使種子成長的是天主,同樣,天國的拓展也是這樣,並非依靠人為的努力,然而收割的那天必然來臨。正如讀經一:「要來的那一位,就要來到,決不遲緩。」所以基督徒不必認為自身的成敗會影響天國的實現,因為主權在於天主。

在耶穌眾多天國的比喻中,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審判。在種子自長的比喻,就以收割作結束。在撒網捕魚的比喻,將網裡的魚分開,好的放在器皿裡,壞的扔在外面;在莠子的比喻,主人在收割時,將麥子和莠子分開,將莠子捆起燃燒。耶穌說,在今世的終結(審判)時,也是這樣。耶穌說:「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這句話很清楚地說出審判的時刻已經來臨。

所以,耶穌在這裡所說的,不是普通的收成,而是講論天國的圓滿實現。在收割的時候,把好的放在一旁收入倉內,不好的會放在另外一旁等待燒毀。這個比喻說出這是最後的結局,人世間最終的結局就是天主的審判!天主把屬於天主的人放在一邊,把屬於世界、不屬於天主的人又放在另一邊。我們覺得自己是屬於哪一邊呢?假如我們還不確定,今天還有機會!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聖多瑪斯.阿奎納司鐸 (聖師)(紀念)

4:21-25 

那時,耶穌向門徒們說:「人拿燈來,豈是為放在斗底或床下嗎?不是為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沒有什麼隱藏的事,不是為顯露出來的;也沒有隱密的事,不是為彰明出來的。誰若有耳聽,聽吧!」耶穌又向他們說:「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上主的話。

默想

點燈的比喻,是撒種比喻的延續,重點仍是聽道。耶穌用點燈做比喻,是為讓門徒更清楚明白祂的信息。點燈是為了照明,沒有人會將燈放在斗底或床下的。同理,天主的話是要讓人明白,當耶穌用比喻講解天國的奧義時,信息似乎被隱藏了,但只是針對那些無心聆聽、無心追求和實踐的人,就像耶穌所說的:「使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了,卻聽不明白」,但天主最終還是要讓人明白祂所有的啟示和奧義。所以,只要有心尋求,天主的話就像燈一樣,是生命的光,是無法隱藏的,一定會顯露和彰明出來。

「誰若有耳聽,聽吧!」我們必須先把天主的話「聽」進去,它才會在我們的「心裏」發生作用,結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實。

耶穌又說:「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天主會根據我們尋求的「尺度」,即我們「心中有多渴慕天主的話」,來決定我們被天主的話充滿到什麼程度。如果有人對天主的話表現更多的渴慕,就會「凡有的,還要給他」;相反,如果對天主的話沒有渴慕,天主當然不會對他說什麼話了。

雖然耶穌用比喻,即用簡單的故事解釋天國的奧義,然而比喻是有深意的,目的是要考驗聽道的人,是不是願意繼續更深挖掘、探索與默想。如果他們想要渴慕了解更多,天主就會更多的向他們啟示。

聖經上的教導一定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們不但可以向有識之士請教,更可以呼求聖神,祈求天主啟示我們,使我們明白。我們信仰的天主是一位願意多賜恩寵的主,只要我們渴求,祂一定願意多倍地加給我們的。當我們越親近天主,越能得著祂的恩寵。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三週星期三 (單數年)

4:1-20 

耶穌在海邊上開始施教,有大顆群眾聚集在他跟前。他只得上了一隻船,在海上坐著,所有的群眾都在海邊地上。他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事。在施教時,他向他們說:「你們聽: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即刻發了芽,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太陽一出來,被曬焦了;又因為沒有根,就乾枯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它窒息了,就沒有結實;有的落在好地裏,就長大成熟,結了果實,有的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他又說:「有耳聽的,聽吧!」當耶穌獨自一人的時候,那些跟從他的人和十二門徒便問他這些比喻的意義。耶穌對他們說:「天主國的奧義只賞給了你們,但對那些外人,一切都用比喻,使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了,卻聽不明白,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個比喻,又怎能明白其他的一切比喻呢?那撒種的人撒的,是所講的「話」。那撒在路旁的「話」是指人聽了後,撒殫立時來,把撒在他們心裏的「話」奪了去。同樣,那撒在石頭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立刻欣然接受;但他們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及至為了這「話」發生艱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了。還有那撒在荊棘中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以及其它的貪欲進來,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就接受了,並結了果實,有的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上主的話。

默想

耶穌給群眾講完「撒種的比喻」後,門徒私下請教耶穌這個比喻的意義。耶穌說:「天主國的奧義只賞給了你們,但對那些外人,一切都用比喻,使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了,卻聽不明白,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為什麼耶穌要這樣說呢?外人又是指誰呢?

耶穌用比喻講解天國的奧義,是為讓聽的人能夠意會。天國的奧義,只為那些心裏渴慕的人開啟,這些人是指跟隨耶穌的門徒;至於一般聽道的群眾(外人),他們只是指望能從耶穌得到什麼好處,至於耶穌講了什麼,他們根本沒有興趣。

因此,耶穌通過「撒種的比喻」,說明人聆聽的態度。天主已將「祂的話」(種子)撒出去,是否有願意聆聽和接受信息的人呢?比喻的開始和結束都強調「聽」,可見聆聽的重要性,然而,只用耳朵聽是不夠的,還要用「心」。

對渴慕天主、天主的話的人,祂樂於更多的啟示給他們;至於對天主、對祂的話,對天國沒有興趣的人,耶穌當然沒有什麼好說了。因為「有耳的人」,即使不明白,他們也會追問,了解清楚。所以門徒在乎,耶穌就給他們解釋清楚。至於其他人(無心追求天國的人),比喻為他們只是個故事而已,由於不在乎,說了也是白說。我們到底是耶穌口中的「外人」?抑或是可以和耶穌交心的「門徒」呢?

然而,耶穌又說:「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這是祂給「無耳的人」指出一條明路,如果他們願意悔改,轉向天主,就可以得到寬赦。可以看出天主給我們這樣的罪人何等大的恩典啊!幾時當我們願意謙卑地向耶穌尋問時,祂一定會把天主聖言的奧義向我們顯明,讓我們明白清楚。我們願意每天花15分鐘的時間,懷著謙卑的心,讀經、默想、祈禱嗎?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聖弟茂德主教與聖弟鐸主教 (紀念)

1:1-5 

天主的僕人,作耶穌基督宗徒的保祿——為引天主所選的人,去信從並認識合乎虔敬的真理,這虔敬是本於永生的希望,又是那不能說謊的天主,在久遠的時代以前所預許的,他到了適當的時期,就藉著宣講顯示了他的聖道;我就是照我們救主天主的命令,受委託盡這宣講的職務。——我保祿致書給在共同信仰內作我真子的弟鐸:願恩寵與平安,由天主父及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賜與你。

我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整頓那些尚未完成的事,並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上主的話。

默想

弟茂德和弟鐸是聖保祿宗徒的弟子,關係密切。這封《致弟鐸書》是保祿獲釋後寫的,他被釋放後往西班牙傳道,經過克理特時,留下弟鐸在當地建立教會、牧養信徒,至於弟茂德就被派遣到厄弗所建立教會。

弟茂德的母親是猶太人,他的父親卻是希臘人,因此在猶太人看來,他是外邦人。保祿帶著弟茂德去傳教,經常到猶太人的會堂。因此,保祿讓弟茂德接受割損禮,可使猶太人認同弟茂德的血緣身分,為往後向猶太人傳福音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弟鐸是希臘人,因他並沒有猶太人的血統,不像弟茂德的母親是猶太人,所以沒有替他行割損禮。在耶路撒冷召開「宗徒會議」時,保祿除了和巴爾納伯前往外,還帶了弟鐸去參加,可見保祿對弟鐸在信仰堅定之認知上有相當的肯定,是保祿傳教事業上重要的伙伴。

保祿寫給弟鐸的書信,一開始先確認自己的身份。他自稱是天主的僕人,和耶穌基督的宗徒。僕人,原文是奴隸的意思,即完全屬於主人所擁有的財產,個人沒有甚麼自由。在舊約聖經中,先知或天主特別揀選的人,通常都被稱為天主的僕人。因此,當保祿宗徒用「僕人」這個名詞表明自己的身份時,他的意思就是指:自己是心甘情願地接受天主派遣,也完全遵照天主的話傳達信息,就像舊約那些被天主揀選出來的先知一樣。事實上,保祿歸化後,他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完全屬於主,一切受主的支配,以「傳揚耶穌基督救贖福音」為使命。他用這樣的心境說明自己是被天主揀選出來的「僕人」,目的是幫助信徒們明白信仰的「真理」,同時也用這種心境教導弟鐸,希望他也會像自己一樣,心甘情願地成為福音的「僕人」。

