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聖依納爵.羅耀拉司鐸(紀念)

14:1-12

那時,分封侯黑落德聽到耶穌的名聲,就對他的臣僕說:「這是洗者若翰,他由死者中復活了;為此,這些奇能才在他身上運行。」原來,黑落德為了他兄弟斐理伯的妻子黑落狄雅的緣故,逮捕了若翰,把他囚在監裏,因為若翰曾給他說:「你不可佔有這個女人!」黑落德本有意殺他,但害怕群眾,因為他們都以若翰為先知。

到了黑落德的生日,黑落狄雅的女兒在席間跳舞,中悅了黑落德。為此,黑落德發誓許下,她無論求什麼,都要給她,她受了她母親的唆使後,就說:「請就地把若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王十分憂鬱,但為了誓言和同席的人,就下令給她。遂差人在監裏斬了若翰的頭,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了女孩;女孩便拿去給了她的母親。若翰的門徒前來,領了屍身,埋葬了,然後去報告給耶穌。——上主的話。

反省

黑落德聽見耶穌的名聲,就很緊張,因為他以為耶穌是復活了的若翰洗者,所以耶穌才能行這些奇能。

原來黑落德佔有了他的兄弟斐理伯的妻子黑落狄雅,被若翰洗者指責。黑落德將若翰拘押在監裡,原本有意殺害他,但害怕群眾,因他們都以若翰為先知。按馬爾谷福音的記載(谷6:20),說黑落德敬畏若翰,雖然若翰的話使他困擾,但仍樂意聽從他。然而,黑落德始終沒有按照天主的誡命而真誠悔改,更因著自己的魯莽和懦弱,殺害了天主的先知。

黑落狄雅也對若翰懷恨在心,一直尋找機會要除去這個眼中釘。當黑落德過生日時,這個機會就來了。黑落狄雅的女兒在席間跳舞,博得了黑落德的歡心,他發誓無論她要求什麼都會答應。黑落狄雅為了公報私仇,竟利用自己的女兒來達到目的,唆使她要求取若翰的性命。毫無疑問,她的女兒也是這件悲劇的幫兇,因為她不但沒有拒絕母親的要求,甚至很樂意順從她那邪惡的計劃。

黑落德顯然沒有想到她會提出這樣的請求,十分憂鬱,但為了面子和一個愚昩的誓言,就命人把若翰斬首。他實在是個軟弱、怯懦的人,他害怕黑落狄雅的脾氣,勝過敬畏天主的法律;他懼怕賓客的批評和嘲笑,勝於敬畏自己良心的呼聲。黑落德為了顧全面子,以致於是非不分,就殺害了天主的先知。因此,他是明知故犯的棄絕天主,他的罪過當然就更重了。

實踐

黑落德殺害若翰後,內心一直愧咎,以致疑神疑鬼、忐忑不安。可見,違背良心的事,絕不能作,否則良心永遠會在心中控訴!而且,他也是一個不自由的人,雖然身為君王,卻無法戰勝欲望而霸佔兄弟的妻子;黑落狄雅也不自由,她被仇恨抓住,一心要取若翰的性命;就連她的女兒也不自由,因她被母親牽著鼻子走,以致無法分辨真理,做出正確的事。

要怎麼做才能成為自由的人?聖教會今天紀念聖依納爵.羅耀拉,他特別提倡「意識省察」。其中「神類辨別」是依納爵神操的核心,而神操目的在於辨別天主的旨意。不單善神會影響人的意識,惡神亦會影響人的意識,甚至假裝成善神,故意誤導人心。因此,要辨別天主的旨意,需要分辨心靈各種動力的來源:是來自自己、善神,抑或惡神。來自善神的啟發,自當跟隨;倘若來自惡神,必須予以棄絕,絕不給魔鬼留任何機會。能分辨各種心靈動力的根源,才能辨別天主的旨意,不致混淆是非、善惡,做出錯誤的判斷、抉擇和行動。盼望我們能夠透過意識省察、分辨神類,進而拒絕惡神,接納善神,活出基督,成為良心平安、聖潔、心中充滿愛和喜樂的自由人。

是日金句

「這是洗者若翰,他由死者中復活了;為此,這些奇能才在他身上運行。」(瑪14:2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七週星期五(單數年)

13:54-58 

那時,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他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裏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來的呢?」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他在那裏,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上主的話。

反省

很多年前,曾經看過一本叫《你別小看神》的小書,作者一面拆解大眾對天主的「扭曲」及「偏見」,另一方面以聖經為基礎,重新活現天主的形象。今天的福音,記載同鄉拒絕耶穌,不也是由於偏見嗎?

納匝肋是耶穌的家鄉,這裡的人對他應該非常熟悉,因為他曾在這裡生活、成長,而且很有可能他們早已聽聞他在其他地方宣講和行奇蹟的事。經文也記載在會堂裡的群眾提及耶穌家人的名字,說明他們認識他的家人。

當他們聽到耶穌的教訓後,感到非常驚訝。「驚訝」這個字既表示耶穌的講道和所行的奇蹟,在同鄉中間引起了轟動,也表示同鄉無法理解一個看起來如此平凡的人,在這樣平凡的家庭成長,家人又是如此平凡,他竟能擁有這樣的智慧和奇能。起初是驚訝,繼而對耶穌起了反感。反感並非耶穌的教導或奇蹟,而是他們自覺十分熟悉他和他的家人,就輕視耶穌,連他們的反問也流露出這份心態:「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他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裏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來的呢?」對同鄉來說,耶穌的出身非常卑微(本匠之子),既沒有資格做他們的辣彼,更談不上有教導他們的權柄。

「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耶穌指出,真正的先知通常在異地聲名遠播,受人敬重,卻不受同鄉歡迎。事實上,舊約許多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或國家忠誠地侍奉天主,卻由於人民非常熟悉他們而遭到厭棄和反對,因而錯過了先知所竭力宣講的信息。同樣,納匝肋人對耶穌愚昧的態度,也使他們和天主之間築起了一堵高牆,一道很大的障礙,錯過了領受天主的恩寵。

實踐

耶穌因為他們的不信,就沒有在那裡多行奇能,因為對這樣的人行奇蹟,無疑是對牛彈琴。耶穌行奇蹟的目的,不是要為了討人的歡心,而是要讓門徒和群眾相信他就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他所宣講的,所行的奇蹟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耶穌的同鄉因為不信,而白白錯失了救恩,繼續活在黑暗中。同鄉厭棄耶穌,祂並沒有受到傷害,但是厭棄耶穌的人卻從此與永生隔絕。我們會否因為偏見,同樣錯失了天主的救恩和祝福?

是日金句

「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瑪13:57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聖瑪爾大、聖瑪利亞及聖拉匝祿(紀念)

11:19-27 

那時候,有許多猶太人,來到瑪爾大和瑪利亞那裡,為她們兄弟的死,安慰她們。

瑪爾大一聽說耶穌來了,便去迎接他;瑪利亞仍坐在家裡。瑪爾大對耶穌說:「主!如果你在這裡,我的兄弟決不會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天主求什麼,天主必要賜給你。」

耶穌對瑪爾大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

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

耶穌對瑪爾大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

瑪爾大回答說:「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上主的話。

反省

「主!如果你在這裡,我的兄弟決不會死!」瑪爾大埋怨如果耶穌及早趕來醫治弟弟,必定能把他治好。當時人們普遍認為,人死後三天之內靈魂還在他的身體附近,到第四天就沒有希望了。「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天主求什麼,天主必要賜給你。」也許她又覺得不該埋怨耶穌,於是又說了這番話,希望挽回一下。那時她認為耶穌是一位先知,可以向天主祈求,相信天主一定會俯允耶穌,她此時還不認識耶穌復活的大能,不知道祂自己就是復活。她渴望耶穌可以為她們做些什麼,當然沒有想過耶穌能使死去四天的弟弟復活。天主的意念永遠高過人的意念,當人以為一切已經太遲,天主卻有祂美意;當人以為一切都已經結束的時候,天主才剛開始工作!

