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聖方濟各沙雷氏主教 (聖師)(紀念)

4:1-20 

耶穌在海邊上開始施教,有大顆群眾聚集在他跟前。他只得上了一隻船,在海上坐著,所有的群眾都在海邊地上。他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事。在施教時,他向他們說:「你們聽: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即刻發了芽,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太陽一出來,被曬焦了;又因為沒有根,就乾枯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它窒息了,就沒有結實;有的落在好地裏,就長大成熟,結了果實,有的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他又說:「有耳聽的,聽吧!」當耶穌獨自一人的時候,那些跟從他的人和十二門徒便問他這些比喻的意義。耶穌對他們說:「天主國的奧義只賞給了你們,但對那些外人,一切都用比喻,使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了,卻聽不明白,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個比喻,又怎能明白其他的一切比喻呢?那撒種的人撒的,是所講的「話」。那撒在路旁的「話」是指人聽了後,撒殫立時來,把撒在他們心裏的「話」奪了去。同樣,那撒在石頭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立刻欣然接受;但他們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及至為了這「話」發生艱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了。還有那撒在荊棘中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以及其它的貪慾進來,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就接受了,並結了果實,有的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用比喻講解天國的奧義,是為讓聽的人能夠意會。比喻裡提到四種人,有四種聽道的土壤,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聽了天主的話」,天主給每個人都有聽道的機會。無論他們帶著什麼目的和需要來到耶穌面前,耶穌都對他們宣講天國的道理。但由於各自不一樣的「內心光景」,被「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有不一樣的結局。

在解釋比喻的時候,耶穌把聽道的人分成兩大類,即「跟從祂的人和十二個門徒」以及「外人」兩種,前者是領受天國奧義的對象,後者卻不是。對渴慕天主的話的人,「天主國的奧義只賞給了你們」,說明天國的奧義並非人可以主動地尋到,而是出於天主的恩典,是天主主動給予人啟示,人只是領受者而已。但為那些對天主的話、天國沒有興趣的人,耶穌當然沒有什麼好說了,以致「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了,卻聽不明白」。

在依撒意亞先知的時代,以色列人不斷離棄天主,他們沒有因為先知的宣告而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並非天主沒有給予他們悔改的機會,而是他們心硬地拒絕天主的呼喚。耶穌在這裡引用先知的說話,顯然是要向當時的人發出一個嚴厲的警告,人們應當從耶穌的宣講和奇蹟中看出天主的作為,以致悔改和信靠福音。但大部分看見的和聽見的人仍然徘徊在天國的大門外,繼續當外人,其中包括反對耶穌的經師和法利塞人,他們可說是故意心硬地拒絕相信,甚至嘗試阻礙和破壞耶穌的工作,有意消滅耶穌。就是這種故意抗拒福音的態度,使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了,卻聽不明白」。

實踐

耶穌通過「撒種的比喻」,說明人聆聽的態度。天主已將「祂的話」(種子)撒出去,比喻的開始和結束都強調「聽」,可見聆聽的重要性,然而,只用耳朵聽是不夠的,還要用「心」。我們到底是耶穌口中的「外人」?抑或是可以和耶穌交心的「門徒」呢?耶穌又說:「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這是祂給「心硬者」指出一條明路,如果他們願意悔改,轉向天主,就可以得到寬赦。可以看出天主給我們這樣的罪人何等大的恩典!當我們願意謙卑地向耶穌尋問時,祂一定會把天主聖言的奧義向我們顯明,讓我們明白清楚。

是日金句

我同他永遠保持我的慈愛,我同他立的約,永不得破壞」(詠89: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四(雙數年)

路 7:36-50   那時,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赴宴。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