在第四節,保祿以「在共同信仰內作我真子」稱呼弟鐸,讓我們看到他與弟鐸之間的親密關係,有如「父子」一樣,就像他對弟茂德的態度(可愛的兒子弟茂德)也是這樣。的確他們兩位跟保祿關係非常密切,既是同工,又是伙伴,這樣的表達正顯示出保祿這位長者對年輕人的親切和熱情。保祿吩咐弟鐸,要整頓克里特的教務,並且在各城設立長老(或監督,相當於今日的主教和司鐸)。由於保祿是一個傳福音者,他經常周遊各地傳教,因此需要讓各地教會成長和自立,必須設立長老負責管理和幫助福音事工。如果我們繼續讀下去,會看到保祿對擔任長老的資格,對弟鐸提出許多詳細的說明。

今天,邀請大家一起為教會的牧者們祈禱,同時也為我們自己祈禱,讓我們都成為天主忠心的僕人,在託付給我們照顧的羊群和責任上,努力以天主的話「武裝」自己,不至於容易被世界的潮流所捲去而偏離信仰的真理。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聖保祿宗徒歸化 (慶日)

9:1-22 

那時候,掃祿還是向主的門徒口吐恐嚇和兇殺之氣,遂去見大司祭,求他發文書給大馬士革各會堂,凡他搜出的這道門的人,不拘男女,都綁起來,解送到耶路撒冷。當他前行,快要臨近大馬士革的時候,忽然從天上有一道光,環射到他身上。他便跌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向他說:「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他答說:「主!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但是,你起來進城去,必有人告訴你當作什麼。」陪他同行的人站在那裏,說不出話來;只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什麼人。掃祿從地上起來,睜開他的眼,什麼也看不見了。人們牽著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三天看不見,也不吃,也不喝。在大馬士革有個門徒,名叫阿納尼雅,主在異象中向他說:「阿納尼雅!」他答說:「主,我在這裏。」主向他說:「起來,往那條名叫『直街』的地方去,要在猶大家裏找一個名叫掃祿的塔爾索人;看,他正在祈禱。」——掃祿此時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名叫阿納尼雅的人進來給自己覆手,使他復明——阿納尼雅卻答說:「關於這個人,我聽許多人說:他在耶路撒冷對你的聖徒作了許多壞事;他在這裏也有從大司祭取得的權柄,要捆綁一切呼號你名字的人。」主卻向他說:「你去吧!因為這人是我所揀選的器皿,為把我的名字帶到外邦人、國王和以色列子民前,因為我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字該受多麼大的苦。」阿納尼雅就去了,進了那一家,給他覆手說:「掃祿兄弟!在你來的路上,發顯給你的主耶穌打發我來,叫你看見,叫你充滿聖神。」立刻有像磷甲一樣的東西,從他的眼中掉了下來,他便看見了,遂起來領了洗。進食以後,就有了力量。他同大馬士革的門徒住了幾天之後,即刻在各會堂中宣講耶穌,說他是天主子。凡聽見的人都奇怪說:「這不是那在耶路撒冷消滅呼求這名字的人嗎?他不是為這事來這裏,要捆綁他們,解送到大司祭前嗎?」掃祿卻更強而有力了,使僑居在大馬士革的猶太人驚惶失措,因為他指證耶穌就是默西亞。——上主的話。

默想

在人不可能的事,在天主凡事都能。在人的有限中,卻彰顯出天主能力的偉大與奇妙。祂能夠將一個頑固、迫害教會的掃祿,轉變成傳揚耶穌喜訊的保祿,這就是奇蹟。

掃祿對生命、真理與猶太傳統充滿熱忱,他認為信耶穌的人是離經叛道,為了捍衛真理而逼害他們。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主親自向掃祿顯現,從天上有聲音對他說:「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掃祿逼害基督徒,原是為了天主大發熱心,令他困惑的是,為何聲音的主人卻說掃祿逼害他,就問:「主!你是誰?」「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掃祿此刻如夢初醒,原來基督徒所宣揚的,不是異端邪說,而是真實的見證。雖然掃祿沒有逼害過耶穌,但他所逼害的基督徒,就是基督的肢體(教會),因此迫害他們,等同迫害肢體的首領——耶穌基督。

當天主的真光照耀在黑暗的心靈上,人的心靈就被光明和希望充滿。這光驅散了保祿內心的黑暗,使他徹底改變。在暫時失明的三天,主暫時拿走掃祿的視力,目的是要打開他的心眼,使他能專心仰望天主,他由一個「狂熱的宗教份子」,變成一個沉靜聆聽、順服聖神的人。天主感動阿納尼雅去為掃祿覆手和施洗,他對掃祿的顧慮乃是人之常情,他聽聞掃祿逼害教會的事,然而主說:「你去吧!因為這人是我所揀選的器皿,為把我的名字帶到外邦人、國王和以色列子民前,因為我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字該受多麼大的苦。」阿納尼雅就服從天主的命令,稱掃祿為弟兄,為他覆手,使他復明,並為他付洗。

這是保祿生命的轉捩點,他與主相遇後,一生都為主而活,變成傳揚福音的基督徒,即刻在各會堂中宣講耶穌,說他是天主子、默西亞。

我們記得自己生命的轉捩點嗎?天主的大能既然可以改變保祿的生命,祂也可以改變我們,成為祂的工具。二千年來,天主在無數身上工作,使迷失的得到希望、犯罪作惡的成為聖善的人、軟弱的成為意志堅強的證人。今天,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或許有難以改變的人、事、物,令我們感到很大的無力感,請不要氣餒,要信賴天主,因為祂的大能,既然能夠改變掃祿,也必能夠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帶來轉化的力量。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三主日 (天主聖言主日)(乙年)

3:1-5, 10

上主的話再次傳給約納說:「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告我曉諭你的事。」約納便依從上主的話,起身去了尼尼微。

尼尼微在天主前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行程。約納開始進城,行了一天的路程,宣布說:「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

尼尼微人便信仰了天主,立即宣布禁食,從大到小,都身披苦衣。

天主看到尼尼微人所行的事,看到他們離開了自己的邪路,於是憐憫他們,不將已宣布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上主的話。

默想

「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約納宣告天主的審判,使尼尼微城上上下下立即悔改。審判是嚴厲的,但同時顯示天主的寬容,就是天主給予他們機會,用「四十天」的時間證明他們自己真實地「離開邪惡」。「四十」這個數字,在新舊約聖經中經常出現,總離不開兩個主題:考驗和審判。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整個城市,從君王到百姓,由上到下,連動物都身披苦衣和禁食。一班不認識天主、罪惡深重的人,竟然在聽到約納的宣告後立即悔改,如何可能?作者想要表達的:只要有人傳福音,就一定有人聆聽,而且是聽得很徹底。

「天主看到尼尼微人所行的事,看到他們離開了自己的邪路,於是憐憫他們,不將已宣布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天主會因為人悔改向善,而改變祂原本要毀滅、懲罰的計劃,因為祂是一位慈悲的天主,祂不願意看到任何人沉淪。所以在人身上發生的事,並非命中注定不能更改,人的回應決定自己的結局。只要願意悔改,天主就改變初衷。

尼尼微的人聽過一次天主的宣告,就立即悔改。如果連不認識天主的外邦人,都願意聆聽和認真思考天主的話,而加以實踐。那麼,當我們在閱讀聖經時,我們的心有沒有受到感動?抑或只有感動,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在今天「天主聖言主日」,正是一個機會,邀請我們每天從天主的話得到啟發和亮光,決心跟隨主:透過瞻仰祂的行動,聆聽祂的訓誨,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主子女。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二週星期六 (單數年)

3:20-21 

那時,耶穌和他的門徒到了家,群眾又聚集起來,以致他們連飯都不能吃。他的人聽說了,便出來要抓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瘋了!」——上主的話。

默想

福音經常記載耶穌所到之處,總會有許多人聚集在他身邊,因為耶穌的名聲非常響亮,可以理解來找祂的人,可能是為了得到醫治,也有的是為了要聽祂宣講天國的信息,因為耶穌的權威不像經師們。

耶穌和門徒進到屋內,人群仍然聚集,要聽祂教導,以致到了吃飯的時間也顧不得吃。耶穌憐憫他們,用心花時間和精神在幫助人,不停地宣講和服待。既然耶穌廢寢忘餐地宣講,那麼聽道的群眾呢?相信他們也跟耶穌一樣,一定是廢寢忘餐地聽道。這真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群眾饑渴慕義,為追求真理而廢寢忘餐,耶穌想必也用屬靈的食糧飽飫他們,為他們有如綸音貫耳,醍醐灌頂。