耶穌沒有說:「好的,現在讓我來祈求天主吧」,而是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表明祂對拉匝祿的生命有決定權,祂不需要向天主祈求什麼,因為祂本身就是天主,祂的能力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從瑪爾大的回應,可見她所想到的只是一般猶太人所相信在末日有復活,卻不明白復活的意思,也不知道復活是生命戰勝死亡,除去死亡的權勢。

其實,瑪爾大對耶穌是有信德的,當拉匝祿還在病榻時,她就打發人通知耶穌:「主啊,你所愛的病了!」(若11:3)她以為耶穌親臨,才能醫治她的兄弟,卻不知祂能行更偉大的奇蹟,叫死人此刻就復活。她對耶穌的信德,尚停留在「疾病痊愈」的層次,並未提升到「死而復活」的深度。因此,當耶穌告訴她:「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她並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因為她還在為兄弟的死而悲傷。

「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耶穌向瑪爾大作出一個更重要的宣告。死亡是魔鬼的結局,為天主是沒有死亡的,所以在其他福音也記載耶穌的說話,「我是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及雅各伯的天主……他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瑪22:32)、「他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的人為他都是生活的。」(路加20:38)耶穌很清楚地宣告,祂不僅是復活了的主,祂本身是就是復活,就是生命。而且,復活不是末日將要發生的事,而是此時此刻,我們就已經經歷復活和生命,在天主內獲得重生。

我們只記得耶穌說瑪爾大操心忙碌家務,卻不知她也是一位有信德的人。「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她承認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是眾先知所預言那要來到世界的那一位。當瑪爾大這樣宣信時,她的兄弟還沒有從死者中復生,她也不是在主行奇蹟後才作出這番信仰的宣告。

耶穌向憂愁的姊妹顯示祂的能力,讓她們在極大的憂愁中,看見天主的光榮和慈愛。耶穌挪開她們的憂愁,讓平安喜樂充滿她們的心。祂對瑪爾大和瑪利亞的安慰,絕非僅僅讓拉匝祿復生,而是讓她們真正認識祂就是復活和生命的主。

實踐

耶穌在瑪爾大、瑪利亞中間所要作的大事(復生拉匝祿),不單是為了她倆,也是為了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耶穌要把她們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向她們顯示了祂的光榮和大能。人死了是最大的絕望和無助,但天主卻能夠叫死人復活。藉著復生拉匝祿,耶穌讓我們看見,在祂沒有難成的事。祂要使我們像瑪爾大和瑪利亞一樣,將我們的憂慮、害怕、疑惑和不安,轉變成安慰、喜樂和平安。耶穌今天也對我們說:「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

是日金句

「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若11:25-26

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七週星期三(單數年)

13:44-46 

那時,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像是藏在地裏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天國又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它。」——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又用寶貝和珍珠兩個比喻,講論天主的國。在之前幾個比喻裡,有個出去撒種的人(瑪13:3)、在自己田裡撒好種子的人(瑪13:24)、把芥子撒在自己田裡的人(瑪13:31)都是指向耶穌自己,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寶貝和珍珠兩個比喻裡的這個人,也是指耶穌自己。

今日兩個比喻中的「人」,不是指我們,因為耶穌是在講論天國,而天國的主人就是祂自己。如果用「人」來理解,似乎是說這個人找到寶貝、珍珠(救恩)後,就變賣一切為得到它(救恩)。然而這樣理解,卻跟整本聖經關於罪人得救的道理發生衝突。因為依據聖經的啟示,罪人是因著天主白白賞賜的救恩而得救。如果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天國,然後變賣一切來得著它,已經不是天主白白的賞賜了。為獲得永生,我們不需要為天主做些什麼,而是要「認識」天主以及祂所派遣的耶穌基督。

這個尋得寶貝的人就是耶穌,祂在世界這塊田地所找著的寶貝又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天國,就是由創世以來所隱藏的奧秘。天主為得著這個寶貝(天國),甘心樂意地在十字架上捨棄祂的一切。天國是天主給予我們最寶貴的禮物,這恩寵為我們是白白得著的,但為天主卻是付出極重的代價,因為祂為了賞給我們這個恩寵,就把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當成禮物賜給我們,使我們可以靠著祂而重獲新生,得以脫離罪惡和死亡的枷鎖,成為天國的子民。

同理,耶穌也是這位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祂尋找和發現的珍珠就是天國,祂為了得到這顆珍珠,不惜變賣自己的一切所有。珍珠在外邦人的生活是很貴重的東西,但對於猶太人卻沒有什麼稀奇,彷彿是說當外邦人聽見耶穌的天國喜訊,就如獲至寶,反觀猶太人卻加以敝棄,不懂珍惜。

珍珠是從蚌的體內生長出來,然而並不是蚌憑著自己就可以產生珍珠。當有異物進入蚌的外套膜內,蚌本身受到刺激,卻又無法將它排除時,便分泌碳酸鈣與真珠母將它包覆,此分泌每天3-4次,每次塗滿的厚度僅0.5微米,需2-5年的時間,最終將那使它受痛苦的異物變為美麗的珍珠。因此可以說,珍珠是那受傷的生命,對加害者回應的結果。同樣,我們原本也是在罪污裡打滾的罪人,天主卻用自己愛子的寶血洗淨我們,把我們從有害的沙石變成美麗、純潔的珍珠,然後歸屬祂。

實踐

耶穌就是那個發現寶貝和珍珠的人,祂愛我們,視我們為至寶,甘願為我們變賣一切所有,就是用祂自己的生命和寶血將我們贖回來。既然祂看我們為珍寶,那麼我們這些蒙恩的罪人又該用怎樣的心態和眼光來回應祂的愛?

原本我們不認識自己的價值,但耶穌重新恢復我們的價值,使我們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變得更豐盛、更充實、更有價值和更有意義。祂為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為得著我們。現在是否該換成我們,成為那個尋找寶貝和珍珠的人,去把這個世間最有價值的寶貝、珍珠——主耶穌基督,介紹給尚未認識祂的人呢?

是日金句

「天國好像是藏在地裏的寶貝……天國又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瑪13:44, 45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十七週星期二(單數年)

13:36-43 

那時,耶穌離開了群眾,來到家裏,他的門徒就前來對他說:「請把田間莠子的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他就回答說:「那撒好種子的,就是人子;田就是世界;好種子,即是天國的子民;莠子即是邪惡的子民;那撒莠子的仇人,就是魔鬼;收割時期,即是今世的終結;收割者即是天使。就如將莠子收集起來,用火焚燒;在今世終結時也將是如此;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窰裏;在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裏,發光如同太陽。有耳的,聽吧!」——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向門徒解釋這個比喻的意思,一開始就強調「田就是世界」,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何天主直到如今,都沒有將莠子從這個世界剷除。因為祂要保守所有屬於祂的人,不願意他們受到傷害,祂固然可以有一百個理由將壞份子剷除,但祂不願意這樣做。可見天主很憐憫那些屬於祂的人,對這罪惡的世界也有很大的寬容。

魔鬼的詭計很狡猾,牠既知道無法從外摧毀天國的子民,於是就打算從裡面瓦解他們。當人子(耶穌)在田裡撒下麥子,魔鬼就撒下跟麥子極其相似的莠子,使好的和壞的一同生長,試圖混亂天國的子民。

因此,耶穌要求我們耐心等候,不要急於自己去把麥子和莠子分別出來,這樣只有百害而無一利,會讓麥子受到傷害。天主奇妙的安排,是讓麥子和莠子並存,如此天國子民能越發彰顯天主的光榮和聖潔,作惡的人最終必然暴露自己的偽善和邪惡。雖然魔鬼喜歡模仿天主的作為,但牠想要造成的破壞,卻始終被天主大能的手臂牢牢控制在祂自己的計畫內。

所以,耶穌特別強調,在今世的終結,要由天使去分辨誰是麥子,誰是莠子,只有祂能在不傷害麥子的情況下把莠子分別出來。天主給我們的寬容,我們有沒有珍惜並歸向天主呢?

實踐

世上有一股長期的敵對勢力——魔鬼,每時每刻都在積極尋找和毀滅那些好種子(天國的子民)。比喻要告訴我們,幫助和攔阻種子發育成長的好和壞的影響同時並存,因此我們必須警醒謹守,期待天國的來臨,並且常常祈求主使好種子能夠健康成長,而壞種子的影響則受到限制和減弱。如此,我們屬靈的生命才會越來越豐盛,而不是越來越貧脊。

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耶穌或者魔鬼,我們永生的終向也將取決於此。要麼順從天主,活在祂永恆的喜樂中,在祂的國發光如同太陽;要麼拒絕天主,而承受永遠的詛咒,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

是日金句

「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裏,發光如同太陽。有耳的,聽吧!」(瑪13:43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聖若亞敬及聖亞納 (聖母雙親)(紀念)

13:31-35 

那時,耶穌給群眾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裏。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裏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也飛來,在它枝上棲息。」

他又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裏,直到全部發了酵。」

耶穌用比喻給群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這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由創世以來隱密的事。」——上主的話。

反省

傳統上對這兩個比喻都指向正面的解釋,都是關於天國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芥子和酵母起初都十分微小、毫不起眼,當它逐漸壯大起來,最後將對整個世界造成巨大的影響。耶穌似乎想強調天國起初的微小和它最終壯大起來之間的強烈對比,無論它開始時是怎樣微小、生長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天國最後都能按照天主的計畫成就。

但如果耶穌這兩個比喻其實有負面和警告的含義呢?

