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7:24-30
耶穌從革乃撒勒動身,往提洛和漆冬境內去了。耶穌進了一家,不願任何人知道,但是不能隱藏。當下就有一個婦人,她的女兒附了邪魔,一聽說耶穌,就來跪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個外邦人,生於敘利腓尼基;她懇求耶穌把魔鬼從她女兒身上趕出去。耶穌向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那婦人卻回答說:「主,是啊!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到孩子們的碎屑呢!」耶穌對她說:「為了這句話,你去吧!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她一回到自己家裏,看見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出去了。——上主的話。
默想
一個外邦的婦人,為著附魔的女兒,不顧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隔閡,謙卑地跪伏在耶穌腳前,放膽地向祂懇求逐出女兒身上的魔鬼。
耶穌對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的確,猶太人習慣以狗形容外邦人,但耶穌並不是要蔑視她。當時家主是會餵養家犬的,但次序是兒女先吃,然後才輪到狗。耶穌只是借此表明祂傳道的次序,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然後才臨到外邦人。然而外邦婦人的回應更反映她的謙卑和信德:「主,是啊!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到孩子們的碎屑呢!」她的話似乎想表達:「父親為子女預備食物,是豐盛有餘的,請把孩子們掉下的碎屑給我吧。」換言之,她認為天主對猶太人剩餘的恩寵,對外邦人也是珍寶。她的信德和謙卑感動了耶穌:「為了這句話,你去吧!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
在那番關於「潔」與「不潔」的言論以後,耶穌治好了外邦婦人的女兒,祂不但用行動除去了潔與不潔食物的區別,也用行動除去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隔閡,顯示了天國已經伸展到外邦人地區。外邦婦人懇求耶穌醫治時的表現,顯得比門徒更有信德。而且,藉著把外邦婦人與法利塞人及門徒之間的對比,馬爾谷間接回應了耶穌之前的教導:「不是從人外面進入他內的,能污穢人,而是從人裏面出來的,才污穢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