雖然耶穌是這麼辛勤地工作,連飯都顧不得吃,但是「他的人」可能不理解、不認同祂所做的事,就出走要抓住祂,說祂「瘋了!」這裡說的「他的人」,不一定是祂的親屬,也可以指跟他關係緊密的人,他們也許是出於善意、好心,畢竟耶穌卻以天主的事業為重,兩者的觀點存在差距。事實上,我們在做天主的事業、傳揚福音、服務教會的時候,也會遇到過這樣的好心人。雖然他們出於善意,但其實也是一種對傳福音的阻攔。因為從人看來是好意的,並不一定符合天主的心意;體貼人的意思,常常就是沒有體貼天主的意思。

我們是否也有過像耶穌因熱心侍奉而被誤解甚至遭受攻擊的經驗呢?其他人不明白我,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主明白我就足夠了。我們所做的事,無論多好,不是所有人都會欣賞、都會認同,甚至喜歡用有色眼鏡在惡意地批評,但是我們仍然要做該做的事。

最後願意用一篇德蘭修女寫在加爾各答「兒童之家」牆上的標語作為勉語:

人們也許蠻不講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
無論如何,總是要愛他們。 

如果你做了善事,別人卻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
無論如何,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後,引來虛假的朋友和真正的敵人;
無論如何,總是要成功。 

如果你今天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
無論如何,總是要堅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容易受傷;
無論如何,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你耗費數年建設的,可能在一夜之間毀掉;
無論如何,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但如果你真的幫助他們,他們可能會攻擊你;
無論如何,總是要給予幫助。 

你將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儘管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
無論如何,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二週星期五 (單數年)

3:13-19 

那時候,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他面前。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且具有驅魔的權柄。耶穌選定了十二人:西滿,給他起名叫伯多祿,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並為他們起名叫「波納爾革」,就是「雷霆之子」,安德肋、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達陡和熱誠者西滿,並猶達斯依斯加略,他是負賣耶穌者。——上主的話。

默想

「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上山祈禱,天主啟示祂,讓祂知道要揀選哪些人與祂一起工作。祂選定這十二人,對他們是有要求的。第一,「為同他常在一起」,要緊跟在耶穌身邊。當一個人要被天主使用的時候,他首先要親近、認識天主,因為他要像耶穌,跟耶穌作相同的事。只有與耶穌建立深厚的關係,才能更了解祂的心意,越來越認識耶穌的身份,而且和耶穌常在一起,心思也會被主慢慢改變。就像雅各伯和若望,由於脾氣暴躁,被耶穌稱為「波納爾革」,即雷霆之子的意思,但耶穌有能力把壞脾氣的若望轉化成愛的宗徒。我們每天花多少時間親近耶穌?如果沒有花時間與祂在一起,怎麼會像祂呢?如果不願意把我們生活中一部分時間拿來跟耶穌相處,又怎能認識祂?

第二,「被派遣出去宣講」,這十二個人不只是跟耶穌常在一起,還被賦予使命,被派遣出去宣講。這是耶穌揀選他們的心意,要門徒像祂一樣,要把天國的福音帶給人,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祂,得以聽聞福音。我們知道,耶穌宣講:「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這十二人宣講的,也是同一信息。

第三,「且具有驅魔的權柄」,耶穌行奇蹟,治病、驅魔,他的門徒也以耶穌基督的名字治病、驅魔。這個權柄是耶穌授與他們,如果沒有祂的授與,沒有人能夠有辦法驅魔。所以,耶穌授給宗徒權柄驅魔,實際上是誰趕鬼?是天主!耶穌授給宗徒權柄治病,實際上是誰治癒人呢?是天主!我們要永遠記得,宗徒們能夠治病、驅魔,是他們以耶穌的名來作這些事。

這十二個人,沒有一個是完人。由於聖經的記載非常簡略,我們無法清楚知道他們的背景。綜合四卷福音的資料,其中四人是漁夫:西滿(伯多祿)、安德肋、雅各伯、若望;做過稅吏的瑪竇(猶太人眼中的賣國賊),熱誠者西滿(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一個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革命組織),理論上瑪竇和西滿是對立的,但他們二人在耶穌身邊能夠和平共處,不能不說是個奇蹟;除以上六位外,我們對其他幾位的社會背景一無所知。

在世人眼中,他們都是普通百姓,沒有什麼學問和地位,正要告訴我們,沒有人能憑著學問、地位、金錢或權勢來作耶穌的門徒。祂揀選的這十二人雖然背景迴異,有漁夫、稅吏、不同政見的、不同性格的,還有一個負賣祂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耶穌所愛的。可見,主耶穌是為世上所有的人而降生成人,祂願意接納每一個人,就看我們願不願意跟隨祂。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聖依搦斯 (貞女、殉道)(紀念)

3:7-12 

那時,耶穌同自己的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民眾從加里肋亞跟隨了來,並有從猶太、耶路撒冷、依杜默雅、約旦河彼岸、提洛和漆東一帶地方的許多群眾,聽說他所作的一切事,都來到他跟前。因為人多,他遂吩咐他的門徒,為自己備好一隻小船,免得人擁擠他。因為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病災的人都向他湧來,要觸摸他。邪魔一見了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說:「你是天主子。」他卻嚴厲責斥他們,不許把他顯露出來。——上主的話。 

默想

當耶穌的名聲越響亮,跟隨祂的群眾越多,祂的活動範圍,亦不再局限在會堂,群眾由四面八方湧來,要聽祂的教訓。

「因為人多,他遂吩咐他的門徒,為自己備好一隻小船,免得人擁擠他。」有許多人是為了治病而來到主的面前,因為「凡有病災的人都向他湧來,要觸摸他」,可見這些人主要是為了追求神蹟奇事和解決眼前的需要而來,但問題解決後,或者耶穌沒有滿足他們慾望,這些群眾就會煙消雲散。因此,雖然耶穌治好了許多人,卻沒有多少人真正認識祂,與祂建立生命的關係。

邪魔一見到耶穌,就喊叫說:「你是天主子。」牠們知道耶穌是誰,也俯伏在耶穌跟前,但不表示牠們真心降服,因為是害怕天主消滅牠們。雖然邪魔知道祂是「天主子」,耶穌卻不要牠們的見證,因為這見證不是出於天主。邪魔的見證再有力量,既不能光榮天主,也不能把人領到天主面前,反而會迷惑人。耶穌禁止邪魔顯露祂的身份,一方面是不願意由邪魔作見證,另一方面因為祂的時刻尚未來到,祂不願意自己的身份太早被揭露,影響祂的傳道事業,而且祂更會被殺害。

我們會否像當年許多跟隨祂的人一樣,並沒有與祂建立生命的關係,也沒有在人前為祂作證呢?究竟我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跟隨主呢?我的盼望只是在地上,純粹為了眼前的短暫需要嗎?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二週星期三 (單數年)

3:1-6 

那時候,耶穌進了會堂,在那裏有一個人,他的一隻手枯乾了。法利塞人窺察耶穌是否在安息日治好那人,好去控告他。耶穌對那有一隻手枯了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遂對法利塞人說:「安息日許行善呢,或作惡呢?許救命呢,或害命呢?」他們一聲不響。耶穌遂含怒環視他們,見他們的心硬而悲傷,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一伸,他的手就復原了。法利塞人一出去,立刻便與黑落德黨人作陷害耶穌的商討,為除滅他。——上主的話。

默想

法利塞人動機不良,他們窺察耶穌會不會在安息日治病。他們關心的不是這個病人的痛苦,而是尋找控告耶穌的證據。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問他們:「安息日許行善呢,或作惡呢?許救命呢,或害命呢?」他們一句話也不回答,可見他們沒有行善,救命的慈心,只有定人罪,害人命的剛硬的心。在安息日行善救命萬萬不可,他們自己卻在安息日商討除滅耶穌的陰謀,殺人害命,這不是很諷刺嗎?