中東一帶地方有一種芥菜樹,種子非常小,但可長成高達三、四公尺的大樹,供雀鳥棲息。耶穌說:「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裏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當中的「卻」字點出芥子長成大樹可能不是出於天主的原意,而是被仇敵破壞的結果。「飛鳥」,如果按耶穌之前的撒種比喻,是指「那惡者——魔鬼」的話,那麼,天國發展迅速的同時,可能暗藏危機。

所以,天國在外表上過度的發展,未必是好事,反而容易成為仇敵(飛鳥)的藏身之所。我們要好像芥子,在外表看來微小的時候懂得謙卑信靠天主,祂自會給我們非常偉大的結果。我們要醒寤,不要驕傲自大,不要尋求以世俗的標準來衡量天主事業的成效,卻要全心相信天主會作奇妙的事。因為天國絕不能以外在的增長和發展來衡量它真正的成就,我們要格外留神和警惕,當微小的種子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時,它就很容易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

整本新舊約聖經,酵母通常代表邪惡。天主曾吩咐祂的百姓要把酵母從他們的家中除去,誰吃了有酵之物,應從以色列中剷除(出12:15),耶穌也警告門徒要防備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因此,將酵母放進三斗麵裏,比喻天國好像一小團酵母被放進世界,將大大地改變和影響世界的解釋,雖然合理,卻不是耶穌的原意。耶穌是要提醒門徒防備讓邪惡的勢力悄悄地滲透天國,尤其要防避讓錯謬的事物以屬靈的外衣作包裝,悄悄地混進天國(教會)。假使讓邪惡的酵母在天國(教會)內發酵,逐漸地膨脹,將使天國(教會)在錯謬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使天國(教會)走向分裂和變質。

實踐

在芥子和酵母的比喻中,地上的天國正在不斷成長,這固然是天主聖神的工作。但是,魔鬼也會想盡辦法去破壞。當天國外在的特質可能隨著它的不健康成長而滲雜邪惡,它的內在特質可能也隨著邪惡酵母的入侵而從裡面被腐化時,基督徒務必保持醒寤,為我們有形的教會祈禱。求主保護我們遠離錯謬的影響和邪惡酵母的滲透,免得在驕傲自滿中,抬高自己,而忘記天主。讓我們以堅持純正的信仰,保守正確的信德,使福音按天主的聖意廣傳。

是日金句

「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由創世以來隱密的事。」(瑪13:35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乙年)

6:1-15 

那時候,耶穌渡過加里肋亞海,即提庇黎雅海,到對岸去。大批群眾,因為看見耶穌在患病者身上,所行的神蹟,都跟隨著他。耶穌上了山,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在那裡。那時,猶太人的慶節,即逾越節,已臨近了。

耶穌舉目,看見大批群眾來到他面前,就對斐理伯說:「我們從那裡買餅給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為試探斐理伯;他自己原知道要做什麼。

斐理伯回答說:「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

有一個門徒,即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說:「這裡有一個兒童,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是,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什麼?」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吧!」 在那地方有許多青草,於是眾人便坐下,男人約有五千。

耶穌就拿起餅,祝謝後,分給坐下的人;同樣,也把魚分了;讓眾人任意吃。他們吃飽以後,耶穌向門徒說:「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免得糟蹋。」他們就把眾人吃飽後,所剩下的五個大麥餅的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筐。

眾人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人確實就是那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

耶穌看出他們要來強迫他,立他為王,就獨自又退避到山裡。——上主的話。

反省

群眾單憑目睹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奇蹟而跟隨祂,他們讚歎、驚奇、興奮,然而只能說是對主片面和表面的認識。這種跟隨,若不是以天主為中心,恐怕很快就會離棄耶穌。耶穌透過增餅奇蹟,要讓群眾能夠真正認識祂就是天主子、默西亞,如此才能恆心而堅定地跟隨祂。

增餅奇蹟在四卷福音裡均有記載,但唯獨若望福音提到「猶太人的慶節,即逾越節,已臨近了」。猶太人在「逾越節」紀念他們的祖先蒙天主拯救出離埃及,家家戶戶在這天宰殺逾越節的羔羊,灑羊血,吃羊肉。因此,增餅奇蹟是以「猶太人的逾越節」為背景,表明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羔羊,祂為我們被祭獻犧牲,成為世人的生命之糧,讓吃祂的人得到永生。

因此,增餅奇蹟的重點是耶穌,而不是餅和魚。這個奇蹟的發生,不僅僅在於餅和魚,更在於一個兒童的無私奉獻(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天主能夠用如此普通卑微的人和食物,成就天國的大事。而且,大麥餅象徵大地的糧食,魚則象徵大海的糧食,耶穌基督要在全地上充滿祂的奇蹟。假如我們將焦點僅僅放在五餅二魚,卻忽略了那兒童和耶穌所做的奇蹟,就會導向「吃餅吃飽了」的結果,如同耶穌對群眾的批評:「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若6:26)群眾聯想起天主曾在曠野賜下瑪納給以色列子民,遂得出兩個結論:一,認定耶穌是梅瑟所預言「那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二,想要擁立耶穌做他們的王。

耶穌看出群眾的意願,「就獨自又退避到山裡」,因為他們期望耶穌能夠像梅瑟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一樣,帶領他們擺脫羅馬的管治,復興以色列國。耶穌不願眾人誤解祂的使命,因為祂的國不屬於這個世界,而且祂要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祂退到山裡以祈禱擺脫仇敵加給祂的誘惑,在那裡親近天主。我們也需要時時退下單獨面對天主,在天父面前重新得力,保護我們不受仇敵的誘惑和攻擊。

實踐

許多人只關心今生的物質需要,就像群眾發現耶穌不單會治病,還能行增餅奇蹟,現在他們更寄望耶穌能夠帶給他們自由,拯救他們脫離羅馬的統治。當我們只被今生的事情所困擾,就會跟群眾一樣找不到耶穌,認不出祂的真正身份,也找不到人生的真正意義。

我們把耶穌當作什麼?視祂為實現個人野心的「工具」、「棋子」?抑或全心接納祂是我們生命的救主,願意將整個生命完全託付給祂?

是日金句

「耶穌看出他們要來強迫他,立他為王,就獨自又退避到山裡。」(若6:15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六(單數年)

13:24-30 

耶穌給群眾設了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裏撒了好種子;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家主的僕人就前來對他說: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裏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那裏來了莠子?家主對他們說:這是仇人做的。僕人對他說:那麼,你願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他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時,連麥子也拔了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來,好投入爐中燃燒,再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裏。」——上主的話。

反省

麥子是好的農作物,是當時人們的主要食糧;莠子卻是一種無用而有害的雜草,有輕微的毒性,食用者會暈眩、不舒服。由於莠子在生長初期與麥子非常相似,不易區分兩者。只有當它們抽穗以後,就很容易區分,但那時莠子已經和麥子糾纏在一起,如果強行把莠子連根拔起,麥子也會被拔出來,所以,必須等到收割時,才將兩者分開,麥子收入倉裡,而莠子就捆起來,當作燃料焚燒。

耶穌講這個比喻時,祂是對著群眾說的,讓所有人都能聽見,卻沒有對他們作出解釋;直到祂離開眾人,進入家裡,祂才對門徒解釋比喻的含義。(見下星期二的福音)耶穌用比喻教導,是要把天國的奧秘向那些不相信的群眾隱藏起來。他們雖然自以為明白天國的奧秘,實際上卻不明白;當祂向門徒解釋時,喻意唯有在教會內才能完全正確地理解天國的奧秘。

比喻說明,天國雖然已經來到,但在最後審判前,會有一段等候的時期,耶穌要我們耐心等候,不要急於自己去把麥子和莠子分別出來,因為這樣做往往會讓真正的麥子受到傷害。要耐心等候天主在末世的分辨工作,只有祂才真正知道誰是麥子,誰是莠子,也只有祂能在不傷害麥子的情況下把莠子分別出來。同樣,世上有一股敵對的邪惡勢力,想要藉著有毒的莠子破壞麥子的成長,所以務必警醒,不要因看見教會裡、世界上有不正義的事情,就失去信德,反要更加謹慎,不要在把眼光放在人或環境上,卻要專心信賴耶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德。

實踐

末世必有審判,雖然距離審判尚有一段時期,但它終必來到。總有一天,善與惡要被完全分別出來。為人有限的認知,許多罪大惡極的人在今世活得如魚得水,沒有得到應有的審判,以致我們常常懷疑天主的正義,對天主感到失望;然而我們絕不能忘記人是有來世生命的,天主對於正義的要求會在來世中得到完全的滿足。該知道,唯有天主擁有審判的權柄,也只有祂才能分辨善惡,能看清人的一切。因為天主絕不辜負一個信靠祂慈愛的義人,也絕不姑息任何一個拒不悔改的惡人。

因此,我們不要把自己當成天主,急切去對別人作最終的審判,也不要因為別人的惡行而動怒,心存苦毒;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準備,醒寤祈禱,深深紮根在天主的話,在具備分辨的智慧後,能以足夠的堅定戰勝迷惑,欣喜地面對天主最終而絕對正義的審判。

是日金句

「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來,好投入爐中燃燒,再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裏。」(瑪13:30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五(單數年)

13:18-23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天國的話,立刻高興接受;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遭遇艱難或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天國的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些聽了天國的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出果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上主的話。

反省

種子代表「天國的道理」(天主的話),土壤則代表一個人的心以及他對所領受道理的反應。

「路旁」指人所走的路,由於土壤被踩得堅硬,種子不容易撒到土壤中,飛鳥(魔鬼)來便輕易地吃掉這些種子。堅硬的路旁是比喻那些拒絕接受天主的話的人,他們聽是聽,但不明白,更好說是他們不願意理解,法利塞人正是這些心硬的聽眾。我們的心堅硬嗎?魔鬼是否不斷阻止我們聆聽天主的話,讓天主的話在我們心中紮根?

