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三(雙數年)

13:1-9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有許多群眾集合到他跟前,他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他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們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上主的話。

反省

「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耶穌沒有解釋誰是撒種者,因為比喻的重點不在於施肥、除草,而是在於撒種的結果(收成)。撒種者把種子撒在四種不同的土壤(路旁、石頭地、荊棘、好地),然後就有四種不同的結果。

就如種子只有一種,卻有四種土壤;同樣,生命的種子也是這樣,由於接收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情況。因此,天主的話在人心中產生不同效果,不是天主的話有問題,而是人心發生問題,難怪有人聽了天主的話而結不出果實,有人卻結出一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果實。

比喻原是為了引起聽眾尋求真理的興趣,為頑固的人,真理給隱藏了,使他們看不見,聽不懂,但為誠心尋求的人,真理就顯得清楚明白。「有耳的,聽吧!」「聽」並非指一般的聽覺,而是指屬靈的領悟力。唯有對天主心存謙卑、渴慕、尋求的心,聖神自會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的屬靈敏銳度。

當時聽道的群眾中,他們的心好像前三種土壤,雖然聽了耶穌的教訓卻無法結果實,因為沒有虛心領受。驕傲令人心硬,即使聽了也不明白,甚至誤解。因此,不在乎聽了多少道理,而在乎有沒有虛心領受。可見,如何聆聽和領受天主的話,用怎樣態度去回應和實踐,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將決定和左右我們結果實的效果。

實踐

耶穌把人心分成四種,我們自己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屬於哪一種。聖教會為我們編排了每天的彌撒讀經,我們有沒有好好閱讀和默想?祈求天主賜我們一顆謙卑的心,渴慕天主的話,讓聖神在我們心中動土,使種子能夠發芽成長,結出纍纍的果實。

是日金句

「有耳的,聽吧!」(瑪13: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四(雙數年)

路 7:36-50   那時,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赴宴。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