在耶穌的眼裡,不是「行善」,就是「行惡」;不是「救命」,就是「害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因此我們不肯「行善」就等於「行惡」,不肯「救命」就等於「害命」。法利塞人宣稱自己愛主愛人,實際上卻對近人缺乏關懷和同情。他們重視規矩,完全沒有想到要救人,沒有以具體行動表現天主的愛。

耶穌是否不尊重安息日?絕對不是,事實上,耶穌是一個遵守安息日的猶太人,聖經多次記載,每逢安息日,祂必定到會堂參加聚會。《申命紀》記載:「第七天是上主你天主的安息日,你和你的子女、僕婢、牛驢、你所有的牲畜,以及住在你城內的外方人,都不應做任何工作,好使你的僕婢能如你一樣獲得安息。」(申5:14)《申命紀》對安息日的規定,是特別提醒以色列人注意,要讓卑微如同奴隸的人,甚至連牲畜、動物都獲得安息。如果對牛羊、僕婢尚且有憐憫的心,又怎能對人的苦難無動於衷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正顯示祂對生命的苦難有著憐憫、疼惜的心。

耶穌主動醫治這個人,並非故意要和法利塞人作對,而是教導他們安息日的正確意義:「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祂在意的是人,因為祂來是為叫人得到安息。沒有主,安息日是空洞的;人守安息日沒有主,那安息日也是沒有意義的。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二週星期二 (單數年)

2:23-28 

有一次,正當安息日,耶穌從麥田裏路過,他的門徒在行路時掐食起麥穗來。法利塞人向耶穌說:「你看!他們為什麼做安息日不許做的事?」耶穌對法利塞人說:「你們從未讀過:達味在急迫中和同他一起的人,在饑餓時所作的事嗎?當厄貝雅塔爾作大司祭時,達味怎樣進了天主的殿,吃了除司祭外,誰也不許吃的供餅,並且還給了同他一起的人?」耶穌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上主的話。

默想

法利塞人指責耶穌縱容門徒在安息日做不許作的事,因為他們經過麥田時,「掐食起麥穗來」。掐麥穗原是法律所容許的,問題是當天正值安息日。按照路加的記載,「他們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路6:1),法利塞人認為掐麥穗相當於收割,用手搓相當於打穀,把殼拋開相當於簸糠,吃則證明他們已經預備了食物,「掐食起麥穗」包含了四樣安息日不許工作的禁令。

面對法利塞人的指控,耶穌引用了舊約達味和他的隨從在疲乏飢餓時,進入聖殿,吃了只有司祭才可以吃的供餅,天主並沒有在事後責備達味。耶穌由此得出結論:既然天主沒有責備達味吃供餅一事,那麼天主也不會責備祂的門徒在安息日掐食麥穗。

安息日的原意是要讓人休息,也記念天主是一切源頭和供應者。然而,法利塞人卻為安息日製訂各種規矩,反而令到人在安息日得不到安息。而且,法利塞人拘泥爭論的,是安息日這天不許工作,認為安息日比人重要;耶穌的看法卻是人比安息日大,安息日是為人而立,人不是為安息日而設。由此,可以看出耶穌對法律的觀念,和當時的法利塞人之間有很大的差距。耶穌認為法律是為了要幫助人的生存,而不是阻礙人生存的活力。換句話說,法律真正的目的,是要幫助人,而不是要用來箝制人。

耶穌作為一個真正的人,所以能夠體會人的軟弱和限制,也看人的需要比安息日的規矩更重要,反映出耶穌認同人的生命有其基本的需要。耶穌說:「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雖然祂作為「人子」可以將天上的權柄行使在地上,但是他只以這個身分去憐憫、醫治和幫助有需要的人,甚至願意為世人受苦、被殺害。耶穌這份謙卑和愛,正好與當時的經師和法利塞人成了強烈的對比,突顯出後者雖然擁有權力,卻對人的需要無動於衷,還把法律的重擔強加在人身上。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二週星期一 (單數年)

2:18-22 

當時,若翰的門徒和法利塞人正在禁食。有人來向耶穌說:「為什麼若翰的門徒和法利塞人的門徒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對他們說:「伴郎豈能在新郎還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禁食?他們與新郎在一起的時候,決不能禁食。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在那一天,他們就要禁食了。沒有人將未漂過的布補在舊衣服上的;不然,補上的那塊新布要扯裂了舊的,破綻就更加壞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囊裏的;不然,酒漲破了皮囊,酒和皮囊都喪失了;而是新酒應裝在新皮囊裏。」——上主的話。

默想

對猶太人來說,禁食與「贖罪」有關,表示謙卑、承認自己的軟弱、罪過,需要天主的憐憫和寬恕。在梅瑟的時代,以色列人每年一次公開禁食。亡國以後,禁食的次數就增加了,由一年一次,增加到每年的四月、五月、十月都禁食,主要與紀念耶路撒冷城和聖殿被毀滅有關,他們認為必須用禁食才能表達心中的痛。到耶穌的時代,法利塞人每週禁食兩次,目的是祈求默西亞的來臨,從羅馬人手中拯救以色列,復興以色列國。而若翰洗者的門徒,對默西亞來臨的熱忱更和法利塞人不相上下。因此,兩幫人都對耶穌的門徒不禁食感到疑惑。

若望福音記載,若翰曾經稱耶穌為「新郎」,暗示以色列就是「新娘」,舊約常以夫婦關係比喻天主和選民。若翰以「新郎」比喻耶穌,是要說明祂就是以色列人期待已久的默西亞。在今日的福音,耶穌自比作新郎,就是要讓若翰的門徒重溫這個信息(當時若翰已在監裡,他的門徒亦對耶穌的默西亞身份動搖)。按猶太人的風俗,陪伴新郎的人會在婚禮前禁食,到婚禮開始,伴郎就停止禁食,並與新郎一起歡喜快樂。耶穌自己就是羔羊婚宴的新郎,強調祂在的時候,跟隨祂的人應該歡欣,而不是禁食。「但日子將要來到」,在舊約,常用這個說話指天主的懲罰、毀滅,或者拯救。馬爾谷記載耶穌說這句話時,表明一個重要信息:耶穌即將受難;「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就暗示耶穌將要承受十字架的苦難,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那時候,大家自然就要禁食了。

隨後,耶穌連續用兩個比喻(新布舊衣、新酒舊皮囊)來解釋他的「新郎」角色所帶來的新時代之意義。當未漂過的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在洗衣服時,新布會把舊衣扯破;舊皮囊因陳舊而缺乏彈性,會抵不住新酒因發酵膨脹產生的壓力,容易破裂。耶穌用「新郎」比喻自己,清楚說明:在祂的身上可以看到新生命和新時代的來臨。只有用「新」的思維,去了解及細察耶穌的所言所行,就會明白祂就是以色列人期待的默西亞。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乙年)

1:35-42 

那時候,若翰和他的兩個門徒,站在那裡;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便注視著耶穌,說:「看,天主的羔羊!」那兩個門徒聽見若翰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便問他們說:「你們找什麼?」

他們回答說:「辣彼!——意即師父——你住在那裡?」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看看吧!」於是他們去了,看見了耶穌住的地方;就在那天,在耶穌那裡住下。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

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就是聽了若翰的話,而跟隨了耶穌的那兩人中的一個,先去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向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意即基督)。」於是帶他到耶穌面前。

耶穌注視著他,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刻法』(意即伯多祿)。」——上主的話。

默想

若翰說:「看,天主的羔羊!」他的兩個門徒聽見,就立即起來跟隨耶穌。耶穌轉身問他們:「你們找什麼?」他們說:「辣彼!——意即師父——你住在那裡?」兩人似乎答非所問,其實不然,他們是想跟隨耶穌一起生活,以便詳細瞭解祂,驗證若翰說的對不對。

耶穌知道他們的想法,邀請他們:「你們來看看吧!」兩個門徒就在當天和耶穌住在一起。尋找天主不是一時的衝動,更不只是一種外在的表面認識,尋找天主以及找到天主,都必需住在耶穌內。經過一晚促膝長談和相處後,他們得到清楚的答案:耶穌就是默西亞。這是他們第一手的經歷,不再是透過若翰洗者的描述,而是親自遇見了主。

安德肋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和自己的弟弟西滿(伯多祿)分享:「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意即基督)。」這句話對猶太人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從小就學習如何確認默西亞。安德肋立即帶西滿去見耶穌,耶穌注視著他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刻法』(意即伯多祿)。」耶穌特意為西滿改名為「刻法」(伯多祿),意思是磐石。耶穌看伯多祿,不只是加里肋亞的漁夫,更看到他將會成為教會的磐石。當然,他仍然是那個個性衝動和軟弱的西滿伯多祿,然而他的生命會隨著跟隨耶穌的時間而慢慢轉變,由軟弱變為堅固可靠的磐石。

在生命的每一刻我們都要不斷問自己:「耶穌,祢住在哪裡?我們在哪裡可以和祢一起住下?」我們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經歷天主,通過祈禱、閱讀聖言、領受聖事,不斷地跟天主有更親密的互動。因為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尋找天主,並在祂的旨意中與主相遇。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一週星期六 (單數年)