「石頭地」是指土壤不深(泥土下面有石頭)的土地,種子剛發芽,遇到猛烈的陽光就被曬焦,又因為紮根不深而枯乾。這是比喻一個人聽道時歡喜領受,由於紮根不深,經不起挫折、困難或考驗、試探,因冷淡退縮而放棄信仰,不再跟隨主。

「撒在荊棘中的」,是指荊棘和種子一同成長,最後荊棘擠住種子,令種子死掉。佈滿荊棘的土地代表聽道的人,雖然有心追求真道,但放不下對世俗、財富的貪愛,以至於停止成長,無法結出果實。我們是否願意放下世俗的思慮,全心地依靠天主,並且先求天國和祂的義德嗎?是否有什麼偶像阻礙我們全心相信耶穌呢?

「撒在好地裡的」,是指人明白所聆聽的真道,加以實踐,就結出一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果實。他們憑信德領受天主的話,不為患難和世界的歡樂所影響,專心忍耐地追求天主,從他們所結的果實,可見他們擁有屬靈的生命。

耶穌這個比喻,是警告門徒(我們)聽道而不行道的危險,提醒門徒(我們)要警惕「三仇」的攻擊,三仇是指魔鬼(飛鳥——那惡者)、肉身(猛烈的太陽——患難或迫害)、世俗(荊棘——世上的焦慮、財富的迷惑),同時也鼓勵我們要誠心領受天主的話,才能結出果實。

實踐

天主的話如何在我們的生命扎根?我們又屬於哪一類型的土壤?唯有「專心愛好上主法律的,和晝夜默思上主誡命的」(詠1:2),才能幫助我們克勝一切魔鬼、肉身、世俗的攻擊。我們千萬不要僅僅滿足於讀經、聽道而不行道,要讓天主的話深深紮根於心,才能勝過考驗,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

是日金句

「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些聽了天國的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出果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瑪13:23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聖瑪利亞瑪達肋納(慶日)

20:1-2, 11-18 

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已從墓門移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他們便跑往墳墓那裡去。

門徒從墳墓回家去了,瑪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裡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你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去取回他來。」耶穌對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上主的話。

反省

「清晨,天還黑的時候」,在整卷若望福音,自然界的黑暗一直象徵屬靈的黑暗。瑪利亞瑪達肋納摸黑來到墳墓,由發現空墳到與復活的主相遇和對話,彷彿在沒有希望的黑暗中看到了真光。

瑪利亞看見堵住墓門的石頭滾開了,以為耶穌的屍首被人偷走,就跑去告訴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另一個門徒。當兩位門徒來到墳墓,看見就相信了瑪利亞的說話(就是相信瑪利亞之前對他們所說的,主的遺體給人抬走了),若望為證實瑪利亞在當日的見證是真實的,就把當中的細節一一記錄下來,視瑪利亞為親眼看見復活主的有力證人。

兩位門徒離開墳墓後,瑪利亞繼續留在墳墓外邊痛哭,可見她對耶穌的愛非常深厚。這充滿了愛的「痛哭」既軟弱、又無助,卻讓瑪利亞遇見復活的主。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向她顯現,向他們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隨後,耶穌向她顯現時,由於主復活後充滿光榮,她把耶穌誤認為園丁,以為是他搬走了耶穌的遺體。

瑪利亞身處黑暗,因為她所愛的主被釘死、被埋葬,連屍首也不見了,她感到絕望、崩潰,因此當復活的主在她眼前出現,她雙眼也被眼淚和悲傷所蒙蔽,以致無法分辨這就是她所聽過的聲音。及至耶穌呼喚她的名字,才喚醒了被悲傷蒙蔽的她,使她認出復活的主。

「瑪利亞!」像一道光打進瑪利亞的心靈,不僅撥開她的眼淚,更將瑪利亞心中的黑暗驅散、喚醒。瑪利亞由消極和哀傷,轉化為喜樂和希望。「你別拉住我不放」,一方面顯示瑪利亞愛主心切,看見復活的主,恐怕再失去祂,因此緊緊拉住祂;另一方面,她也必須學習,就是在不能摸主的雙足,不再聽見主的聲音的時候,她依然能夠信賴天主,愛天主,因為耶穌已經與天父完全合而為一。

耶穌吩咐祂通知祂的「弟兄」,說祂已經復活了,這是主首次稱門徒為「弟兄」。瑪利亞就立即回去向宗徒報告主復活的喜訊,也為自己親眼目睹復活的主給他們作證。

實踐

兩位門徒沒有主,可以回到自己的地方;瑪利亞瑪達肋納卻不能,因為沒有主,她的心就碎了。就是這樣一顆熱切愛主的心,讓成為基督復活的首個見證人。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像今日讀經一(歌3:1-4)那位女子迫切地尋找,直到找著她所愛的。而且她不管死去三天的屍體有多臭,竟然要去取回祂,這實在是由於她對天主的愛,驅使她行了這件難為的事。的確,在愛內沒有懼怕,如果我們覺得跟隨主是一件難為的事,無非證明了我們愛主的心仍然不夠。

當瑪利亞聽到救主呼喚她的名字時,就從心裡湧出對祂的愛;耶穌時刻都在我們身邊,當祂呼喚我們的名字時,我們能否像瑪利亞一樣從心裡湧出對祂的愛?

是日金句

「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若20:17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三(單數年)

13:1-9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有許多群眾集合到他跟前,他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他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們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時常引用比喻教訓群眾,比喻就是用人人都能明白的話來表達那個深奧的道理。然而,比喻都必須解釋,才會明白,否則只會似懂非懂。天國的奧秘就是這樣,為無心認識天主的人,只會似懂非懂,並無助益。所以,耶穌每次都是先給群眾講比喻,然後再向門徒解釋比喻的意思。以撒種的比喻為例,13:1-9是向群眾講,然後13:18-23才向門徒解釋(見星期五的福音)。

「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耶穌沒有解釋這撒種的是誰,因為比喻的重點不在於施肥、除草,而是在於撒種的結果(收成)。耶穌說撒種的人,把種子撒在四種不同的土壤(路旁、石頭地、荊棘、好地),然後就有四種不同的結果。

就如種子只有一種,卻有四種土壤;同樣,生命的種子都是這樣,由於接收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情況。因此,天主的話在人心中產生不同效果,不是天主的話有問題,而是人的心,難怪有些人聽了天主的話而結不出果實,有些人聽了則結出一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

比喻原是為了引起聽眾尋求真理的興趣,為懶惰、頑固的人,真理給隱藏了,使他們看不見,聽不懂,但為誠心尋求的人,真理就顯得清楚明白。「有耳的,聽吧!」「聽」並非指一般的聽覺,而是指屬靈的領悟力。唯有對天主心存謙卑、渴慕、尋求的心,聖神自會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的屬靈敏銳度。

當時聽道的群眾中,他們的心好像前三種土壤,雖然聆聽耶穌的教訓卻結不出果實,因為沒有虛心領受。驕傲使人自滿而心硬,以致聽了也不明白,甚至誤解。因此,不在乎聽了多少道理,而在乎有沒有虛心領受天主的信息。可見,如何聆聽和領受天主的話,用怎樣態度去回應和實踐,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將決定和左右我們結果實的效果。

實踐

耶穌把人心分成四種,我們自己可以對照一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聖教會編排了每天的彌撒讀經,我們有沒有好好閱讀和默想?求天主賜我們一顆謙卑的心,每天渴慕天主聖言,讓聖神在我們心中動土,使種子能夠發芽成長,結出纍纍的果實。

是日金句

「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瑪13:8-9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二(單數年)

