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7:7-12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他的人?
「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上主的話。
默想
今日的福音,如果你理解為祈禱要死纏爛打、苦苦哀求,就一定「心想事成」、「有求必應」,那是斷章取義。耶穌的確是說:祈求、尋找、敲門,意思是「要持續地祈求、持續地尋找、持續地敲門」,這是鼓勵門徒要不斷地祈禱尋求天主的幫助,才能夠遵行山中聖訓的命令。要不斷祈禱、懇求、敲門的重點,不是尋求我們在世上想要的東西,而是天主想要賜給我們最重要的禮物,就是祂聖子寶貴的生命。
因此,耶穌提到了天主和我們的關係如同父親和子女。我們經常按著自己的慾望去求,但天主不一定按照我們所求的賜給我們,而是照祂認為對我們有益的賞給我們。祂以兒女要求餅和魚為例,說明父親縱然不完善,尚且關愛和善待他們的子女,絕不將石頭和蛇給他們,更何況是我們那位至善至美的天父呢?祂必然會把最好的賞賜給我們。
不過,許多時候,我們以為天主不俯允我們的祈禱,就以為祂不愛我們,豈不知天主是要把最好的給我們嗎?即使天主讓困難臨到我們,也是為了造就我們,讓我們能容納更好的東西。如此,我們就明白,當我們的祈禱似乎沒有獲得垂允,可能在於我們所求的不符合天主的心意,又或者天主要賞給我們更好的東西。事實上,祈禱幫助我們祈求、尋找天主的心意,而不是吩咐天主要為我們做什麼。細心發現,天主俯允我們的,其實比未獲俯允的要多,因為祂所賜給我們的,往往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如果我們要學習祈禱,不妨以《聖詠集》作為藍本。今日的聖詠其中一節,可以成為我們的祈禱:「我幾時呼號你,你就俯允我,並將我靈魂上的力量增多。」這是聖詠的作者(達味)的親身經歷,天主改變的常常不是環境,而是在環境中面對考驗的人。天主的慈愛和信實,使達味放心信賴天主,因為在信德裡呼求天主的人,就像葡萄枝連上葡萄樹、電燈接上電源,無論多麼軟弱無力,都能從天主那裡得著能力,與環境抗衡。如同讀經一,艾斯德爾王后為自己的民族和同胞向天主禁食祈禱,她嚴厲克己苦身,一面祈求天主寬恕、拯救祂的同胞;另一面懇求天主,將這個民族接受為祂的「永遠的產業」。她的祈禱相當懇切直率:「上主!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告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依靠。」最終,她的祈禱得到了垂允,為自己民族所作的努力也得到了天主的助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