2:13-17 

那時候,耶穌又出去,到了海邊。群眾都到他跟前,他便教訓他們。當他前行時,看見阿耳斐的兒子肋未坐在稅關上,便向他說:「你跟隨我吧!」肋未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肋未坐席的時候,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因為已有許多人跟隨了他。法利塞黨的經師看見耶穌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就對他的門徒說:「怎麼,他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喝?」耶穌聽了,就對他們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上主的話。

默想

當耶穌經過稅關時,看見肋未,他是一個稅吏,人們眼中的罪人。「你跟隨我吧」,肋未立即起來跟隨主。能讓一個人立刻放下龐大的金錢利益,可見耶穌的說話和行動,具有莫大的影響力和說服力,那就是耶穌身上帶著從天主而來的「權威」。

肋未就設宴款待耶穌和門徒,同席的人還有其他稅吏和罪人。猶太人向來視稅吏為出賣自己同胞的人,為了錢而行騙,是要不得的罪人,所以,沒有人願意與他們來往。在聖經的觀念裏,與人共進筵席表示一份關係,耶穌與肋未一起進食,表示一份完全的接納。當法利塞人看到耶穌竟和公認的罪人一起坐席時,非常詫異,「怎麼,他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喝?」

耶穌聽見他們的議論,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接受醫生的治療,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會接受耶穌的救恩。世人的難處不在於不認識天主,而是不認識自己。耶穌從來不把人分類,總是以尊重和愛心對待所有人。在祂眼中,所有人都是天主的子女,都需要天主的救恩。祂降生的目的,就是要尋找迷失的子女,恢復人與天主的關係。因此,天主的愛流向那些傷心痛悔的人,祂的醫治臨到那些自覺有病的人,祂的寬赦臨到那些承認自己有罪的人。

在耶穌的傳道事業中,不時會看到人們對耶穌的所言所行,有非常不同的反應。群眾喜歡聽祂講道,有些人則因為見過或聽過耶穌的奇蹟,相信祂有醫治的大能而來找祂。在世人眼中,這些都是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但他們打從心裡願意「相信」、「順從」耶穌的教訓,讓耶穌在他們身上彰顯出天主的智慧與能力。與群眾相對的,是經師和法利塞人,在耶穌教導和行奇蹟時,他們一定身在現場。他們熟悉及理解經書,比群眾更容易認出耶穌的身份,然而他們卻滿心嫉妒,常挑剔耶穌的言行,拒絕耶穌的教導。因此,耶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成為人們的焦點,也是反對祂的那些人的眼中釘。雖然有許多人對祂懷有敵意,但無損耶穌做事的權威,因為祂是人子,是值得信靠、同情和明白我們弱點的那一位,讓我們懷著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一週星期五 (單數年)

2:1-12

過了一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葛法翁。人聽說他在家裏,就聚來了許多人,以致連門前也不能再容納,他就對他們講道。那時,有人帶著一個癱子到他這裏來,由四個人抬著;但因為人眾多,不能送到他面前,就在耶穌所在之處,拆開了房頂;拆穿之後,把床縋下去,癱子在上面躺著。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那時,有幾個經師坐在那裏,心裏忖度說,「怎麼這人這樣說話呢?他說了褻瀆的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呢?」耶穌憑自己的神力,即刻認透了他們私自這樣忖度,遂向他們說:「你們心中為什麼這樣忖度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但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遂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遂起來,立刻拿起床,當著眾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眾人大為驚愕,遂光榮天主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上主的話。 

默想 

今日的福音,癱子和他四個朋友的「信心」,跟內心忖度耶穌的經師之間形成強烈對比。癱子被四個人抬到耶穌的地方,因為人多,不得其門而入,於是合力拆開房頂,用繩將癱子連床縋下去,放在耶穌面前。當人相信耶穌有能力醫治,這樣的信心能夠激發人排除萬難,不怕麻煩,想盡辦法都要來到主面前;他們雖然沒有說什麼,但他們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信心感動了耶穌。 

「孩子!你的罪赦了。」聖經雖然沒有明說癱子犯了什麼罪,但猶太人一般看疾病或殘障為犯罪的後果,也許連癱子本人也有這個想法。耶穌看出他心靈的需要,就直接從他的罪惡感切入,不但治好他的身體,亦赦免他的罪過。然而,耶穌的說話引起了經師的反感,他們心裡忖度,認為耶穌說了褻瀆的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呢?」

耶穌就向經師證明,祂已經赦免了癱子的罪,「什麼比較容易呢?是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赦罪只是隨口一句話,誰也看不見即時的效果,使癱子行走卻是一個明顯的奇蹟。無論是叫癱子起來行走,或赦免人的罪過,都只有天主才能做到。耶穌通過一個他們能夠「看得見」的奇蹟,證明祂有權柄做那「看不見」的事——赦免人的罪過。事實上,耶穌本來可以暗暗地赦免癱子的罪,這樣便不會刺激經師們,但耶穌這樣做,是要讓他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

耶穌自稱「人子」,一方面表明祂具有完全的人性,另一方面亦表明祂就是達尼爾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眾人看見癱子拿起床行走,大感驚愕,光榮天主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他們都相信這是從天主而來的權柄,卻沒有進一步追問耶穌究竟是誰。

由耶穌憑自己的神力,認透經師們心中的議論,到祂赦免癱子的罪過,令癱子起來行走的奇蹟,都向眾人顯明祂就是天主。耶穌一再用不同的方式叫人知道,祂不單為解除人肉體的痛苦而來,更為恢復人與天主的關係而來。因為「罪」是人類患難痛苦的主因,只有先除掉罪過,人和天主的關係才能恢復正常,才能恢復天主子女的尊貴身分,領受豐富的恩典和祝福。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常年期第一週星期四 (單數年)

1:40-45 

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他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癩病立時脫離了他,他就潔淨了。然後耶穌嚴厲警告他,立即催他走,並向他說:「當心!什麼也不可告訴人,但去叫司祭檢驗你,並為你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當作證據。」但那人一出去,便開始極力宣揚,把這事傳揚開了,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但人們卻從各處到他跟前來。

默想

癩病人跪下求耶穌:「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癩病人相信耶穌有能力,但他不知道耶穌是否願意醫治他,所以說:「你若願意」表示他尊重耶穌的意願。耶穌動了憐憫的心,伸手撫摸他:「我願意,你潔淨了吧!」他就立即潔淨了。

當時,患癩病的人必須被隔離,按照法律規定,這種人是「不潔」的,不被允許進入人群,更不能和正常人接觸。耶穌本來一句話就可以治好他,卻用行動接納他,伸手撫摸他。耶穌吩咐他按照法律給司祭檢驗看,證明他已經潔淨了,可以恢復正常人的生活與社會地位。

耶穌治好這個人後,「嚴厲警告他,立即催他走」,並且叫他不可聲張。為什麼耶穌治病後不准人四處張揚呢?向人述說和見證天主的恩寵,不是該作的事嗎?一來,因為耶穌知道,那些人還未真正認識祂是一位怎樣的「默西亞」。猶太人長期受外邦人管治,都期盼「默西亞」早日降臨,推翻羅馬的統治,重建以色列國。但是,耶穌並非他們所期待的那種君臨天下的默西亞,而是一位「受苦的默西亞」。所以,耶穌在祂的傳道事業較後的時間,才漸漸向門徒透露有關他受難的事。事實上,太早讓人知道祂的身份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甚至阻礙了祂的傳道事業和培育門徒的計劃。

二來,治病、驅鬼、行奇蹟,並非目的,而是為了將人帶到天主面前。今天如果我們過份追求奇蹟,卻忽略了行奇蹟的天主,真是罪過了。過去幾天,我們讀到了耶穌施行不同的奇蹟,增餅、治病、驅魔,然而尋求醫治的群眾越多,耶穌就越躲避他們,因為這些都不是祂傳道的使命和重心,祂不願意用這些吸引人,這樣不但使祂無法宣傳天國的福音,更讓人無法了解祂的身份,尤其是本末倒置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即耶穌的救恩。

雖然那個被治好的人沒有聽從耶穌的吩咐,極力宣揚這事,以致令耶穌不能公然進城,只能留在外邊的地方工作。然而,天主卻能將壞事變回好事,因為沒有任何事能夠阻止人尋求天主,祂一樣可以吸引人去到荒野聆聽耶穌的教導。如果是天主的旨意,祂絕對有方法吸引人來到祂跟前,認識祂,使人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一週星期三 (單數年)

1:29-39 

那時候,耶穌出了會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裏。那時,西滿的岳母正躺著發燒,有人就向耶穌提起她來,耶穌上前去,握住她的手,扶她起來,熱症遂即離開了她,她就侍候他們。

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邪魔的,都帶到他跟前。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鬼,並且不許魔鬼說話,因為魔鬼認識他。

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他,找到了他,就向他說:「眾人都找你呢!」耶穌對他們說:「讓我們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鎮去吧!好叫我也在那裏宣講,因為我是為這事而來的。」他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裏宣講,並驅逐魔鬼。——上主的話。

默想

耶穌在會堂馬不停蹄宣講、驅逐邪魔、治好西滿的岳母後,全城所有患病和附魔的人都來找祂,祂的名聲傳遍了加里肋亞地區。

當我們的工作大有成效,引起廣泛關注和欣賞,我們會不會感到沾沾自喜呢?耶穌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當一個人有所成就時,最容易陶醉於群眾的簇擁下,流於懈怠、滿足和享受。然而耶穌沒有,祂保持醒寤,在清晨獨自到荒野祈禱。因為祂需要一個和天父獨處的時刻,需要一個人在天父面前祈禱,尋求天主的旨意。

哪裡是我們的「荒野」,好讓我們每天都能單獨地與天主談心,尋求天主的旨意?與天父保持緊密的關係是我們侍奉天主的基礎,越忙碌就更需要安排和天父獨處祈禱的時間。身為天主子的耶穌尚且需要透過祈禱尋求天主的旨意,我們都是軟弱的人,豈不是更需要祈禱,聆聽天主的話嗎?