12:46-50 

耶穌還同群眾說話的時候,看,他的母親和他的兄弟站在外邊,想要同他說話。有人告訴他說:「看!你的母親同你的兄弟站在外邊,想要同你說話。」他卻回答那告訴他的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遂伸出他的手,指著自己的門徒說:「看!我的母親,我的兄弟!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並沒有否定親屬關係,而是指出在天國裡的關係更重要。《若望福音》說:「凡接受他的,他給他們,即給那些信他的名字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若1:12)耶穌藉此宣告:當天國在地上被建立起來,祂的子民就不再憑著血緣關係彼此認識,他們要在主內成為屬靈的家人。藉著耶穌,我們憑信德接受祂為我們生命的主和救主,由天主那裡獲得新的生命,成為天主的子女。今世的親屬關係是短暫的,總有一天會過去,唯有屬靈的親屬關係才是永恆的。

在這個宣告之前,耶穌傳福音的對象一直都是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祂深愛著自己的同胞,巴不得他們能接受祂的信息。但是祂越宣講,天主的百姓就越不願接受祂,連法利塞人也出言不遜,攻擊祂,敵視祂,可見他們決意要拒絕祂的福音,因此祂就轉向那些願意接受祂的人,包括外邦人,讓那些真正服膺祂聖訓的人跟祂建立嶄新的關係,為此祂說:「看!我的母親,我的兄弟!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耶穌這個嶄新的宣告,也沒有否定瑪利亞和祂的關係。在《路加福音》第11章曾記載耶穌在傳道時,人群中有一個婦人高聲喊說:「懷過你的胎,及你所吮吸過的乳房,是有福的!」耶穌回應說:「可是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我們知道,瑪利亞一生都是在奉行天主的旨意,與天主的計劃緊密合作的人。所以,耶穌肯定了瑪利亞是有福的,只要我們奉行天父的旨意,聽從天主之道而實踐,我們也可以像瑪利亞一樣成為有福的人,成為耶穌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實踐

「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耶穌重新定義天主的家人,不是血緣關係或同聲同氣的人共聚,而是一群擁有同一信德,以實踐天主的旨意和按照祂的教導生活的人。他們共同尋求天主在他們生命中的旨意,以祈禱彼此支持,履行使命和一起面對挑戰。當我們在那裡找到這些人,那裡就是我們的家,是在天主內的一家人。

是日金句

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瑪12:50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十六週星期一(單數年)

12:38-42 

那時,有幾個經師和法利塞人對耶穌說:「師傅,我們願意你顯示一個徵兆給我們看。」他回答他們說:「邪惡淫亂的世代要求徵兆,但除了約納先知的徵兆外,必不給它其他的徵兆。有如約納曾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同樣,人子也要在地裏三天三夜。尼尼微人在審判時,將同這一代人起來,定他們的罪,因為尼尼微人因了約納的宣講而悔改了;看,這裏有一位大於約納的!南方的女王,在審判時,將同這一代人起來,而定他們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聽撒羅滿的智慧;看,這裏有一位大於撒羅滿的!」——上主的話。

反省

「徵兆」就是「奇蹟」的意思,是天國來臨的標記。雖然耶穌顯過不少奇蹟,但宗教領袖還是不肯信祂就是默西亞,甚至虛偽地請求主再顯一個徵兆,好讓他們可以真的相信祂,耶穌不但拒絕,還嚴辭斥責他們為「邪惡淫亂的世代」。耶穌曾讉責苛辣匝因、貝特賽達、葛法翁這些城市的人,他們見了這麼多奇蹟還是不悔改,將來必要面臨更重的懲罰。現在經師和法利塞人要求看奇蹟,他們的動機是邪惡的,不是為了悔改,而是要尋找機會陷害耶穌。

耶穌說,除約納的徵兆外,再沒有其他徵兆給他們看。約納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是預表耶穌將要死亡、埋葬、第三天從死者中復活。尼尼微人因聽了約納的宣講,而舉國上下、從老到少都悔改,天主就憐憫他們,沒有將他們消滅。如果連不認識天主的尼尼微人都因為約納的宣講而悔改,猶太人豈不是更應因為耶穌的宣講而悔改嗎?因此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有資格站起來定猶太人的罪,因為猶太人雖是天主的選民,卻不肯相信耶穌。

耶穌又說,南方的女王(舍巴女王)知道撒羅滿超凡的智慧是來自天主,因此遠渡而來要見撒羅滿,反觀猶太人卻沒有主動拜訪他們所期待的默西亞;因此,當審判的時候,這位從南方而來的女王有資格起來定以色列的罪,因為她藉著撒羅滿認識天主,並稱頌祂的聖名。

耶穌以舊約這兩個事例,說明連外邦人都願意相信而悔改了,但經師和法利塞人卻仍然執迷不悟。「看,這裏有一位大於約納的」、「看,這裏有一位大於撒羅滿的」,雖然耶穌大於約納(傳悔改信息給尼尼微人)和撒羅滿(宣講智慧的話),但猶太人的心竟是這般遲鈍和心硬,他們聽過耶穌的教訓,看過祂的奇蹟,依然不肯悔改。因此,當審判之日來臨時,他們將承受極重的懲罰。

實踐

經師和法利塞人想要尋求神蹟(格前1:22),卻忘了天主其實已在每天的生活中與我們親密地同行,並不斷向我們顯示祂的美善和慈愛。耶穌的降生、死亡、復活和升天,以及祂在歷代信徒生命中的工作,已經是最大的奇蹟,我們不必再尋找額外的徵兆和奇蹟了。願我們今天不要再那樣心硬,但要聽從上主的聲音,以謙卑的心,接受天主在我們身上的教導。

是日金句

「邪惡淫亂的世代要求徵兆,但除了約納先知的徵兆外,必不給它其他的徵兆。」(瑪12:39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乙年)

23:1-6 

上主說:禍哉,那摧殘我牧場上的羊群,並把羊群趕散的牧人——上主的斷語。

為此,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對牧放我民的牧人這樣說:「你們驅散趕走了我的羊群,不加照顧;現在,看,我必依照你們的惡行,來懲罰你們——上主的斷語。

「我要集合我尚存的羊,從牠們被驅散的各地,引導牠們,再回到自己的羊棧,叫牠們滋生繁殖。我要興起牧者,來牧放牠們,使牠們無恐無懼,再也不會失掉一個——上主的斷語。

「看,時日將到——上主的斷語——我必給達味,興起一支正義的苗芽,叫他執政為王,斷事明智,在地上執行公道正義。在他的日子裡,猶大必要獲救,以色列必安居樂業;人將稱他為『上主是我們的正義。』」——上主的話。

反省

在任何時代,沒有牧者的羊都是非常可憐的。讀經一(耶23:1-6)所描述的君王與領袖,本應承擔照顧、看管、保護羊群的責任,卻反過來因貪圖私慾而殘害、驅散百姓,使百姓驚恐萬分,他們的惡行大大得罪天主,更連累整個國家民族,天主明言必要依照他們的惡行,嚴懲他們。

羊沒有牧羊人就沒法生存,也找不著草場,沒有牧羊人的帶領,更會迷失方向,或掉進坑裡,或掉下懸崖摔死,甚至被野獸吞噬。在這樣的「牧者」下生活的百姓,好像沒有牧羊人的羊那樣彷徨無助。雖然這是最黑暗的時刻,但先知告訴天主的百姓不要害怕,時候將到,天主作為最大的牧者,必不放任祂的百姓驚慌恐懼。祂許諾要興起牧者,按照天主的心意,將被驅散的羊群重新集合,領回祂的羊棧。《耶肋米亞先知書》預言天主要施行拯救,也預言將要來臨的默西亞。先知口中這位「正義的苗芽」,指的正是主耶穌基督,祂是我們的大牧者,用自己的生命救贖世人,祂的名字必稱為「上主是我們的正義」,凡信靠祂的人,都將得到救恩。祂要以公平正義治國,人民將安居樂業,安享太平。

憐憫是耶穌的性情,祂不但體恤門徒的需要,叫他們到荒野休息,恢復體力,也看到群眾真實的處境和需要:「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在政治上,本應是黑落德王負責照管以色列人,但他只顧保全自己的王位,沒有把心思放在照顧百姓;司祭長、經師和法利塞人這些偽善的宗教領袖,終日埋首於固守法律和樹立的權威中,卻沒有用真理教導百姓。耶穌把這些百姓視為迷羊,看到他們所遭受的苦難,曉得他們屬靈上的飢餓,就憐憫他們,給他們講論天主的國,以屬靈的神糧(天主的話)餵養他們,並且醫治那些需要醫治的人。

實踐

這世界正展現巨大的邪惡力量,然而天主的話提醒我們,雖然身處最深的黑暗,祂仍然是我們生命的曙光與希望,祂要時刻照亮我們和我們身處的世界。天主許諾必與我們同在,因祂是我們的正義,是我們真正的大牧者,絕不會放開我們的手,如此我們才能無恐無懼,深知只有降服在天主的主權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和安居,平安與正義。