門徒找到了耶穌,對祂說:「眾人都找你呢!」有沒有發現耶穌每次行奇蹟後,總是離開群眾,獨自到荒野祈禱?就像那次增餅奇蹟餵飽五千人後,祂就到荒野去,因為祂知道群眾為了吃飽會一直找祂,但這不是祂的使命。奇蹟的目的是為了要帶領人把焦點放在生命的悔改與天主和好,而不是不斷追求更多奇蹟。每次當祂發現群眾(包括門徒)動機不純正的時候,耶穌就避開他們,或直接指出他們錯誤的動機。因為耶穌的使命,不是為了要治病、驅魔,而是要宣講天國的福音。因此祂說:「讓我們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鎮去吧!好叫我也在那裏宣講,因為我是為這事而來的。」這亦是耶穌交待門徒要繼續完成最重要的使命。

今天,從耶穌的榜樣提醒我們,反省我們侍奉天主,在教會服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願意今天的福音指引我們,效法耶穌離開人群,與天父獨處祈禱;而且總不要忘記,我們侍奉天主的初心。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一週星期二 (單數年)

1:21-28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進了葛法翁;一到安息日,耶穌就進入會堂教訓人。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裏,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他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他身上出去!」邪魔使那人拘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他的聲譽遂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上主的話。

默想

今日的福音耶穌運用祂的權威證明祂就是天主的兒子,這個亦是馬爾谷福音成書的目的,即第一章第一節所開宗明義的:「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當耶穌教導人的時候,祂的話擁有無比的力量,正是來自祂的權威。

聖史沒有交代耶穌在會堂說了什麼,他只告訴我們,會眾驚奇他的教導,「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耶穌的教導有何不同?經師負責詮釋和教導,但不是來自他們自己,而耶穌的教導卻是直接從天主而來。耶穌教導人,不需要依靠任何其他權威,更加不需要引用其他專家的話,因為祂本人就是權威,祂就是天主。

在會堂中有一個附魔的人,邪魔講出耶穌的身份,但耶穌禁止牠們,因為牠們不是最佳的見證人。經師本應是會堂裡最熟悉聖經的人,他們才是最佳的見證人,可惜他們從來沒有宣認過耶穌的身份。雖然邪魔認識耶穌的身份(天主的聖者),亦知道祂擁有的權威有多麼偉大,但拒絕承認耶穌是主,因此牠們害怕耶穌要來毀滅牠們。

耶穌是世上最謙和的人,但祂並不軟弱,面對魔鬼更從不迴避,祂用很明確而有力的命令對邪魔說:「不要作聲!從他身上出去!」群眾對耶穌有能力驅魔更感驚訝,耶穌顯示的大能,在會眾中間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祂不但擁有權威,甚至連邪魔也服從祂。

耶穌的教導充滿權威,令人驚奇,但驚奇之後會產生什麼反應?有些人拒絕向耶穌屈膝,繼而憎恨祂和祂的教導;有些人害怕把自己的生命交給耶穌,不知道只有在基督內才有永恆和豐盛的生命;也有些人聽了耶穌的話,不但歡喜領受,更體驗到祂賞賜的喜樂和平安。今天,耶穌的教導再一次邀請我們做出決定,我們又會怎樣回應祂呢?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一週星期一 (單數年)

1:14-20 

若翰被監禁後,耶穌來到加里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

當耶穌沿著加里肋亞海行走時,看見西滿和西滿的兄弟安德肋,在海裏撒網,他們原是漁夫。耶穌向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他們便立刻拋下網,跟隨了他。耶穌向前行了不遠,看見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正在船上修網。耶穌遂立即召叫他們;他們就把自己的父親載伯德和傭工們留在船上,跟隨他去了。——上主的話。

默想

當馬爾谷福音寫成時,初期教會的信徒正面對壓迫。在馬爾谷筆下,耶穌沒因為若翰被監禁而害怕黑落德,反而繼續在他管轄的加里肋亞宣講福音一事,對信徒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讓他們知道即使像若翰一樣被迫害、逮捕、監禁,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一切都在天主的計劃中。

耶穌宣講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時期已滿」的意思,是指天主為拯救世人,派遣祂兒子耶穌基督建立天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亦即讀經一所講:「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話;但在這末期內,他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耶穌宣講的天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只有悔改才能使人轉向天主,恢復人和天主的關係,而且悔改和信從福音兩者是分不開的。天國的福音,不只是為猶太人,也是為全人類。

伯多祿和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在聽到耶穌的召叫後,都放下自己的工作,跟隨耶穌。他們有船和僱工,顯示他們是頗富裕的,「船」和「魚網」,是他們維生的工具,要放棄這一切去跟隨耶穌,不是容易的事。因此,當他們放下這一切的時候,等同放棄他們人生的「保障」和「希望」,告別家人,毫無保留地跟隨耶穌,他們從此學習把天主放在生命的第一位,由追隨「屬世」的東西,轉為追求「屬靈」的東西。

面對耶穌的福音,人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領受祂的話,二是拒絕。福音要求我們不僅領受耶穌的話,更要跟隨主。耶穌說:「來跟隨我!」我們已經相信了耶穌基督,是否準備好要委身跟隨主,答覆祂的邀請呢?由今天起,讓我們學習跟隨主:透過瞻仰祂的行動,恭聽祂的訓誨,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主子女。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主受洗節 (乙年)

1:7-11 

那時候,若翰宣告說:「那比我更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後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

那時,耶穌由加里肋亞納匝肋來,在約但河,受了若翰的洗。耶穌剛從水中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此時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上主的話。

默想

馬爾谷福音一開始,就宣稱耶穌基督是天主子,即舊約所應許的默西亞。耶穌是天主子,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是罪人,天父給予我們重生的機會,派遣祂的獨生子耶穌降生成人,為人贖罪,將我們重新帶回到天父的家中。若翰用水施洗,耶穌卻要用聖神給人施洗。厄則克耳先知書提到當以色列人回歸故土時,上主要在他們身上灑清水,潔淨他們,使他們脫離各種不潔和各種偶像;又賜給他們一顆新心,把新的精神放在他們裏面,使他們能遵行天主的規律和誡命。因此,水的洗禮代表舊生命的結束,聖神的洗禮則是新生命的開始。

耶穌是天主子,在祂身上沒有任何罪過,為何祂要接受若翰的洗禮呢?對猶太人來說,「得救」不是個人的事,而是關乎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事,換言之,所有人都要悔改、歸向天主,這樣天主的救恩才會臨到以色列群體。所以,耶穌接受若翰的洗禮,是為到整個以色列家的悔改。

當耶穌從水裡上來時,聖經說:「天裂開了」,馬爾谷用這個詞語增加了耶穌受洗時的震撼力,喻意天主親自啟示耶穌就是祂的兒子,聖神以鴿子的形象降在祂身上,顯明祂就是天主所立的受傅者,天上亦有聲音為耶穌作證,確認祂的身份:「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這些都清楚地向世人宣告:主耶穌是天主子、天主的僕人,肩負著為天主子民贖罪的使命。我們都經過水和聖神的洗禮而重生,也被耶穌的寶血所潔淨,因此能夠相信耶穌就是天主子。我們的信仰不只是宗教規條,更是一種「關係」,是一份與天主情同父子的親密關係,這是何等的福氣,使我們能夠被稱為天主的子女。這份關係還帶出生命的效果:「凡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信仰的生命力,使我們凡事以天主為中心,能夠戰勝從世界而來的一切試探和誘惑,如同在大海中的活魚一樣,可以逆流而上,不致任由世界的潮流擺佈。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主顯節後星期六

3:22-30 

那時候,耶穌和門徒來到猶太地,同他們一起住在那裏施洗。那時若翰也在臨近撒林的艾農施洗,因為那裏水多,人們常來受洗。那時,若翰尚未被投在監裏。若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關於取潔禮發生了爭辯。他們便來到若翰前對他說:「辣彼!曾同你一起在約旦河對岸,你給他作證的那位,看,他也施洗;並且眾人都到他那裏去了。」若翰回答說:「人不能領受什麼,除非有天上的賞賜。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證,我曾說過:我不是默西亞,我只是被派遣作他前軀的。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靜聽,一聽得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我的喜樂已滿足了。他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上主的話。

默想

在耶穌還沒有出來公開生活前,天主就派遣若翰洗者出來「預備道路,為人施洗」。後來耶穌出來傳道,若翰又為耶穌作證,加上耶穌所行的奇蹟開始被傳揚,越來越多人轉過來跟隨耶穌,其中包括若翰的門徒。

他的門徒,來到若翰前投訴和抱怨。若翰沒有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反而高舉耶穌基督:(1)若翰肯定耶穌是默西亞,祂的權柄是由天上來的,而且若翰之前已經聲明,他本人不是默西亞,只是被派遣作默西亞的前驅;(2)默西亞要迎娶的是新娘(猶太人),而若翰只是新郎(默西亞)的朋友,不是婚禮的主角。若翰的任務就是把默西亞介紹給猶太人,所以當他看到眾人都到耶穌那裡時,他不但不嫉妒,反而十分喜樂。而且,若翰看到默西亞已經來到世界,天主的救恩就要成就了,他當然感到萬分喜樂;(3)「他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翰清楚知道他只是預備道路的人,是新郎的朋友,本來他就是為高舉耶穌的名而來的,既然已經完成使命,可以功成身退了。

若翰由始至終,言行一致、沒有詭詐,我們可以從他的說話和行動中,印證他確實是天使對他父親所預言的,「他要使許多以色列子民轉向上主,他們的天主;他要以厄里亞的精神和能力,在他前面先行,使為父的心轉向兒子,使悖逆者轉向義人的心意,並為上主準備一個善良的百姓。」(路1:16-17

在若翰身上,我們學習到:如果想要抬高自己,無形中就會將天主遮蔽。作為侍奉天主的人,如果求自己的興盛,叫別人注視自己,就是對耶穌基督不忠。除非我們清楚我們在基督內的身份和角色,否則我們就不可能作天主有效的見證人。

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主顯節後星期五

5:12-16 

有一次,耶穌在一座城裏,看,有一個遍體長癩的人,見了耶穌,就俯首至地求他說:「主!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便伸手撫摸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癩病就立刻由他身上退去。耶穌切切囑咐他不要告訴別人,並說:「但要去叫司祭檢驗你,為你的潔淨,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當作證據。」他的名聲更傳揚開了,遂有許多人齊集來聽教,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耶穌卻退入荒野中去祈禱。——上主的話。

默想

根據梅瑟法律,癩病人必須遠離人群,所以他不只身體有病,心靈也因著隔離而感到被拒絕,現在竟來到耶穌前,尋求醫治。耶穌了解他的身體和心靈的傷口,竟然伸手撫摸他,表達對他的接納。從來沒有人敢用手觸摸癩病人,他不只身體康復了,心靈也得了痊癒。

耶穌立刻打發他走,鄭重吩咐他:(一)不得告訴任何人;(二)他該給司祭檢驗,然後按照法律所規定的,獻上祭品,證明自己已經痊癒,可以重過正常生活。結果,耶穌的名聲反而吸引更多病人及前來聽教的人,面對熱情的群眾,「耶穌卻退入荒野中去祈禱」。「卻」字反映耶穌的心思跟我們不同,按人的想法,越吸引群眾反映工作成效卓著,但耶穌沒有因受到群眾的歡迎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知道祈禱才是祂的力量泉源。祂必須離開人群,與天父獨處,尋求天主的旨意。

癩病人與主相遇後,從疾病走向健康,從孤獨走向人群,從不潔走向潔淨,從絕望走向希望。只要我們願意來到耶穌前承認自己的罪過,也可以如同這個癩病人一樣蒙福。我們曾經在罪惡中打滾,現在卻因與復活的主相遇而獲得了永生。無論我們身體上或心靈上的疾病或軟弱,天主都樂意醫治我們。祂不但在過去醫治癩病人,今天仍然願意醫治我們,讓我們一心一意仰望祂吧!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主顯節後星期四

4:14-22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他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他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

他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照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上主的話。

默想

耶穌充滿聖神,在約旦河回來後,被聖神領到荒野接受魔鬼的誘惑。然後,祂又充滿聖神,回到自己的家鄉納匝肋,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會堂中的禮儀以祈禱開始,接著是誦讀梅瑟五書,然後才是先知書。會堂的權威人士會邀請人讀經、講道,當時的人是站起來誦讀聖經,表示尊重天主的話,然後坐著講道。 

祂透過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表達祂的使命——向貧窮人傳報喜訊。貧窮,並非單指物質的缺乏,也包括人心靈的空虛,人內心深處有個空隙,只有天主才能填滿它。當人的心靈被天主充滿後,那些被撒殫擄去的,將得到釋放;心靈的眼睛打開了,就能看見自己的敗壞、看見屬靈的價值、永生的希望等等;還有被罪惡的權勢壓制的,將得到自由。這些藉著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贖恩寵,遠勝舊約的禧年。

「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耶穌告訴會眾,他們要看見聖經的話將要應驗,每個猶太人都熟悉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知道依撒意亞先知書61章與天主那決定性的末世救恩有關,因為他們都全心等候著默西亞來臨。

事實上,耶穌誦讀這篇聖經,是要告訴會眾:祂就是以色列人所期待的默西亞,祂要來拯救被壓迫的天主子民。耶穌在開始傳道前,清楚地宣告自己的身份,然後通過祂所行的事,印證祂的身分。從耶穌的宣講和奇蹟中,我們確實知道祂就是舊約所應許的默西亞。

先知書原文還有下半句:「揭示我們天主報仇的日期,安慰一切憂苦的人」,但耶穌沒有讀下去,難道不重要?當然不是,因為耶穌第一次來臨的目的,是作人類的救主,祂要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的工作,給人開啟恩寵之門,引領門徒尋找亡羊,將福音傳到地極。祂的工作今天仍然繼續著,直到祂再來的那一天。祂沒有念的下半句,是向會眾暗示,默西亞必要再來!當默西亞再來時,恩寵之門就會關上,那時祂要審判天下萬國,正義必要伸張,罪惡必定滅亡。

「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耶穌話中的深意,我們都明白嗎?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主顯節後星期三

6:45-52

耶穌使五千人吃飽以後,便催迫門徒們上船,先到對岸貝特賽達去。這期間他遣散了群眾。耶穌辭別了眾人之後,便往山上祈禱去了。到了夜晚,船已在海中,耶穌獨自在陸地上。他看見門徒艱苦地在搖櫓。他們正遇著逆風。約夜間四更時分,耶穌步行海面,朝著他們走來,有意越過他們去。門徒看見他步行海上,以為是個妖怪,就都驚叫起來,因為眾人都看見到他,遂驚慌不已。耶穌連忙與他們講話,向他們說:「放心!是我,不要怕!」遂到他們那裏上船,風就停了。他們心中越發驚奇,因為他們還不明白關於增餅的事,他們的心還是遲鈍。——上主的話。 

默想

有時候聽到人們埋怨,為什麼天主容許風浪衝擊我們,難道祂忍心看見我們受苦,難道祂不愛我們嗎?

耶穌遣散群眾後,一個人上山祈禱。當門徒在船上遇著逆風時,耶穌「看見門徒艱苦地在搖櫓。」說明祂在陸地上一直看著他們,知道他們的處境。到了夜間四更時分,耶穌才介入他們的困境,幫助他們。我們會問,耶穌明知他們那麼痛苦,為什麼一直袖手旁觀?

門徒當時正在做什麼呢?他們可曾向天主祈禱,呼求天主幫助呢?完全沒有,他們只是不停地划船,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跟逆風搏鬥,結果一事無成。同樣,當我們身處風暴時,我們會否太自信,以為單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解決問題呢?我們是否承認自己的能力實在有限,需要依靠天主,透過祈禱尋求祂的幫助呢?