是日金句

「我要興起牧者,來牧放牠們,使牠們無恐無懼,再也不會失掉一個——上主的斷語。」(耶23:4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十五週星期六(單數年)

12:14-21 

那時候,法利塞人出去,商討怎樣陷害耶穌,怎樣除滅他。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裏;有許多人跟隨他,他都治好了他們;且警告他們不要將他傳揚出去:這是為應驗那藉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看,我的僕人,他是我所揀選,我所鍾愛的;他是我心靈所喜悅的;我要使我的神住在他身上,他必向外邦人傳佈真道。他不爭辯,也不喧嚷,在街市上沒有人聽到他的聲音: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直至他使真道勝利。外邦人將要期待他的名字。」——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知道法利塞人的陰謀,就離開那裡,轉到別處去,但還是有許多人緊緊地跟著祂。祂也治好了他們,因為祂來是為了奉行天父的旨意,讓天主的國來臨。耶穌也吩咐群眾不要把祂的事張揚出去,一方面是不希望群眾帶著錯誤的動機來跟隨祂,因為耶穌最重要的使命,是傳揚天國的福音,而不是透過治病驅魔來揚名立萬;另一方面也為了避免法利塞人對祂有更深的誤會,妨礙祂救世的使命。

耶穌一再讓世人了解天主的愛,同時表達祂對人的善意和關懷,印證了依撒意亞先知所說那位天主的僕人——默西亞的特質,在耶穌基督身上得實現。一,耶穌是天父所揀選、所喜愛的;二,耶穌領受聖神、依靠聖神行事;三,耶穌被召,不但為猶太人,也是為了要將真理傳給外邦;四,耶穌柔和謙卑、不嘩眾取寵、不爭競、不喧嚷;五,耶穌實踐愛主愛人的生命,特別服事那些軟弱無助、孤苦無靠的人;六,耶穌傳揚真理、實踐真理。

猶太人常用蘆葦作笛子,當蘆葦被壓傷,吹不出聲音時,就把它折斷丟棄;他們也用麻作火把,澆上油點火發光,走路時作照明之用,當油燒盡時,就會冒煙,發不出亮光,便索性吹熄。「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耶穌對於受傷和軟弱的人,從不以鄙夷不屑或輕蔑踐踏的態度相向。祂總是修補我們破碎的人生,用行動彰顯天主對人的憐憫,因為祂看見人的苦難、病痛、有限。

實踐

百姓期望默西亞是一位君王,聖史引用依撒意亞先知的話指出默西亞確是一位君王,祂將以溫柔、謙卑的態度,為世界帶來正義。雖然法利塞人反對耶穌,計劃要除滅祂,但耶穌沒有聚眾反擊,也沒有躲避。祂完成任務的方式是溫和而堅定的,我們是否也能效法耶穌,在遇到反對的聲音,也能溫柔和堅定地完成天主交託我們的使命?

是日金句

「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直到他使真道勝利。」(瑪12:20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五週星期五(單數年)

12:1-8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由麥田中經過;他的門徒餓了,開始掐麥穗吃。法利塞人一見,便對他說:「看,他的門徒作安息日不許作的事。」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沒有念過:達味與那些同他在一起的人,饑餓時,作了什麼?他怎樣進了天主的殿,吃了供餅?這供餅原是不准他吃,也不准同他在一起的人吃,而是只許司祭吃的。或者你們在法律上沒有念過:在安息日,司祭在聖殿內違犯了安息日,也不算為罪過嗎?但我告訴你們:這裏有比聖殿更大的。假如你們瞭解『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你們就決不會判斷無罪的人了,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上主的話。

反省

安息日在猶太人眼中是個大節日,因為天主將這一天定為「聖日」,要以色列人在這天停止百工,以紀念天主造物的工程已經完成。在耶穌的時代,經師和法利塞人對如何遵守安息日,列出許多「不可以做」的規定。這次的爭論,始於門徒在安息日掐麥穗吃,法利塞人指責他們做了安息日不許作的事。法律上本來容許在安息日可以掐麥穗吃,只是不能用鎌刀(申23:36),法利塞人卻在解釋這條法律時加上他們的觀點,將「掐麥穗」視為收割的行為,換言之,門徒的行為破壞了安息日不許工作的規定。

我們可能在也遇過對別人非常挑剔,常以清規戒律作為武器來判斷別人的人,聖經中的法利塞人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喜歡從雞蛋裡挑骨頭,整天都窺察耶穌和門徒是否違反安息日。耶穌沒有和他們爭論,只是以達味和他的隨從在飢餓的時候,怎樣進入聖殿,吃了法律規定只准司祭吃的供餅為例,說明他們雖然干犯安息日,但天主並沒有定他們的罪。事實上,這個例子的重點,是強調達味的身份,他既是天主的受傅者,也是天主所揀選的合法君王,耶穌是在暗示,祂就是那位比達味更大的受傅者,以色列合法的君王,因此祂說:「這裏有比聖殿更大的。」舊約的聖殿只是一個預像,畢竟它只是人手所建造的;但到新約,耶穌自己就是天主的聖殿,因此祂說,耶路撒冷的聖殿要被完全拆毀,但三天之內祂要重建聖殿,就是指著祂的身體將要復活而說的。

「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耶穌引用這句舊約聖經的話指出天主對法律真正的心意,是以仁愛來成就法律。在天主的眼中,屬靈的虔誠遠比外在的儀式和遵守規矩更重要,法利塞人由於不明白天主的心意,以致拘泥於人外在的表現,卻漠視人的實際需要。難怪,當耶穌在安息日治病,解除了人的束縛,法利塞人卻只著眼於耶穌違反了安息日,忘記了法律背後的意義,只要求別人硬性地死守安息日。慈悲的主卻喜歡以「仁愛」對待我們,祂也願意我們以同樣的精神對待別人。因此,我們應當體恤別人的痛苦和需要,而不是以任何藉口,忽視別人的需要。

實踐

天主設立安息日的原意,是要人能夠卸下各樣累贅、重擔,重新與天主恢復密切的關係。法利塞人卻將心神放在安息日可以做及不可以做的事,完全忽略了天主訂立安息日的美意。我們是否常常本末倒置,將重要的事變成次要,將次要的事變成重要,以致忽略了天主的心意,沒有好好地親近天主?求天主讓祂的話滲透我們的思、言、行為,使我們充滿天主的仁愛和憐憫的心,不但實踐祂的誡命,更加關心人的需要。

是日金句

「假如你們瞭解『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你們就決不會判斷無罪的人了,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瑪12:7-8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聖文德主教 (聖師)(紀念)

11:28-30 

那時候,耶穌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明白我們的生命背負著很多重擔,所以祂發出邀請:「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凡陷入失望、痛苦與恐懼中的人,只要來到祂跟前,效法祂的謙卑與溫柔,所背負的都會變得輕省。

天主知道我們的軟弱和有限,祂願意成為我們生命中能力的來源,「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祂願意與我們一起擔負,和祂共度每一天,如此就能在人生的種種變數和挑戰中,不僅得到靈魂的安息,更可以享受到更加豐盛的生命。《聖詠》的作者分享他的經驗:「將你的行徑委託於上主,寄望於他,他必使之成就。」(詠37:5

「軛」是套在耕田的牲畜頸項上的農具,主人以此來馴服和駕馭牲畜。猶太人用這個字表達完全的服從,耶穌就以猶太人非常熟悉的例子,來闡述祂的教訓。「你們背起我的軛」,就是邀請我們順從祂的旨意,讓祂全面管理我們的生命;「跟我學吧」,就是指如果我們真的承認耶穌是我們生命中每時每刻的主,祂就會用祂的方法來操練我們,使我們不再跟隨這世界的模式,而是跟隨祂的方式生活。

我們都是勞苦和背負重擔的人,只有效法耶穌基督,效法祂的柔和謙卑,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和喜樂。「柔和」不是軟弱,而是因為順從天主而不為自己堅持什麼;「謙卑」也不是自卑,而是不驕傲,完全服從天主的旨意。「柔和謙卑」是我們得到安息的條件,縱然外在的環境沒有改變,但我們的內心已經得享安息。

實踐

你有重擔嗎?是沉重的勞苦壓力?抑或是不為人知的憂傷痛苦呢?「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人之所以失去安息,是由於遠離了天主,與那位創造、賦予我們生命意義的主,斷絕了關係。讓我們投奔主耶穌的聖心吧!祂能夠把我們從重擔中釋放出來,因為祂所應許的安息是與祂同在的愛、醫治和平安,與天主建立關係能使無意義、充滿愁苦的生命變得有方向,結出屬靈果實的生命。

是日金句

「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瑪11:29

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五週星期三(單數年)