耶穌有意讓他們經驗生命裡的顛簸,祂等待介入的時機,先讓他們經歷到自己的不足,才伸手救助他們。天主為我們解決難題的方式常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當時門徒的船是冒著逆風而行,主耶穌亦一樣,但是風無法阻擋祂,如同撒殫對人的威脅,對天主是毫無作用的。

門徒並不是首次在海上遇上風浪(谷4:35-41),當時他們呼求在船尾睡覺的耶穌,耶穌就平息了風浪。然而,今次他們竟然沒有呼求天主,及至當耶穌步行水面上時,竟以為祂是妖怪。可見門徒雖然經歷了五餅二魚的奇蹟,對耶穌的信德卻沒有增加,難怪馬爾谷說「他們的心還是遲鈍」,就是指他們的信德並沒有因為親身經歷過耶穌的能力而成長。五餅二魚奇蹟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叫五千人吃飽,而是為了讓門徒認識主耶穌是誰。假如不認識耶穌,我們也會生活在危機所製造的恐懼中。

「放心!是我,不要怕!」耶穌給予我們的不止是「不要怕」的理由,也是「不要怕」的事實,即祂要與我們同在。當耶穌一上船,立刻風平浪靜,轉危為安。雖然生活中會發生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這些風浪甚至會將我們吹離正軌,但我們要相信耶穌的視線從未離開我們,祂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認清耶穌是誰,邀請祂登上我們的船,祂必要拯救我們脫離風暴的威脅,帶領我們走出困境。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主顯節後星期二

6:34-44 

那時候,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顆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時間已經很晚了,他的門徒來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且時間已經很晚了,請你遣散他們,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耶穌卻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門徒向他說:「我們去買二百塊銀錢的餅給他們吃嗎?」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一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夥一夥地坐在青草地上。人們就一組一組地坐下:或一百人或五十人。耶穌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舉目向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眾人面前,把兩條魚也分給眾人。眾人吃了,也都飽了;人就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還有魚的碎塊。吃餅的,男人就有五千。——上主的話。

默想

耶穌看見人群真實的處境和需要,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沒有牧人的羊是非常可憐,為當時的以色列百姓更是如此,在政治上受壓迫,在貧窮中飽受折磨,但更可憐的是,沒有人教導他們有關真理的話,不認識創造自己的天主。現今的人,情況也差不多,由於不認識天主,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人生意義和目的,只為物質和欲望而生活。

祂供應羊群的屬靈需要,「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祂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天主的話,就用天主聖言餵養他們。我們渴慕天主的話嗎?祂看到我們屬靈上的貧乏,祂以祂的話飽飫我們,我們是否有一個願意渴慕聆聽的心和耳朵呢?教會按禮儀年的節奏,為我們安排了每天的讀經,我們可曾認真了解天主想要通過讀經,向我們傳達的信息?建議大家在每日的讀經,找一句觸動自己的聖言作為當天的金句,例如:「動了憐憫的心」,去細心默想、祈禱、實踐。假以時日,我們會發現,對天主的認識,以及跟天主的關係會比以前更深和親密。

祂也關懷羊群的身體需要,當時天色已晚,眾人也饑餓,耶穌沒有遣散群眾,讓他們各自找東西吃,而是把握這個機會,引導門徒如何服侍群眾。「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從人的角度來說,耶穌這番話似乎強人所難。就算門徒真的去買,也不夠這麼多人分享。耶穌又問:「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這話表示耶穌知道群眾中間一定有人帶了食物。當門徒發現只有「五個餅,兩條魚」時,耶穌就拿起這五餅二魚,望天祝福,擘開,遞給門徒,分給眾人,結果眾人都吃飽了。最後,門徒把剩餘的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在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上,耶穌顯示了天主的能力。

奇蹟的發生,讓門徒親身體會,在關心人的需要時,不能單靠人的聰明和能力,也需要依靠天主,這樣他們會看見依靠天主服務人的成效。作為基督徒,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身邊的弟兄姊妹最需要的是天主的話,我們是否願意把握機會,尤其是現時疫情期間用天主的話和他們分享,鼓勵和安慰他們呢?我們是否看見別人的需要,用憐憫的心關懷、幫助他們呢?在侍奉的時候,遇到困難,我們是否會更加依靠天主,相信祂能夠將不可能的成為可能呢?

2021年1月4日 星期一

主顯節後星期一

4:12-17, 23-25 

耶穌聽到若翰被監禁以後,就退避到加里肋亞去了;後又離開納匝肋,來住在海邊的葛法翁,即住在則步隆和納斐塔里境內。這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則布隆地與納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約旦河東,外方人的加里肋亞,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從那時起,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

耶穌走遍了全加里肋亞,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民間各種疾病,各種災殃。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敘利亞。人就把一切有病的、受各種疾病痛苦煎熬的、附魔的、癲間的、癱瘓的,都給他送來,他都治好了他們。於是有許多群眾從加里肋亞、「十城區」、耶路撒冷、猶太和約旦河東岸來跟隨了他。——上主的話。

默想

耶穌的公開生活始於若翰被監禁後,祂去到葛法翁傳道,那裡是則步隆和納斐塔里兩支派的地域,因靠近外邦人的地方,過去常受侵略,也受到外邦人拜偶像的影響,可謂受苦最深。撒羅滿王曾將加里肋亞地區的二十座城給了提洛王希蘭,當中就包括納斐塔里地,表示他們在以色列中不被看重,連提洛王都說那些地方沒有價值。他們彷彿是十二支派中被遺棄的,沒有人顧念他們。他們彷彿是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不到明天。

在耶穌身上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的話,瑪竇福音表明耶穌就是那個「皓光」。耶穌來了,如同一道浩光,帶給人們光明和希望。然而,祂不是要改革他們的社會,而是宣講天國的福音,「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光」是天國的特質,使我們認識天主、認識自己,脫離黑暗和死亡。

天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天主,向天主的恩寵開放,相信福音進入天國。若翰洗者被監禁了,代表法律和先知的時代結束,天國的時代正式開始。

耶穌不只宣揚天國的福音,也對身體有病痛的人,特別關心、憐憫。耶穌通過奇蹟,治癒從各地來的病人,向人顯示祂的權柄。祂傳道的地點主要是加里肋亞,對象主要是雜居在外邦人中的猶太人。當天國臨在時,扭曲被糾正,邪魔被驅逐,瘸腿的人得以走路。天主的國,代表執行天主的能力要使事情變為正確。天主的國度,不只觸及人心,也將引導人度服從的生活。

主耶穌是真光,能照亮一切黑暗,無論那黑暗是多麼厚重。祂使一切罪惡都暴露在祂福音的真理之中,又藉著這福音之光照亮和醫治一切因為罪惡而憂傷破碎的靈魂。讓我們也活在光明中,並且引導更多人看見這真光,在天主的光照下獲得豐富的生命。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主顯節 (節日)


2:1-12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剛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那裡?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

黑落德王聽見了,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黑落德王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那裡?」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白冷啊!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

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嬰孩,幾時找到了,就向我報告,好讓我也去朝拜他。」 賢士聽了王的話,就走了。

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裡,看見嬰孩和他的母親瑪利亞,就俯伏朝拜了那嬰孩,並打開自己的寶匣,給嬰孩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

賢士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裡,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上主的話。

默想

從賢士們身上,我們可以學習什麼呢?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是否有一顆星在前方引領著?如果沒有星的指引,雖然他能夠生活、工作,但來到生命的終點時,才發現今生沒有什麼值得感恩的事,豈不可惜?相反,一個生命中有星在引導的人,卻有著不一樣的人生,雖然都是和其他人一樣生活、工作,卻是朝著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努力。他的人生沒有白活,不但讓他人感動,也讓愛他的天主讚賞。

賢士們不遠千里來尋找剛誕生的猶太人君王,一點都不容易。首先是路途遙遠,他們必須經過好幾個月的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猶太地區;其次,為了跟隨星光的指引,他們必須在夜間走路,白天休息;而且,路上還要冒著盜賊和野獸傷害的危險。但是他們心中有著渴慕追求的心,冒著付出生命危險的代價也要來朝拜耶穌。最終在星光的引導下,他們如願以償找到了耶穌,向祂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藥。相比之下,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我們又願意付出什麼代價來朝拜祂呢?

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代表我們對這事看重的程度有多少;越肯付出貴重代價,代表越看重越珍貴。值得我們反思,信仰對我們,是今生的依靠,來生的保障,還是只是生活上的點綴呢?讓我們效法賢士們,帶著信德的眼光,當我們願意捨棄一切虛榮與野心,就能找到誕生在馬槽的救世主。

諸聖嬰孩 (殉道)(慶日)

瑪 2:13-18   賢士們離去後,看,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裏,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他殺掉。」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留在那裏,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