11:25-27 

那時候,耶穌發言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上主的話。

反省

「智慧和明達的人」是指那些因為擁有智慧和知識而驕傲自大、目中無神的人。不是知識使人敗壞,而是人的驕傲;正如天主賜給人的一切原是美好的,但因著罪惡,使原本美好的東西受到玷污,就都敗壞了。這些「智慧和明達的人」,在耶穌的時代,是指那些因法律的知識和尊貴的地位而驕傲自義的宗教領袖:經師和法利塞人,也包括前文提到的苛辣匝因、貝特賽達、葛法翁三座城的人,雖然看過奇蹟,聽過宣講,不但沒有悔改,也沒有認出耶穌就是默西亞,反而多次詆譭祂。這樣的人如果不悔改,在審判的日子,他們的知識絕不能拯救他們脫離天主的義怒。

「小孩子」,就是指那些出身卑微,沒有受過教育,沒有學問,卻擁有一顆單純、信賴、天真如同小孩子的靈魂的人,就像耶穌時代的漁夫、稅吏、罪人、妓女等等,他們承認自己有罪,也願意親近耶穌,相信耶穌是天主子,因此天父樂意賜給他們悟性,讓他們能夠領受福音,從而得救。天主的美意,本來是要拯救萬民,但有些人拒而不受,蒙蔽心智,以致對耶穌的教訓充耳不聞,唯有在天主面前願意認罪悔改的謙卑人,才能真正領受救恩。

創造天地萬物的主,是一切智慧的根源。《箴言》兩句很有智慧的說話,如果我們能虛心領受,將會一生受用:「敬畏上主是智慧的肇基;認識至聖者就是睿智。」(箴9:10)、「你若有智慧,你必蒙受其惠;你若是輕狂也只有自食其果。」(箴9:12)如同人在造物主面前,想以自己的聰明來認識造物主,就是把自己置於造物主之上,是無知的狂妄。唯有當人在造物主面前,像小孩子一樣,心存謙卑、單純的心,承認自己有限,才能從天主的啟示中得以認識天主。因為人無法因著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得進天國,只有藉著謙卑和信賴而得蒙天主的憐憫。所以,耶穌對法利塞人和民間的長老說:「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以先進入天國,因為若翰來到你們這裏履行了正義,你們仍不相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們,見了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瑪21:31-32

實踐

當世人以為憑自己的智慧就能認識天主時,天主卻樂意藉著人視為愚拙的道理(十字架的道理,被釘在十字架的耶穌基督)來拯救那些信賴祂慈愛的人。我們有沒有被自己的「驕傲」蒙蔽,以致無法在萬事萬物中發現天主的臨在?

是日金句

「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瑪11:25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常年期第十五週星期二(單數年)

11:20-24 

那時,耶穌就開始譴責那曾看過他許多異能的城邑,因為他們沒有悔改。「苛辣匝因,你是有禍的!貝特賽達,你是有禍的!因為在你們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提洛和漆冬,她們早已身披苦衣,頭上撒灰做補贖了。但是我給你們說:在審判的日子,提洛和漆冬所受的懲罰也要比你們容易忍受。還有你,葛法翁!莫非你要高舉到天上嗎?將來你必下到陰府裏;因為在你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索多瑪,她必會存留到今天。但是我給你們說:在審判的日子,索多瑪地所受的懲罰也要比你們容易忍受。」——上主的話。

反省

苛辣匝因、貝特賽達、葛法翁,這三座城位於加里肋亞湖的西北面,耶穌曾在那裡行過不少奇蹟,宣講天國的教訓。提洛和漆冬、索多瑪則是外邦人的城市,在舊約時代,這三座城的居民作惡多端、聲名狼籍。將猶太人的地區和外邦人的城市作比較,是因為耶穌曾在那裡多次行奇蹟異能,彰顯天主的恩寵,他們卻依然心硬,沒有悔改,離棄惡行。這些奇蹟如果行在外邦人的城市,他們早已悔改了。就像當年死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他們經歷過最多奇蹟,卻仍然悖逆。奇蹟並沒有使他們真心悔改,更信賴天主,反而更自我中心,悖逆驕傲,最終被天主擊殺在曠野。耶穌慨歎他們將來所受的懲罰,肯定超過其他少見奇蹟而悔改的人。

事實上,舊約時代的埃及法郎,不是也看過天主的奇蹟嗎?然而他沒有歸向天主,反而越來越心硬。可見奇蹟並不能使人歸向天主,真正能使人心悔改的,是聖神的工作。因此,看過多少奇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領受天主的話而真誠悔改,這才是天主真正的心意。人若嚐過主恩的滋味,卻又離棄天主,其結局將比那些不認識天主的人更可怕。

天主給人自由選擇,人亦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肯悔改的人,在審判的日子要為自己的罪惡而受懲罰。他們的結局必墜落陰間,不再有機會悔改。

實踐

耶穌說世界上最邪惡的城市的居民見到祂也會悔改;而加里肋亞諸城的人雖然見過耶穌所行的奇蹟卻仍不相信,他們將要承受的懲罰,要比那些未曾見過祂奇蹟的城市的人更大。人活在黑暗中,就看不見自己的黑暗,所以當求聖神光照,人才能明白自己有多黑暗,而轉向耶穌基督。今天讓我們來到天主面前,求聖神的光照,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決意在每天生活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

是日金句

「那時,耶穌就開始譴責那曾看過他許多異能的城邑,因為他們沒有悔改。」(瑪11:20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常年期第十五週星期一(單數年)

10:34-11:1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為把平安帶到地上;我來不是為帶平安,而是帶刀劍,因為我來,是為叫人脫離自己的父親,女兒脫離自己的母親,兒媳脫離自己的婆母;所以,人的仇敵,就是自己的家人。誰愛父親或母親超過我,不配是我的;誰愛兒子或女兒超過我,不配是我的。誰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不配是我的。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誰接納你們,就是接納我;誰接納我,就是接納那派遣我來的。誰接納一位先知,因他是先知,將領受先知的賞報;誰接納一位義人,因他是義人,將領受義人的賞報。誰若只給這些小子中的一個,一杯涼水喝,因他是門徒,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決失不了他的賞報。」

耶穌囑咐完了他的十二門徒,就從那裏去了,為在他們的城裏施教宣講。」——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派遣門徒出外傳福音,沒有應許過信仰能讓人免於災禍、患難,反之,祂一再提醒門徒會遇到的困難、迫害、攻擊,囑咐他們要做好心理準備,接受生命的十字架,這樣才能與主結合,才能有份於耶穌復活凱旋的生命。

有時候,耶穌的教訓,的確不易理解,還容易引起誤會。事實上,並不是耶穌引起紛爭,帶來刀劍,而是魔鬼的詭計,會想盡辦法迷惑人、欺騙人、唆使人反抗真理,抗拒真道。當一個人在信仰抉擇的過程中,必然會面對抗拒的勢力,而這股勢力往往來自至親,相信許多信徒也有類似的經驗。由於魔鬼從中作梗,煽惑家人,牠才是一切刀劍、紛爭的源頭。

耶穌又說要成為祂的門徒,就得:一.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二.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任何人不願意付上這兩個代價的,這人就「不配」成為主的門徒,不配跟隨祂。耶穌用相當誇張對比的說法,強調天主的地位遠高於世上的一切,世上沒有任何人、事、物,包括我們的生命,能夠與天主相提並論。耶穌說過:「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瑪6:24

每天我們都要面對挑戰,是要放下十字架,與人、與社會妥協;抑或背上十字架,堅持走天主的路,以天主為我們生命的首位?「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放棄十字架的人,看似得到自主的生命,實際上是走向滅亡;只有甘心為天主獻上自己的生命,讓天主在自己的生命為王的,主反而把永生賜給他們。

實踐

想要獲得永生的人,必定要重視審視跟耶穌的關係,必定要把那份關係放在至高的位置。因為耶穌召叫我們,不是為尋求生命的舒適和安寧,而是要我們承擔一個更高的使命。耶穌說:緊握自己的生命而不願背起十字架的人,將失落生命。相反,願意為基督的緣故捨生的人,必定得到永生。今天,讓我們想想,我們到底是為誰而生,為誰而活,為誰而死?

是日金句

「誰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不配是我的。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0:38-39

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乙年)

7:12-15 

那時候,阿瑪責雅又向亞毛斯說:「先見者,你走吧!趕快到猶大國去,在那裡餬口,在那裡講預言。在貝特耳,不可再講預言,因為這裡是君王的聖所,王國的殿宇。」

亞毛斯回答阿瑪責雅,說:「我原來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弟子,我只是一個放羊、兼修剪野無花果的人。但是,當我正在趕羊時,上主提拔了我。上主對我說:你去向我的百姓以色列,講預言吧!」——上主的話。

反省

亞毛斯生活的時代,是以色列靈性非常腐敗的時期,當時有許多事情都不合天主的心意。人民只顧享受,雖然以色列人自認為天主的選民,卻藐視天主、遠離天主。

亞毛斯只是一個放羊、兼修剪野無花果的人,但天主揀選他,向他說話。就如同梅瑟在曠野的時候,也是一個放羊的人,然而他十分謙卑,坦承自己是個沒有口才,笨口結舌的人,但天主對他說話,將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偉大使命託付給他。天主正是尋找這樣謙卑的人,把重要的使命交給他,要他向以色列講預言,宣講懲罰的信息。

當阿瑪責雅叫亞毛斯回到南國糊口,不要再在以色列講預言時,亞毛斯的回應是堅定而明確的,他清楚知道是天主派遣他向以色列講預言。當先知願意為天主發聲時,必然受到假先知的毀謗。因為先知是要宣講天主的話,引導百姓在天主的心意中生活。相反,阿瑪責雅身為司祭,非但沒有忠實地將社會墮落和犯罪的景象告訴國王,反而誣告亞毛斯「煽動百姓背叛國王」,很明顯地是要置亞毛斯於死地。

亞毛斯強調不是他喜歡當先知,也不是為了金錢(糊口)才宣講,他原是個放羊、兼修剪野無花果的人,是天主揀選他做先知。這樣的表白非常重要,說明真正的先知不是靠學習得來,而是在天主的感召下,出來宣講天主的信息,而他所宣講的內容,是天主親自傳授給他的。換言之,亞毛斯並不會因為阿瑪責雅的說話而回到南國,因為他受召不是為了餬口,而是有天主的命令,他甘心接受天主的派遣。無論環境怎樣惡劣,人民的反對怎樣激烈,亞毛斯都絕不介意和顧忌,因為他蒙召的經驗是十分清楚而明實的。

實踐

天主沒有在先知中找人,卻在放羊、修剪野無花果的人中選拔了亞毛斯作先知,代表祂向以色列人說預言。在非常時期,不但需要先知,更需要符合天主心意的先知,而祂一直尋找這樣的人,我們願意成為下一個「亞毛斯」嗎?即使這條路滿佈危險、苦難,我們是否仍能勇敢無懼地宣講真理?面對大司祭、政治、宗教、經濟全方位的攻擊時,亞毛斯始終記得天主的揀選。我們也需要常常回到天主面前,重新看見天主對我們的召叫,並在天主內獲得力量,勇敢地宣講真道,為主作證。

是日金句

「當我正在趕羊時,上主提拔了我。上主對我說:你去向我的百姓以色列,講預言吧!」(亞7:15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常年期第十四週星期六(單數年)

10:24-33 

那時候,耶穌向他的門徒說:「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也沒有僕人勝過他主人的;徒弟能如他的師傅一樣,僕人能如他的主人一樣,也就夠了。若人們稱家主為『貝耳則步』,對他的家人更該怎樣呢?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瞞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我在暗中給你們所說的,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報告出來;你們由耳語所聽到的,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你們不要害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但更要害怕那能使靈魂和肉身陷於地獄中的。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銅錢嗎?但若沒有你們天父的許可,牠們中連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一一數過了。所以,你們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呢!凡在人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認他;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認他。」——上主的話。

反省

耶穌所遭遇的迫害,門徒也要遭遇;祂所忍受的詆譭,門徒也要忍受;祂所面對的憎恨,門徒也要面對。因此,耶穌對門徒說:「若人們稱家主為『貝耳則步』,對他的家人更該怎樣呢?」門徒受迫害是必然的事,既然祂身為師傅和主都要面對敵人的攻擊和中傷,何況是祂的門徒呢?此番話是向門徒暗示,他們不應期望所承受的會比祂輕省。而且,能夠為耶穌基督受苦,就有份於祂的工作;為信仰而犧牲,就有份於祂的犧牲。當耶穌基督需要我們付上代價時,而我們能夠付上,就證明我們確實是祂的門徒。

「你們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瞞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耶穌勸勉門徒不要因為害怕迫害而隱藏自己的信仰,凡真正屬於天主的人應當無所懼怕地大膽宣講福音,為主作證。我們若是忠心的門徒,必定教導別人遵守耶穌所吩咐我們的一切,即使所講的話會引起別人的憎惡,甚至因此而有生命的危險,我們還是非說不可。

為了堅固門徒的信德,讓他們勇敢面對迫害,耶穌明確地說,迫害者頂多只能「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所以無須害怕他們。然而,基督徒真正應當害怕的是天主,因為只有祂「能使靈魂和肉身陷於地獄中」,使人永遠與天主、耶穌基督和希望隔絕。因此,真正敬畏天主的人,寧願受到全世界的反對,也不要讓天主不喜悅我們。

而且,天主顧惜我們的生命,沒有祂的許可,也沒有人能夠傷害我們分毫。如果麻雀在天主眼中都極其寶貴,何況是人呢?在天父眼中,我們更要珍貴得多呢!天主眷顧祂子民的一切,就連最微不足道的事情,祂也照顧週到。所以當我們為天主而受苦、犠牲時,祂必定與我們同在。

實踐

耶穌不斷地安慰和鼓勵我們,即使要面對別人的威嚇或困難的考驗,也可以放心,因為祂已戰勝了世界。而且,這些威嚇和困難都無法動搖天主對我們的愛,也不能奪走我們內心從天主而來的平安。因為在困難中仍然堅信耶穌基督的人,必定獲得豐厚的賞報。

是日金句

「你們不要害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但更要害怕那能使靈魂和肉身陷於地獄中的。」(瑪10:28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中華諸聖及真福(慶日)

8:35, 37-39 

弟兄姊妹們: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困苦嗎?是窘迫嗎?是迫害嗎?是飢餓嗎?是赤貧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

然而,靠著那愛我們的主,我們在這一切事上,大獲全勝,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權者,是現存的,或將來的事物,是有權能的,是崇高的,或深遠的勢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隔絕,即是與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隔絕。——上主的話。

反省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保祿列出了幾點,可能都是他的親身經歷:困苦、窘迫、迫害、飢餓、赤貧、危險、刀劍,這些正正提醒我們基督徒,不要痴心妄想,以為信仰可免除苦難,或想要在現世度一個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的生活。歷代矢志跟隨耶穌的信徒,為了福音,早有心理準備要犧牲生命,甚至願意為義而受迫害。主怎樣受苦、受光榮,基督徒也參與和分享祂的使命,因為我們的蒙召,正是要與主走在同一條路上。

面對著來自天上或人間的黑暗的權勢、邪惡的勢力,人如此軟弱、有限,如何能夠承受這些又大又多的難處和壓力呢?單單依靠人的力量當然絕不可能,我們嘗試退縮、逃避,面對十字架甚至想要轉身就跑,「然而,靠著那愛我們的主,我們在這一切事上,大獲全勝」,耶穌基督已經走過這些路,面對困苦、窘迫和迫害,祂仍然向著十字架前行;面對危險、刀劍、死亡,甚至赤身露體被釘在十字架上,祂從沒有逃避,也沒有從十字架上跳下來。

保祿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說明基督的愛怎樣激勵他奮不顧身地宣傳福音,面對世界的敵意,仇敵(魔鬼和反對他的人)的各種打擊和苦難,他不但沒有放棄、逃跑,反而靠著基督的愛,越發愛天主,越發勇敢地面對和突破各種難關,戰勝仇敵一切的毀謗、攻擊、恐嚇和傷害。最後他總結這份經驗,無論是天上、地下任何勢力,「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隔絕,即是與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隔絕」。因為天主的愛使我們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軟弱時能夠重新得力,而且這愛能夠幫助我們克勝一切的環境與艱難。只有不斷地活在天主的愛內,持守對天主的信德,我們必定大獲全勝。

教父戴都良(Tertullian)曾說:「殉道者的鮮血是信仰的種子。」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於千禧年十月一日將一百二十位中華殉道者冊封為聖人,是中國教會史上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自從聖斯德望在耶路撒冷殉難以後,二千多年來,教會中已有千千萬萬的人為基督捨身流血,這不但是歷史的陳跡,也是每一個時代的基督徒面對信仰的真理時,必須坦然面對的事。難怪,不少殉道者不單不恐懼死亡,還很喜樂地唱歌,因為基督的愛幫助他們跨越過這一切。縱使這些患難是痛苦的,但因為嚐過基督的愛,就不再覺得是苦了。

面對苦難、迫害,今天我們要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實踐

面對忙亂煩躁,或突發、無法控制的狀況、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都不要忘記:沒有任何事情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而且靠著祂的愛,我們可以克勝這些困難。耶穌的犧牲正反映了祂那無與倫比的愛,就是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擋祂,使祂不再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時刻呼求天主的聖名,以祂的愛充滿我們,幫助我們面對眼前的困難。縱使我們仍然軟弱,但我們知道天主的愛能夠幫助我們衝破一切狂風巨浪,得著祂所賜的平安和喜樂。

是日金句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羅8:35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雙數年)

路 7:31-35   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